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85阅读
  • 23回复

[山东]临沂历史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5-27
先秦之临沂



临沂地区历史悠久,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981年在沂源县土门镇人类遗骨,被称为“沂源猿人”,地质年代属新生代更新世中期。说明早在50~40万年以前,临沂地区已有猿人活动。他们创造了临沂地区以至山东的远古文明。比这晚些时候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也在沂水、沂源、日照、莒南、郯城等县市相继发现。在黄河流域少见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距今约1~2万年),全区迄今已发现80余处。 它们广泛分布在沂河和沭河流域的沂水、 临沂、临沭、郯城等县市,因而被统称为“沂沭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临沂地区有着广泛分布。其中最重要的是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日照市两城镇典型龙山文化遗址。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人类就开始使用文字符号,掌握了酿酒技术,制造出精美的黑陶器物,并已使用砭石治病等。
大汶口文化以及相承发展起来的典型龙山文化的分布,基本与东夷族聚居地区一致,它们当是东夷族诸部落所创造。太白皋
,风姓,是传说中东夷族的祖先,周朝时的任、宿、须句、颛臾等小国,据称是他的后裔。东夷族的另一个首领少皞(一作少昊),名挚,号金天氏。周朝的郯国之君,据说是他的后裔。
早在商朝时期,相当今临沂地区的大地上,就存在过郯、莒、鄫(一作缯)、费诸方国。


周克商后,大封诸侯国以屏藩王室。
鲁国和齐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它们的疆域就分别包括相当今临沂地区的西北境和东北境。此外,见于《春秋》的尚有以下诸国。
颛臾:旧址在今平邑县平邑镇以东,蒙山之阳。风姓,鲁国附庸。传为太皞之后。后被鲁国季氏所灭。
:都城旧址在今临沂城北8公里的鄅古城村。郧姓,子爵。公元前524年(春秋鲁昭公十八年)一度被邾国袭破,尽俘其人。翌年,宋国伐邾,邾被迫归还鄅俘,鄅复存。此后,其国并入鲁。
:亦作缯。都城在今苍山县卞庄镇西北16公里处。姒姓,子爵。前567年为莒所灭。
:旧址在今郯城县东北。姓氏不可考。为鲁附庸。前585年灭于鲁。
:都城旧址在今沂南县砖埠乡黄疃村。姬姓(一说为偃姓或御姓)。前660年灭于齐。
:旧址在今莒南县大店镇西3公里处。姜姓。传为炎帝之后。前721年(鲁隐公二年) 灭于莒。前605年(鲁宣公四年)归鲁。
:都城旧址在今莒县城阳镇"莒国古城"。盈姓(一作己姓)。子爵。传为少皞之后。初都介根(今胶县西南),春秋时迁莒。前431年(周考王十年)为楚所灭。后归齐。
:都城旧址在今郯城县郯城镇北关。盈姓(一作己姓),传为少昊之后,附庸鲁国。公元前414年为越所灭,公元前355年楚灭越,郯归于楚。
根牟:旧址大致在今莒南县城西北25公里小官庄乡墩后村一带。曹姓。子爵。属东夷族。前600年灭于鲁。
於馀丘:旧址在今临沂市北部境内。姓氏不可考。
:旧址在今莒县城阳镇北大沈庄。姒姓,伯爵。周初都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后改封于“青州而近莒”。杞成公迁缘陵(今山东昌乐东南),杞文公迁淳于(今安丘东北)。前445年为楚所灭。
除上述古国外,春秋时期,在相当今临沂地区的地域,尚有一些大的城邑,见于鲁史《春秋》的有22个,主要归属鲁、齐、莒诸国。
启阳:旧址即今临沂市临沂城。春秋时期属鲁,前492年筑城。《春秋·哀公三年》:"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汉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称开阳
中丘:旧址有两说:《后汉书》、《沂州府志》认为在诸葛城,即今临沂市白沙埠镇东北的诸葛城村;《续山东考古录》根据《水经注》的记载,认为在诸葛城(古临沂县城)北50里的葛沟镇(即沂南县葛沟镇驻地)。春秋时期属鲁,前716年建城。
祝丘:旧址在今临沂市汤河乡故县村北,春秋时属鲁。前707年筑城。
(费阝):旧址在今费县费城镇西北15公里的古城、毕城一带。春秋时鲁邑。前659年,赐季氏为私邑。
(邴):旧址在今费县城南关。周时属郑,后归鲁。周宣王赐与郑桓公,使在天子祭泰山时,为助祭汤沐之邑。郑庄公时,因祊距国太远,用它换取鲁国的许。
:旧址在今费县费城镇东北方城镇驻地北2公里处。春秋时鲁邑。前665年筑城。
:旧址在今费县费城镇东南。春秋时鲁邑。
东阳:旧址有两说:一是今费县费城镇西南的关阳司;一是今平邑县境的东阳村。春秋时鲁邑。前487年一度被吴军占领。《左传·哀公八年》:“吴师克东阳而进。”《后汉书·郡国志》:“南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故属东海,有东阳城。”《兖州府志》以为即今之关阳镇。清《沂州府志》认为即费县西六十里东阳村(今属平邑县)。
(南)武城:旧址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附近。春秋时鲁邑。
丘舆:旧址在今平邑县平邑镇西南20公里郑家峪乡南埠庄村。春秋时鲁邑。前481年,鲁葬司马牛于此。
:旧址在今兰陵县向城镇西南1公里处。春秋时鲁邑。前696年建城。
次室:旧址在今山东兰陵县兰陵镇。春秋时鲁邑。后入楚为兰陵县。
:旧址在今蒙阴县蒙阴镇西南联城乡城子村。春秋时鲁邑。前478年,齐、鲁曾会盟于此。
: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镇东北徐家荣仁村。前615年筑城。《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此时属鲁。《春秋·成公九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郓。”《左传·昭公元年》:"莒、鲁争郓,为日久矣。"即指此邑,亦称东郓
堂阜:旧址在今蒙阴县蒙阴镇西北西高都村附近。春秋时属齐。
:旧址在今沂源县东里店以西的盖冶村。春秋时齐邑。
:旧址在今沂源县西部。春秋时齐邑。前717年鲁、齐曾会盟于此。
纪障:旧址在今日照安东卫。春秋时莒邑。前523年,莒国国君为避齐兵曾奔此。
: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镇西南。春秋时鲁邑。前660年,鲁大夫共仲自杀于此。
鄢陵
:旧址在今沂南县东北部。春秋时莒邑。前619年,鲁国穆伯(公孙敖)为襄仲迎娶莒女,在此见莒女美,而自娶之。


