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323阅读
  • 157回复

[直辖市]假如连上海和北京都不是“直辖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11-04-14
Re:Re:Re:Re:Re:回 59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74楼有的没的于2011-04-14 22:06发表的 Re:Re:Re:Re:回 59楼(東七區) 的帖子 :
所以應該是縮短城鄉差距的幅度
而不是限制人口遷移啊
.......

大家也不乐意限制人口迁移。

但是,政府不是这样想的。人多,政府需要付出的也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

并不只是城乡差异,还有地域差异。这些都是很要命的。

在珠三角、长三角,城乡差异并不大。在中西部,城乡差异也不大,但是中西部的城和东部的城差异太大。这个才是事情的关键。

我们主张增设直辖市,目的就是减少中西部和东部的差异。
比如说武汉,基本上属于二线城市,而其周边有一堆三线城市和小城镇。
武汉设为直辖市,通过现实存在的直辖市特权,有望发展成为一线城市,而周围的三线城市也会借力发展成为二线城市,小城镇发展成为三线城市,乡村发展成为小城镇。这真是减少城乡差距之举啊。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11-04-15
回 74楼(有的没的) 的帖子
非一般的正确!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11-04-15
空有一腔热忱没用。
基于现实,寻找可行性路线才是理性的。

在中国,除非革命,否则没办法让那些特权阶层放弃特权。
唯一可行的是让更多的人拥有特权。
更多的人拥有特权,才会摊薄特权,换句话说让特权的人离普通人更近。

台湾,直辖市增加至五个,成功的摊薄了直辖市的特权。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大陆,应该尽快先增加武汉、西安、沈阳三个直辖市。
并以每十年增加三个的速度,将直辖市增加至十五个(沈阳、哈尔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昆明、西安、洛阳)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11-04-15 10:26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11-04-15
回 77楼(東七區) 的帖子
实际上,我比较赞同你的一些观点。
在现时的中国,任何改革,只能在不触动或较少触动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才有可能实施,而且是自上而下的。
台湾之所以增设直辖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虚省”以减少区划层级,提高行政效率。这也是我们大陆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11-04-15
Re:回 77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78楼境由心造于2011-04-15 11:13发表的 回 77楼(東七區) 的帖子 :
实际上,我比较赞同你的一些观点。
在现时的中国,任何改革,只能在不触动或较少触动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才有可能实施,而且是自上而下的。
台湾之所以增设直辖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虚省”以减少区划层级,提高行政效率。这也是我们大陆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台湾虚不虚省都一样,和直辖市无关。
虚省的根源是省主席和总统/行政院长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11-04-16
回 79楼(東七區) 的帖子
还有,台湾如果直接废省,那将是以前被大陆所定义的“台独”行为。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11-05-03
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给LZ打打气吧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11-05-04
问题就出在,我国不实行地方自治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11-05-28
Re:回 13楼(gjyg) 的帖子
引用第16楼境由心造于2011-04-07 22:47发表的 回 13楼(gjyg) 的帖子 :
国际大都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是可以量化的指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决不会是象中国这样习惯于用人口或是GDP等经济指标来考量,也不会由其行政级别的高低所决定。一个城市的国际地位与实际影响力只有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才有资格成为“国际大都市”。而不是象重庆这样由国家钦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你还不知道啥叫特色么?特色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 不服不行!自己去看国务院给各大城市的定位!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11-05-29
回 36楼(赤天亢帝) 的帖子
又不是我说的,自己去百度一下“[世界四大反法西斯城市]”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11-05-29
Re:回 33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37楼境由心造于2011-04-08 23:43发表的 回 33楼(東七區) 的帖子 :
我并不认同你的观点,在中国,即便是现在实行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政府起或者说试图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经济”,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市场。
就以广州和重庆为例,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旗鼓相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州已远远地把重庆抛在后面,要知道,广州既没有重庆“直辖”的政治资源,又没有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照顾,依然发展成为与京沪齐名、名副其实的国家三大“中心城市”,靠的就是得天独厚、在全国来说仅次于上海的区位优势。反观重庆,尽管“直辖”后又被国家钦定为“国家中心城市”,享受到的国家政策与投资照顾远超过其他的中心城市,结果又怎样?在西南地区的“中心”地位尚不稳固,更不要说去做国家的“中心城市”了。再比如说武汉,所在的湖北省经济实力在全国乃至中部地区并不占优,换句话说,“吸血”的能力并不见得比其他的省会城市强,却依然在中部地区一城独大,靠的也是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
京津沪做了多少年直辖市?广州做了多少年省会?深圳特区如果不靠香港,会有今天的成就?重庆才直辖14年,也就一个中学生的年纪!你等重庆到了而立之年(直辖30年)时再来看看吧,立帖为证!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11-06-04
Re:回 36楼(赤天亢帝) 的帖子
引用第84楼gjyg于2011-05-29 00:06发表的 回 36楼(赤天亢帝) 的帖子 :
又不是我说的,自己去百度一下“[世界四大反法西斯城市]”


我的话是:
道理很好,行政区划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
重庆也很好,但阁下这样就叫黑了。
巴黎、柏林、东京等统统思密达了。当时的正牌首都南京、后来的首都北京更是自惭形秽。
这不是黑重庆吗?

