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三亚四个区作为一级政府正式挂牌。一年来,市政府下沉事权、财权、人权,大大加强了区的行政职能,使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高效。如今围绕四个区政府所在地,已经形成了四个小的行政中心。全市形成了市级政府抓宏观管理、推进改革、谋划发展,区级政府负责具体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格局,在此称为“1+4”行政管理体制。“1”是指市级政府,“4”是指四个区级政府。在这一年中,三亚在打违控违、三亚河治污、旅游市场整治等城市治理管理,“双修”“双城”试点工作以及“百日大会战”中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方面归功于市委、市政府谋定方向高瞻远瞩,宏观调控指挥科学;一方面归功于四个区践行“三严三实”,戮力同心,不辞辛劳,以“5+2”、“白加黑”的工作作风,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管理的倍数效应: 一个主战场变为四个主战场
对于三亚来说,2015年最引人关注的城市治理管理事件之一是打违控违。按照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25日,四个区去年共打违388万多平方米,是2014年全年打违面积的近6倍。
“如果没有设区,打违的这个成果是不可能做到的。”从任吉阳镇委书记到任吉阳区委书记,张蔚兰作为主要负责人亲身经历了由镇到区两种行政管理体制。谈及区别,她首先肯定地说。“过去我们镇里没有执法权,打违时要先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申请,再由市局向分管市领导汇报,批准后,市局再安排什么时候拆,因为他们负责全市两区六镇,兵力有限,一天只能在一个镇打,所以排到我们,说不定一两个星期都过去了。而现在我们区里自己有执法权,早上发现的违建,下午就可以打。”
“最多时四个区都在同时打违建,这在过去根本不可能做到。就我们吉阳区来说,2014年全年才打了30多万平方米的违建,而今年我们打了100多万平方米。”张蔚兰打了个比喻:“过去是一个主战场,现在是四个主战场。”
打违不易,控违更难。天涯区委书记张可认为,设区以后,全市的违法建筑新增的势头已经完全得到控制。就天涯区来说,2015年打违的成绩是17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打违数字的近一半;控违的成绩是做到了违建的零增长。“设区之前天涯区每年要新增30万平方米违建。如果不是撤镇设区,零新增不可能做到。现在我们区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奖惩、举报措施和制度,有效地形成监控和震慑,形成不敢建违建的氛围。”
最近各个区最自豪的成绩是“百日大会战”。新开通的海南西环高铁项目征地及站前广场建设获得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海棠区也因为有区委、管委、投资公司“三驾马车”,项目推进业绩骄人。这也使得三亚百日大会战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除了上述工作之外,2015年是三亚城市治理管理年,旅游市场整治、三亚河治污、环境卫生整治等城市治理管理工作都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这些工作多数由各区牵头实施。从发现到处理流程大大缩短,显示出管理的高效、透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服务夯实最后一公里:
“如今很多事不用出区就办好了”
家住崖州区梅山村的蔡华,讲起如今办事的便利赞不绝口:“撤镇设区以前,办个残疾证要跑到三亚市民政局,一大早起来去镇里坐车,到市里赶到刚上班的时候,领个表,还要到医院体检开证明,填完表再交给民政局。到处都多人,要排队,有时候办证的工作人员又不在……残疾人本来出行就不便,办个证有时要跑好几趟,为难得掉眼泪。”而现在,蔡华讲起来很开心:“每个村都有便民服务站,可以代办的事很多,像残疾人办证如果行动不便,工作人员可以到残疾人家里去拍照,到村委会开证明,然后在网上给区里、市里审批,不用残疾人自己操心,事就办好了。”蔡华说,现在老百姓对于办事方便这件事,满意得不得了。
撤镇设区的初衷之一,就是设区以后事权、财权、人权下移,服务可以夯实“最后一公里”。如今,全市4个区共建了142个便民服务站,其职责范围主要涵盖养老补助、社保救助、人事就业、生育服务等七大类104项,设置了窗口咨询人员和代办员,村民常用的事务办理基本可以不出村,到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以获得办理指导和代办服务。很多审批在区政府便可完成,时间大大缩短。
撤镇设区,这个名词对来自香港的三亚海棠湾天房洲际度假酒店总经理宋兆添来说非常陌生,但谈起这一年来的变化,他却感触很深。“感觉现在政府对我们的诉求反应很快。以前有事请镇政府协调,镇政府要报给市旅游委,有时还要再协调市里其它部门。可能要几天才有反应。现在很多事区里就能解决,马上就有回应。”
海棠区旅游文体局局长叶凯中介绍,区政府和各酒店有一个工作群,大家在群里互相交流,联络感情,切磋业务,资源共享,有问题马上解决,抱团的意识越来越浓。酒店之间合作搞活动,吸引国内著名的IT、汽车、医药等行业企业的年会源源不断来到海棠湾。2015年海棠湾接待旅游人数超过900万人次,这跟区政府的服务是分不开的。 资源整合的平台功能:
让资源优势+城乡统筹成为现实
撤镇设区以后,各区对自己的资源优势都有着明确的认知,并且都在利用资源优势加强与城乡统筹、扶贫等工作的互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在大家的印象中,崖州区的优势资源是冬季瓜菜和历史文化。为了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促进瓜菜销量,提高农民收入,2015年12月,崖州区委书记陈正光带队到上海、广州等地进行瓜菜促销活动,拿回了数千万的订单。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陈正光表示,今后还将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引进台湾的民宿旅游先进经验,打造乡村游品牌,以“农旅结合”的方式使老百姓更大量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增加百姓收入。
而在海棠区政府的盘子里,同样有着资源融合的棋局。海棠区区长陈明在代表区委、区政府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们正在利用五星级酒店集中的资源优势,加强城乡统筹。我们要让农村和五星级酒店更合理地互动起来。农民可以去五星级酒店做员工,五星级酒店也愿意招本地居民做员工。因为员工队伍比较稳定,减少了酒店员工流失、新招、培训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经过五星级酒店培训的员工,在素质上一定会超过普通的农民,这对提高整个三亚的人口素质也是有好处的。”此外,陈明介绍,海棠区正在以北山田洋为试点,为酒店提供订单式蔬菜种植基地,把绿色健康的蔬菜直供到五星级酒店。这样既降低了酒店采购的物流成本,也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对扶贫和城乡统筹利莫大焉。
吉阳区的产业资源丰富多元,张蔚兰介绍,区里已经在利用高校集中的优势,把高校富集的人才资源利用到义务教育当中,以此提高区里的义务教育水平。区里也在谋划亚龙湾五星级酒店和景区集中的优势,发展民宿产业,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说起统筹资源扶贫,张可很有心得。天涯区把贫困家庭分为七类,再根据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做法“精准扶贫”。而且他们制定六年帮扶计划,不止于脱贫,要一直帮助贫困家庭自己具有“造血”功能达到致富目标。以天涯区台楼村为例,采取支部+企业+电商+农户“四位一体”的扶贫机制,以产业为支撑,保障农户脱贫致富。如今,总部在天涯区的春蕾公司已经与台楼村76户农户签订合同,公司租农户的土地,出资金、技术,最后保底收购农产品。这样农民可以获得地租、工资、农产品交易等多元收入,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抗风险能力。有产业支撑,扶贫工作才能做得更彻底、不返贫。
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既然是‘打仗’,慢了就输了”
多数受访者在谈到一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明显转变。一区委干部把这种工作作风归结为“不等不靠”。“过去做什么事一般都是市里的部门牵头,我们镇或者区来配合,所以都是等着跟着。现在很多事都是属地管理,区里要主动作为,不能等也不能靠。”
“现在事情特别多,很多人都养成了有事赶紧做的习惯,不然一积压更忙不过来。很多时候,半夜了,工作人员还在现场解决问题。”吉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薇莉感言,她刚来吉阳区工作,就感受到了这种工作作风。
“2015年,三亚打了城市治理管理六大战役,还有百日大会战、白鹭公园保卫战,你看都是‘战役’,打仗不快能行吗?慢一点就输了!”张蔚兰如此解释这种转变。
张可也认为,撤镇设区以后,干部素质明显提升,由此也带动政风、民风明显好转。区里职能增加,人手不够,干部的工作量陡增,比如天涯区教科局8个人要管全区60多所学校,不但如此,除了本职工作,还要包点包村,管村里的征地、环境卫生、选举等很多大事。所以,区里的干部都养成了“做实事”的工作作风,没时间拖更没时间玩。老百姓看到干部都务实了,民风也就跟着转变。
或轰轰烈烈,或潜移默化,或城市面貌,或观念意识,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方面取决于市委、市政府的宏观决策、把握大局、高瞻远瞩、科学指挥,另一方面取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理顺,使区政府解放了生产力。但说到底,三亚取得的成就是在体制科学基础上的人的努力!正因为有了各级干部尽职尽责,三亚一年中才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相信随着这种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加上各级公务人员的同心协力,一定会助力三亚更好更快地实现更远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