切换到宽版
  • 7609阅读
  • 52回复

[个人区划理念]应该落实名山风景区的属地化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0-04-10
汉水不干,均州不灭.
天下太极出武当,武当自古属均州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0-04-15
湖北真是可悲呀!武当山为什么成为今天这个不伦不类的局面?中国大地上的一怪胎?根本原因是湖北人在一门心思争权夺利,不思发展。少林寺比武当山出名一万倍,河南省并没有将少林寺所在乡镇升为正县级特区,还是登封市的一个乡镇。香严寺坐禅谷景区所在仓房镇也并没有因为开发旅游就升为正县级特区。回头看武当山,自从升为正县级特区后,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总是在为体制问题上争论了近10年。争论的结果是,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三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阶级矛盾,矛盾随着十堰市处处和丹江口市争夺利益,欺压丹江口市的发展,还处在进一步激化状态。在丹江口市,只要一提起十堰市夺取武当山一事,50万丹江口市人民无不义愤填膺。2000年4月7日和2004年9月15日,丹江口市先后两次10万人上街签名要求收回武当山。武当山自古就是丹江口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丹江口市现在早已是世界性的文化旅游名城。丹江口市为水库建设付出的太多太多,如今要将武当山从丹江口市心脏中挖走,丹江口市50万人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武当山只是丹江口市一个4万多人的小镇,升为正县级特区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切都按县级单位配置,原来3个人的教育管理委员会升为教育局,2个人的民政办公室升为民政局,本来乡村公路不到50公里,武当山也设立交通局、公路段,人员按正县配备、财政供养人员无形中增加了几百,工资待遇比丹江口市人平高出300元、车子都按正县级配,武当山各局争着比着买高级轿车,一点可怜的旅游收入都用来给庞大的正县级机构运转开支了,何谈发展?一个小小的4万人口的乡镇、版图面积200平方公里,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县级特区政府,这实在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怪胎”!实在是十堰市在丹江口市以心脏中划了一块“租界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9月26日在丹江口市正式上马,丹江口市的一山一水资源是世界所没有的,应该成为湖北省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武当山的旅游管理机构可以是省级直接管,但其它机构理应还是丹江口市管理,减少行政运行成本,不应是十堰市管理。现在十堰所有的宣传不提丹江口市,十堰处处和丹江口市争夺利益,势必会使丹江口市远远落后于河南的淅川县。这将是湖北省的耻辱!武当山应交回丹江口市管理,湖北省全力以赴扶持丹江口市的发展,将名山秀水做强做大,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优势,将丹江口市建设成为全国山水一体化的旅游经济强市。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0-04-15
武夷山风景区面积79平方公里。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70平方公里;九曲溪上游水源保护地带面积363平方公里(含大峡谷生态公园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合计总面积512平方公里。境内山沿水立,水绕山环,"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自古以来就以其碧水丹山之姿闻名遐迩。1982年11月,武夷山风景区被建设部列入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1964年6月省人委决定成立武夷山管理处,隶属省委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其基本任务是负责武夷山的规划、建设管理、造林绿化、美化、名胜古迹的维护和特产的保护事宜。"文革期间"管理处撤销。1978年3月省政府恢复了武夷山管理处,继续管理武夷山风景区。1979年2月,中区崇安县委成立了景区规划队进驻武夷山协助管理处工作,同年5月,崇安县委改规划队为武夷山风景区建设委员会。1980年2月成立"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隶属建阳地区行署,与此同时,"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处"、"武夷山风景区建设委员会"一并撤销。1990年3月省政府批复成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撤销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武夷山市政府派出行政机构改革,为副处级单位。1992年8月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武夷山度假区三区合工,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别于1994年、1996年与风景区管委会分离。2001年,南平市委为加强对景区工作的领导,成立中共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委员会。2004年,撤销中共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武夷山市委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目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武夷山市政府的工作部门,为副处级单位,内设"一办一室三局"即:办公室、监察室、财政局、世界遗产保护局、建设发展局,专门负责景区内的规划、建设、保护、监督、管理工作,行使政府对景区管理职能;景区机关行政人员42人,景区机关事业人员107人,景区工勤人员3人,景区机关行政事业退休人员20人,建设发展局下设大峡谷生态公园护林员48人。此外,下辖"武夷山旅游集团属综合性集团公司"和"福建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武夷山旅游集团属综合性集团公司,拥有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精华景点的专营权。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文化传媒、景区交通服务、竹筏漂流、皮划艇漂流、轿业服务、园林建筑等多种项目的经营与开发,形成了融"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旅游专业化经营、多元化投资、综合性发展的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是以原武夷山腾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更名而成的武夷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是武夷山目前规模最大、服务最完善的旅游龙头企业。

    福建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系由武夷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占总股本的41%)、福建新华都实业有限公司(占总股本的35%)、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竹筏总公司(占总股本的10%)、武夷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占总股本的9%)、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竹筏总公司工会(占总股本的5%)等五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于1999年12月20日在福建省工商局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武夷山主景区旅游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0-04-15
我认为名山风景区,且不论归所在的县级、地级还是省管

真正要明确的是,它的实际管理机构究竟是一个实体化的政区政府,还是上级政府的一个事业局

如果只是一个事业局、管委会,那么不管归哪一级管,影响的只是收入的归属,一般不会引起太大的民怨;比如有很多级别与属地相同甚至更高的自然保护区、农场、林场、国营工矿企业等都是这样

而如果成为不受属地制约反而是平起平坐的“独立王国”,那么属地居民不单单是感觉单前收入被掠夺了,而且很可能就永远失去了,从感情上无法接受,才会产生抵触情绪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0-04-15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值得武当山旅游特区借鉴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0-04-16
按照国家区域划分原则武当山与丹江口市不容分离  

  国家关于区域划分原则规定,所划区域不能成为“飞地”。武当山特区座落在丹江口市中心部位,东有丁家营镇,西有官山镇、六里坪镇,南有盐池河镇、白杨坪乡,北有均县镇、土台乡,武当山岂可“飞往十堰”?  

    武当山4万老百姓也对十堰市管理武当山感到强烈不满,百度论坛中说,由于武当山特区不是一级人民政府,只是十堰市的一个办事处,周围又被丹江口的各乡镇包围,不能行使一级人民政府的权利,对于保护文物等工作很难开展。武当山特区原来是丹江口市的一个乡镇,现在一下子和丹江口市平起平坐,工作还是原来的工作,造成了武当山的人民和丹江口市46万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丹江口市的人不到武当山,武当山的人不到丹江口市。一名武当山的人在网上愤怒的说,就是把武当山特区升为正省级,工作还是4万人的乡镇工作,唯一区别的是增加了几十个部门,十堰市多安排了了几百个当官的,相应的老百姓的钱都被几百个当官的吃了喝了。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0-04-16
武当山景区的整体性要求武当山与丹江口市不应分离  

  自古以来,无论从界定或习俗,从人文景观或自然风光,从历史遗迹或现代伟业,武当山景区就是一个整体。  

  1、就武当景区范围而言。古称武当“方圆八百里”,或称“八百里武当”。明成化20年(公元1484年),圣旨定:“太岳太和山,蟠踞八百里,东至冠子山(土关垭镇境内),西至鸦胡寨(官山镇境内),南至麦凹(盐池河镇境内),北至白庙(六里坪镇白庙村境内)。”这个整体若被破坏,就失去了“武当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性。  