        很显然,什么世界几大反法西斯城市什么也不能证明。雅尔塔、波茨坦是不是要变成世界两大秩序城市?这些东西太多,等会日内瓦又当过“世界首都”也出来了。
       重庆是座非常不错的城市,发展前途也很大,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在西南地区,将来压倒成都可能性大;对武汉则还有一番争斗。别的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就不要拿来说了。
        另外,重庆是第一个计划单列市、第一个副省级城市,向来是中央重视的地方,论起吸血,成都很难吸得到重庆的。重庆不但没被吸瘦,反而成了直辖市,一个被吸的城市是成不了直辖市的。只能这么说,重庆在四川的时候,分赃几乎是成都占了,重庆没得到什么好处。
[ 此帖被赤天亢帝在2011-06-04 22:17重新编辑 ]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11-06-09
引用第1楼gjyg于2011-04-04 01:18发表的  :
胡说八道!看看重庆市,如果没有当年的直辖,现在还在四川省理恐怕被省会打压得连洛阳都不如!正是由于城市级别的提升造就了今天的重庆直辖市!

     那是国家想发展你重庆,不是因为直辖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被蒙蔽的多了。
[ 此帖被wheaty在2011-06-09 01:36重新编辑 ]
从古到今有多少城市没落,有多少城市兴起,兴衰成败,不是单靠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的手段来解决的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11-06-09
Re:Re:回 1楼(gjyg) 的帖子
引用第11楼gjyg于2011-04-07 21:20发表的 Re:回 1楼(gjyg) 的帖子 :
你说对了,重庆吸血于全国!试问有几个大城市不吸血???北京?上海?在他们发展的时候都吸血!现在吸够了,才开始辐射周边!成都吸不吸血?答案是肯定的,这是规律,四大直辖市吸血于全国,省会吸血于全省,地级市吸县城!请注意,不是哪个不想吸血,而是没有能力吸不到!重庆直辖前是被吸血,直辖后才开始吸血,也只有直辖市才有这个本事吸血于全国!

       吸血,你怎么不研究当年为何设置直辖市。
    国家为了吸上海的血。 国家直接控制经济大市。
    
从古到今有多少城市没落,有多少城市兴起,兴衰成败,不是单靠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的手段来解决的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11-06-09
Re:Re:回 13楼(gjyg) 的帖子
引用第83楼gjyg于2011-05-28 23:54发表的 Re:回 13楼(gjyg) 的帖子 :
你还不知道啥叫特色么?特色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 不服不行!自己去看国务院给各大城市的定位!

      这跟直辖市有屁关系,这个逻辑是根本出发点。想让你发展,跟你是否是直辖市无关。

  
从古到今有多少城市没落,有多少城市兴起,兴衰成败,不是单靠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的手段来解决的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11-06-09
Re:回 41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引用第42楼東七區于2011-04-09 11:51发表的 回 41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
你根本不了解事实。
惠州、中山有靠近南海的港口。而广州原本没港口。但是广州有政治资源,能控制铁路线。通往港口的铁路迟迟不通,而广州却搞南沙港。南沙港位置最劣。但是广州有政治资源,可以让优势港口游离在货运系统之外,强行抢位。这才是事实。
重庆底子很差,虽然数据不怎么地,可是这两年变化很大,这都得益于政治资源。
武汉保持优势,很重要的原因是,好几任湖北省委书记是政治局委员。

    李木匠上中央当大员的那几年,真他玛是他老家落后的那十年。
   广州靠千年地理优势,挟政治优势。广州击倒深圳,靠的就是整体区位跟政治优势。
   不能否定地理大优势,否则无水之源。但是无政治优势,也不能后来居上。

