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內道方鎮第四——邠寧鎮 建鎮背景乾元間党項寇邠、寧二州。
《新唐書·党項傳》:乾元間,中國數亂,因寇邠、寧二州,肅宗詔郭子儀都統朔方、邠寧鄜坊節度事,以鄜州刺史杜冕、邠州刺史桑如珪分二隊出討。 沿革乾元二年(759年),以關內九州置邠寧等九州節度使,領邠寧慶鄜坊丹延涇原等州,理邠州。
《舊唐書·肅宗紀》:六月乙未朔,以邠州刺史房琯為太子賓客。《資治通鑒·乾元二年》:六月丁巳,分朔方置邠、寧等九州節度使。註:乾元二年六月房琯於邠州刺史去職,至乾元三年正月桑如珪新除邠州刺史。推論乾元二年六月丁巳當除一邠州刺史,充邠、寧等九州節度使,暫無考。 乾元三年(760年),分置邠寧(慶涇原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領邠、寧、慶、涇、原等州,理邠州。
《舊唐書·肅宗紀》:(乾元)三年春正月戊子,以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兼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郭子儀兼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制》:……司徒兼中書令朔方節度副使上柱國代國公子儀……可兼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仍以鄜州刺史杜冕、新除邠州刺史桑如珪為節度副使,分知兩道招討,而坐籌帷幄授節度軍使……乾元三年正月 大曆三年(768年),罷鎮,所領邠州、寧州、慶州改隸朔方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涇州、原州置鎮,遙管鄭、潁二州,為涇原鄭潁等州節度觀察使。
《舊唐書·代宗紀》:十二月己酉,以邠寧節度使馬璘為涇原節度,移鎮涇州,其邠寧割隸朔方軍。邠州將吏以燒馬坊為亂,兵馬使段秀實斬其凶首八人,方定。 大曆十四年(779年),分朔方鎮置河中邠寧鎮,領河中府及邠、寧、慶、晉、絳、慈、隰等州,理河中府,鎮邠州。是年又分河中邠寧鎮所領邠州、寧州、慶州三州復置邠寧慶節度觀察等使,領邠、寧、慶等州,理邠州。
《舊唐書·德宗紀》:大曆十四年閏五月甲申,以朔方都虞候李懷光為河中尹,邠、寧、慶、晉、絳、慈、隰等州節度觀察使。《舊唐書·李懷光傳》:德宗即位,罷子儀節度副元帥,以其所部分隸諸將,遂以懷光起復檢校刑部尚書,兼河中尹、邠州刺史、邠寧慶晉绛慈隰節度支度營田觀察押諸蕃部落等使。《舊唐書·德宗紀》:大曆十四年十一月丁丑,以陝州長史杜亞為河中尹、河中晉絳慈隰都防禦觀察使。《舊唐書·德宗紀》:建中二年七月辛巳,以邠甯節度使李懷光兼靈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使。註:大曆十四年閏五月,河中邠寧為一鎮,理河中;至十一月,分置河中、邠寧二鎮。 大中三年(849年),邠寧慶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權移理所至慶州。
《資治通鑒·大中三年》:七月甲戌,詔邠寧節度權移軍於寧州以應接河西。 是年,收復蕭關縣,復置武州。隸邠寧節度使。
《舊唐書·地理志》:蕭關貞觀六年,置緣州,領突厥降戶,寄治于平高縣界他樓城。高宗時,于蕭關置他樓縣。神龍元年,廢他樓縣,置蕭關縣。大中五年,置武州。《唐會要·州縣改制》:武州。大歷二年五月十一日置。尋陷吐蕃。至大中三年七月。邠州節度使張君緒奏。收復蕭關。復置武州。《資治通鑒·大中三年》:七月甲子,邠寧節度使張君緒取蕭關。註:舊志載為大中五年,按張君緒為邠寧節度使為會昌六年至大中三年(《唐刺史考全編》),又據《通鑒》其于大中三年取蕭關,今從《會要》。 大中九年(855年),邠寧鎮還邠州。武州改隸涇原鎮。
《資治通鑒·大中九年》:三月,詔邠寧節度使畢諴還邠州。《舊唐書·盧簡求傳》:(大中)九年,党項叛,以簡求為四鎮北庭行軍、涇州刺史、涇原渭武節度押蕃落等使、檢校左散騎常侍、上柱國、范陽縣男、食邑三百戶。 光啟元年(885年),賜邠寧“靜難軍”,為靜難軍節度、邠寧慶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大順二年(891年),割寧州定平縣置衍州。靜難軍節度、邠寧慶衍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增領衍州。
據《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0-10-04 09:4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