  2、就文化遗产而言。武当景区天成“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巧妙构势,全景区有自然景观72峰、24涧、3潭、3泉、10池、9井、19石、9台;有人文景观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十二亭、三十九桥梁(另有无数的祠、庙)。构成了奇特的“均州八景”(方山晴雪、槐荫古渡、沧浪绿水、黄峰晚翠、雁落莲池、东楼望月、龙山烟雨、天柱晓晴)、“武当静八景”(天柱晓晴、陆海奔潮、平地惊雷、雷火炼殿、祖师映光、空中悬松、月敲山门、金殿倒影)、“武当动八景”(金猴跳涧、海马吐雾、黑虎巡山、飞蚁来朝、乌鸦接食、梅鹿衔花、猕猴献桃、雀不漫顶)。还有诸如“武当传说”、“伍家沟故事”、“吕家河民歌”等,遍及丹江口市11个乡镇,并非全部在“武当山特区”。特别是“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大建筑群,分布在“方圆八百里”。其中,从蒿口至南岩故道(即“西神道”)约30公里,如银线穿珠一般串着唐、宋、元、明四代修建的众多宫、观、庵、祠、桥、岩、庙;“均州八景”中武当山仅有一景,其他七景分布在均县镇、习家店镇、土台乡等。进一步证实,武当山景区包含了武当山区和整个丹江口市,二者分不开也不应分离。 3、就“大旅游”而言。近几年来已经形成的旅游格局是,东有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口大坝,向世人展示了现代人丰功伟绩;西有“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登上金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瞰大地,远眺四方,七十二峰,尽收眼底;中有烟波浩淼的丹江口水库,象一条蛟龙游走在群山峡谷之中,又好似一面银镜,反映出无数峰峦的万道霞光,把武当山装饰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彩画。名山秀水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构成了完整无缺的旅游回线,不应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0-04-17
山人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应了那句话: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的意思是.湖北人奸诈,狡猾,不干实事,只知道争权夺利.和利都想争.干实事时没有人.湖北省老是在行政区划上划去划来,20多年来,哪一年平稳过?襄阳、十堰、荆州、孝感、宜昌。。。。。那一个地方不是在为行政区划上瞎折腾?这里仅举十堰市强张夺取丹江口市的武当山为例,这不光是在中国是笑柄,恐怕在整个亚洲都是一个怪胎!结果是十堰市千方百计地打击丹江口市的发展,丹江口市对十堰充满了阶级仇恨,武当山架在中间,这里从百度“丹江口”吧、“武当山”吧、“十堰市”吧,摘几个贴子,至少反映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武当山为什么成为今天这个不伦不类的局面?中国大地上的一怪胎?根本原因是湖北人在一门心思争权夺利,不思发展。少林寺比武当山出名一万倍,河南省并没有将少林寺所在乡镇升为正县级特区,还是登封市的一个乡镇。香严寺坐禅谷景区所在仓房镇也并没有因为开发旅游就升为正县级特区。回头看武当山,自从升为正县级特区后,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总是在为体制问题上争论了近10年。争论的结果是,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三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阶级矛盾,矛盾随着十堰市处处和丹江口市争夺利益,欺压丹江口市的发展,还处在进一步激化状态。在丹江口市,只要一提起十堰市夺取武当山一事,50万丹江口市人民无不义愤填膺。2000年4月7日和2004年9月15日,丹江口市先后两次10万人上街签名要求收回武当山。武当山自古就是丹江口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丹江口市现在早已是世界性的文化旅游名城。丹江口市为水库建设付出的太多太多,如今要将武当山从丹江口市心脏中挖走,丹江口市50万人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武当山只是丹江口市一个4万多人的小镇,升为正县级特区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切都按县级单位配置,原来3个人的教育管理委员会升为教育局,2个人的民政办公室升为民政局,本来乡村公路不到50公里,武当山也设立交通局、公路段,人员按正县配备、财政供养人员无形中增加了几百,工资待遇比丹江口市人平高出300元、车子都按正县级配,副县级干部几十人,要知道武当山只是一个4万多人的小镇,武当山八宫之首的净乐宫在丹江口市城区,武当山其它景点分别在丹江口市的均县镇、官山镇、盐池河镇、丁家营,等乡镇,武当第一山就在丹江口市白杨坪境内,武当山风景区不是现在的武当山镇 一小部分,而是分布在丹江口市14个乡镇办,武当山十几个局争着比着买高级轿车,争着出国旅游,一点可怜的旅游收入都用来给庞大的正县级机构运转开支了,何谈发展?贷款给干部发工资一年就是上千万。武当山是个道教名山,她的核心是道教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风景区。一个小小的4万人口的乡镇、版图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县级特区政府,养着几百个县级干部,这实在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怪胎”!不知道湖北省领导是怎么想的?这实在是十堰市在丹江口市以心脏中划了一块“租界地”。 请大家讨论讨论,说是不是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0-04-17
现在是丹江口市名正言顺的更名为武当山市最佳时间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9月26日在丹江口市正式上马,丹江口市的一山一水资源是世界所没有的,应该成为湖北省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武当山的旅游管理机构可以是省级直接管,但其它机构理应还是丹江口市管理,减少行政运行成本,不应是十堰市管理。现在十堰所有的宣传不提丹江口市,十堰处处和丹江口市争夺利益,势必会使丹江口市远远落后于河南的淅川县。这将是湖北省的耻辱!武当山应交回丹江口市管理,湖北省全力以赴扶持丹江口市的发展,将名山秀水做强做大,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优势,将丹江口市以及更名后的武当山市建设成为全国山水一体化的旅游经济强市。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0-04-17
所谓行政级别都是人为的,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丹江口与武当山是融合成一个政府机构,不是两套班子并存)。任何人只要打开地图看看:离开了武当山的丹江口(古均州),成何样子?日子如何过?真是“国将不国、县将不县了”。就会演变出富足的武当山和贫穷的丹江口并存的局面,这样的结果谁想要?有什么意义?符合和谐社会理念吗?要知道历史上所有动乱多数是因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造成的!再说,难道武当山不离开丹江口就会影响发展吗?而武当山离开丹江口就必然会加快发展吗? 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可以高配可以由副厅级领导来担任,丹江口市应该由湖北省直接管理。武当山应交回丹江口市管理,湖北省全力以赴扶持丹江口市的发展,将名山秀水做强做大,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优势,将丹江口市建设成为全国山水一体化的旅游经济强市。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0-04-17
1985年,中国政府加入《保护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公约》组织,庄严承诺:要竭尽全力保护好本国境内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并传给子孙后代。因此,黄山的核心问题是保护第一,保护是硬道理,保护压倒一切,保护黄山只能依托黄山区,而不是徽州屯溪。山东省会济南是有名的大城市,距泰山仅42公里,比屯溪距黄山几乎近一半,政治、经济实力和人口,屯溪与之无法相比,而且泰山还有部分景区在济南市的两个辖区之内,但是泰山并不归济南管辖,将泰安市作为泰山的依托基地,因为,就近保护管理泰山,泰安比济南更有利方便得多。同样的情况,四川的峨眉山风景区选择近在眼前的峨眉山市,并未选择距离不太远的地级乐山市;福建武夷山市也是如此,就近选择了崇安县改为武夷山市,而未选择地级南平市改为武夷山市。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0-04-17
为啥峨眉人一定要争取省直辖?
原因:1、峨眉山市本来就是依法成立的省直辖市。依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1985年)》,国务院1988年正式批准,峨眉山撤县建市。2、乐山代管期间峨眉山市发展不理想。建市前,峨眉是全乐山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建市时,都江堰到峨眉学习城市发展;到现在,峨眉远不如都江堰,在全乐山的老大地位也是朝不保夕。3、取消乐山代管后,峨眉发展空间非常大。自1988年乐山代管至今,峨眉山门票年收入从数千万到数亿元。粗略计算,20年来门票收入就估算为20亿元。试想,如果这笔钱都在这20年内用在峨眉自身发展上,将会对峨眉山市发展起到多大作用?又会带动多少投入?这还只是算门票,没算其它税收。4、取消乐山代管,有利于山城一体协调发展。1988年国务院批准峨眉建市时,明确了行政区划不重新调整。但乐山代管期间,将峨眉山管委会升格为正县级,将黄湾乡划到管委会。这种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的行为,有违反《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1985年)》和1988年国务院批文之嫌。最重要的是,这种管理体制的调整导致了景区和地方的分划,人为地割裂了山城一体化发展。
峨眉山市是因山而得名,没有了峨眉山就不应有此名。“革命未成功,同志需努力”,乐山总想把不属自己的强加属于自己的(夹江火车站改为乐山火车站),近日可恶的乐山又将峨眉山风景区与乐山大佛景区合并成立了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管委会。直接由乐山□□□管辖。这合理吗?山城一体协调发展是峨眉山市□□□提出的发展战略,没有对峨眉山的管辖权何来山城一体协调发展?只有峨眉山真正意义上属于峨眉,峨眉山市才有出头之日,才是腾飞之时。
一个因山而得名的峨眉山市,对峨眉山无管理权限。这种事情在全国可能只有乐山市能作出来。想当年修成乐高速路,本要修到峨眉山市,因乐山的阻拦,只到了乐山。看看黄山、泰山等因山名的城市,就知道乐山这一招有多毒,其实就是想拉住峨眉后腿,不让峨眉飞起来。
乐山峨眉夹江三角区,恐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夹江火车站被佘某弄成乐山站。某年乐山开交流会,一外省人从乐山站出来,坐上三轮车,直奔嘉州宾馆,久久不能到达,一问才知乐山站离嘉州宾馆有30公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12月31日)