   很多因素是综合考虑,并非是非黑即白。
从古到今有多少城市没落,有多少城市兴起,兴衰成败,不是单靠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的手段来解决的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11-06-09
引用第25楼境由心造于2011-04-08 14:05发表的  :
城市建置体系理应有一个高中低合理配置的结构。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培育发展出比其他国家数量更多的大城市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的“造大城”热已经到了高烧不退的地步。据统计,单是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就有183个,至于一般的“大城市”,几乎是遍地开花。可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而这其中中国所固有的官本位思想又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时的体制下,通过抑制“市”的行政级别来给“大城市”热降温实际上也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而从政治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又超出了体制所界定的范畴,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

     我觉得你的这种说法有点杞人忧天。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
   取消上海北京直辖市。不解决问题。
   直辖市的错误示范是在于重庆市。跟北京上海无关。
规划有屁用,国际化大都市。大陆也就是北京上海广州能行。其他的都建不成。

    楼主没打中要害,要害在于重庆的错误示范。
[ 此帖被wheaty在2011-06-09 01:54重新编辑 ]
从古到今有多少城市没落,有多少城市兴起,兴衰成败,不是单靠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的手段来解决的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11-06-09
行政区划,就是中央管理地方的模式。这是根本,这个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性经济性的考虑,不可能脱离政治性考虑的。

   天津是国防直辖。很多人都不清楚。
   没有三峡的大的历史机遇,也产生不了重庆市。
   重庆是分省。减少一套班子。
从古到今有多少城市没落,有多少城市兴起,兴衰成败,不是单靠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的手段来解决的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11-06-09
Re:Re:回 36楼(赤天亢帝) 的帖子
引用第86楼赤天亢帝于2011-06-04 22:00发表的 Re:回 36楼(赤天亢帝) 的帖子 :
我的话是:
道理很好,行政区划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
重庆也很好,但阁下这样就叫黑了。
.......

引用“论起吸血,成都很难吸得到重庆的。重庆不但没被吸瘦,反而成了直辖市,一个被吸的城市是成不了直辖市的。只能这么说,重庆在四川的时候,分赃几乎是成都占了,重庆没得到什么好处。”你错了!那是你不了解!发发篇帖子给你《大城衰落的背后》
只看该作者 94 发表于: 2011-06-09
(转帖)大城衰落的背后