战国时期:
今临沂地区境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到战国末期南部(约包括相当今郯城县、临沭县、兰陵县、临沂市及费县、平邑县南部)属楚;北部属齐。此期,齐分全国为五都,楚则实行郡县制。前255年(楚考烈王八年),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兰陵是楚在本区最早见于文献的县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7-14 12:45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5-27
临沂历史沿革之大秦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并天下,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相当于今临沂地区的区域大约分属于琅琊郡郯郡
  
琅琊郡
  • 莒县
  • (蒙阴)
  • (费县)
  • 启阳(临沂城)
  • ——(或说为偃姓,又说为御姓),封侯爵。阳国国都在今沂南县砖埠乡黄疃村。
  • 南城——位于平邑县魏庄乡(今划入郑城镇)  


郯郡
  • ——子爵,在今郯城县北。史不传其世系名号。其君曾朝鲁。战国初年(公元前414年)为越所灭。或疑后又复国。
  • 兰陵
  • 襄贲——战国时齐邑,后属楚。公元前221年秦置县,属东海郡。莽新(公元9-24年)称章信。治所旧址在今兰陵县城南的长城镇。东汉、三国魏因之。北魏太延二年(436)废。
  • 缯(亦作鄫、曾)——子爵。故城在今枣庄以东、临沂市兰陵县稍北。曾一度为鲁国附庸。鲁襄公6年(公元前567年),被莒灭掉,昭公4年(前538年)鲁取其地。后又属齐国。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7-14 12:34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5-27
临沂历史沿革之两汉



西汉初年,继续实行分封制。在朝廷之下分封了若干个同姓和异姓的王。王国受朝廷节制,但又相对独立。王国之下,设置支郡,支郡辖县。
前203年(汉高帝四年),封韩信为齐王。今临沂北部地区属齐,南部地区仍属楚。
前202年(汉高帝五年),改封韩信为楚王。今临沂北部地区分属琅琊郡、齐郡。南部地区属楚国的东海郡。
前201年(汉高帝六年),分楚国为荆、楚二国。今临沂北部地区分属齐国的城阳郡、琅琊郡;南部地区属楚国东海郡。前193年(汉惠帝二年),齐王刘肥为调整与吕后的关系,献所辖城阳郡为吕后之女鲁元公主汤沐邑。
前181年(高后七年),吕后割齐琅琊郡封吕后之妹吕媭的女婿刘泽为琅琊王。此时,今临沂北部地区分属琅琊国和鲁元公主的城阳郡。南部地区仍属楚国的东海郡。
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将吕后时所割齐国的城阳、琅琊、济南等郡归还齐国。此时,今临沂北部地区复属齐国琅琊郡、城阳郡。
前178年(汉文帝前二年),以齐之城阳郡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以济北郡封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今临沂北部地区分属城阳国和琅琊郡。
前169年(汉文帝前十一年),改封刘章之子刘喜为淮南王。城阳国废为郡,属齐。
前164年(文帝前十六年),分原齐国地为齐、城阳等7国。今临沂北部地区分属琅琊郡、城阳国。同年,景帝削楚国东海郡。从此,今临沂南部地区属西汉直接统辖的东海郡。
前154年(汉景帝前三年),景帝收取各王国的支郡,削去诸侯王的特权。此后,西汉的行政区划便成为郡(国)县(侯国)二级制。前106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将全国分为十三部(连同征和四年设置的司隶校尉共为十四部),州部逐渐演变为一级政区。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二年),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的行政区划如下:

徐州刺史部
1.东海郡
:共辖38县,其中在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的为10县,即:

  • 郯县:原为古郯国地。秦置县。西汉沿置。治所旧址在今郯城县郯城镇郯城北关。

  • 开阳:原为春秋时的启阳邑。汉初置县。后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名开阳。莽新称厌虏。治所旧址为今临沂城。

