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69阅读
  • 3回复

[江苏]南通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08-03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8-0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通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20年7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通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乘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辆“特快列车”,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应用导向、政企协同的建设原则,聚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培育升级,通过市场推动、产业联动、项目带动,高水平推进互联感知、智能高效、创新引领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培育新动能,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根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基本形成政府信息化、城市智慧化、生活智能化、产业数字化的良好格局,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融入城市生产生活,通过动态实施一批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能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形成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完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实现5G网络主城区、中心镇、开发园区全覆盖。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000Mbps,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25Tbps。新一代数据中心布局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高标准建设国家大型实时数据中心示范基地,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信息枢纽。
——融合基础设施广泛应用。建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加快示范场景应用,布局形成省级以上智慧校园400个、互联网医院7家、智慧港区3个,新建工程智慧建筑普及率40%以上,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典范。
——创新基础设施驱动强劲。建设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中科院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新建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6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家,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平台50家,创新策源能力大幅提升,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5G、数字经济等前沿产业加快布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发挥新型基础设施赋能效应,打造国家邮轮智造基地、航空航天装备智造基地、风电装备智造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加大建设力度,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加快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建设。编制发布《南通市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2020~2025年)》,扩大5G建设投资规模,新建5G基站20000个,全市5G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动5G等网络设施与新建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积极稳妥推动既有建筑物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开展“双千兆”宽带网络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精品网络。〔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协同单位:市住建局、市市政和园林局、南通通管办,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以下重点任务及政策支持均需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协同落实,不再列出〕
2.优化数据中心布局。面向重点领域关键需求,优化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布局,推动云计算、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到2022年,投运服务器超过50万台。加快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电力和网络等公共配套条件,推进与上海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资源互补和功能优化,实现与上海网络直连。发挥风电资源优势,推进风电科技研发、风电设备检测、风电智慧大数据等特色数据中心及海上风电智能化运维平台建设,打造长三角特色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南通通管办、南通供电公司)
3.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扩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建设,满足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对高带宽、高可靠、高安全的需要。瞄准产业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优秀解决方案、特色基地的培育,以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数字化。支持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化软件产品和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引导规模企业生产设备、核心业务、工业大数据应用“上云”。到2022年,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以上,建成电子信息、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智慧建筑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云”企业达到1.5万家以上。支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协同单位:南通通管办)
4.加快新一代车联网布局。以崇川区为主阵地,加快建设省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以“三条示范道路,一个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规划5G-V2X车路协同为特色的车联网示范区。虹桥路、工农南路和城北大道三条试验路覆盖C-V2X/5G网络,提供不少于20个道路测试场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的智能信息交换和共享。推动同济科技园建成江北首个5G+车路协同为特色的车联网示范园区,打造全国领先的车联网应用高地。(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协同单位:市公安局、市市政和园林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管理局)
5.加强信息安全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信息安全平台与新型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加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力度,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云平台、物联网等重点新型基础设施实行动态监测,确保安全平稳可靠运行。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开展主动防御试点,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动态预警、响应、处置能力。到2022年,引进和培育3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安全平台企业,全市网络、数据中心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监测预警、态势感知、应急防护于一体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协同单位: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南通通管办)
(二)拓展应用场景,实施融合基础设施提速工程