在我的几十年人生中,沉痛地看到自己所喜爱的一座城市一步步走向衰落。基于对未来重庆的期许,我想说说这个大城市的衰落历程,同时谈点个人看法。希望网站不要急切删除我这篇文章,更希望各位网友给予适当理解。最好是我们能冷静反思,继而理性思考如何应对我们所处逆境,而后奋发有为。
一、历史机遇造就重庆崛起
    客观地说,我们共同的家园—重庆,在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经历辉煌,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受限于在当时并不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长期被边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19世纪末开埠,揭开了重庆发展的崭新一页,由于有较为便捷的水运条件,重庆的工商业在西南地区得到了率先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特殊时期,重庆独特的地理条件又为它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国民政府西迁,随着大量东部工商企业及学校等文化机构涌入,重庆历史地成为一时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中心,并一举奠定了其在中国尤其西部地区的崇高地位。在这个特殊时期积淀的经济基础实力,令重庆在国民政府重新迁返南京之后若干年,仍能确保中央直辖市地位,并理所当然成为西南大区所在地,直至1954年。
二、建国后前三十年,重庆逐渐被边缘化
    1954年,重庆与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的直辖地位不再,西南大区各大机构迁往成都。重庆恢复省辖市,渐渐又被边缘化。尽管时任重庆市领导的任白戈呼吁重庆需要得到中央关注,除了他本人得到一些政治打压,重庆的强势发展一去不返。
    建国以后,中央对重庆发展的支持力度与重庆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不相匹配。直到1983年实行计划单列前,重庆的发展受到漠视。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重庆只有重庆发电厂一项而已。重庆只在三线建设中,进行了兵器、船舶工业建设,适度建设了配套的机械工业。这个时期算是重庆受关注最大的一个阶段了。再往后,重庆只是兴建了化纤工业,即四川维尼纶厂。而与此同时,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得到共和国特殊重视。在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成都地区五项,成都因此奠定了四大电子工业基地地位。三五期间,国家在川西地区以成都为中心发展了航空工业。以后,又建设了当代中国装备级别最高的重型机器制造厂,兴建了一整套电站设备制造基地,以及核科研工业体系。
    难能可贵的是,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实行计划单列前,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重庆工业紧随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广州、沈阳,位列全国前七。在当时的川内各大城市中,重庆因有较为强大的冶金、机械、化工、仪器仪表等重工业,以及医药、纺织、食品等较为齐全的轻工业,仍能保持一定的比较优势。产出占比大,上缴税收贡献更大。
    当年重庆工业产品质量好,信誉高。按其时严格的评优标准,重庆钢铁公司的船用钢板、锅炉钢板,西南铝的铝板、铝材,建设厂的军品及比赛用步枪等质量优异,三企能各获得三枚国家产品质量金质奖,实属不易。即使到了1989年,忍辱负重的重庆工业在省内依然成绩赫然。改革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重要经济实力排序要览》一书中,由权威的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某年分省20强资料显示:重庆企业在固定资产净值并不占优的情况下,表现依然抢眼。四川省产品销售收入前20名工业企业,重庆占九席;全川工业净产值、利税总额20强企业,渝企各为八家;而在全省全员劳动生产率20强企业中,重庆地区企业高达十一户。
    改革开放意图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极大激发长期封闭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活力。毕竟重庆历史地形成了国家重要工业基地,重庆地位的尴尬使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并可能进而影响国家生产力布局。鉴于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两位研究员林凌、郭元晞联名撰文《发挥重庆经济中心的作用》,力陈“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历数行政区划、条块分割、以及单纯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等“体制”弊端对重庆发展的巨大束缚。这首开了重庆要摆脱体制窒息的理论鼓吹。在此背景下,1983年,重庆在我国率先试行市带县,并实行计划单列。  
三、鬼使神差,计划单列后的重庆迅速衰落
   按理,在经济上“计划单列”的重庆应该轻装上阵,突飞猛进了。然而,此后重庆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重庆竟会在后来的十四年间迅速衰落,个中苦涩只有重庆人自己能体味,那就是:四川省人为处处为重庆发展设陷设障。兹简单列举几个方面:
(一)工业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世界各国工业发展,或者向资源产地集中,或者向基础较好的大城市集中,以相对低成本形成积聚效应。重庆工业在西部有最好的基础,周围人口密集,市场条件好,其工业发展无可置疑应当得到关注。出人意表(如果国人曾经关注),从1983年到1997年整整十四年,跨越共和国四个五年计划周期(六五-九五),前后数百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庆地区除了西南铝改扩建项目得到国家扶持,没有兴建一个重大工业项目!