  • 临沂:位于今临沂市北部。汉置县。治所旧址在今临沂市白沙埠镇驻地东北6公里的诸葛诚。
  • 即丘:即春秋时期的祝丘邑。汉置县,改名即丘。莽新称就信(治所旧址在今临沂市汤河乡故县)。

  • 利城:汉置县。莽新称流泉。汉武帝曾封城阳共王之子刘钉为利城侯。治所旧址在今临沭县临沭镇东利城村。
  • 襄贲:战国时齐邑,汉初置县。莽新称章信。治所旧址在今苍山县城南的长城镇。
  • 兰陵:即春秋时鲁国的次室邑。战国时楚改置兰陵县,西汉沿置。莽新称兰东。治所旧址在今拉美兰陵县兰陵镇。
  • :古鄫(《穀梁传》作“缯”)国。汉置县。莽新称缯治。治所旧址在今兰陵县卞庄镇西北16公里处的鄫城。
  • :春秋时鲁季氏邑。汉初置县。莽新称顺从。治所旧址在今费县费城镇西北古城、毕城一带。
  • 南城:原为春秋时鲁国武城邑。战国时属齐,称南城。汉初置县,称南成,为侯国。治所旧址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附近。
2.琅琊郡:秦置郡。西汉沿置。郡治在东武(今诸诚市城关镇东古城子村),辖51县,在相当今临沂地区范围的县有:
  • 东莞:西汉置县。治所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镇东北徐家荣仁村,即古郓邑

  • :西汉置县。为侯国。治所旧址在今莒县城阳镇北46.5公里大沈庄。

  • 魏其:汉初置县。景帝三年封窦婴为魏其侯,称侯国。莽新时改称清泉。治所旧址在今临沂城东南。

  • 木卑:西汉置县。莽新时称识命。治所旧址在今莒南县境。

  • 高乡:西汉置县。为侯国。治所旧址为今莒南县十字路镇。
  • 高广:西汉置县。为侯国。治所遗址在今莒县境内。

  • 新山:西汉置县。治所旧址在今莒县刘官庄乡五花营村一带。
  • 海曲:西汉置县。治所旧址在今日照城西5公里。



兖州刺史部
1.泰山郡辖24县,其中在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的有4县,即:
  • 蒙阴:原为春秋时鲁国蒙邑。西汉置县。莽新时称蒙恩。治所旧址在今蒙阴县蒙阴镇南联城乡城子村。

  • :原为春秋时齐国盖邑。汉初置县。治所旧址在今沂源县东里店以西的盖冶村。

  • 南武阳:西汉置县。莽新时称桓宣。治所旧址在今平邑县平邑镇北之武阳村。

  • :原为春秋时鲁国防邑。西汉置县。莽新时称翼阴。治所旧址在今费县费城镇东北古城村。

  • 城阳国:汉初为齐国地。前178年(汉文帝前二年)分齐国地立城阳国。莽新时称莒陵。都城为莒(今莒县城)。所辖4县,均在今临沂地区范围内。即:

  • :原为春秋莒国地。西汉置县。莽新称莒陵。治所旧址在今莒县城阳镇"莒国古城"。

  • 阳都:原为春秋阳国地。西汉置县。治所旧址在今沂南县砖埠镇黄疃村。

  • 东安:西汉置县。治所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镇南15公里处的姚家店子乡前、后城子和黄崖头3村之间。

  • :西汉置县。莽新称著善。治所旧址在今蒙阴县坦埠镇西故县村。





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划承袭西汉制度,仍实行郡(国)、县(侯国、邑)二级制,但对郡(国)、县作了某些调整。
涉及相当于今临沂范围的主要是:

将城阳国并入琅琊郡;省魏其、木卑、高乡、箕、新山、高阳、蒙阴、虑等县。


140年(汉顺帝永和五年),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的行政区划如下:


徐州刺史部治所在郯县
琅琊国:初为琅琊郡。37年(东汉建武十三年),省城阳郡入琅琊郡。41年(东汉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封子刘京为琅琊王,琅琊郡改为琅琊国,建都于莒。59年(东汉永平二年),泰山郡盖、华、南武阳和东莱郡的昌阳、卢乡、东牟等6县来属。80年(东汉建初五年),琅琊国以华、盖、南武阳、厚丘、赣榆5县,换取东海郡的开阳、临沂。同年,迁都开阳。216年(东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杀琅琊王刘熙,国除。琅琊国辖13县,其中相当于今临沂地区境内的有9县:
  • 开阳:西汉置县。原属东海郡,建初五年来属,为琅琊国都城,旧址在今临沂市临沂城。
  • 即丘:西汉置县,原属东海郡。东汉改属琅琊,为侯国。
  • 临沂:西汉置县,原属东海郡。东汉改属琅琊。
  • :西汉置县,原属东海郡。东汉改属琅琊,为侯国。
  • 阳都:西汉置县,原属城阳国。37年(东汉建武十三年),随城阳国并入琅琊。
  • 东安:西汉置县,原属城阳国。东汉建武十三年,随城阳国并入琅琊。
  • 东莞:西汉置县。东汉迁治所,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镇。
  • :秦置县,西汉属城阳国。37年(光武帝建武十三年),随城阳国并入琅琊郡。十七年,琅琊郡改为琅琊国,建都于此。
  • 西海:西汉置县,称海曲。东汉改称西海。
东海郡:辖13县,在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的有4县:
  • :周时郯国,秦置县,两汉沿置。为东海郡治所。徐州刺史部亦治此。