1.打造智慧交通运输体系。围绕空铁、江海联运两大枢纽建设,推进江苏新出海口、过江通道、绕城高速、南通新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停车等新亮点。布局建设重点路段、桥隧等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实时汇集交通设施运行数据。升级公交电子站牌管理系统,打造“5G+公交”“5G+出租车”等智慧出行应用场景。加快智慧安检等智能设施建设,全面实现机场、火车站、长途车站、公交场站等无感刷脸通行。积极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建设绿色货运配送平台,推动多式联运“一站式”“一单制”货物运输,实施交通、口岸等部门数据高效交换共享。(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市政和园林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南通海关)
2.加快智慧能源应用推广。推动电力物联网建设,完善城市电能“一张网”。加大在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推进供能设施一体化建设力度,构建高效洁净、无缝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加快清洁能源电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风能、太阳能等产业智能化发展,开展海上风电工程技术、智能风电场技术等研究,依托智能电网完善推广风电并网技术。推进公用和专用充电桩等新能源终端设施建设,鼓励新改建住宅小区、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场所车位同步建设充电设施,三年内新建公用和专用充电桩1000个。围绕“制氢—储氢加氢—氢燃料电池—氢能应用及示范”,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和产品开发,推动氢能产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南通供电公司)
3.打造智慧教育升级版。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优化升级南通教育城域网,实现市、县、校三级教育网络安全高速互联互通。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学校自主规划、名校结对帮扶等方式,三年内推动全市80%中小学达到省级智慧校园标准。进一步放大“慧学南通”公共服务平台优势,优化平台服务体系,实现县(市)区公共服务平台与“慧学南通”公共服务平台无缝对接,100%的学校接入平台。建好用好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一批南通名师网络工作室。启动“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推进5G、人工智能在智慧教室、在线学习平台、教学管理等领域创新应用。放大基础教育全省领先优势,加强省级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协同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4.深入推进智慧健康服务。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城市健康预警、疫情防控处置和医疗保障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探索“五医联动”,完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医共体)服务体系。升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市内医疗机构和长三角跨域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卫生信息化全程全域应用。聚焦智慧药政、智慧就医、统一号源库、云HIS、云影像和“互联网+”等关键业务,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统一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打造国家级医疗信息化安全标准基地,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华东地区“智慧医疗”研究院。推广智慧养老,支持各地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医疗康复等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协同单位: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大数据管理局)
5.深化智慧社会治理。以创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台功能,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线上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整体推动“雪亮工程”和升级版“技防城”建设,加快推进与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等自建视频监控的联网共享,构建“全城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慧天网。推动政务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平台化和一体化建设,实施政务云融合工程,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云管理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协同单位:市公安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6.推动智慧建筑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以智慧建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智慧建筑配套标准体系两大行业支撑体系,推动建设智慧建筑云、大数据创新应用、智慧建筑产业走出去三大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成果展示四大载体培育平台,围绕BIM技术、绿色建材、智能设备、智慧工地、智慧化应用,形成五大关键技术产品。通过实施数字化监管体系提升工程、智慧建筑标准体系引领工程、发展模式创新工程、载体培育工程、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推广工程,着力搭建智慧建筑产业生态体系。以南通创新区为智慧建筑试点区域,打造建筑设计、建造、运维全面智慧化的智慧建筑样板工程,建设智慧建筑示范群。到2022年,基本完成智慧建筑标准体系框架,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建筑产业创新策源地。(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协同单位:市科技局、市大数据管理局)
7.构建智慧市政园林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市政园林建设和管理,对市政园林实行远程监控,全面提升市政园林现代化治理和管理水平。广泛应用精确测控、示踪标识、无损探测与修复等技术,推动地下管线建设、运行和应急智慧化。推进市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推进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融合。(牵头单位:市市政和园林局,协同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南通供电公司)
(三)强化科研引领,实施创新基础设施提效工程
1.系统布局重大创新载体。以南通创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为主阵地,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聚创新资源能力。推进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中科院大数据研究院、中科院海门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北大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搭建科学装置、工程化平台、中间试验线、检测评价服务平台等设施,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省内外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团队、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企业研发机构+孵化器”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通创办)
2.提升重大研发平台层次。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需求,启动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加大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设备投入力度,培育国家级或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鑫缘集团“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南通大学“神经再生实验室”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中远船务、中天科技、招商局重工、通富微电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联发集团省级院士企业研究院建设。积极培育建设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引进产业匹配度高、研发水平高的科研机构,提供共性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四)赋能产业转型,实施新兴产业培优提质工程
