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城县的历史,若干年后可能无人记得
原创·悠悠小典故
考城的名字迄今已有1800多年。西周时期这里是戴国所在地,曰谷城,后来郑国取代戴国,秦朝在此设置谷县。
《考城县志》记载:秦末因其地多灾称甾(古同“灾”)县,或作菑县,甾的意思是初耕的田地,古代又同“灾”。新朝建国元年(9年),改为嘉谷县,东汉光武帝初年复称甾县。东汉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就出生在这里。刘秀继位后,并没有改这个名字。而刘秀的孙子汉章帝刘炟觉得这个地方作为祖父的出生地,而命名为“甾”,实在不妥,因此改名考城县,寓意发扬“昭光烈考武皇”的业绩,定治所于葵丘(今民权县林七乡),自此以后,考城经两次易名,北魏易为考阳、后梁易为邑,但又复名:三次罢县(初,元末,明初),但很快又重置。还有一种说法是,考城县最初的时候是周文王长子伯邑考的封地,因此就用了这个“考”字,所以命名为考城。
考城地处黄河东南岸,历史上多次遭受水患,有记载的迁城就有六次。考城县治自东汉至元初均无变迁,位于今民权县林七乡西南三华里处,该处因屡遭水灾已无城址可见,但至今名称仍用“旧县集儿”。元代以后,因黄河泛滥考城县治屡有徙移。1220年(元至元25年)4月,黄河在开封决口,杞县、考城大水,一片汪洋。为避河患,县监李茂迁县治于贺丘 (今民权县王桥镇) ; 1390年 (明洪武23年),考城又遭河患,知县杨显宗把城址迁到了江墓店(民权县李堂乡境内,今属程庄镇);1437年(明正统2年),考城又遭大水,知县郑道又迁城址于旧城(今民权县北关镇); 1783年 (清乾隆48年),考城知县雷逊,筑新城于堌阳(今兰考县堌阳镇),划仪封地于考城,俗称老考城。至此,考城县治才设置于今兰考县境内。1949年考城县治由堌阳迁至张君墓。2014年7月2日,张君墓镇正式更名为考城镇,古老的县名以这种方式留存了下来。
考城县辖区包括现在的兰考县考城镇、堌阳镇、南彰镇、小宋镇、许河乡、闫楼乡、孟寨乡及周边地区,还包括民权县北关镇、王桥镇、程庄镇、林七乡、褚庙乡、庄子镇、胡集乡及周边地区。
考城县治变迁: 民权县林七乡(77年-1220年) 民权县王桥镇(1220年-1390年) 民权县李堂乡(1390年-1437年) 民权县北关镇(1437年-1778年) 兰考县堌阳镇(1778年-1949年) 兰考县张君墓镇(1949年-1954年) 不同文献记载,部分年代有出入。
兰封,考城,各取一成为现在的兰考。民权是是睢县、杞县、考城各分出来一部分组成的,根据三民主义之一取县名。
来源:今日头条 悠悠小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