   为什么?重庆自身也有许多发展工业的想法。比如希望建设大型的玻璃厂、聚酯厂、炼油厂等等。重庆与四川省一道向中央联合申请项目,这些项目也多半获批,但是玻璃厂落地成都,聚酯厂定点自贡,炼油厂虽未开建,但基本落实到彭州。重庆只能一次次心酸地看着煮熟的鸭子一个个飞掉,竟连一个也捞不着。成都人在后来彭州军乐镇开工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工程时,终于如释重负,感慨万千:炼油厂都盼了17年了!知不知道重庆人盼这炼油厂有多久呢?在今天九龙坡西彭西南铝所在的地方,一个250万吨级炼油厂在1960年代都几乎开工了(南京大学裴家常《重庆市经济地理》)!成都盼了17年了总算盼到了,而盼了40多年的重庆,大型炼油厂至今没有!老工业基地的痛!为什么会如此?简而言之,行政干预!
    四川和成都的挖墙触角伸向了重庆势力范围甚至市域。七五、八五的三线企业搬迁就是一个典型方面。重庆实行“计划单列”伊始,悄然有四川会东西分治的传言。也许担心一些重要工业被“分掉”,省上借三线调整搬迁之机,将原来分散于省内各地的重要工业迁往成都地区。
    四川境内原设三个以国防科技工业为背景的所谓“工农区”。乐山“金口河工农区”,以核工业为主,距离成都较近,属于传统成都势力范围,那里的红华化工机械公司理所当然迁往成都了,位于乐山的西南物理研究院也随迁成都,成都因此完成从科研到生产的核基地架构。
    成都的航天工业基础本不及重庆。成都原来只有一家始建于一五时期的新兴仪器厂(719厂,大家可参看国家有关权威部委披露的156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由电子工业部门划转航天。而重庆除了拥有卫星遥测设备厂(巴山仪器厂),在江北、石桥铺等地布点有航天研究所、计量站等,另外,长空工业公司、江北工业公司均属航天系统。位于达州-万源崇山峻岭之间的“白沙工农区”是航天基地。对外称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对内是062基地。厂所20余个,职工2万余人,研制生产运载火箭及武器系统,计划经济年代是国家强大航天工业基地之一。由于距离重庆相对成都更近,一直视为重庆的势力范围。国家三线办规划将其搬迁重庆,并拟组建航天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或“西南航天设计研究院”)。已经在石桥铺动工兴建062科研基地和064科研基地了(参1987年《重庆年鉴》)。成都龙泉驿恁是将这个062基地弄过去,就是今天的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设计院。并且将江北、石桥铺的航天研究所、计量站,以及长空工业公司、江北工业公司也一并迁往。只给重庆留下了一家巴山仪器厂和半个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而成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一夜之间建成国家重要的航天科技工业基地。
    位于广安地区华蓥山脉的“华蓥工农区”,以光学工业为特色,是兵器工业基地。直接为重庆兵工基地企业提供产品配套,是重庆兵工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三线调迁中,“华蓥工农区”九家光学工业企业,只有华光、明光两家迁往重庆基地就近配套,其余迁往并无兵工基础的成都等地(成都六家:268厂-金都光电;348厂-西南光仪;398厂-华西光仪;;598厂-兴光机械厂;354厂-江华机械厂;9846厂-长城机械厂)。更有甚者,成都挟省府而狐假虎威,从重庆兵工基地强行搬迁重量级兵工厂。计有:合川的华川机械厂(204厂)、陵川机械厂(167厂),位于南川的宁江机械厂(564厂)、天兴仪表厂(5004),位于万盛的晋林机械厂(157厂)。这其中有重庆兵工基地的两大重型武器生产基地型企业。附带补充一句:进入21世纪,这种掠夺式搬迁仍在继续,从川内各地继续向成都集聚,泸州化工厂(255厂)、川安化工厂(江安215厂)、长庆机械厂(南溪216厂)、南山机器厂(南溪661厂)、红光化工厂(南溪565厂)等,竟多得让人不能一一枚举。一个本无兵工基础的地方,却要从一个配套完善的兵工基地里搬走近二十家兵工企业,不知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什么规律?据了解,这部分企业搬迁后远离有传统联系的兄弟厂家,又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大多濒临破产。成都贪婪吸纳周边地区大中企业,虽然未能利己,对重庆地区生产力布局却是极大的破坏,同时并不利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二)交通
   1997年重庆直辖时,重庆只有一条通往原省府的成渝高速公路。吼了八九年,希望借它来完成城市及工业布局北移东下的渝长高速公路也只是赶在直辖前象征性的开了个工而已。而此时的原省府除了成渝高速公路,已经开通绵阳、都江堰等周边城市的共计五条高速公路。
   铁路方面,重庆长久希望打通一条东出通道——渝怀铁路(原拟称“川湘铁路”)。然而省上并没有听进重庆呼声,一边先行建设内(江)昆(明)铁路,既而建设成(都)达(州)铁路,一边欲以一条完全绕过重庆的川汉铁路取代重庆方面提出建设的渝怀铁路。渝怀铁路恁是拖到重庆直辖后,由中央钦定为某年开工的西部大开发十大标志性工程后才得以实施建设。
   如果说到城市交通,重庆市民的愤懑会更加不可压抑。重庆地形独特,城市交通欠账越积越多,1989年前后开始建设两江滨江路和李家沱长江大桥。这两路一桥,对于交通极度拥堵的偌大的重庆是早该修建了。然而由于重庆财力实在有限,自身无法抽出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一旦省上不拨款,便令路桥建设修修停停,这让市民痛恨不已。偌大的重庆,怎么会落到无钱修这两路一桥的?重庆是老工业城市,本身市政建设严重滞后,工业设备老化,也亟需改造,各方面欠账很多。负重前行的重庆,每年既要向中央上交税收,又要向省里上交税收。省府用各地上交的税收把府南河打造成市民游览休闲的人间天堂,而直辖之初的重庆,却被到此一游的外地游客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老工业基地对共和国贡献不菲,对省上进贡也从来不少,却落得如此积贫积弱,怎不令人义愤填膺!在20世纪九十年代大步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怎么会演绎这等的人间闹剧?简而言之,行政干预!
高等教育
   很多人或许产生疑问:曾经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教育高地的重庆,在2005年前进入211工程的100来所重点大学中,为什么只占一席?而这,也正是重庆文化人的非常之痛。