1.推动5G产业集聚发展。围绕“5G+短视频”“5G+高新显示”“5G+工业互联网”“5G+医疗”等领域,编制南通5G产业发展规划。支持现有5G产业链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天科技、通富微电、捷捷微电子、展华电子、越亚半导体、神州龙芯等支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品开发力度,提升5G产业链协同创新与集聚发展能级。推动相关企业与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对接,加强供应链协作,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不断壮大我市5G产业规模。(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2.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平台经济生态体系,通过“互联网+”推进平台经济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平台企业,积极争创省级互联网平台经济重点企业。加快推动《沪苏(通)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协议落地见效,加快阿里巴巴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欧域数据中心、秦淮数据中心、奇达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在手项目建设。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环节,推动大数据产业示范应用。围绕金融、健康医疗、工业、交通、文创等大数据应用领域,招引集聚一批总部型、平台型数据创新和数据应用企业,打造长三角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到2022年,力争新引进和培育大数据应用企业200家以上。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数字文创,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视频直播等新业态,强化示范引领带动。(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协同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
3.提升交通装备产业制造能力。放大新型基础设施赋能效应,提升数字技术与机器装备融合,促进智能成套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重点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依托招商局重工豪华邮轮项目,引进专业舱室制造技术,构建集邮轮建造、专业配套、研发创新于一体的邮轮装备产业链,打造邮轮智造基地。抢抓新机场建设契机,积极招引航空发动机及大型客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大力引进机载系统及设备部件生产企业,打造航空航天装备智造基地。依托全市装备制造基础和规划建设的中速磁浮快线,加强与中车株机等企业合作交流,发展磁浮技术及产业化,打造中速磁浮装备智造基地。(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4.构建智能电力装备发展高地。在风电装备领域,推动风电产业链式发展和融合发展,发挥海力风电、中天海缆、九鼎天地风能等本土企业的基础优势和上海电气、海装风电等总装企业的招引效应,重点引进国内一流的发电机、齿轮箱、轴承、轮毂、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厂商。支持海装风电、上海电气、重通成飞等加快研发10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整机及长叶片等关键零配件,加快形成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打造风电装备智造基地。在智能电网设备领域,依托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智能成套输变电设备制造,在交直流混合大电网安全运行技术、微电网协同控制及电网实时动态监控技术、电网储能智能调度与安全预警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支持支柱企业结合5G技术构建视频网、物联网,建设新一代智慧工厂。(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三、政策支持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度,优先申请中央、省财政专项扶持补助。充分发挥市、县(市)产业转型升级等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当年投入超过500万元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新认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入选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研发机构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给予财政资金扶持。(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二)优先提供要素保障。加大资源要素调控调配力度,确保土地、环境容量、能耗指标等各类资源向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倾斜。及时将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加大企业用电扶持,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广电运营企业单独装表建户,对符合条件的5G基站实施电力直接供电,推进5G基站峰谷电价政策,降低建设单位用电成本。对新建、扩建符合国标A级或T4建设标准的超算中心、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项目,推动转供电改直供电。有序开放公共资源支持5G站点建设,各级财政投入建设的建筑物、道路、市政绿化用地等公共区域以及路灯、杆塔等公共资源面向5G等网络设施免费开放。推动电网与通信行业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共享杆塔、站房、配变电源、光纤通道等电网基础资源。推动公共数据向社会主体深度有序开放,培育催生政企数据融合与应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市政和园林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南通供电公司)
(三)支持投融资模式创新。鼓励政策性银行建立新型基础设施优惠利率信贷专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支持社会金融机构、产业资本和其他资本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基金,参与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设资金。(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四)引导信息化人才集聚。积极落实人才新政,招引和培育一批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就业落户。企业全职新引进年薪达到24万元以上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三年内按照人才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地方财政的贡献额,给予人才本人1:2配套奖励,单个人才不超过100万元。支持在通高校、技工院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模式、培训项目,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新型基础设施人才培育基地,树立教育品牌。(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办,协同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南通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统筹协调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日常工作由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共同承担。各地配套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研究出台特色支持举措。全市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措并举、高效有力的统筹推进机制。
(二)强化项目带动。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围绕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组织编制产业地图,建立重点项目库,全力推进入库项目顺利实施。做好项目策划与储备工作,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将新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各地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新型基础设施及关联产业的项目招引、培育工作,补齐上下游产业链。
(三)营造良好环境。探索和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推进在线远程审批,全力打造“7×24”在线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矛盾问题,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和组织保障力度,强化问题协调会办,切实为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关联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严格督查考核。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落实推进情况纳入全市综合考核评价中,定期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相关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各地、市有关部门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8-03
发展磁浮技术及产业化,打造中速磁浮装备智造基地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08-04
江海快线很有可能用中车株机的磁浮
现实派:
调省增地分县撤乡镇
省 -- 州 -- 县(市)

理想派:
并省设大区,并地分县撤乡镇
大区 -- 州 -- 县(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