26.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来源:新华网

从文件来看!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改革的方向。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0-04-18
十堰武当山,这个称呼救值得有关部门注意。例如福建省武夷山,不是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四川省峨眉山,不是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请注意,武夷山市和峨眉山市都是地级市代管下的县级市。如十堰市代管的丹江口市一样。在看看旅游体制吧武夷山,峨眉山风景区都是由武夷山市,峨眉山市直接管理的,不是由地级市南平市,乐山市直接管理武夷山,峨眉山风景区,看看吧,十堰市是典型的市刮县。可以查查吧。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0-04-18
十堰武当山,这个称呼值得有关部门注意。例如福建省武夷山,不是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四川省峨眉山,不是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请注意,武夷山市和峨眉山市都是地级市代管下的县级市。如十堰市代管的丹江口市一样。在看看旅游体制吧武夷山,峨眉山风景区都是由武夷山市,峨眉山市直接管理的,不是由地级市南平市,乐山市直接管理武夷山,峨眉山风景区,看看吧,十堰市是典型的市刮县。可以查查吧。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0-04-20
市管县这种中国特色的行政层级管理体制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后再次得到普遍推行,一方面,农村经济改革使原本隐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显形化,需要转移出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来自城市的技术、人才、设备和资本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城市产业的发展由于受行政区域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原材料、资源和更广泛的商品消费市场。显然,只能依靠行政体制的改革来满足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这种要求。这就是当时中央推行市管县体制的主要目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市管县”体制下,县完全听命于市,许多市将县视为附属行政单位,要求县经济从属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天而降的市一级行政经济来源非常有限,因而只有向下获取资源才能维持自身的积累和发展。“市管县”实际上成了“市吃县”、“市卡县”、“市压县”,农村的社会经济资源与资本主要被市所汲取;农业利润非但没有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作出有效积累,反而导致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落后。因此,“市管县”体制不仅意味着省级治理效率低下,而且直接加剧城乡差别、损害区域公平。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城市集聚的要素越来越多,形势日益不利于农村发展。
    在当时经济发达的市并不多,而在推行市管县体制过程中,大多数的“市”是有原来的“地区”演变过来的。地区本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改市”以后,“市”“成了一级实在的政府,按照我国科层制的要求相应增设人大、政协等权力组织,扩充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大幅度增加人员,财政负担大大增加。由于地改市自身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市场化改革以后,市级的国有经济在整个市级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于是不得不借助行政的力量(而不是正常的经济力量),更多地从所“领导”的县以下地区抽取资金和资本,以确保这个庞大的市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
    除了“地改市”,还有一部分是由原来的县或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划一两县归它管,实际上是县管县的翻牌;其次还有资源型地级市。这样升格的地级市,不但不能带动所属县的发展,反而会变本加厉地从所属县及其农村地区吸取资源,投入到所谓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以竞相提高城市的“品位”;还造成它所管的县经济落后。市管县缺乏法律依据。《宪法》第三十条规定我国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乡(镇)3级。《宪法》只对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管辖县有所规定,因而一般地级市管县,法律依据不足。目前,大量“市长”领导下的所谓“市民”仍在从事着农业活动,这与既有的城市概念、功能不符,往往造成城市比较研究中的混乱。
   市比地区管的严、管的实、管的宽,行政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以前省县之间虽然也有个中间层,但主体是地区领导体制。地区作为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从职能任务、机构设置到具体的领导方法,与地级市有明显的区别。那时地区对县领导很简单、很务实,而市对县的领导则要繁琐得多、实在得多。地区对县的领导主要是党务和行政督导,市对县的领导除党务、行政外,还包括经济事务。从地区领导县体制转到市领导县体制后,省里对县的领导的各项工作都要经过地级市中转,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省与县的中间环节大大增加,县的自主权明显减少,感到“婆婆”管得多了、管得严了、管得宽了,导致市和县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仅应付市里检查接待一项,县里就应接不暇。
   有一级政府的设置,相应就有一级权力机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各类机关、事业单位的对口设置,形成一支庞大的“吃皇粮大军”,运行成本巨大。同时,也就造成了人浮于世、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工作效力低下等诸多弊端。以一个中等地级市的市级为例,一般地厅级干部20 人,县处级干部200人,科级干部1000人,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一般在1万人以上,每年仅工资就要财政支出2亿左右,再加上后勤、办公经费等,一年一个市本级的财政支出要在5亿左右,而全国共有260多个地级市,匡算下来,每年全国单地级市本级的财政支出就要在1300亿以上。
   基层干部抱怨说,近几年各地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一批审批事项越来越多地被取消,地级市行政职能事实上趋于“空心化”,“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但有人就得干点事,就生出很多检查和评比,县级党政领导报怨的说:至少用三分之一时间来接待地级市领导和各种部门的检查,什么部门都得罪不起。其实,现在的地级市一个很大职能是“上传下达”,在这一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成了最常用的执政办法。总之,目前的地级市管县已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减去这一环节实行省管县的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市管县违背国际惯例。由城乡合治走向城乡分治,是各国行政管理的一个客观规律。城市和农村是有着质的差异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域,在人口的结构、密度、流动性,产业结构、产业集中程度,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管理结构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农村的生产和管理分散性、季节性强,城市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集中,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大,因而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农村。实行市管县体制,不利于针对城乡的各自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优化管理。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0-04-21
如果丹江口省县直辖,’后的丹江口 如‘雨后春笋沐春风’般迅速崛起



‘省县直辖’的步伐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省县直辖’后的山水名城丹江口如‘雨后春笋沐春风’,必将迅速崛起与鄂、豫、陕之间不是神话。



丹江口历史背景



历史2000多年,(新)建城半个多世纪,从秦始皇合并武当乡和均陵……隋开唐五年撤淅州(今河南淅川),设均州(今丹江口),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历代为重镇。明朝是鼎盛时期,这里曾经是明成祖的牵梦之地,当年明成祖为了光临均州武当山,于永乐年间大兴土木再次修建武当山,武当山在明朝几乎是颠峰时刻,从‘大岳武当’到‘治世玄岳’封号,足见明王朝对武当山的重视程度。明成祖当年欲从北京经天津、沿运河南下抵南京、逆水上武昌(汉)、襄阳(襄樊),达均州(丹江口)下榻净乐宫,登武当山。如果说当年均州关乎北京的皇权统治,则,今天丹江口决定北京的首都地位,历史总会有巧合,事实更必然,丹江口这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热土将更加灿烂。



丹江口‘南水北调’、‘市管县’、‘割让’武当山的曲折之路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央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开始在丹江口修建大坝,随着人口、经济的快速增长,北方的水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丹江口大坝开始二期加高工程,丹江口再次作为焦点,吸引世人的眼球。



丹江口这座年轻的城市,可以说是‘南水北调’的产物,古均州城在其上游100华里处,原本是陕西、河南与湖北之间的繁华重镇,古城三面临汉水,一面接陆地,距离武当山很近,城里的武当山九宫之首-净乐宫,是均州城的最大建筑群,有‘一座净乐宫半个均州城’之称,均州古城保存基本完好,为了北方喝水,永沉水底。



在丹江口大坝蓄水前期,当年的均县(丹江口民国至1983年的名称)行政机关开始着手搬迁到今天的丹江口城区,60-62年合并到光化县(今老河口)。



丹江口大坝建成后移交水利部管理,设‘水利部丹江口管理局’(今汉江集团),汉江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使其在丹江口从单一的水利企业变为综合性的跨区域集团,丹江口受益颇多,1983中央撤均县设丹江口市,1994年丹江口作为县级市由国务院交湖北省直辖,后来被忽悠到十堰名下‘代管’至今,十堰代管丹江口已经变为直管,在十堰的严重干扰下,这个原本湖北县级市中,GDP靠前的‘汉水明珠’早已风光不再,而且和其相依为命2000多年的武当山也被十堰控制掌中,原本山水相映可以打‘名山秀水’旅游的牌子,结果是山水分家,可谓家破人亡!



丹江口的区位优势



丹江口和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十堰地区接壤,有‘三阳腹地’之称。(武)汉-丹(江口)铁路直达城区,孟(楼)-土(关垭)公路穿城而过,襄(樊)-渝(重庆)铁路、(武)汉-十(堰)高速、老(河口)-白(河)一级公路穿越全境;汉江河道整治之后,通航能力提升至500吨,可直达汉口入长江出海;城区距离老河口机场约30分钟车程,相当于自己拥有机场。



2006年汉江丹江口二桥通车、伴随着右岸新城区的开发,使原本狭小的城区空间得到及时补充,城区面积增加一倍之多,接近江南的富裕乡镇,拉近了行政中心与江南重要乡镇的距离,城乡一体化明显增强。



丹江口的工业优势



丹江口的工业门类说不上齐全,但是很有实力。主要得益与水、电资源优势。城区主要以铝、钢铁、汽车配件为支柱,江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由于位于汉-十公路、铁路的便利条件,且多依靠东风汽车公司的强大辐射,发展迅速;由于丹江口环境保护好、区位也独特,等诸多优越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先后有国内的知名企业农夫山泉、阳光雨润扎根在此,并且得到快速发展。



丹江口的资源优势



  丹江口物华天宝。汉水穿城而过、武当山位于腹地,是世界上难得的山水旅游资源最独特的地区,可谓中国仅有,世界唯一。丹江口除了‘武当仙山’和‘汉江秀水’名扬天下外,丹江口还有石鼓的双龙峡景区、官山的武当山后花园,牛河国家森林公园……等,丹江口可谓是‘处处都是旅游环境’。而,其他类别的资源更是种类多多。



  因丹江口库区四季平和的气候使丹江口已经发展成湖北的第二大柑橘产区,也是最北的优质柑橘产区,年产优质柑橘3亿斤。全市农作物品种共有18科、49属、575个品种(系)。其中粮食作物品种(系)507个;棉花品种21个;油料作物18个;花生4个;黄豆7个;绿肥12个。这些品种(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增产作用。特产作物品种资源,包括油类、丝类、茶类、烟类、果类、食用菌类、纤维类和漆类等160多个品种。全市共有木本种子植物79科,206属,403种。在武当山地区有古树名木24科、33属、46种、435株。



  全市1987年底,活立木总蓄积1327547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264622立方米,疏林地蓄积3058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32345米;人均蓄积3.03立方米。中药材资源共有820种,分别隶属于226科。其中植物类药材723种,动、矿物类药材97种。草场和畜禽品种资源全市有16科51种。其中禾本科牧草占主要地位,总面积2366349亩(含林间草地面积),年鲜草产量约11.16亿公斤。水生动物资源全市分布的鱼类有5目10科61种。其中鲤科42种,占71%。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鳊、鲤、鲫、鲂、鲶等二十余种;名贵鱼类有银鳔、长吻、鳗鲡、团头鲂、黄鳝等。肉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丹江口翘嘴白已于2008年被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汉江河流浮游动物为15026个/升。其中原生动物类14000个/升,轮虫类250个/升;足类及头节虫类8个/升;线虫类18个/升,摇虫及其它昆虫尖250个/升,其它轮虫类500个/升。



  底栖生物量400个/平方米。常见的有摇蚊科、仙女虫科、虻科等幼虫。



  珍贵动物有:二类保护动物林麝(香獐子)、鸳鸯、大鲵。三类保护动物有小灵猫、大灵猫、红腹锦鸡等。野生毛皮兽类资源:主要有狼、狐、黄鼬、狗獾、猪獾、水獭、小麂、野猪、岩松鼠等。



