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翻看山西地图册,翻到大同,看到一个地名——倍加造,在周围的庄、堡、铺、村、园、坪、滩等一众地名中还挺显眼。
感觉是倍加造东西的意思,刚开始以为大跃进修改的地名,最后查了查大同县志,发现是清代改的地名:
倍加造,传说明洪武年间,村西三里铺烽火台驻守军,且养军马,当时养马者,多穿皂衣(黑色),后因天下太平,守军撤,年轻官兵随军去,年老的留居于此,洪武十年(1377),由洪洞县迁来部分移民,定居于此,姓贝居多,起名“贝家皂”。清同治十年(1871),本村田养庆、田有年、张成先、田瑾四秀才议改村名,各写掌心,展掌而视,不谋而合,都写为倍加造,意思是倍加努力改造落后面貌。
同时,发现附近有不少xx皂(造)的地名,比如利仁皂、驾遇造、山自皂(前三者属大同县,后面属阳高县)、东李家皂、西李家皂、安家皂、袁家皂、马家皂、罗文皂等,本以为皂(造)是某种地形的代称,作地名后缀的,后来发现几个皂(造)地名由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比如:
倍加造(贝家皂):当时养马者,多穿皂衣(黑色)
利仁皂:“离营早”的谐音或讹误
驾遇造:未提及造的由来
山自皂:原名山自造,一说是酸刺枣的谐音,一说是取在山上自力更生造窑洞的含义,民国时期改为山自皂
阳高县的地名由来未查到资料,但是我总感觉皂字地名在这里聚聚不是偶然,不知道当地朋友或者其他坛友有没有了解这一地名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