  • 襄贲

  • 兰陵:战国楚置县,两汉沿置。

  • 利城



兖州刺史部
泰山郡:辖13县,在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的有5县:
  • 南城:西汉置,称南成。原属东海郡。东汉改为南城,属泰山郡。

  • :西汉置县,原属东海郡。东汉改属泰山郡。为侯国。

  • 南武阳:西汉置县,东汉为侯国。59年(明帝永平二年)改属琅琊国。80年(章帝建初五年)复属泰山郡。

  • :西汉置县。东汉为侯国。59年(明帝永平二年)改属琅琊国。80年(章帝建初五年)复属泰山郡。

  • :西汉置县。遗址在今费县城东北方城镇东古城村一带。东汉初(公元25年)省华县入费县。延熹五年(公元162年)析费县复置华县。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7-14 12:37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5-27
临沂历史沿革之三国
三国时期,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全部属魏。魏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至魏末,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的境域分属徐州、兖州和青州:
徐州刺史部
东海国:治所在郯县。辖11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内有4县:
  • 襄贲
  • 兰陵
  • 利城

琅琊国:汉琅琊郡。232年(魏明帝太和六年),封曹敏为琅琊王。改为国。治所在开阳。领6县:
  • 开阳
  • 临沂
  • 阳都
  • 即丘
  • 蒙阴(西汉置县,东汉省。魏复置)。

东莞郡:治所在东莞(今山东沂水县沂水镇沂水城)。辖7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的有3县:
  • 东莞
  • 东安

兖州刺史部
泰山郡:辖11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的有4县:
  • 南武阳
  • 南城

青州刺史部
城阳郡:辖11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仅有
  • 莒县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7-14 12:40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5-27
临沂历史沿革之两晋南北朝



两晋, 今临沂地区境域分属兖州泰山郡; 徐州东海郡、东莞郡、琅琊国;青州城阳郡。据《晋书·地理志》载,此时在今临沂地区境域中,共计19县。
有泰山郡的南城、南武阳;
东海郡的郯、祝其、襄贲、利城、兰陵;
东莞郡的东莞、盖;
琅琊国的开阳、临沂、阳都、缯、即丘、华、费、东安、蒙阴;
城阳郡的莒。



南朝宋,属徐州的东安、东莞、琅琊、东海4郡。据《宋书·州郡志》载,此时在今临沂地区内,共计8县。
有东安郡的盖、新泰(今蒙阴县城东)、发干(今沂水县东北境内);
东莞郡的东莞、莒;琅琊郡的费、即丘;
东海郡的襄贲。


北魏,分属南青州、徐州、北徐州、东徐州。据《魏书·地形志》所载,此时期在临沂地区疆域中,共计13县。
有南青州东安郡的盖、新泰、发干3个县;
东莞郡的东莞、莒两个县。
徐州兰陵郡的兰陵县。
北徐州(今临沂城西)东泰山郡的南城、武阳两县;琅琊郡的即丘、费两个县。
东徐州郯郡的郯、临沂、归昌(今郯城县境内)3个县。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7-14 12:24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5-27
临沂历史沿革之大隋
隋朝时期,全国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607年,又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大业年间,今临沂地区地域的绝大部分属徐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
琅琊郡:583年(隋开皇三年),废琅琊郡,属县直属沂州。大业三年,改沂州为琅琊郡。治所在临沂(今临沂市临沂城)。共辖7县,即:
临沂:596年(开皇十六年),分即丘县设临沂县。治所在汉开阳故城(今临沂市临沂城)。大业初,并即丘县入临沂。
费: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移治祊城(今费县费城镇费城南侧),后迁阳口山。583年(隋开皇三年),回迁祊城。
颛臾: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改武阳县为颛臾县。治所旧址在今平邑县仲村镇南昌乐、北昌乐两村之间。
沂水:隋开皇初废东安郡,置东安县(治所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城),为莒州治所。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606年(大业二年)改属琅琊郡。
东安:汉置盖县。北齐省,其地并入新泰县。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改东安县(治所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城)为沂水县,另在盖县故城置东安县。治所旧址在今沂源县盖冶村。
莒:旧置东莞郡。后齐废,后置义塘郡,开皇初废。
新泰:治所旧址在今新泰市市中办事处新泰城。今蒙阴县地域在其县域之内。
彭城郡:隋开皇初废彭城郡,辖县直属徐州。大业初,徐州改为刺史部,复置彭城郡,辖11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内仅有兰陵一县。
下邳郡:辖7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内仅郯县一县。
东海郡:辖5县。涉及今临沂地区范围的仅有朐山一县(该县域向北伸展到相当今临沭县东部地域)。