  丹江口地质分布属昆仑秦岭大区,武当山和两郧小区。汉江以南武当山小区地层属太古代地层,全新统第四系新生代,分布在汉江支流漫滩,已被丹江水库淹没。汉江以北两郧小区地层属古生代震旦系,古生代寒武系、新生代第三系等。从地层总体看,有太古代、古生代的寒武系和新生代第三系等。地层较为单纯。地层年代上下悬殊大。缺少地壳最活跃时期汉早古生代的奥陶系、志留系;晚古生代的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古生代的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地层。基本属于古老地层。因此,金属矿产贫乏,硅酸盐类矿产丰富。



  据地质部门和本地有关单位提供的资料,全市矿种共35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29种。矿种量,占全省110种的31.8%。已探明有储量的19种,占全省77种的24.7%。在35种矿种中,分布在“江南”的9种,分布在“江北”的26种。



   土关垭银铜山钒钛磁铁矿,是钒铁伴生矿和石棉共生矿床,储量大,品位低。据有关资料证实,该矿可作“武钢”后备矿山。



   我市水资源状况总的来说自产水少,过境水多,容水量大。全市自产水约10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万立方米,低于全省均值53万立方米的39.6%,高于全国均值28万立方米的14.3%;人均水量约2400立方米,高于全省均值2094立方米的14.6%,低于全国均值2637立方米的9%;每亩耕地平均水量约2500立方米,高于全省均值1705立方米的41.6%和全国均值1826立方米的36.9%。从以上三种控制性指标看,我市资源数量属中等水平。



  在全市土地总面积468.15万亩中,止一九九七年底,陆域面积392.23万亩,水域面积(含丹江口水库水面、沙滩、消落区)75.92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83.8%和16.2%;基本上为“八分陆二分水”的地表结构。在陆域面积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龙须草地等农业性用地349.62万亩,城(集)镇、工业、交通、商贸、居民区、古建筑等非农业用地20.21万亩。荒山、荒地、砾石、岩灌地22.40万亩。分别占陆地面积的89.1%、5.2%和5.7%;在农业性用地中:耕地29.17万亩,柑桔、山楂、脐橙、茶叶、各种水果等园地17.01万亩,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各种幼林、疏林及林业苗圃等林地242.24万亩,成片草场、零星草地折算的牧草地61.2万亩,龙须草地14.5万亩,分别占农用地的8.3%、4.9%、69.3%、17.5%、4.1%;基本上属以林业为主,草场、草地次之,农耕地最少。全市森林覆盖率64.5%。



全市水域面积所占比重,在全省是比较高的(全省平均9.6%)。主要是丹江口水库的影响。在全市水域75.92万亩中,丹江水库52万亩,占68%。在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水域比重不尽一致,且悬殊较大。



‘省县直辖’后的丹江口 如‘雨后春笋沐春风’



‘省县直辖’后,丹江口将摆脱地级市的制约,收复武当山,快速调整近50年来,‘南水北调’对我们的致命打击和行政体制对我们的严重制约。在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上,并逐步改良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提高生产水平、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旅游产业、合理的开发矿产等资源,恢复应有的辉煌。



制约丹江口的交通因素,主要是‘南水北调’修建丹江口大坝后,西进方向受阻,这个原本是鄂、陕咽喉要道,因丹江口大坝的建成而变为‘梗塞’。经丹江口与河南淅川双方库区的共同努力、以及中央对库区的补偿政策,丹江口库区即将修建环丹江口库区旅游公路,丹江口至西峡的铁路也已纳入修建范畴并且即将开工、武(当山)-神(农架)公路已经开工、土(关垭)-丹(江口)-陶(岔)和丹(江口)-老(河口)一级公路即将上马……丹江口的交通困境即将成为历史。丹江口恢复至汉口的始发车、开通至北京列车是早晚的事情。丹江口必将成为鄂西北地区又一交通枢纽,往日的鄂、豫、陕之间的咽喉重镇不再是历史。



去年8000丹江口库区移民外迁,拉开了丹江口库区二期移民的序幕,不久将有近10万人再次迁出。尽管‘南水北调’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丹江口人的心灵,但是,丹江口将更好的利用移民大做文章,变劣势为机遇。首先是:继续争取向中央要补偿政策,以弥补巨大的损失,其次是:丹江口库区的移民外迁,减少了丹江口库区上游贫困地区的拖累,总人口由原50万(约),减少到今天的40万(约),而汉江丹江口二桥的通车,政府机构迁址新城区,右岸新城区的人口三年内将迅速增加10万,使丹江口城区人口由原来的20万(老城区)增加到30万,城区人口比例大于乡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旅游从业人员需求增加,不存在城市人口就业的难题,外来人口增加,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势必极大刺激消费市场;‘南水北调’的配套工作‘封山育林’,丹江口已经做了近50年、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使农民也得到补偿,因此,将有部分山区人口即将告别耕作的生活,很多人即将成为江南地区的乡镇人口……这是丹江口的人口优势。



丹江口将来重要工作是:加强新老城区的建设,城市经济和丹江口的旅游定位相辅相衬,城市的旅游功能相对突出,城市风格定位为:滨江亲水、均州遗风、武当特色、人文和谐并容时代风貌为一体;除了加强对丹江口城区的经营管理外,继续扶持武当山老营的街道办事处的建设,一直是丹江口的重要范畴。对于武当山的城区建设,我们将彻底摆脱在十堰直管时的严重破坏。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响亮的名片,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措施。而对于汉江集团这样的支柱企业,丹江口将继续创造‘拴心留人’的投资环境,避免步东风后尘。



丹江口的工业品牌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少有重量级的品牌打入国内主流市场,使丹江口的企业很难做大。更为重要的是;去年受到四川广元柑橘影响,丹江口的柑橘一度曾经滞销,好在媒体的大力呼吁,得以解决,但是丹江口的橘农仍然遭受损失,探讨这个敏感的问题,不难看出:丹江口的工业‘产业链‘的形式不够好,试想,如果农夫山泉公司在丹江口生产‘农夫果园’系列,我们丹江口的柑橘也不至于遭受广元的连累,并且可以辐射丹江口库区的周边果农地区。



丹江口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当建立旅游大城市。旅游大市不光需求足够的旅游从业人员,更注重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利用上,国内比较国际上,我国基本上处于开发阶段。丹江口的生态资源丰富,可以根据旅游城市的需求量,引资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的企业,为自己量身定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既填补本埠空白,也可影响中部地区,同时更加完善自身工业门类。



时逢‘鄂西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丹江口武当山首当其冲,是这个圈的‘龙头’,上面已经讲过,无论丹江口的山还是水,均为国际顶尖的,制约发展的交通即将得到迅速解决,而丹江口的旅游城市功能也不断完善,丹江口同时处于鄂、豫两省这一‘中部’之间,无论‘中部崛起’还是‘鄂西生态旅游圈’,丹江口均有一席重要之地。



热土遇机遇、大鹏展翅飞!一切利好因素决定,‘省县直辖’后的丹江口犹如:‘雨后春笋沐春风’般迅速崛起,届时,丹江口作为‘中部崛起’战略(鄂、豫)重要‘纽带’,必‘将成为鄂、豫、陕之间一颗璀璨的明珠。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0-04-22
那就是“武当山管理体制问题”。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百度很聪明,它的表述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而不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有了第一个话题的争论,有些人是见不得“市管市”的。



十堰市与丹江口市的矛盾最深的地方体现在武当山的管理体制上。说到武当山的管理体制,不能不提“6·17会议”。



2003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和时任湖北省省长的罗清泉率湖北省发改委、民宗委、编办、财政厅、交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文化厅、旅游局、扶贫办等省直部门负责人,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就武当山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议。



“6·17会议”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成立中共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作委员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为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赋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独立行使县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式管理,全面负责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



“6·17会议”还决定恢复“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省长韩忠学任组长。在资金投入上,省计委、省旅游局、省建设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等省直部门齐上阵,抓项目,抓投入,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跟踪监督和审计。



“6·17会议”决定成立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在丹江口市引发轩然大波:



2004年6月,由丹江口市经贸局干部周武成同志牵头,丹江口市50万人民作为原告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起诉状》,依法讨回被十堰市强占的武当山特区,被告为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三级人民政府。诉状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明确规定设立县级政权机构由国务院审批,湖北省无权将4万多人的武当山镇批准为正县级机构,属越权行为,审批文件暗箱操作,不让丹江口市人民知道,让丹江口市50万人民蒙在鼓里,这种行为不公是违宪的,而且是严重践踏人权的具体表现。武当山镇位于丹江口市的版图中央,周围是丹江口市的均县镇、六里坪镇、白杨坪镇、丁家营镇、土台乡及丹江口水库的习家店镇,与十堰市没有寸土、寸水相连,而十堰市直管武当山镇,被丹江口市人民戏称为武当山是十堰市在丹江口市的“飞地”。武当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注册地在丹江口市,登记主管部门为丹江口市人民政府,责任人为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市长,登记的历史文化遗迹遍布丹江口市八个乡镇办事处,其中武当山八宫之首的净乐宫就在丹江口市城区。十堰市把武当山镇划给十堰市直管,是严重违背联合国明确规定的有关规定,这个官司恐怕要打到联合国去……十堰市把武当山镇的人权、财权、物权白白拿走,丹江口市人民几十年甚至上千年在武当山的建设投入都无条件给了十堰市,实际上是十堰市以大压小,以地级市欺负县级市,无视丹江口市50万人民的意愿,不尊重历史、不尊重现实、不尊重人权的具体体现……武当山划给十堰市管后,十堰市相关部门如金融、交通等在丹江口市任意划分势力范围,将丹江口市江南最富裕的乡镇税收、存款白白拿走……武当山特区不是一级政府,仅是十堰市的一个办事处,这在全国绝无仅有,武当山人为地给了十堰市,与丹江口水库山水一体的旅游大景区被子肢解的不伦不类……