   建国初,重庆高教在西部可以说有比较优势。不论是高等学校数量,还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周边城市只能仰望。以原中央大学为班底的重庆大学更是当时少有的学科齐全的全国知名综合性大学。后来,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实力雄厚的重庆大学被强行拆分。其法政、建筑、农学留在重庆,以此为基础,逐渐发展为以后的西政、重庆建大、西农;其财经、地质专业并入成都两所学校,大大增强了两校实力(如今西南财经大学已进入211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也是实力非凡的省级重点大学)。可以说,那次院系调整固然出于国家科教发展需要,而毋庸讳言,对重大是严重的削弱,川西意外得到加强。今天旧话重提,是想让重庆人知道:当年的重大实力之强,超乎不少今人的想像,而其后来的颓然也并非完全自然的发展。
   尽管如此,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95所(有人说96所)全国重点大学中,重庆仍占到四所:即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西南农业学院。同期成都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四所:四川大学、四川医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都科技大学。数量上渝蓉持平,学科专业上各有千秋。四川大学文理齐全,有综合性优势,但重庆大学的机械、采矿、电气、计算机专业特色突出,工科排名全国列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军事电子方向的专业实验室受到了国家大力扶持,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由于多年积淀,在国内专业建筑院校中也有独占鳌头之势;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有世界级声誉,而西南政法学院在中国则有“法学界黄埔”美誉。
   遵循“一城独大”的原则,原来分散在四川省内各地的有潜质的高校迅速向省府集聚。从雅安分迁川农(在都江堰设立校区),从峨眉迁入西南交大,西南石油大学也传言即将从南充迁入(当然这是最近动态了)。虽然抽空了各地高教实力,但为省府带去了211大学,至少也带去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期,重庆高教却是另一景象。
   从1983年到1997年的十四年,也是重庆高教从地位到实力严重衰退的时期。西农和川农的角色互换是一个极好例证。西农本是国家重点大学,土壤、蚕桑学在全国有学术地位。但省上着力发展川农,政策、资金、项目全方位扶持,果然川农在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西农,却处境微妙:教育部放手不管,贫穷的重庆地方政府又无力资助,西农的日薄西山也就是意料中事了。211初评开始以后,省上又帮着拍拍胸脯,川农顺利入围毫不稀奇。
   中国高校211大学评选,算得上是一出轰轰烈烈的闹剧。地处东北某边境小城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大学都能入选,可见211大学评选并没有严格参照学术标准。按理,重庆办学水平比那所地方大学高的不会少:除了重大,应该还有西政、重庆建大、三医大,甚至西农、西师、重医、后工。仔细想想,我这样说,并非信口雌黄。
   也许可以说,211大学评选就是一场政治博弈。得近水楼台之利的成都高校,有五所院校一举进入了211工程,笑傲西南。而缺少了省级地方政府的关怀举荐,重庆再好的大学也进不了211。迫于无奈,重庆建大只好并入重大,搭车进入211,我们失去了一块多好的招牌啊;为了211,西农、西师只能苟合,终于在2005年跌跌撞撞进入211工程,虽然进了,却延误了整整十年的发展期;西政能不能赶上211末班车,现在仍是未知数。而至今被挡在211门外的三医大,我们不知道这所拥有军内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大学,究竟与211的高要求有多大差距!我想:211工程如果稍晚两三年起评,重庆的高教不应该是今天这个衰样。而处在这样行政无限干预的社会,重庆的高校在211工程中先败一阵,在接下去的985或是其他什么评选中究竟还有没有机会扳回一局,或者就算有机会,那机会究竟有多大?
   十四年,重庆高教的衰颓令人痛心疾首。
区域发展规划
   众所周知,在中国,成渝地区是城市化较早的区域。从20世纪七十年代官方出版的地图可以看到:同长三角、株三角、京津地区、辽中南地区一道,成渝地区被列为中国城市化最早区域。退到四川省内,成渝及沿线地区由于基础好,理当受到应有的重点关注。然而,四川省最先规划的先行发展一条线竟然不是成-渝,而是乐-成-绵。这一切着实让人无法理解。我能想到的只有:既然重庆迟早会走向独立,省上及省府不惜动用一切行政资源和行政手段打压重庆(以及可能并入未来重庆范围的其他地市),发展中一切回避重庆、人为遏制重庆。
   当代中国,类似成渝两地在四川省内双雄并存的绝非仅有。哈尔滨与齐齐哈尔、沈阳与大连、济南与青岛、福州与厦门、呼市与包头、郑州与洛阳,这些省在大力发展省会城市的同时,没有忘记给予其他基础较好的大城市以应有扶持。何至于像重庆这样在发展中如此步履维艰!而在省内作为非省会首位城市,全国只有重庆和青岛、包头。山东没有过度打压和盘剥青岛,使得青岛至少能够凭借先天的优越条件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惯性健康发展。不幸的是,中国最典型的非省会首位城市重庆,它所在的四川省不能给予它这样的基本生存空间。到1996年,重庆在自己长期拥有较大优势的工业领域首度被省会成都超越,商业陷入萧条,高教不卒忍睹。重庆在省内地位,大有被德阳、绵阳等二级城市快速超越态势!
   还是化用林凌、郭元晞两位研究员《发挥重庆经济中心的作用》一文中的一句话:“单纯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发展),窒息了重庆的经济活力。”重庆的没落,重庆的苦涩,重庆的无奈,旁人岂可感同身受!
   可以说,重庆之从四川分拆独立,既是发展之必须,又何尝不是为势所迫!  
四、直辖重庆,屡屡遭遇李鬼剪径
   1997年3月14日,重庆正式获得了直辖名分。
   就在人大会场,当时的四川省主要领导与重庆市委书记握手,一面道喜,一面调侃:中央给重庆大蛋糕的时候,别忘了给四川一个小蛋糕哟。
   直辖后,中央给了重庆多少蛋糕呢?四川人(至少四川主要领导)该都一一清楚。1997年,国家九五计划过半,重庆错过了一个五年发展周期。
   说句实话,重庆在直辖之后真正获益的,还是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城市发展长期得不到“输血”,日益显现它的老态。交通建设超乎想象的严重滞后,早已成为它不能承受之重。渝怀铁路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很大程度是仅仅在补此前多年的欠帐,而且也只是杯水车薪。黄镇东老书记算是为直辖的重庆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