青州刺史部
高密郡:共辖7县。在今临沂地区境内仅有东莞一县。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7-14 12:39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5-27
临沂历史沿革之大唐五代
唐初,今临沂地区范围属河南道。安史之乱以后,在全国普遍设立方镇。由于节度使一般兼采访使,所以方镇也称道。节度使总揽军、政、财和司法大权,实际成为州以上的一级政区。今临沂地区范围分属兖海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兖海节度使辖兖、海、沂、密4州;武宁军节度使辖徐、泗、濠、宿4州。终唐之世,相当于今临沂地区的地域行政区划仍属河南道。
河南道:
沂州(琅琊郡):621年(武德四年)置沂州。治所在临沂(今临沂市临沂城)。742年(天宝元年)改为琅琊郡。758年(乾元元年),复改称沂州。
辖5县:临沂、费、沂水、承(621年改兰陵县为承县,在其地置鄫州。另置兰陵、鄫城2县,属鄫州。627年废鄫州,省兰陵、鄫城入承县,改属沂州。治所旧址在今枣庄市峄城镇峄城。今山东苍山县地在其辖境之内)、新泰(今蒙阴县地在其辖境内)。
徐州(彭城郡):该州在天宝以后辖7县,涉及今临沂地区范围的仅下邳一县(治所在今江苏邳县东,今郯城县南部地区在其辖境之内)。
密州(高密郡):辖4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的仅莒县一县。

五代十国时期,今临沂地区的地域,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汉、后周。由于各朝立国短暂,行政区划基本沿用唐朝后期制度。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5-27
撸主,这样子发N个贴一系列的,一个贴就这么点字,内容还都是百科里面的,这样灌水真的大丈夫吗?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5-27
回 其乐融融 的帖子
其乐融融:撸主,这样子发N个贴一系列的,一个贴就这么点字,内容还都是百科里面的,这样灌水真的大丈夫吗? (2014-05-27 15:06) 

楼主是不是不知道?单独主题帖并不能比回帖多攒积分。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5-27
很多论坛主题帖比普通回复积分要高,跟方舆不一样,呵呵。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5-27
楼主可能是升级的愿望太迫切了。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5-28
回 坤舆任我行 的帖子
坤舆任我行:楼主是不是不知道?单独主题帖并不能比回帖多攒积分。 (2014-05-27 16:41) 

主要感觉一个帖子发这么多文字,大家没有耐心看下来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05-28
临沂历史沿革之宋金


北宋时期,现临沂地区地域属东京东路的沂州和密州。宋朝在每州的州名之外,还附加了郡号。如《宋史·地理志》就有"沂州、上、琅琊郡"的记载。这里"琅琊郡"只是沂州的一个字号,不是宋代仍存在郡级政区。

至宋徽宗宣和年间,今临沂地区地域的行政区划如下:
沂州琅琊郡:治所在临沂(今临沂市临沂城),辖5县,即:临沂、沂水、费、新泰(今蒙阴县域在其辖境内)、承(今兰陵县域的一部分在其辖境之内)。
密州高密郡:辖5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内仅有莒县一县。
淮阳军:辖下邳、宿迁2县。
下邳:宋时今郯城县大部属下邳,北境部分属沂州。



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三月,金人尽取京东地,相当今临沂地区范围全部属金。金的行政区划仿宋,仍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今临沂地区范围大部分属山东东路沂州和莒州,部分属山东西路的邳州。

至1196年(金明昌末年),这个地区的行政区划如下:



山东东路
沂州:治所在今临沂城。辖临沂、费二县。
莒州:金初,在莒县设城阳军。1182年(大定二十二年),升城阳军为城阳州。1184年(大定二十四年)改为莒州。治所在莒县(今莒县城阳镇莒城)。辖莒、沂水、日照(1184年设县)


山东西路
邳州:金改宋淮阳军置邳州。1215年(贞?三年)改属河南路。辖3县,其中与今临沂有关的有下邳(今郯城南部地区在其辖境之内)、兰陵(今兰陵县西部地区在其辖境之内)。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7-14 12:47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05-28
临沂历史沿革之蒙元
元代时,将以前的中央派出机构"行中书省"(或行尚书省)确定为最高一级政区。相当今临沂地区的地域不属行省,而分属于中书省直接统辖的腹里(内地)益都路的沂州、莒州、峄州。元代还在中书省、行中书省与路两个政区层级之间,设宣慰司一级地方机构,执行下传上达职责,犹如中书省、行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今临沂地区的范围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元末,今临沂地区的地域行政区划属益都路。
益都路:
沂州:治所在临沂(今临沂市临沂城)。辖临沂、费2县。
莒州:治所在莒县。辖莒、沂水、日照、蒙阴(元初,析新泰东部地区置行新泰县,治所在新寨镇即今蒙阴城。1262年省入沂水县。1313年即皇庆二年复置蒙阴县)。
峄州:金后期于兰陵县置峄州。元初,以峄州属益都路。1265年(至元二年)省兰陵县入峄州。今兰陵县西部地区在其辖境之内。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5-28 12:21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5-28
临沂历史沿革之大明

