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277阅读
  • 60回复

[金马外岛]金門列島簡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7-02-09
環境保護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昇,本縣於民國八十九年成立環保局,為未雨綢繆,因應全面開放、開發需要,特積極進行全島大型垃圾焚化爐、掩埋場、污水處理場規劃施建,並積極進行空氣品質維護計畫、推動水污染防治方案、改善廢棄物處理、增設清潔隊員,更引進新式子母垃圾車、鏟挖兩用機、執行資源回收及改進傳統垃圾處理作業方式,徹底解決地區日趨嚴重二垃圾問題。為落實環保工作,每年均進行鄉鎮村里環境衛生巡迴觀摩評比,擴大環保教育宣導。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7-02-09
社會建設

金門地區在社會建設方面,縣政府設有社會局,縣設置有大同之家等社會福利機構,以收容孤苦無依的老弱婦孺,達到「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理想目標。

在社會保險方面,目前已辦理公教員工及眷屬保險、農、漁民、勞工保險,輔導學生辦理平安保險,朝向全民保險之境界努力。同時並廣籌社會福利基金,擴大低收入戶救濟工作,頒發殘障手冊、敬老證,實施殘廢者就業輔導、全民免費公共車船搭乘優待,國中小學生免費供應營養午餐,擴大敬老尊賢活動,表揚孝親善行義舉,加強民俗改良,以敦勵社會風氣。在社團輔導設立方面,縣設有農、漁、商、工會、婦女會、華僑協會、體育會、教育會、後備軍人會等社團,在政府全力輔導之下,均能充分發揮溝通橋樑,凝聚會員向心,共同參與金門之政經建設。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7-02-09
厚植觀光

金門四面環海,為典型之海島,島上可供發展的產業資源有限,綜觀金門的歷史背景與現實環境顯示,金門在未來整體發展應以「觀光」為導向,全面拓展觀光事業,進而帶動全縣之整體建設。
金門文化資產雄厚,閩南式建築群,風景名勝遍佈全島各地,全縣更有廿一處國家級古蹟、十二處縣級古蹟,加上金門歷經「古寧頭大戰」、「九三」、「八二三」、「六一七」砲戰等戰役之洗禮,豐富的戰爭遺跡,加上長期封閉的神秘面紗,更是發展觀光的有利條件。

為統籌規劃推動觀光發展,特成立觀光局,籌設觀光促進小組,輔導民間成立觀光協會,召開觀光會議,並積極執行全島風景名勝古蹟之整建與維護,加強道路拓寬與改善,廣闢各項休閒遊樂區,全力開發水電資源,增強環保功能及全島景觀之美化與綠化,改善台金、離島空中及海上交通,興建現代化航空站,增加金酒、陶瓷產能、輔導民間投資大型觀光旅遊事業,提升鄉土特產品種類與包裝形象,輔導休閒農業昇級,舉辦觀光及古蹟解說員講習班,出版各類觀光旅遊介紹書刊。為利於金門地區觀光事業之蓬勃發展,各行各業之配合措施均能賡續積極增強中。

民國八十二年,中央為有效支援金門縣全面發展觀光事業,特由內政部著手規劃籌設「金門國家公園」,此一涵蓋大、小金門之全面性重大投資方案,將直接而有效地厚植金門之觀光資源,進而引導金門朝向觀光大縣邁進。另本縣也積極爭取中央補助,配合執行金門縣一號公園、金門風獅爺石雕公園之規劃設計、辦理莒光湖金城海濱公園、小金門陽山等風景區景觀工程之投資、溪邊及烈嶼海水浴場、歐厝海灘公共設施之開闢、翟山戰備坑道公共設施施建、金龜山風景區之開發,以因應「金門觀光世紀」之來臨。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7-02-09
鄉村社區

本縣昔日為傳統之農業社會、農村建築形態皆為閩南式建築之聚落群,村道狹窄,排水系統簡陋,村容髒亂,牛馬豬舍與人居比鄰而立,公共設施極度欠缺,加上早年農村生活貧困,農民為求安飽,因此也就無暇再去重視生活環境之維護。民國四、五十年代,又因為烽火未靖,政府僅能偏重於戰後農村之重建工作。

民國六十年開始,縣府乃利用中央提供之貸款,在各鄉鎮闢設新社區,輔導縣民興建現代化國民住宅,同時更有計畫展開全縣各鄉鎮村里之鄉村整建工作,其重點項目包括鄉村村道之拓寬改善、執行牛馬豬舍、傳統廁所之拆除遷建、村落排水系統之整建、家庭廚房及衛浴設備之增設、曬谷場地之闢建、村容美化與綠化工作之執行等,其整建涵蓋面已遍及全島各村里。