2004年7月,丹江口市人大干部朱大金同志的文章《鄂西北的怪胎--四论武当山》在全市广为传颂,人们对十堰市管理武当山义愤填膺。



2004年9月15日,尽管丹江口市市委早已向各单位通知要求不许到人民广场参加声讨十堰市的签名活动,但是,丹江城区大约10万人还是不约而同地到广场签名声讨十堰市霸占丹江口市的武当山行为,其中有前任均县退休老县长叶直根等在丹江口市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还有国家公务员、公共安全专家、干警、学生、平民等,50万丹江口市人民强烈要求,收回被十堰直管的武当山,要求湖北省迅速解决武当山的问题,强烈要求丹江口市归湖北省直管。这是继2000年4月7日,丹江口市10万人签名保武当山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群体行动。2000年的万人签名活动,新加坡《联合早报》进行了报道。这次行动主旨是向国务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尊重人权,依法收回武当山。签名的留言中有这样一些内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在丹江口动工,而武当山问题都是因为修建丹江口水库而引起。因此,丹江口市50万人民强列抗议,不解决武当山、丹江口市问题,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不许动工,誓与武当山丹江口大坝共存亡。”此活动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凡到广场签名的人坐三轮车,打的士均不要钱,复印材料不要钱。



……



由此,丹江口市与十堰市的矛盾由台下转到了台上。



其实,这种矛盾更多的是民间的矛盾。民间认为:2003年,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往武汉,十堰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出去了,就想把丹江口市的武当山镇划给自己管辖,于是请了一大记者从新闻上造势:丹江口市是正县级,武当山镇也是正县级,全国没有,想将丹江口市的六里坪镇、官山镇和武当山镇一起划归十堰市设武当区。尽管丹江口市50人民对十堰市的做法强烈反感,但十堰市代管丹江口市,管着丹江口市干部的乌纱帽,决定着丹江口市主要领导干部的升迁,因此,丹江口市四大家领导敢怒不敢言。



谈这个话题,要先看看武当山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武当山风景区开发建设始于1980年。



198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为发展旅游事业,正式决定开发建设武当山;



1980年7月13日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筹备处;



1981年,成立由省、地、县有关同志参加的“武当山风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省长田英任组长;



1982年4月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处;



1984年12月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处和武当山镇合并为武当山管理局(镇),实行局(镇)合一管理体制;



1986年12月武当山管理局更名为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为县级机构,隶属原郧阳地委、行署领导;



1987年4月局、镇分设,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仍为正县级机构,由丹江口市代管;



1993年12月,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与武当山镇又一次合并,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体制,由丹江口市代管;



1997年8月,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与省级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合并成立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实行三块牌子,即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湖北省武当山旅游局,仍为一套班子的正县级机构,由丹江口市代管。



……



这里,我又看到了一个“代管”,原来武当山在1986年时是归郧阳地委、行署领导的啊!1987年以后,是丹江口市“代管”的啊!丹江口市有“去‘代管’争‘直管’”的呼声,武当山也有“去‘代管’争‘直管’”的呼声啊!只不过,武当山的“直管”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结果,没有湖北省的介入,“直管”呼声再高也是枉然。



“6·17会议”是有其经济背景的。相对于独特、优越的资源禀赋,相对于同时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孔庙、承德避暑山庄的热闹,2003年之前的武当旅游,显得有些沉寂。问题是明摆着的:基础设施差,没有三星四星五星级酒店,旅游旺季游客入住困难;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机场,游客难以进入;旅游从业人员中,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管理和营销人才缺乏。2003年,武当山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0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693万元。



“6·17会议”的导火索是一场大火。2003年1月19日,由于租住遇真宫的一家私立武术学校用电不当,引发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遇真宫火灾举世震惊。湖北省委、省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彻底解决武当山多年来纠缠不清的管理体制问题。



“6·17会议”确定的武当山的管理体制是什么样的呢?一是主权不变、治权独立、事权下放。主权不变:保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这种做法减少了体制改革的阻力和成本,便于特区与十堰市、丹江口之间的事务协调;治权独立:赋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独立行使县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管理,全面负责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事权下放:除检察院、法院、人大、政协等权力部门外,税收、公安、工商、规划、建设、土地、宗教事务处理等县级行政权力,概由武当山特区政府独立行使。二是景政合一: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与武当山风景管理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现了“景政合一”。采用“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景区+社区”。三是党政合一:不设人大和政协;只设一个一把手,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主持和统筹全面工作;对职能部门合并精简,把原来的26个部办委局、管理区(场),精简为12个;四是景城合一:要求“建设新区、改造老区、完善景区、开发湖区”。



有网友的帖子是这样说的: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名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2000多年来一直是丹江口市的一个乡镇,现有人口4万人。丹江口大坝建成后,武当山是丹江口市唯一没有被水淹没的地方。1983年均县改丹江口市后,丹江口市加大了对武当山风景区的建设,把武当山镇当作“第二城区”建设,举全市之力建设武当山,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搞了十大建设建设。1994年,丹江口水库46万人捐款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1997年,湖北省将武当山镇列为正县级旅游经济特区,由丹江口市代管。2000年,代管丹江口市的地级市十堰市要将武当山划给十堰市直管,为此丹江口市10万人联合签名保武当山不给十堰市,使十堰市的计划没有得逞。2004年1月1日,十堰市打着“在行政区划不变、主权不变”旗号,在武当山设立工委和办事处,直管武当山特区,丹江口市在武当山特区的一切单位移交给特区,丹江口市从此不再管辖武当山特区。



再看看武当山旅游特区成立后的情况:2003年特区成立以来,累计投资近6亿元,先后完成了武当山文化中心(武当山博物馆、武当大剧院、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大厅、环保旅游车队、生态停车场)建设,改造了9条景区和城区道路,改造了武当山火车站、商业步行街、演艺厅和城区剑河河道。开通了武当山城区公交车和十堰至武当山旅游专线车,完成了景区和城区数字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护林防火监控系统、大型LED显示屏等信息系统建设。



武当山在丹江口市管理体制下存在什么问题呢?有专家指出:是旅游发展不够!而旅游发展不够的主要原因是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一点,我掌握的资料不多,只能用一些数据来说明一下:



2003年,武当山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0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693万元。



2004年接待游客66.28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其中门票收2680万元,是上年的近3倍。



2005年旅游人次再创新高,全年接待游客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7亿元。门票收入达3633.4万元。



2006年接待游客84.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7亿元。其中门票收入5438万元。



2007年旅游接待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98亿元,门票收入达到6528万元。



2008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62亿元,综合财政收入1.51亿元。



2009年1月至8月,特区接待游客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亿元,综合财政收入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1%、66%。



武当山旅游特区成立前后,2004年的门票收入是2003年的3倍,旅游收入是2003年的2.54倍,接待游客是2003年的2.2倍!武当山旅游特区成立5年后,旅游人数从2003年的30万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22万人次,增长306%;旅游收入由2003年的57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62亿元,增长886%。



2003年,武当山旅游经历了“1·19”火灾、“非典”疫情和景区公路建设全面封山三大冲击,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门票收入分别比2002年同期下降14%、7%、40%。如按特区成立前情况最好的2002年算,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门票收入分别是34.9万人次、6129万元、1155万元。



特区成立后的2004年与特区成立前效益最好的2002年相比,接待游客增长90%,旅游总收入增长137%,门票收入增长132%。而2008年与2002年相比,接待游客增长250%,年均增长16%;旅游总收入增长817%,年均增长42%。



从这些数字的对比中我似乎看到了武当山旅游特区成立的真实原因:发展旅游!特区成立前,是旅游发展不够;特区成立后,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



“一江两山”(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是湖北旅游的核心品牌,作为“两山”之一的武当山,“旅游发展不够”当然是省委、省政府的心病。成立武当山旅游特区,目的就是要把武当山创造的经济效益留在武当山,留给武当山进一步的发展。



主权不变、治权独立、事权下放。现有行政区划不变,便于事务协调;治权独立,实行封闭管理,排除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对景区建设的干扰;事权下放,便于景区招商引资,减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种种措施,都是落实到两个字:发展!发展武当山的旅游!



武当山的管理体制并非武当山一家,黄山、九华山、泰山、武陵源(张家界)等景区都有武当山面临的同样问题,都有各自特点的封闭管理模式,都是同一个目的:发展!发展景区旅游!



在第一个话题中,我提到:是“省直管”带来发展还是发展促成“省直管”?“市代管”打压了县级市的发展空间,“省直管”是否就一定能提升县级市的发展空间?从“6·17会议”的过程来看,成立武当山旅游特区是湖北省而不是十堰市作出的决定!并且湖北省就有武当山建设领导小组,现任组长是副省长李春明。成立特区的目的就是整合全省之力,做大做强武当山的旅游产业!