明朝初期,仍沿袭元朝政区制度,设行中书省为最高政区层级,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终明之世今临沂地区的地域分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和青州府。
兖州府:辖4属州、23县,沂州为其辖属。
沂州:1368年 (洪武元年) ,省州附郭临沂县入沂州,属济宁府。1372年 (洪武五年) 属济南府。1374年(洪武七年)十二月属青州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属兖州府。治所旧址在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辖2县,即:郯城(洪武元年即1368年置)、费县。
青州府:辖1属州、13县。在今临沂地区范围内的县、州有:蒙阴(府直属县)、莒州(系属州,辖沂水、日照、安东卫)。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05-28
临沂历史沿革之满清
清初,地方行政区划沿用明制。自雍正十二年起,相当今临沂地区属沂州府。
沂州府:治所旧址即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清初沿明制,沂州为兖州府属州,不设附郭县。辖郯城、费2属县。1724年(雍正二年)升为山东省直隶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升为沂州府,置附郭兰山县。同时,降莒州为散州,并以莒州及其原辖沂水、日照、蒙阴3县来属。共辖1州6县1卫,即:莒州、兰山(原为沂州直辖区域,1734年置县,为沂州府郭县。治所旧址在今临沂市临沂城)、郯城、费县、沂水、蒙阴、
日照、安东卫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05-28
临沂历史沿革之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废府撤州,在省、县之间设道,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今临沂地区的地域绝大部分属山东省岱南道(翌年改称济宁道),其县份是:兰山(1913年沿用清代名称,翌年改称临沂县)、郯城、费、蒙阴、沂水、莒(民国初年改散州为县)等县;日照县属胶东道。
1925年,山东省于临沂置琅琊道,辖临沂、郯城、费、蒙阴、沂水、莒、日照7县。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命令裁撤"道"级政区,实行省、县二级制。1928年,原属琅琊道的7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2月,将全省划为12个行政区,每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的派出机关。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于1936年2月13日成立于沂水县。6月,迁治临沂城。共辖临沂、沂水、郯城、费县、莒县、日照、蒙阴、峄县8个县。除峄县外,其余7县皆在今临沂地区范围。1938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先后将全省划分为17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三行政区辖临沂、蒙阴、莒、沂水、日照5县;第十五行政区辖5县。属今临沂地区范围的有郯城、费县。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05-28
Re:临沂历史沿革之中共伪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沂蒙地区开辟了若干根据地,先后建立起各级政权机构。当时行政区划的层级并不严密,变动也比较频繁。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在今临沂地区范围内,相继建立过50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的政权机构。其中属于县级的政权组织,一般称抗日民主政府。另有一些称作行署或办事处,名义上是上级政府的派出机关或设立的办事机构,实质上它们大都独立地发挥县级政府作用,而且很多在最后建立起抗日民主政府。在专区一级,其政权名称也不统一,有的称专员公署,有的称行署。在省和专区之间,还设有与区党委相当的政权机构,它们有的称行政公署,有的称行政专员公署,也有的称联合办事处。到1945年8月,今临沂地区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如下。
鲁中行政区1942年6月12日,建立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辖沂蒙、泰南、泰安3个专署。1945年7月,在沂南县大松林成立鲁中行政主任公署。辖泰山、沂蒙、泰南、沂山、鲁山5个专署。除泰山专区外,其余皆涉及今临沂地区。
沂蒙专区:1941年2月,在沂南朱家里庄成立沂蒙行政专员公署。辖沂水、沂南、蒙阴、沂临边、费东等县。1942年6月,沂蒙专署与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合署办公,不另设机构。辖沂南、沂中、沂北、沂临边、沂东、费东、蒙阴等县。1944年夏,恢复沂蒙行政专员公署。
辖以下6县。
沂南:1939年12月,划沂水县泰石公路以南地区及蒙阴县的二区、四区,设南沂蒙联防办事处。1940年3月,联防办事处改为沂南行署,10月撤销,12月复建。1941年再次撤销,政务由沂蒙专署代管。1942年7月,复置沂南行署。1944年3月,改为沂南县抗日民主政府。
沂中:1940年1月,在原沂水县泰石公路以北及蒙阴县东部地区,设北沂蒙联防办事处。3月,复改为沂水县。1942年8月,在沂水县北部百鼓峪成立沂北行署。同时,改沂水县为沂中县。
沂东:1942年12月,在沂南、沂中、临沂、莒中四县边联地区设沂东行署,辖永太、良水、城子、寨西等区。1944年5月20日,在张家八角汪成立沂东县抗日民主政府。