民國八十年開始實施為期十年的鄉村社區整建計畫,相信在本計畫的推動之下,將可有效提高村里社區之生活環境品質。民國八十一年之後,在全面開發政策的引導下,許多新興的社區成立,美侖美奐的建築物,紛紛動工興建,到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戰地政務解除後,民眾對路燈之需求殷切,政府為順應民意,進一步改善縣民居住環境品質,自八十一年開始先行架設金城民生路、民權路、金湖湖前路、黃海路路燈,隨後路燈之架設面逐續遍及全島各村里及各風景區,達到全島大放光明之目標。各鄉鎮村里路燈之架設,不僅能夠提高縣民夜間行的安全,對觀光事業之拓展亦有正面的效果。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7-02-09
古蹟管理

金門自唐代陳淵牧馬啟疆,草萊大闢,歷經宋代朱子教化,自此島上人文蔚起,歷代科甲鼎盛,進士多達四十餘人,明末鄭成功據此反清復明,留下許多城寨與英烈事蹟。金門素為海疆重鎮,台閩交通之樞紐。迄今島上到處佈滿先人遺留下來之名宦故居、欽旌碑坊、宏偉古墓、肅穆宗祠、壯麗廟宇等古蹟。惟因歷代以來,戰禍頻仍,破壞慘重。為使這些先民所留下之稀有珍寶,不致因年代湮遠,任其飄零凋失,並從戰火浩劫後,挽救恢復,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積極著手於古蹟之保存維護工作,並報請內政部邀請專家學者蒞金進行古蹟等級之評定工作,以為維護之依據。本縣在中央大力支援之下,已完成奎閣、瓊林蔡氏宗祠、古頭頭振威第、西山前李宅、豐蓮山牧馬侯祠、清金門鎮總兵署、邱良功母節孝坊、水頭黃氏酉堂別業之修護,另朱子祠、陳健墓等古蹟刻正進行修護中。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7-02-11
本縣古蹟列為國家一級者一處、二級者七處、三級者十三處、縣定者十二處,茲分述如後:

第一級古蹟

.邱良功母節孝坊

第二級古蹟

.文台寶塔
.陳禎墓
.瓊林蔡氏祠堂
.朱子祠
.虛江嘯臥碣群
.陳健墓
.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第三級古蹟

.豐蓮山牧馬侯祠
.漢影雲根碣
.魁星樓
.瓊林一門三節坊
.西山前李宅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古龍頭水尾塔
.太武山海印寺、石門關
.邱良功墓園
.古寧頭振威第
.陳禎恩榮坊
.清金門鎮總兵署
.蔡攀龍墓

縣定古蹟

.文應舉墓
.將軍第
.陳顯墓
.西山前李氏家廟
.東溪鄭氏家廟
.黃偉墓
.黃汴墓
.浦邊周宅
.觀德橋
.楊華故居
.烈嶼吳秀才厝
.慈德宮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7-02-11
教育發展

教育與文化建設是立國的根本。金門地區學校林立,教育普及,國民中、小學就學率高達百分之九九.三六,為教育發展的一大特色。金門高中、金門高職在民國七十三年改制為國立學校之後,地方政府全力經營國民中、小學及學前教育的發展。全縣現有國民中學五所、國民小學十九所,獨立幼稚園及國民小學附設幼稚班五十七班,學生總人數為一萬一千餘人,佔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另在八十七年度開始全面實施幼生免費入學,更使得學前教育普及落實,堪稱獨步全國。

為提昇本縣教育水準,在教育部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計畫政策之引導下,獲得中央經費大力支援,有效進行國民中、小學硬軟體教育設施改善、積極辦理教育人員在職進修、強化教育輔導與視導、進行課程實驗與推廣、辦理特殊教育、加強公民教育與法律常識教育、舉辦資訊電腦研習、推展科學教育活動、興建運動場所、舉辦全縣及鄉鎮運動會,推展重點體育、組隊參加台灣區各項全國性體育競賽。

中央欣見金門民風淳樸善良,有感於國內當前升學主義之弊病,使莘莘學子人格發展遭受嚴重扭曲,致形成社會之諸多亂象,特指示教育部全力支援加強金門地區學校教育之硬、軟體設施改善,規劃金門為國民教育示範區,以為全國之借鑑。

金門地區大型社教機構,計有文化中心、縣立體育館(場)、浯江圖書館、兒童圖書館、莒光樓、金城室內遊泳池、溪邊海水浴場。其中莒光樓為外賓訪金之首站,設有金門多媒體簡介。教育部為了提昇金門社會教育層次,特補助經費,供新建文化中心乙座、全縣性公共圖書館及各鄉鎮圖書館。為有效推展社教活動,已成立全縣性社教文化基金,在社會教育硬、軟體設施逐年有效擴充之下,對提昇金門地區文化育樂水準甚有助益。