丹江口市不论是“市代管”还是“省直管”,只要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体制不创新、发展上不去,尤其是“发展不够”的话,武当山旅游特区迟早要成立。



说到特区,我就想到国内的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想到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为什么要成立特区?为的就是赋予特区特别的管理方式,以促进或保持特区经济的繁荣发达。武当山旅游特区,特在“政治特区、旅游特区、经济特区、人才特区、服务特区、文化特区、理念特区”,通过特区特别的管理方式谋求特区经济特别的发展。武当山旅游特区相对于丹江口市,如同深圳经济特区相对于广东省,如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对于中央人民政府,主权不变、治权独立、事权下放,其目的都一样,为了“特区”经济更好的发展。



所以,个人还是认为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不争论、不折腾,一心一意发展好自己,那是最重要的,直不直管是次要的。至于如何发展,那是下一个话题,下次再谈。



转丹江口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说明:武当山的主权未变:……扎实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武当山旅游经济进一步提档升级,南神道景区对外开放,双龙峡景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 %和54.1%,其中武当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58%。……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发挥名山秀水优势,以武当山为龙头,整合山水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全力支持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旅游和索道改型项目建设;以《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大古均州景区、小太平洋景区等项目的招商力度,推进库区旅游码头、双龙峡景区等项目建设,完善净乐宫、南神道等景点服务设施,着力构建以“库区景观组团为轴心,环库旅游景点为支撑”的优质旅游线路。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220万人次,增长5.8%;实现旅游收入9.2亿元,增长9.5%……



武当山问题,个人了解不是很多,搜集了一些参考资料。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更希望善意的、理性的讨论。



此其二,后续话题待续。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0-04-23
达奚武代网友转发

武当是丹江的血脉,决不允许任何人切断我们的血脉!!!
一谈武当山问题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在鄂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出了一个“怪胎”。怪就怪在十堰市委市政府的个别领导人无法无天,胡作非为。象“幽灵”一样,搅得丹江口市委市政府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搅得丹江口市人民生活不得安宁。
请看事实:
第一、违反宪法和国务院规定,强行把武当山从丹江口市行政区域内划归十堰市直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十五款规定: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第四条指出:下列行政区划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二)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三)自治州、县、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四)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很显然,丹江口市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武当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地区和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这些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都必须经由国务院批准。而十堰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12月12日公然违反宪法、国务院规定,下文决定将武当山划归十堰市直管,擅自更改武当山的隶属关系,实属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更让世人震惊的是,2004年3月30日下午,十堰市某领导在十堰市委党校学员大会上公开叫嚷:“我们已把武当山划归十堰直管,今后还要把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官山镇划归十堰直管,成立一个区。”他们不仅这样说,而且迫不急待地在这样规划。十堰市政府会同湖北省地图规划院已经非法编制出十堰市“新地图”。可见他们疯狂到何等程度!真是强盗一般。
第二、非法剥夺丹江口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各项权力,建立非法政府,开展非法活动。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第十四条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要保证下级组织能够正常行使他们的职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丹江口市人大和丹江口市人民政府的各项职权,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或开展行政管理,包括对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领导和管理。而这些权力都被十堰市剥夺了。十堰市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煽风点火、制造舆论、挑拨离间、扩大矛盾。他们常常以“武当山体制不顺”为借口,鼓动武当山少数干部向丹江口市委、市政府要权力、争地位、闹独立。甚至在新闻媒体上大造舆论。所谓的武当山“治权独立”就是其根源,罪魁祸首是十堰市的某些领导人。第二步是逼权、放权、交权。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在武当山特区召开现场办公会,以“封闭式管理”、让武当山特区“独立行使县级政府权力”为借口,威逼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门放权、交权,放的越彻底越好。同时采取组织措施,免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武当山特区兼任的职务,换上十堰市的人马。第三步是接管、成立十堰市直管的非法政府。他们口口声声说“让武当山特区独立行使县级政府权力”是假,直接插手、干预、包办武当山特区事务才是真。自从武当山镇被撤销以后,武当山的干部群众就说他们“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之中”。无论是过去的“特区”也好,还是现在十堰市成立的“管委会”也好,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都不认可。因为,武当山特区没有人大,哪儿来的政府?没有政府,何来的行政主体?没有行政主体资格的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具有法律效力,都属于非法行为。所以在十堰市非法占领武当山期间,所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必须由十堰市人民政府负责,所造成的一切国家赔偿必须由十堰市政府承担。
第三、严重破坏了丹江口市的安定团结,侵犯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当全市人民满怀喜悦之情,迎接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即将开工之际,十堰市委政府的个别领导人在丹江口市制造分裂,霸占我武当山,继而还要侵吞我六里坪、官山二镇,已经在丹江口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引起了全市50万人民的公愤。随之而来的不稳定因素也急速增长。骂共产党、骂人民政府、骂领导干部的声音不绝于耳,联名上访告状不断,万人集会游行示威也在酝酿之中。武当山与丹江口的兄弟姐妹现在也反目成仇,市面上经常出现辱骂丹江口市干部的传单,这就更加激起全市人民收回武当山的决心。有人甚至扬言“不收复武当山,将用鲜血和生命抵抗移民搬迁、阻扰加坝开工”、“要炸毁武当山金顶和丹江口大坝”、“要与大坝同归于尽”等等。
“赶走列强,还我武当,捍卫主权,保卫家园”是丹江口50万人民的共同呼声,是维护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今天的武当山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是上级党委、政府领导的结果,同时也是丹江口市人民长期艰苦创业的结果。尤其是1983年撤县建市以来,丹江口市委市政府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按照国务院对我市“工业旅游型”城市的定位,举全市之力,开发武当山旅游资源,建设发展武当山旅游产业,同时把武当山集镇作为丹江口市第二城区来规划建设,目前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已成为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现在十堰市眼红了,公然抢夺我“胜利果实”,侵犯我根本利益。以周武成同志为代表的英雄的丹江口市人民,不畏强暴、不畏权势、不畏邪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卫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全市人民的支持。
武当山为什么不能从丹江口市分割出去
二谈武当山问题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第二条开宗明义地指出:“行政区划应保持稳定”,这是我国行政区划所遵循的总方针。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也规定:“为了巩固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成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各项规定,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行政区域界线”。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我们来谈谈武当山为什么不能从丹江口市行政区划中分割出去。
第一、不能否定历史,不能割断历史。武当山自古以来就归均县(丹江口市)管辖。早在公元前616年,周顷王三年,楚国灭麇国,武当山属楚之均陵。两千多年来,丹江口市虽然在历史上曾设置并使用过武当县、均州、均县、丹江口市等名称,但行政区划从未改变,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形成了以武当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稳定的经济社会联系。而十堰市建市才30多年,武当山与十堰市根本就无历史渊源。
第二、不能割裂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从古均州城到武当山金顶,绵延140华里,武当文物古迹遍布全县。国家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后,虽然淹没了古均州城等大量文物,但是,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九宫之首——净乐宫的文物古建筑,当年就按照湖北省政府的决定,迁移在丹江口市城区。净乐宫的两座重达102吨的明代石雕龟驮碑,1986年就树立,净乐宫的大石牌坊于2003年5月树立,净乐宫复建工程也于2003年开工。目前,三座大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更何况,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被联合国注册在“丹江口市”,主管部门是“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法定责任人是“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市长”。而十堰市把武当山划归十堰市直管,不仅背离了联合国明确的注册地、主管单位和责任人,而且要把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分割的支离破碎,这是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不允许的。
第三、不能割裂我们的家园,不能割裂全市人民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我们丹江口市人民是顾大局、识大体、勤劳勇敢、勇于牺牲的英雄人民。1958年,国家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了境内22万亩良田,淹没了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均州古城和十万间房屋,16万移民离开故土,整个均县经济元气大伤。从上世纪60年代丹江移民搬迁到后来解决移民遗留问题,国家用于每个丹江移民身上的经费不足千元。但是,丹江口市人民体谅国家困难,没有怨言,在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援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丹江口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丹江口市城区、武当山城区以及广大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几年来,丹江口市人民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在面临着第二次移民搬迁,好田好地被淹的情况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战略,毅然关闭污染企业,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和绿化荒山,并抓住南水北调机遇,积极发展生态工业。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及时把城市性质调整到发展山水旅游城市上来,把希望寄托在武当山与丹江水,山水相依、珠联璧合,古代与现代完美统一的巨大的旅游资源上。十堰市为了发展自己,侵犯他人,恶毒地抢走我丹江口市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和资源,英雄的丹江口市人民会善罢甘休、拱手相让吗?!如果硬要抢马吃车,武当山必然会陷入永无休止的麻烦之中。
第四、武当山回归丹江口市主管,有利于丹江口和武当山的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有利于丹江口和武当山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反之,则两败俱伤。第一个“有利于”,正反实践都作出了回答,无须赘言。第二个“有利于”,两千多年的历史、建国以来的历史、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历史也已经作了回答。武当山的开发、建设、兴盛的今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丹江口市委、市政府的主管下取得的。第三个“有利于”,更是不容置疑。丹江口市是一个文物大市。丹江口市人民爱惜文物如同受惜自己的生命一样。长期以来,除了国家、省拨文物经费以外,丹江口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保护了武当山文物,使武当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而十堰市是一个只有30多年历史的新建城市,境内没有文物,因此,他们根本就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1995年地市合并以后一直到2003年,十堰市人大批评十堰市政府“至今没有文物保护机构”。难怪十堰市的某些领导在香港招商会上叫嚷,“要把武当山卖掉”,结果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评。2003年春,遇真宫荷叶殿失火被毁,十堰市的某些领导急于“表功”,吹嘘什么“一定要用两个月时间恢复起来”,真是痴人说梦。他们以为复建文物古建筑就象农民盖三间房子那么简单,那么容易。可见他们对文物保护工作都是一些十足的法盲。把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交给这些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没有文物保护知识的人来主管,担心有朝一日,真的会被他们“卖掉”或者“毁掉”。
总之,武当山对丹江口市来说,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能从丹江口市行政区域内分割出去。谁把它分割出去,谁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谁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依法收回武当山 把武当山纳入法治轨道
三谈武当山问题
武当山问题,之所以长期以来纠缠不休,以致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怪胎”,就是因为武当山的管理脱离了法治的管理轨道,实行“人治”的结果。谁想要“正县级”,就给你“正县级”;谁想要“权力”,就给你“下放权力”;谁想霸占武当山,谁就霸占武当山。就是没有哪个领导过问这些做法究竟合法不合法?经过了四个五年普法教育,丹江口市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终于有人拿起了法律武器同强权势力展开了较量。
我们在《一谈武当山问题》中列举了十堰市某些领导人违宪违法的大量事实。又在《二谈武当山问题》中谈了武当山为什么不能从丹江口市分割出去的理由。那么,根据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原则,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讲的“主权不变、区划不变”的要求,我们建议:
第一、依法收回武当山,撤销一切违法决定、违法文件、违法地图、违法机构等。
第二、恢复武当山由丹江口市主管,市委市政府依法领导和管理武当山。武当山正县级待遇不变,党政主要职务由丹江口市委书记、市长兼任。恢复市委对武当山的干部任免权。
第三、丹江口市公、检、法以及政府组成部门按照职权范围对武当山进行依法管理。能够下放的权力尽量下放,但必须依法委托行政代理,行政代理的法律后果仍由委托的行政主体承担。
第四、撤销“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武当山镇人民政府”,(一个4万人口,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不可能成立什么“县级政府”)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第五、依法追究十堰市某些领导人的法律责任,对十堰市抢占期间所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由十堰市领导和政府承担责任。
第六、鉴于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丹江口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等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建议按照国务院通知的丹江口市为湖北省“直辖市”的决定,由省委、省政府“直管”,取消省政府自定的“十堰市代管”的意见。
回顾“十堰市代管”的近10年来,不仅没有感觉到“代管”的好处,反而吃了不少苦头,给丹江口市制造了不少麻烦,处处从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工作上卡丹江口市,严重阻碍了丹江口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内心话,丹江口市人民并不是“不听话”,并不是不接受十堰市领导,而是十堰市某些领导人的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在丹江口市人民的心目中已失去了信任,他们已经成为丹江口市不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同志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胡锦涛同志也要求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合法终将战胜非法。被十堰市非法抢占的武当山一定能够重新回到丹江口市50万人民的怀抱。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朱大金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0-04-24
“水都”丹江口的痛与梦
相关搜索: 水都, 丹江口
【阅读提示】在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上游丹江口库区,旨在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危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仍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此前,已有官方消息传出,该项工程将延期5年。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也将延后至2013年通水。
    作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试图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对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在开工7年之后,它似乎陷入了一种“七年之痒”的状态。资金、移民、生态等问题都在困扰着这一重大工程,而隐藏在其后的利益格局或许才是根本原因。  “中线难,难在移民;移民难,难在农民;农民难,难在外迁。”这是湖北省十堰市移民局一位移民干部总结出的经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则在视察丹江口市时指出:“南水北调的关键在中线,中线的关键在加坝,加坝的关键在移民。”显然,从中央到地方,对于移民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大意义有着极其一致的判断。
  难题也好,关键也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历经6年的建设后,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从2009年8月开始,今后四年内两省累计将有近33万库区移民搬迁。其中湖北省18万人,河南省15万人。
  时间短,人数多,搬迁的范围广。一场号称“强度和难度在全国水库移民搬迁史上绝无仅有”的移民行动正在鄂豫两省次第展开。
  水漫均县
  这已不是丹江口库区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自从1958年丹江口大坝动工修建以来,这座城市就一直与移民问题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丹江口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库移民史。
  丹江口市原名均县,古为均州。历史上的均州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汉江绕城流过,终年千帆云集。30多万亩良田,一马平川。这一切在1958年9月1日被彻底打破,当日丹江口水库枢纽大坝开始动工兴建。1959年,均县县城迁至丹江口沙陀营。
  据均县县志记载,1949年前,沙陀营还是个十分荒凉的地方,几十里荒滩上分布着汤家庄、泰山庙、王家院等几十个村落。这里没有街肆店铺,居民日常所需均要摆渡汉江到对岸的三官殿购买。
  直到1952年准备修丹江口水库时,第一批勘测人员来到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沙陀营进行勘测。几年后,一座全国著名的水电城在这里诞生。1967年,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在汉江中上游形成了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
  作为坝址所在地,丹江口市淹没其中,全市位于海拔162米以下的乡村、集镇、县城、土地、房屋、山林和数以万计来不及搬迁的珍贵历史文物永远沉入水下,从解放后到1958年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全部被淹没。
  全市先后动迁移民160448人,其中外迁71875人,市内安置88573人,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被淹没,库区人均耕地由淹没前的1.12亩下降到0.32亩,人均口粮由432斤下降到222斤,人均分配由80元下降到35元。
  “精壮劳力建丹江,老弱病残砍抬扛,山上山下一扫光。”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丁力先随口便说出了这样一句顺口溜。丁力先是老均县移民,对这段历史烂熟于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第一次移民,因为补偿标准极低,至今还有一些遗留问题。“那时候是政治移民,由武汉军区介入,地方部队参与。”丁力先说,“根本不存在土地安置问题,只要有地就可以盖房下田。”
  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十年九患的汉江水患得到了彻底根治。下游的汉江平原由此成为国家的重点粮仓,丹江口市却从此沦为一个全省有名的贫困县。
  大坝蓄水后,在全市形成了1800多个沟汊,百里库区千沟万汊。有的移民居住区行无路、河无渡、饮无泉、夜无电、病无医、学生读书难。“库区人民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凉水河镇主管移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陈文说。
  二度移民
  古均州的历史已经随着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但在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之际,同样的命运再一次降临到这座城市。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在丹江口市开工建设,又称二期工程。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的库容将增加100多亿立方米。
  丹江口库区的人们又面临着同老均州人一样的命运:离开故土,迁往他乡。甚至,有的丹江口第一代移民,这次又面临着再一次搬迁。
  在凉水河镇乃至丹江口,因为大坝移民两次、三次的大有人在。丹江口市移民局驻凉水河镇移民工作站的贺怀君家也将迎来第三次搬迁,他70多岁的父母这次宁死也不愿离开丹江口。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自己外迁出去,父母就在当地安置。
  1958年建坝和1966年移民被丁力先视为丹江口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变革,恰好都处在国家政治气候极不正常的年代。尽管农民的土地被淹没,大量文物古迹遭毁坏,但是“不敢提补偿,想都不敢想”。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0-04-24
此事要尽快落实方好.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0-04-25
[转帖]武当山是如何申报上世界文化遗产的?每一个子丹江口市人都应知道   Post By:2009-5-4 11:34:00