   其余,重庆也确实未曾得到中央的更多照顾。重庆直辖市生不逢时,不可能得到京津沪三市在计划经济年代所能享受到的特殊优惠。重庆的直辖在很大层面是自生自灭,得个虚名,永远不会产生预期的直辖效应。
   似乎重庆所能得到的一切,近邻成都都能搭个便车。比如,2007年中央批准在重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成都借重庆之力轻松受惠。
   而成都能得到的,重庆往往无福享用。大家都知道是大区机构的作用。铁路、民航、金融、中石油、中石化,乃至于中科院、中建、测绘等等,这些部门的西南大区机构(或分院)长期扎营成都,与成都结成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部门的大区机构与其上级中央部委自然形成一条条通道,成都得便很容易从中获利。这种政治资源和政治力量对于当今中国任何地区的发展都太重要了。这方面重庆根本无力与成都竞争。
   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就曾给热心的重庆带来不亚于八级地震般的巨大冲击。就生产力布局来说,西南地区中石化只在重庆布点了四川维尼纶厂和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新成立的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落户重庆也属合情合理,而且几乎要成定局了。以为似乎可以拥有一家对战略资源有一定支配权的地区性分支机构了,重庆人沉浸在多年未曾有过的喜悦中。可高兴劲还没过,这个机构一夜之间从重庆消失,飞到隔壁去了——部委在西南的大区性机构都习惯设立到成都了。得而复失的重庆又一次陷入了无边的悲哀。巨大的失落!从生产角度看,重庆既是中石化在西南唯一的根据地,也是长期以来中石油在西南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最大阵地。在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天然气年产量中,重庆地区(以重庆气矿为主)目前要占到七成左右的比例。而西南油气田公司每年的生产业绩总要报到四川头上,重庆顶多充当了一个打工仔的角色,只有付出,随便什么名分都没有。于是我们不难理解在失去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后重庆巨大的失落感!
   民航方面,成都坐拥西南民航局,在那里形成巨大的民航运输资源和势力。大城市重庆却一无所有。经过多少个三百六十五里路,经过多少的心惊肉跳后,重庆才终于有了自己的两家民航运输公司。直辖市重庆每前进一步的艰辛,中国其他特大城市可曾领受?
   铁路枢纽问题最近在全国引发了一场风暴,原因是部门规划的随意性。国家先给了重庆一个“五大枢纽”虚名,最近否定了。六大枢纽,重庆落选;继后八大枢纽,重庆可能也没戏。在反对重庆成为枢纽的人中,有的说重庆铁路站场设施落后,没有枢纽模样。那么这是怎么造成的呢?还是地区性铁路局的功劳。新建的江北龙头寺火车站也就一座县级站规模,还没启用便显得过时。更多的人怀疑重庆的运输量需求,说重庆人流量不足以使其成为客运枢纽。这种说法貌似有理。真正的原因还是重庆没有自己的铁路局,因而不能拥有更多的客运始发线。重庆及周边人口稠密,一旦重庆拥有更多的客运始发线,客运量根本就不是问题。没有自己的铁路局,受制于人,因此不能拥有更多的客运始发线,才是重庆铁路发展最大的体制障碍。
五、归因
   如果从1949年建国算起,近六十年里,重庆由盛而衰,自然像是应验了一些人心中万事万物盛衰无定的宿命论。但是它的衰落不仅让人哀惋,也让人感到强大人为力量的不可抗拒。有人说重庆的被逐渐边缘化,初始于它曾经是国民政府陪都,这在红色政权看来多少有些不吉祥;也有人说是由于西南大区治重庆时(尽管只是短短几年)搞了些喧宾夺主的宏伟建筑。且不论这类坊间传言是否属实,但是人们勿需怀疑重庆在其间对共和国以及省上的巨大贡献,因为历史我们还是要尊重的;人们也勿需怀疑重庆自身努力不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重庆的生存确实不易。重庆为什么会逐渐走向衰落?还要借用林凌、郭元晞两位研究员在20世纪八十年代说的话:行政区划、条块分割、以及单纯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等“体制”弊端对重庆发展产生了巨大束缚,窒息了重庆的经济活力。两位研究员的真知灼见至今管用,却不由得让人惊惧!
   六、一点反思
   重庆近几十年中尤其1983年计划单列后所承受的种种非常压力,令其发展举步维艰。今天的重庆,实力和地位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重庆当然要发展,重庆也会发展。
   过去几十年的教训太惨痛,正是基于对未来重庆发展的期望,从眼前起,我们都得付出十倍甚至百倍于人的努力。
   我们或许应该改变一些重庆人固有的劣性。比如遇事太过果决,缺乏点计谋等。地球是圆的,我们要学着适应社会。我们想要的东西,不是手到擒来的。要把东西弄到手,不能靠呼喝,而要靠些阴柔和韧性的。我们要铁路局,光义愤显然不够,有条件有机会的人就该多做调查、理清思路,向人家有理有据地说。一次不行,多说几次,慢慢地总有效果。网友们也还要注意一些内部团结,不要动辄听不得不同声音,弄得大家气鼓鼓的。
   我们有人曾经对江浙、山东人的习惯官场很不以为然。想想重庆过去几十年吃亏最大在什么地方?我们太耿介,在官场无人呼应,那一个个眼看要到手的项目纷纷鸡飞蛋打难道还不够沉痛?我们要学习,至少要培养出成批地产官员,官场人脉好了,大事小事办起来还不容易十倍?
   我们的政府官员素质要加强。尤其一些关键部门的重要官员,在事关重庆发展大局的问题上,一定要多下功夫。该向上面叫苦的就要叫苦,该向上面要优惠的就要去争取。对区域发展带动明显的重大项目,已经有眉目的不能让其旁落,没有的还要有预见性的去谋划,创造条件去提要求。没有良好的软硬环境,不能招来一大批带动性大的工程、项目,发展还不是空话一句?
   大区级机构近来为不少远离权力中心的城市甚至省区所诟病。但咒它寿终正寝还为时过早。对于国家部委将要在西南设立的大区级机构,重庆一定要有足够预判,及早做工作,千方百计弄一些。这样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力量太重要了。重庆一旦拥有这些东西,且别说挟令诸侯,自己太受用了,要做大事也会事半功倍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11-06-20
以原中央大学为班底的重庆大学更是当时少有的学科齐全的全国知名综合性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大跟重大的关系,这句话纯属扯淡。