社會教育為學校教育之延伸,在社會教育推廣方面,除配合全年節日慶典舉辦各項藝文比賽與展覽活動之外,並進行「金門學」及金門鄉土文化叢書編修、發行金門日報、出版金門季刊,扶植地方藝文團體,辦理成人補習教育、學力鑑定考試等,以有效提供縣民休閒育樂,提昇縣民生活水準。

為擴大縣民知識領域及公務人員素質,除在數年前爭取空中行專來金開班授課之外,國立空中大學也於民國七十八年在金設置空大金門指導中心,方便地區青年進修。為加速地方整體發展,提高地區學術水準,在本縣亟力爭取之下,國立高雄科技學院奉准在金成立分部,並自八十六學年度開始招生,初期先行開設二年制日間部觀光事業、工商管理、營建管理及食品工程等四科。該校採遂年設科增班之漸次發展方式,朝向獨立設校之目標邁進。另私立銘傳大學亦在金門成立分部,初期以辦理在職進修為主。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7-02-11
兩岸交流

兩岸在隔絕五十年之後,最感欣喜的一件大事,就是本縣呼喊奔走多年的金廈「小三通」,總算獲得中央大力支持,於九十年元旦期間由陳縣長水在先生所率領的金門訪問團,正式由金門料羅港直航廈門和平碼頭,全團受到廈門等地官方熱烈之歡迎。在「小三通」政策的引導下,能跨出這小小一步,也未嘗不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尤其對拉近兩岸邁向和平,也具有非常大的正面意義。隨後旅居福建的金門鄉親也應邀組團返金省親、泉州高甲戲劇團更抵金巡迴各鄉鎮公演、福建砂石船亦滿載逕航金門,兩岸民間社團之交流也更日趨熱絡。相信「小三通」將可為金門繁榮帶來動力,進而全面使「大三通」早日實現。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7-02-11
結語

金門深受地理位置及政治因素影響,長久以來,一直處於烽火地帶的特殊地位。然而砲火下的建設卻未曾間斷,四十餘年來各項建設日益精實,民眾生活普獲提高。隨著政治體制的改變,民國八十九年,中央特立法訂定離島建設條例,規劃金、馬外島與大陸試行小三通,相信在此建設條例以及小三通政策的引導下,金門將邁向歷史進程的一個新起點。金門,將全力落實推動開放、開發政策,並體認「生存重於生活」、「安全重於自由」的重要性,在既有良好的基礎上,再策精進,積極推展整體建設,加速達成「三民主義模範縣」之建設目標。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7-02-11
很全面,不错!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7-02-12
固若金湯 雄鎮海門


  金門,一個曾經在歷史上因為屢次勝利戰役而赫赫有名的自由聖
地,是中華民國政府所轄的島縣,屏障著台灣與澎湖,也是自由世界
在太平洋上的反共前哨。
  金門為一群島地形,位於東經 118度24分,北緯24度27分,西隔
廈門灣與中國大陸福建省的廈門島相對,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相距約
150浬。金門島群包括金門、烈嶼(又稱小金門)、大膽、二膽等15
個島嶼、其中 3個島嶼屬於中國大陸,扣除後總面積為150.46平方公
里。
  亞熱帶季風型氣候的金門,每年九月至翌年四月東北季風強勁,
年平均氣溫約21度C,酷熱與嚴寒的天候較少出現。金門屬丘陵地形
,主由花崗片麻岩構成,東島海拔 253公尺之太武山為最高點,發源
於此的涓涓細流,匯流入數個人工開鑿的湖泊,除提供灌溉飲用外,
也為金門地區增添幾許秀麗景致。
  金門舊名「浯州」、「仙洲」,由於孤懸海中,每為海盜倭寇肆
虐之所,直到明太祖洪武二十年(西元 1387年),始於島上構築城池
以防禦倭寇侵擾,依其形勢「固若金湯,雄鎮海門」而取名為「金門
城」,從此乃以「金門」為名。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7-02-12
邊防要陲 海上長城


  金門的一頁滄桑開發史均與戰爭有關,島上之有人煙始自晉朝(
西元 317年)開始,當時內陸百姓為避戰禍而輾轉徙居金門。宋朝
時(西元1127年),韃靼人( Tartars)入侵中原,金門又再度成為
流亡義民避難之所。明末(西元1646年),鄭成功及魯王亦先後撤抵
金門,以其地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
  民國三十八年(西元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自大陸撤退,國軍
駐守金門,屏障台灣。其後的若干戰役,完全粉碎了中共渡海來犯的
野心,也改寫了金門的歷史,將金門推向國際舞台,成為浴火鳳凰般
舉世聞名的英雄島。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7-02-12
地下堡壘 海上公園