沂临:1940年6月,在临沂、沂南、费县交接地区设临费沂边联防办事处。1941年1月,原属费县部分划归费东行署, 改称沂临边联防办事处。 1944年6月, 在北沿汶村成立沂临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10月撤销。
蒙阴:1941年10月,分新泰县东部的4个区和蒙阴县北部的6个区设置新蒙县。1942年,蒙阴县的旧寨、坦埠两区并入新蒙县。1943年3月,撤销蒙阴县,其辖区分属新蒙、费北、沂南。8月,撤销新蒙县,复置蒙阴县。
费东:1940年,分原费县东北部地区与相邻的临沂、沂南部分地区,设立临费沂边联防办事处。1941年1月,费县部分析出,设费东行署。1942年2月,改为费东抗日民主政府。
泰南专区:该专区下列属县与今临沂地区区域有关:
费北:1940年6月,分费县滋(阳)临(沂)公路以北、汶河以西地区置费北行署。1942年5月,费北行署改为费北县抗日民主政府。
泰宁:1940年7月,设立泰宁地区自治会,后改为办事处,属鲁南区。1941年下半年改属鲁中区。10月,蒙阴县的布洼和原费县的仲村等地区来属。
沂山专区:辖7县。
其中下列县与今临沂地区区域有关:
沂北:1942年8月,在沂水县的百鼓峪成立沂北行署。辖原沂水县二区、三区、七区。1943年3月,改为沂北县抗日民主政府。
莒沂:1943年7月,设莒沂边办事处。辖原莒县的四区和五、六区各一部及沂水县的三区、七区。1944年春,在纪家坪成立莒沂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荆山、雪山两区来属。共辖7个区。
鲁山专区:辖3县。属今临沂地区范围内的仅有沂源县。
沂源:1944年5月下旬,在北张良村成立沂源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历山、大泉、文坦、太平、青龙等区。
鲁南行政区
1940年6月,在臼子峪(今属枣庄市山亭区)成立鲁南行政专员公署。7月设第一行署,辖临沂、郯城、东海赣榆等县。8月,改为第三行署。1941年8月,重设第一行署,先后辖泗水、湖东、邹、邹滕边、费南、沛滕边、滕沂边等县。1941年6月,设第四行署,辖临沭、赣榆、东海(海陵)、郯城等县。1942年3月,鲁南第四行署撤销,所辖各县划归滨海专区。4月,鲁南第三行署撤销,所辖各县直属鲁南专署。1944年10月,鲁南行政专员公署改称鲁南行政主任公署。下辖3个专区。
第一专区:1944年10月,设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员公署。辖邹、费、温河、双山、曲泗等县。
费:1940年6月,分费县滋临公路以南的西部地区为费南县,设费南县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9月,析费南县的天宝、泗彦两区,置费西办事处。1943年12月,合并费南县和费西办事处复置费县。
温河:1942年8月,设临费边办事处。辖原费县的南部、东南部和临沂县的西南部。1944年1月,改为温河办事处。
双山:1942年6月,在费南和滕县交接地区设费滕办事处。1943年8月,合并边西和费滕办事处辖区成立费滕峄县。1944年1月改为双山县。
第三专区:1944年8月,重设鲁南专区第三行署。10月,鲁南行政专员公署改称鲁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行署改称第三专署。辖临沂、邳县、峄县兰陵、赵镈等县。
临沂:1940年3月,以庄坞、涌泉(今属兰陵县)一带为中心设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
兰陵:1942年8月设兰西办事处。11月改为兰陵办事处。辖兰陵、青山、新兴、小仲村、黎墟、底阁等区。1945年5月,改为兰陵县抗日民主政府。
赵镈:1939年2月,在尚岩村(今属苍山县)成立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辖车辋、大炉、长新桥等8个工作区。1941年3月,在万村成立临郯费峄边联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改为赵镈县。1944年8月,临西办事处(成立于1942年)撤销,所辖苍山、庙山、车庄、唐林等区全部来属。
滨海行政区
1941年1月1日,在坪上(今属莒南县)成立莒日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不久,改称滨海各县行政联合办事处。8月,成立滨海专署行政委员会。辖莒南、莒中、沭水、日照、赣榆等县。1942年4月,鲁南第四行署(沭海区行署)撤销,所属各县来属。此时,滨海专区辖莒南、莒中、日照、沭水、临沭、马陵、海陵、赣榆等县。1943年4月,滨海行政专员公署升格为行政区级政权(省以下、专区以上)。9月,专署设第一(滨北)行署;10月,设第二(滨南)行署;1944年6月,设第三(滨中)行署。1945年4月15日,滨海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滨海行政主任公署。原滨海第一、第二、第三行署改称第一、第二、第三专署。与今临沂地区有关的是滨南、滨中专区。
第二(滨南)专区:1945年4月15日,改滨海专区第二行署为滨海行政区第二专署。辖临沭、郯城、沭水、海陵等县。
临沭:1940年1月,在郯城县南古庄成立郯东北办事处。7月,称苍马办事处。1941年8月改为临沭县。
郯城:1940年1月,建立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
沭水:1941年2月7日,设临东行署。辖区的中心地带为原临沂东部的五区。6月,改为沭水县抗日民主政府。
第三(滨中)专区:1945年4月15日,改滨海专区第三行署为滨海行政区第三专署。辖莒南、莒中、日照、赣榆、莒临等县。
莒南:1940年3月31日,在莒县黑涧村成立莒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1月,撤销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分莒县为莒南、莒中。设莒南抗日民主政府。
莒中:1941年1月,分莒县为莒南、莒中。设莒中行署。1942年8月,改为莒中县抗日民主政府。
莒临:1942年9月,在莒南、莒中、临沂边联地区设莒临办事处。
日照:1940年3月16日,成立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
芦山:1945年1月置芦山县,设抗日民主政府。辖以柘汪为中心的沿海地带。