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始末


一、机遇

    1990年11月,李瑞环同志视察武当山。李瑞环对武当山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十分感慨,他指示要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认真管理好祖先遗留给今人这笔财富,管理好这批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临走时又念念不忘地对陪同视察的丹江口市长 兼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局长张二江说:“回京后,一定要让国家文物局局长,也来感受感受。”
    1991年4月23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视察了武当山。张局长观后惊讶地说:“万万没想到武当山还保存着这么好的皇家建筑。”“武当山不仅是—座艺术宝库,而且古代建筑还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他回京后不久,武当山玉虚宫被作为全国首批省级重点文物抢救项目,下拨了专项资金。国家文物专家黄经略、马自树等分别考察了武当山。专家们认为:武当山经历了五百多年,仍保持了明初的风格,为明初国家政治、经济和中国宗教发展的实物见证,应积极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抢救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考虑到地方财力有限,没有中央的支持是难以进行的,专家们又联名上书中央。在李**的亲切关怀和专家们的呼吁声中,国务院决定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1992年5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李瑞环代表国务院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同时决定全国每年递增8000万元的文物保护经费。
    二、争取

    为了争取国家对武当山的重点扶持即资金的倾斜,丹江口市文化局武当山文物管理所抓住机遇,积极准备材料。在市文化局的支持下,组织了大量的汇报材料、图片资料等。几经赴省赴京,要求将武当山列入“九.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胡美洲同志接到报告后,认为应该借抢救遗产的东风,把武当山古建筑群推向世界,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他们的精心策划、安排下,丹江口市人民政府要求武当山文管所双管齐下,一方面向丹江口市人民政府请求,通过政府渠道提出申请;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完整全面的资料转呈省文化厅。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很快于1992年9月正式向湖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书面申请,与此同时,省文化厅也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要求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请示》报告。
    国家文物局接到材料后,为了慎重起见,再次派出世界(国际)遗产专家罗哲文、单士元、郑孝燮、刘毅等组成的武当山文物考察专家组,对武当山古建筑群再次进行了实地勘察。专家组以国际标准对武当山进行了细致地考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建议。10月,全国人大执法组,对武当山落实文物保护法规等进行了验收考察。执法组严厉批评了形成违章建筑的根源,即“自然环境和文物建筑破坏严重”,特别提出人文景观应与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与统一。他们要求丹江口市和郧阳地区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治理。武当山文物保护,从法律角度从而得到确认,地方政府可以大胆地依法行使政府的行政权力。
    1993年5月7日,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为了征得国务院向联合国申请立项,先后赴京两次,赴省8次;省文化厅赴京汇报、争取11次,经过不懈的努力。8月19日,国家文物局通知:“拟将武当山等五处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批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要求将遗产材料上报,争取联合国立项。”