  金門地區由於地理環境及位置特殊,距離中共所轄領土最近處甚
至只有2100公尺,以高倍望遠鏡即可一覽無遺,對中華民國乃至自由
世界而言,均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其情形猶如韓國漢城北方的板門店
,於瞭望台上瞭望北緯38度停戰線,即可感受到戰爭的緊張氣氛,所
不同的是,金門地區未受到停戰協定保護,其所面臨的軍事威脅,實
在非板門店所能相比擬的。
  早於民國四十五年(西元1956年)七月十六日,金門即實施戰地
政務,將軍事與行政結為一體,而隨著台海兩岸情勢的轉變,金門前
線已於民國八十一年(西元1992年)十一月七日解除戰地政務,並將
部分地區規劃為「戰役紀念國家公園」(Kinmen Battlefield
National Park ),開放供民眾實地體會捍衛台海安全的金門戰地風
光。
  金門的戰地風光特色,不僅來自於戰爭淵源,實亦與其自然景觀
相結合。金門的太武山脈地勢雖然稱不上高聳,但是堅實的花崗岩節
理,卻提供了地下防禦工事最有利的條件非,僅地下坑道縱橫相通,
造就了八二三砲戰期間的「奇蹟」戰果,也構築了一些有名的地下建
築。
  另一方面,人們多會認為戰地必然童山濯濯,少有林木蓊鬱景象
,尤其在多番戰役肆虐下,景觀想必荒蕪。事實上,金門自明末(西
元1646年)以降,大舉伐木造船,自然條件丕變而致飛沙走石,植物
生長不易,但金門自民國三十九年(西元1950年)起實施大規模人工
造林,在每一士兵負責一棵樹之生長下,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改變
了自然環境,也創造出處處蒼翠的秀麗風光,使金門成為一座海上公
園。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7-02-12
歷史遺跡 文化薪傳


  金門可以稱得上是「戰爭之島」,它的一脈歷史,均與戰爭有所
淵源,而「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戰鬥不怕死」的金門精神,更
將此一戰地建設成為整潔而又富裕的海上公園。
  至於金門在民俗文化上的特色,比起戰地風光亦毫不遜色。在面
積狹小,人口僅約 5萬人的金門地區,由政府劃定保存的古蹟即達21
處之多,可以想見當年人文薈萃的盛況。
  金門民居住宅,大多屬於閩南傳統的三合院建築型式,在新式國
宅林立的今天,仍然四處可見樸拙的古厝,映現著歷史的痕跡。海島
居民生活雖然簡樸,怛宗教信仰的虔誠亦不落人後,道、佛思想一樣
是民眾精神寄託,城隍、媽祖、觀音等依然是普受膜拜的神祗。
  此外,「風獅爺」更是金門獨特的人文景觀。風獅爺即風神,是
自然崇拜衍生的神祗。相傳由於明朝鄭成功時代大肆伐木造船,使綠
野扶疏的金門變成草木難生的惡地形,飛沙走石,使居民無法安居,
所以便有風獅爺的膜拜,以制風煞。風獅爺多為就地取材的石料所雕
成,造形似威武的獅子,是神獸合一而且人性化的神明,饒具地方色
彩,亦曾繼莒光樓之後被採用為中華民國郵票圖案。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人文

依據戶籍登記資料,民國八十四年,金門人口總數為4萬7339人。民居住宅,大多屬於閩南傳統建築,以三合院居多,近年由於各項政經建設突飛猛進,新式國宅建築,如雨後春筍般,處處林立可見。

由於四面環海,淺灘深澳,魚蝦貝介類滋生,濱海居民乃討生計於大海中,然因漁業資源有限,兼且幅員狹窄,地力貧脊,雨量稀少,農產不豐,只有少量之雜糧與蔬菜。居民乃遠渡重洋,謀生異域,或移居台澎,或遠適南洋,金門華僑足跡遍佈東南亞各邦,人口總

數達二十餘萬之眾,自古就有「僑鄉」之稱。十數年來,政府致力於農作品種之引進與改良,農業生產量大增;並積極從事經濟林及果樹裁培推廣,尤其在造林綠化工作上,執行相當澈底,全島一遍綠意盎然,益增古意。

金門公路密度,堪稱世界第一,路網如織,四通八達,且大多是瀝青路或水泥高級路面,路道兩旁濃蔭夾道,蔚為奇觀,是金門之一大特色。台金交通,空中有遠東、復興、馬公、大華、國華、長榮、瑞聯各家航空航線;海上則有金門快輪及各級貨輪,運輸尚稱便捷。至若郵電通訊之發展,亦與台灣同步。

金門沒有高山峻嶺,沒有滾滾長流,卻獨有一分純樸無華的自然閒適,她沒有現代文明的污染,可說是人間淨土。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地理

島形中狹,東西端較寬。東西向約有二十公里;南北向最長處在東,約十五公里;中部最狹處僅三公里,誠如金錠狀。島四面,嶼礁羅列,星羅棋布,如眾星拱月,散布於東經一一八度二十四分,北緯二十四度二十七分之海面中。現轄金門、烈嶼、大擔、二擔等十二座島嶼,總面積一五O.四五六平方公里。