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划的层级仍沿袭抗日战争时期,只是对行政区、专区和县等区划作了某些调整。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1日,相当于今临沂地区范围的行政区划如下:
鲁中南行政区
1948年7月,山东省政府决定,鲁中行政区、鲁南行政区和滨海专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设鲁中南行政公署。辖6个专署。至建国前,相当今临沂地区范围各县分属鲁中南区第二、第四、第五、第六专区。1949年7月,鲁中南第二专署改称沂蒙专署,第四专署改称尼山专署,第五专署改称台枣专署,第六专署改称滨海专署。
沂蒙专区:1948年7月,沂蒙专区改为鲁中南行政区第二专区。1949年5月,鲁中南第三专区撤销,其所辖莒沂、沂北2县合并为莒沂县来属。同时,第二专署所辖新泰、泰宁2县划归第一专区。7月,鲁中南行政区第二专员公署改称沂蒙专员公署。辖8县,与今临沂地区有关的县有:
沂水:1949年8月,改沂中县为沂水县。同月,沂东县撤销,其所辖部分区域来属。
沂南:1945年10月,沂临县撤销。其所辖沂河以西地域来属。1949年5月,沂东县撤销,其所辖部分地域来属。
沂源:原属鲁山专区。1945年10月,鲁山专区撤销,划归沂蒙专区。
莒沂: 原为莒沂、沂北两县,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三专区。1949年5月,第三专区撤销,改属第二(沂蒙)专区。8月4日,莒沂、沂北两县合并,定名莒沂县。
蒙阴
蒙山:1946年1月,合并费东、费北两县,成立蒙山县。
尼山专区:1948年2月,鲁南行政区第一专署、第二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1948年7月,改为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署。翌年7月改称尼山专区。其辖区与今临沂地区有关的县有:
平邑:1946年4月,原费县改称平邑县。
白彦:1947年8月,析平邑县两个区和麓水县(1946年3月改双山县为麓水县)3个区置白彦县,属鲁南行政区第二专署。1948年2月,改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署。1948年7月,属鲁中南行政区第四行署。
台枣专区:原为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1948年7月,改为鲁中南行政区第五专区。1949年7月,复改称鲁中南行政区台枣专区。其辖区与今临沂地区有关的县有:
费:1946年4月,温河县改称费县,隶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1948年1月,划归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7月,属鲁南行政区第五专区。1949年7月,属鲁中南行政区尼山专区。
赵镈:1945年9月,原鲁南行政区第三专署所属临沂县撤销。其所辖磨山、长城、南桥等区来属。同期,兰陵县撤销,其所辖小部地区来属。
苍山:1947年2月,析赵镈县东部地区置苍山县。1948年3月,临西县的棠林区来属。
兰陵:1945年9月,撤销原兰陵县,其辖区分别划归峄县和赵镈县。1948年2月复置兰陵县。
滨海专区:1946年4月,滨海行政区第三专区撤销。其所辖日照、竹庭2县划归第二专区。藏马县划归第一专区,莒县、莒南2县直属滨海行政公署。7月,滨海行政区第一专区及其所属各县划归胶东行政区。第二专署撤销。原滨海行政公署改为与中共滨海地委同级的行政机构,改称滨海行政专员公署,直辖于省政府。辖莒、莒南、日照,临沂、临沭、郯城、东海、竹庭8县和新海办事处。1948年7月,滨海专区改为鲁中南行政区第六专区。1949年7月,复改称鲁中南行政区滨海专区。其辖区与今临沂地区有关的县有:
临沂:1945年9月,在临沂县城重建临沂县政府,属滨海行政区第二专区。原属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的临沂县同时撤销,其所辖册山区来属。同期,莒临、沭水2县撤销,部分辖区来属。1947年10月,分临沂县西部地区置临西县。辖城关、朱陈、册山、义堂、艾山、棠林等区。临西县先属滨海专区,1948年3月,改属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10月,临沂县和临西县合并为临沂县。
临沭:1945年9月,沭水县撤销,其所辖青云、朱仓(后改称玉山区)、苍山3个区及石河区的一部分来属。同期,沂滨区划归临沂县。
郯城:1945年9月,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所辖临沂县撤销,其所辖褚墩、薛庄两区来属。
莒南:1945年9月,沭水、芦山、莒临等县撤销,其所辖部分地区来属。
:1945年9月,改莒中县为莒县。同期,莒临县撤销,其所辖苗蒋区来属。
日照:1945年9月,日北县、芦山县撤销,其所辖部分区来属。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6-12 18:24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05-28
临沂沿河建的新区不错,呵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05-29
回 威海的风 的帖子
威海的风:临沂沿河建的新区不错,呵呵 (2014-05-28 15:05) 

呵呵,你真呵呵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06-11
我是来给你送经验的,以后多去文化  经济 交通 板块吵架 那样升级很快的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 始者自始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06-12
回 蓝枫 的帖子
蓝枫:我是来给你送经验的,以后多去文化  经济 交通 板块吵架 那样升级很快的 (2014-06-11 23:57) 

没意思,我不喜骂
[ 此帖被山东官方在2014-06-12 17:20重新编辑 ]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07-14
人人共享,优质而美感的资源
劫后重生
ein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8-03-22
汉代启阳县 到底在临沂城 还是在临沂北鄅古城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