      

在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全市申报组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文字材料组、音像组、摄影组、制图组、后勤组以拼搏精神努力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把一套文字材料、一套音像资料、一套摄影及幻灯资料送达国务院文物局。于10月10日晚,完成了申报所要求的文字资料、幻灯资料、录相、航拍资料、声像、解说资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古建筑分布图纸(正、立、断面)数份、中英文对照资料等,及时、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国家文物局所要求的全部材料。
    1994年1月7日,国家文物局发来电文:“武当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材料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初步审议,并在世界遗产中心注册,编号为705号”,并确定了验收、考察的准备时间;

    三、整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确定5月到武当山考察、验收。
    为了给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吸取了外地申报成功的先进经验,把泰山、黄山、兵马俑等地的成功经验搜集起来,包括伸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须知》、标准、原则、方法等材料以及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复印数份,装订成册,分寄到省、地、市各级有关领导手中,首先让领导们从“感性认识”上,逐步加深理解,同时广泛宣传申报成功后的意义。然后又将所形成的文字材料细致化,把设想和建议再次分别呈报到有关领导手中。凡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行政手段的,由政府直接,发布实施,缩短环节(调解环节),文物部门依法行使职权。
    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先后出台了三个五项决定。省人大教科文委员会也向省委、政府提交了全国人大检查武当山文物保护执法情况和对武当山违章建筑提出的明确要求,希望通过政府手段切实整改,确保申报成功。省委决定由副省长韩南鹏主抓。在韩副省长的主持下,武当山治理工作进展迅速,“武当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治理整顿专家组”也亲临武当山指导治理。省专家组以国际标准对武当山提出了“一线八点”的整改意见。
    3月21日,省委、省政府审查通过了专家组的“方案”,并责成郧地行署、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立即实施“方案”。
    至此,武当山环境治理整顿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1994年1月,市委、市政府按申报要求,着手准备三套中英文对照的申报材料,报送国家文物局审查。同时,丹江口市成立

       “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张二江签发《武当山风景区治理整顿令》,按照申报要求全面整顿,按照国务院对风景名胜区创“四山”(文化山、文明山、安全山、卫生山)的标准进行有效治理。“武当山申报遗产指挥部”在景区现场开展工作,对景区环境、卫生、市场经营、交通安全、违章建筑等逐项落实整顿措施。市财政及时拨出专项经费,确保整顿顺利进行。核心景区的农户安排移徙、拆除乱搭滥建的商业摊点及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1755间3.8万平方米。拆除其它建筑610多处,整修宫观庙宇27处,清除玉虚宫等文物遗址土石方 4.5万立方米。全山所涉及到中央、省、地、市、镇直各单位有548家,上至中央铁道部、二汽,下至村民个体户等,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最大限度的支持。

武当山景区治理整顿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游客面前。各宫观庙宇的游览和参展内容都得到充实,朝天宫举办了“历代帝王与武当山”实物展,榔梅祠举办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武当山”图片展及“武当乐舞”展演,展示了武当山丰富的文化蕴涵。

          







    在丹江口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丹江口市长兼武当山风景管理局局长张二江多次亲临现场,提出举全市之力,将武当山作为第二城区建设。

中央、省、地、市驻武当山镇各单位以大局为重,克服重重困难,忍痛割爱,把各自范围内黄金地段的“聚宝盆”搬走,武当山镇所有单位、全体村民以实际行动支持申报工作,有的拆除了自己还没有使用过一次的楼房、平房、商业用房等,有的扒掉了自己的住房。据统计,全山共拆除房屋1755间38302平方米,简易房612间。无论是国家、集体、个人,在这次申报工作中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镇总付出损失数千万元,有些企业黄金地段让出后,年损失数十万元,还有些村民耗费了多年的积蓄。

    四、验收

    联合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遗产专家,顺利结束了对中国第四批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考察。
    1994年5月25至26日,联合国世界界遗产专家考斯拉先生、苏敏塔迦先生来到武当山,丹江口市长兼武当山风景管理局局长张二江陪同考察,对玉虚宫、太子坡、紫霄宫、南岩宫、金殿等古建筑进行了认真的考察,5月27日,考察官在验收座谈会上宣布:“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美景。”
    此次考察的成功,对武当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起到了决定性的代用。
    1994年8月10日,全国人大教科文秘书处三处,接到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第十八届会议最后的报告:“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国),符合文化遗产(Ⅰ)、(Ⅳ)、(Ⅵ);主席团注意到I-COMOS的评估,希望中国当局提供有关遗产管理计划的详细材料,并就武当山较偏远地区庙宇保护措施的实施做出保证。”国家文物局文物处立即向湖北省文化厅发出传真,要求“提供详细的遗产管理计划,省文化厅以紧急通知电传至丹江口,并规定在8月19日前将上述材料完成。
    时间紧迫,只有7天,既要及时完成上述任务,又要完整、细致,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使联合国专家满意。文化局副局长朱道琼同志,再次赶赴武当山,大家群策群力,经过紧张地勘察、绘图、撰写、合成,又是几个不眠之夜,再次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武当山文物遗址、景点的分布及其偏远山区28个景点的保护计划、措施、机构、人员、职责、辐射等,包括各点文物网络的环境保护图,修缮规划图等详尽材料。


    1994年12月15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5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行隆重的世界遗产证书颁发仪式。武当山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证书。该证书现保存在丹江口市人民政府。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0-04-27
这就是丹江口市,古称均州221.221.8.* 1楼

这里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被誉为“中国水都”、“亚洲天池”,她像一颗璀璨明亮的珍珠,镶嵌在神州大地上。  
这就是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是一座新兴的山水旅游城市。  
境内规模宏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王牌景点、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雄伟的武当山,灵秀的汉江水,描绘了一幅丹江口三千平方公里壮美的丹青画卷。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0-05-01
原创]两手抓是解决武当山问题发展丹江口有利途径

一直以来激情的丹江口网民在争取武当山。无论在中部崛起、还是在天涯社区,都留下丹江口人的足迹。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人的武当山;当然是丹江口直接领导下的一个乡镇级单位,和十堰没有直接的关系,十堰的插手,我等具有强烈家乡情节的‘均州子孙’永远都无法接受!

武当山最近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都是建立在丹江口的基础上,例如:索道、上山公路、仿古一条街等……,武当山的归属之争,是强悍的丹江口网民心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由于丹江口网民的努力不够,在全国其他地区的论坛上可能影响尚小。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是要根据属地百姓的愿望,目前的‘武当山特区’就是不合理的‘怪胎’。

武当山的归属问题谈多了,别人可能厌烦,而谈少了,丹江口的网民可能做不到,而通过法律的途径,但是法律又何在?

达奚武老师的建议很好,个人在此立场上的意见是: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是丹江口网友发贴的指导方向。

一手抓‘丹江口市武当山的原则’不变。

用理性的观点,将武当山问题扩大化,以此来树立影响,当然,拒绝一切没有益处的谩骂。同时,我们的目标不是针对有着同样受害者的十堰民众,而是那些把武当山当着‘升迁法宝’的贪官污吏。丹江口和十堰的网民换位思考,将不难理解对方的心情,以不至于影响民间的感情。

另一手抓‘库区移民血泪史、丹江口的巨大损失。’

达奚武老师说得好,‘移民的血泪史令人心碎。虽然那个荒唐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国家移民的政策也好多了,但相比库区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补偿还是远远不够。国家也应该有优惠政策扶植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移民的苦难、库区做出的巨大牺牲外人知之甚少,反映移民历史的著作好像主要就是梅洁老师的《大江北去》、全淅林先生的《移民大柴湖》以及陈华平的报道作品集《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从这里开始》寥寥数种。南水北调是世纪性的大工程,库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道教第一名山在这里,相信很多网民关心鄂西北地区,想了解移民和水源地人民的生活状态,这方面我们网友可以做很多事情。’

这样的观点,我很赞同,也是一直都在坚持中。

所以,丹江口网民要理性看待我们的武当山问题,不是不可以谈论武当山问题,而是要更加的努力深入,同时,联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涉及陕西湖北河南众多县市的朋友,共同关注移民和库区建设,这种努力格局更大,意义更为深远,既表述了武当山问题,也宣扬了调水的巨大损失。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0-05-11
中国水都丹江口市;应该更名为中国山水都丹江口市,或者灵山秀水丹江口市,是武当山自古以来是丹江口市{均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目前丹江口市和武当山旅游特区分治的现状,丹江口市和武当山特区是合并重组的时候了,丹江口市委,市政府迁往武当山街道办事处,丹江口市和武当山特区是一套班子,二块牌子的时候了,丹江口市和武当山特区合并重组,重组后的丹江口市或者更名为武当山市{副厅级}应该由湖北省直辖。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0-06-17
撤销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设立丹江口市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工委和管委会由丹江口市市委、市政府领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