金門主峰為太武山,雄偉莊厚,獨冠嶼上;自麓徂頂有十餘里,逶迤凝結,崚嶒皆石,近觀之若兜鍪狀,故名太武。其石紛糾縈紆若印章篆刻,又稱「海印」,隔海遠望,如仙人偃臥之形,海上人因別呼之為「仙山」。民國四十一年,先總統蔣公於太武山摩崖之手銘「毋忘在莒」,則為今日島上軍民臥薪嘗膽,朝惕夕勵之精神指標。

除太武山之外,東有鵲山、鳳山、塔山;南有雙山、長安山、豐蓮山、太文山(古燕南山)、獻台山、南磐山;西有矛山;西北有獅山、虎山、天摩山、金山等等,皆為大小起伏丘陵,為金門主要的地形。

因受地形影響,金門無巨川長流,最長者為西半島之浯江溪,惟已呈現乾涸狀態,舊河床隱約可辨 。 其他如金沙溪、後水溪、前埔溪、小徑溪、西堡溪、山外溪等大多是涓涓細流,源短量少,平時多已涸渴;如遇風雨,又復一瀉入海,雨不能得其利,旱則患其災。

近十數年來,島上軍民齊力,大興水利,攔河築壩,新闢湖塘,如太湖、蘭湖、慈湖、雙鯉湖、榮湖、陵水湖、田浦水庫、金沙水庫等等,均具蓄水灌溉給水作用,兼具綠化美化功能,形成遊憩勝景。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自然環境

金門與廈門、同安遙遙相對,緯度相同,均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然廈同比鄰內山,氣候稍和,風勢較弱;金門則為大海中崛起之島嶼,四面無高山屏障,中間則丘陵起伏,故風力較強,全年降雨量多在四月至八月,颱風則發於七、八月,季節風多東北風,風勢以七月至十二月較強。年均溫為攝氏20.9度,最高月均溫是八月28.2度;最低月均溫是元月12.8度;年平均降雨量不足一千公厘;四至九月是雨季,佔全年降雨量80%。

花崗片麻岩是構成金門島的基岩,島上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紅壤土為代表。前者沙層厚、保水保肥力均差;而後者表土薄、酸性重,腐植質少,皆不宜耕作,故島上農作僅宜價值較低之耐旱性雜糧:如高粱、玉米、花生、蕃薯,耕稼少嘉禾。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歷史源流

金門,舊名「浯洲」,又名「仙洲」。「金門」之得名,當始於明洪武二十年置守禦千戶所,旋江夏侯周德興築城之外環於此,因其內捍漳廈,外制台澎,實具「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因名曰:「金門」。公元二六五年,晉代五胡亂華時期,始有蘇、陳、吳、蔡、呂、顏等六姓播遷於此;唐代派牧馬監陳淵屯金開發,中原人士大量來金墾牧,化荒墟為樂土,被稱為「海上仙山」。宋代大儒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曾渡海來金講學,以禮教民,民風淳厚,號稱「海濱鄒魯」。明、清兩代,科甲鼎盛,名將輩出;明末魯王與鄭成功曾在此練兵,作為「驅荷復台,反清復明」的根據地,志士雲集,民族大義深植人心,金門人參與戎幕或側身軍旅隨鄭成功光復台灣,在台灣落籍者甚多,因此,金門、台灣實為血源一脈相承,而金門亦被稱為台灣人的故鄉。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鄉鎮--金沙鎮


本鎮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商業為輔。在農業發展方面,本鎮可耕地面積計有一千八百廿餘公頃,經農地重劃後可耕地積約一千公頃,近年來由於從事農業生之人口正年遞減,傳統農業發展深受影響,本鎮為了謀求農業有效發展、振興農村經濟,特在縣政府等農政單位的輔導之下,積極執行農路的整建與農田排水系統整治,成立農業集團栽培共同經營班,使用機械化農耕,進行大面積的農業生產,自推廣以來深受各村農友的歡迎。

本鎮之商業發展,主要市集以汶沙及陽宅兩市集為主,近年來由於駐軍蛻減,商機已相對減弱,因此如何有效繁榮市場,尚有待政府及民間共同努力,有效進行傳統市場之再造工作。

金門縣林務所負責本縣林業之推展工作,設於本鎮大洋村東山地段,林務所內花木扶疏,綠野飄香,已成為金門最重要的觀 光景點之一。

交通建設方面:本鎮主要幹道計有環島北路、環島東路、高陽路、沙青路等,公路網遍佈全鎮各村里,各主、次要道路總長度二百餘公里。

在文教建設方面:本鎮設有國中一所、國小四所,各國小均附設有幼稚班。在學學生一千四百餘人,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十七強。另本鎮設有鄉鎮圖書館乙座,除負責圖書館教育之推廣外,亦成為本鎮藝文活動之中心。本鎮為提倡全民體育與休閒育樂活動,已爭取縣政府補助與建游泳池乙座,完工後將可提供全鎮民眾應用。