中大重庆旧址有一部分的确在重大内。但是重大中大没交集。中大搬家走人成了现在南京大学。重大中大各自发展。
从古到今有多少城市没落,有多少城市兴起,兴衰成败,不是单靠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的手段来解决的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11-06-20
重庆高教发展的问题我觉得非要赖成都,那是义气瞎说的。
重建不进211跟四川省府一点关系都没,所以的建筑大学无一进211.

成都的教育实力高于重庆是不争的事实。
从古到今有多少城市没落,有多少城市兴起,兴衰成败,不是单靠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的手段来解决的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11-06-21
引用第1楼gjyg于2011-04-04 01:18发表的  :
胡说八道!看看重庆市,如果没有当年的直辖,现在还在四川省理恐怕被省会打压得连洛阳都不如!正是由于城市级别的提升造就了今天的重庆直辖市!

你说的这些是政治,与行政区划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存在你所说的道理,那你该找政治体制上的原因。
按照你的逻辑,直辖市要发展得更好,还要继续提升政治地位、政治权利,那就变成了。。。。。不能说了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11-06-21
那样的话,江苏和河北就笑吊了
只看该作者 99 发表于: 2012-03-30
一个事实:当年,成都修一条路,资金不够,省里是叫重庆出了钱的!
80年代,重庆想自己建电视台,也是资金不足,想向省里拿一点,结果省里一分没给!为此重庆市委书记在省委大发脾气,并到ZY告了一状!后来ZY批评了省委,还是电子工业部给了设备重庆才建立了电视台!当年,重庆建第一座长江大桥时,省里也没给多少资金,于是重庆市民自发到工地出工出力支援,这是有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如果不是89年的学潮,重庆直辖的是很有可能会早几年!道听途说的哈!
总之,总设计师早就说过,四川省太大,应该两分;川东以重庆为主,川西以成都为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