本鎮重要的水利設施計有擎天水庫、榮湖、金沙水庫、山西水庫等湖庫,主要功能為防洪及公共給水。為防止海水倒灌。影響民生發展,本鎮在中央及縣政府全力支援下,已執行官澳海堤、劉澳海堤、洋山海堤之興建,總長度為二千三百五十五公尺,對防止國土流失、善盡國土保護之責具有正面效果。

太武山脈迤邐本鎮南側,與榮湖相互輝映,湖光山色景象宜人。本鎮之風景名勝古蹟遍佈全鎮各處,較出名者計有:山后民俗文化村、馬山、西山前李宅、陳禎恩榮坊、陳禎、陳健墓園、 象山金剛寺、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等。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鄉鎮--金湖鎮


壹:沿革

本鎮原名滄湖鎮公所,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一日當局為適應實際需要改為金湖鄉公,設址湖前,轄八個行政村,民國四十六年十二月改為金湖鎮公所,設址新市里原農會倉庫,民國四十八年成立金瓊鄉公所,正義,瓊林兩村撥歸該鄉,復於民國五十四年九月十六日金瓊鄉裁併,正義,瓊林又棣屬本鎮,但新前墩,東沙尾併屬金沙鎮,並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六日遷出舊聯合大樓(新市里林森路六號),因社會進步迅速,人生活水準提升,行政人員擴編,舊址己不敷使用,政府以前瞻的考量,籌撥經費七千九百二拾陸萬元興建綜合行政大樓,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興工,八十七年十月軏工,並於八十八年六月五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供鎮公所,代表會,戶政事務所,稅捐站,調解會,兵協分會等集中辦公以改善工作環境,現址金湖鎮林森路二號 。

貳:地方自治

鄉鎮為縣政之基,民政之本,辦理地方自治事項,反應民意,爭取建設,遵循政策,綜合民意需求,在代表會的鞭策下,共同為地方建設,繁榮,均富發展而努力,謹就將本鎮概況報告如后。

參:行政區域

金門位處海疆,然經歷古寧頭戰役,八二三,九三,六四砲戰,成為海上堡壘,名揚寰宇,本鎮又位於太武山南釐,東起復國墩,西至雙乳山,南臨料羅彎,北至太武山,形勢險要,總面積四十一、六公里,轄四十個自然村,劃分為新市里,山外里,溪湖里,蓮庵里,料羅里,新湖里,正義里,瓊林里等八個行政里 。


肆:人口概況

本鎮現有人口一一四七四人(至八十八年七月份)(男五八二七人,女五六四七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二五五人,從事農七七六人,漁業二六四人,商業八六O 人,工人一O 一人,教育一五O 人,公務員二六二人,軍人五二O 人(含義務役)生活安定。

伍:行政組織

一、 民八十一年五月五日奉金門縣政府八十一縣行字第一四六九九號令頒鄉鎮公所組織規程暨編制,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戰地政務廢止,復民國八十二年五月一日實施地方自治,置鎮長一人(民選,任期四年),秘書一人,民、財、建、社會、行政各置課長一人,課員一人,辦事員一人,主計、獸醫、技士、書記各一人,人事、政風均為兼任,里辦公處置里長一人(民選,任期四年)下設里幹事一人,民國八十八年四月一日依地方自治法將山外四村等七村為山外里、瓊林里、正義里、新湖里、料羅里、蓮庵里、溪湖里 。

二、 鎮代表會:
置正副主席各一人,代表七人(均為民選,任期四年)秘書,組員各一 人。

三、 附屬機關:

1. 金湖鎮調解會:置主席一人,秘書一人(兼任)委員十一人,調解地方軍民糾紛案件。

2. 兵役協會金湖分會:置主任委員一人,幹事一人(兼任)委員十八人,協助役政機構處理各項兵役糾紛及征屬慰問,急難救助。

3. 金湖体育分會:協助本鎮籌備各項体育活動。

陸:機關學校、社團

一、 行政機關: 料羅港檢處、畜試所、金湖戶政事務所、金湖稅稅站、榮民服務處。

二、 警政: 金門監獄、金湖警察所、料羅港警所、尚義航警局、新湖漁港派出所。

三、 衛生醫療: 衛生局、金門縣立醫院、花崗石醫院。

四、 教育: 高雄科技學院金門分部、國立金門農工商職校、縣立金湖國中、金湖國校、開瑄國校、正義國校、柏村國校、多年國校。

五、 金融機構: 台銀金門分行、第一金郵局、土銀金湖辦事處、農會金湖辦事處、合作社金湖辦事處。

六、 公營機構: 金門日報社、陶瓷廠、花崗石廠。

七、 社團: 金門縣漁會、金門縣殘障福利協進會、金門縣黨部。

八、 交通:

1. 金門監理所

2. 金門車船管理處、民營遊覽公司、汽車出租業。

3. 交通部金門民航站

4. 料羅商港:

一、 電力: 長江發電廠、太武發電廠、夏興發電廠。

二、 水源: 太湖水源供東半島民生用水、瓊林給水廠。

柒:物產概況

一、農 業: 本鎮耕地一三四二公頃,經土地重劃及水土改良,推廣農業機械化,改善耕作方法,輔導農民生產,主要農品有甘薯、高梁為大宗,玉米、花生、大小麥、西瓜、芋頭、蔬菜等次之,年產量足以自給。

二、漁 業: 本鎮位置南海岸,漁業發達,漁業發展為全縣之冠,現在漁港九處,並有遠洋漁船、機動舢舨、人力舢舨等,主要魚產為黃魚、鰣魚、螃蟹、沙魚、鯧魚、馬加魚、鰻魚、桂魚、龍蝦、蚵為本縣特產,沿海多礁石,盛產紫菜、海菜。

三、 畜牧業: 地區畜牧業發達有養雞、豬、羊、牛業均能自給自足,尤其是地區黃牛,品質佳,遠近馳名,目前畜試所正積極推廣養鹿業。

四、 礦 產: 本鎮蘊藏經開採-花崗石、磁土、混煤等,其中以磁土及花崗石最豐,品質優,現己積極開採拓展外銷,混煤因煤層簿,經濟價值不高,己停採。

五、 林 業: 本鎮在政府綠化政策下,,全面推行造林,育苗等工作,初期種植行道樹、防風林,現則栽植風景林木,改良林柏,現林木蔥綠,綠葉成蔭,種類有木麻黃、加多利、毛臘樹、檸檬桉、濕地松、馬尾松、苦楝、相思樹、梓樹等,目前正推廣經濟造林,種植蕃石榴、葡萄、印度棗、果桑、水蜜桃、龍眼等果樹,遂邁向果化金門的目標。

捌:工商概況

本鎮新市里為全縣三大商業中心,商店林立,營業鼎盛高梁酒、貢糖等產品,每年為地區賺取大量的外匯,其次料羅、新頭、下莊、成功、小徑、瓊林等鄉村均有村街市場,遂步實現鄉村城市化,其中料羅為本縣唯一商港、每年進山貨近五萬噸。工業有源信、裕祺、和發等水泥預拌廠。

玖:民情風俗

金門為先賢朱子教化之地、民風淳淳、祟尚忠孝節義、敬祖先、重信義,勤勞、儉樸、放親睦鄰、守望相助、蔚為善良風俗,民間祭祀及婚喪喜慶均遁古禮,屋室衣著尚存古風,宗教多信奉佛教、道教、基督、天主教,家戶多供奉觀世音大世與福德正神,晨昏禮拜,以勵向善之心。轄內村落多寺廟,尤其太武山之海印寺,為八萬年古剎佛教聖地,亦為觀光區,鄰名,在新市亦有天主教及基督教堂各乙處。

拾:風景名勝

本鎮有湖山之勝,碧海漁楓,風景區遍佈,最著名有先總統蔣公親題毋忘在莒勒石、太武雄峰、擎天廳、海印寺、忠烈千秋祠、中山育槳中心、經國館、陽明山公園、魯王墓、中正公園、八二三戰史館、吳大猶紀念館、太湖、榕園、蘭湖、料羅灣、金湯公園、溪邊海水浴場、瓊林戰鬥坑道、環保公園等,風光如畫,景色宜人,碧海清山,舉目騁懷,令人心矌神怡,流連忘返。

拾壹: 古蹟

一、 本鎮瓊林列為古厝保護區,蔡氏宗祠列二級古蹟。

二、 邱良公墓、蔡舉龍墓、陳顯墓及三海關均列為三級古蹟。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鄉鎮--金寧鄉


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捷後;成立古寧、金盤兩區公所,四十年兩區合併;更名為金寧區,民國四十二年金門恢復縣治,並實施戰地政務,本鄉合併古寧、安美、湖埔、榜林、盤山、后盤等六個行政區材,定名為:金寧鄉公所 。 本鄉為農業鄉,農業人口達全鄉人口三分之一;以生產高粱為主,花生、甘薯為輔,玉米、蔬菜次之,兼有養殖海蚵及畜牧為副業,其中高粱產量佔全 縣三分之一強。

本鄉為聞名中外的古寧頭大捷戰役所在地,為我金門軍民英勇保國作為真實的歷史見證。此外;曲折蜿延的海岸線與慈湖風采以及轄內高粱、行道樹所構成的綠色隧道,極富戰役紀念與觀光價值,風光秀麗,景緻怡人。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鄉鎮--烈嶼鄉


烈嶼又稱小金門,位於金門本島西南方,居金門與廈門之間,地處大陸福建省東南方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並包括大膽、二膽、復興嶼、猛虎嶼、獅嶼等諸小島。距離大陸最近者只有五千公尺,在戰略位置上可以說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本鄉行政區域劃分為五村,分別為林湖村、上岐村、西口村、黃埔村,人口五千餘人,總面積14.851平方公里。本鄉風景名勝羅列,有 豐富史蹟的八二三紀念碑、戰史館、八達樓子、將軍堡,遠近馳名的烈女廟,更有蜿蜒的濱海大道,白色晶瑩沙灘,嶙峋壯闊的海岸。主要的特產有香酥芋頭、竹葉貢糖、各類海鮮等,而樸實的農村景色,傳統的閩南聚落,更呈現出離島獨有的魅力。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鄉鎮--烏坵鄉


鄉公所:

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原設鄉長、總幹事(由烏坵守備區指揮部民事官兼任)、幹事各一人.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正式宣告解除烏坵地區臨時戒嚴、修改編制設鄉長、秘書、技士、書記各一人。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十六日修改編制設鄉長、秘書、課員、書記各一人。

地理環境:

烏坵鄉原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由於大陸淪陷,於民國四十三年奉國防部命令設鄉,劃歸金門縣政府指揮監督,民國四十五年七月成立戰地政務委員會(屬國防部),四十餘年來,由於中央政策強力支援,更因烏坵地區全體軍民團結合作,戮力同心,奠定堅實美好基礎,經過四十多年軍經建設終於在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正式宣告解除烏坵地區臨時戒嚴結束戰地政務實驗,實施地方自治。

為貫徹地方自治,本鄉於八十三年元月二十九日投票選舉第四屆鄉長(第一任民選鄉長),八十三年七月十六日投票選舉第四屆鄉民代表及村長(第一任民選鄉民代表及村長),順利產生一位鄉長、三位鄉民代表、二位村長。本鄉復於八十七年元月二十四日投票選舉第五屆鄉長(第二任民選鄉長),八十七年六月十三日投票選舉第五屆鄉民代表及村長(第二任民選鄉民代表及村長),順利產生一位鄉長、三位鄉民代表、二位村長為落實地方自治,配合縣政府舉辦各種選舉,此項民主化措施對烏坵地區民主政治的推動及享受民主憲政果實意義深遠。

地理位置:

東距台灣省新竹八十一海浬、東北距基隆一八○海浬、東南距澎湖九十三海浬、左營一四五海浬、高雄一八二海浬、西距湄洲島二十海浬、西北距鷺鷥島九海浬、西南距金門七十海浬、北距南日島十二海浬、馬祖七十二海浬、位處金門縣與連江縣中心點。

民政:

居民大多來自福建省莆田縣,赤禍漫延之際,憑九浬之險、阻橫流以帶水,披荊斬棘、蓽路藍縷、日出罟魚、日晚修網、滄桑甘苦、怡然自得。
本鄉因地緣關係,分為兩個自然村(總面積一、一一O平方公里)、現有戶籍一O七戶、人口四O七人,其中大坵村三十一戶、人口一四O人(男七十二人、女六十八人),小坵村七十六戶、人口二六七人(男一三八人、女一二九),褔建省籍佔95%,其他省籍佔5%。居民以海維生,雖生活清苦,尚能自給,但近三年來因捕漁區被大陸漁民佔據,經常利用炸藥炸漁,漁業資源日漸枯竭,且漁具時常被偷,入不敷出,又青年男、女在台發展,形成人口嚴重外流。

醫療:

居民一般醫療均賴守備區檢診所診治,較重病患蒙地區轉送台灣就醫,81.12.8(81)縣民字第一六七四六號行文核定、自八十一年十二月份起每月支援防區醫務所軍醫津貼新台幣肆仟圓整、自八十八年元月份起調整為每月新台幣伍仟圓整。為有效統籌地區之衛生醫療與環保工作應成立衛生所,另為有效執行環保工作,特別根據地方特性,協調烏坵守備區指揮部協助進行新型垃圾焚化爐之規劃與興建,辦理廢水處理,廢棄物回收,並加強環境衛生之督導檢查及疾病防治,確保整潔烏坵之美譽。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7-02-12
毋忘在莒勒石

  位於太武山頂,為民國四十一年先總統 蔣公蒞臨金門時所題,意在期勉軍民效法戰國時代齊國田單以寡擊眾的精神。今已成為戰地觀光的顯著地標,但也是整個太武山區唯一有「准予攝影」告示之處。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7-02-12
防空洞、反空降設施

  金門以往為我國反攻大陸的前哨,具有濃厚戰地氣息。過去為防止中共的砲轟,到處挖掘坑道與防空洞,使得金門處處可見防空洞入口處,這也算是一種特殊的人文景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