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29阅读
  • 13回复

[江苏]扬州:貌合神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7-21
《小康》记者 赵奕 报道

  这一次,扬州缺席

  2004年南京重大项目洽谈会是南京都市圈城市第一次以集体形式亮相,进行区域招商。这次重洽会的推介手册中强调联合都市圈城市共同办会是本次展会的特色,办会范围扩 大到了镇江、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南京都市圈城市。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扬州没有位列其中,六个周边城市独独缺少扬州。

  6月8日上午,重洽会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南京副市长蒋裕德提出扬州未曾与会的疑问,蒋裕德解释说,在重洽会召开前夕,南京市市长蒋宏坤曾经带团亲自前往扬州,邀请当地政府派团参加展会,可是对方因为还有自己的大型招商会要进行,无暇腾出精力来南京招商,只能作罢。

  记者于是向扬州有关官员核实情况,得到的说法是“市里面的领导不在家”。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重大项目洽谈会是一个融资性质的会议,它的意义对于南京本身来讲要远远超过周边的城市,带着其它城市参加这样的洽谈会,主要是联手帮助南京来撑场面,实际上对与会的各个城市没有太大意义。

  2003年8月,比上一届南京重洽会晚一些时候,扬州市单独搞了针对本市的国有资产重组招商会,这个招商会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效果,扬州希望今年能够延续上一届的成果,继续扩大影响力。把一些合同放在自己的招商会上进行,放大扬州市自己的招商业绩,参加南京举办的第二届重洽会则有点“为她人做嫁衣”的感觉。

  除了马鞍山,参加本次重洽会的周边城市都派出了以副市长挂帅的代表团。与前不久南京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市长联席会议不同的是,那一次,参加会议的都是各地主政一方的一把手。

  展会上,记者找到了挂靠在淮安展台下面的扬州鲁垛镇招商展位,这是全场唯一的扬州展位,扬州鲁垛镇的招商干部说,市里没有组织他们来,他们只好跟着淮安过来了。鲁垛镇是扬州北部的小镇,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希望通过展会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这个苏中小镇2万元一亩的土地优惠政策,还是很难在展会上吸引到项目,展台一直冷冷清清,与之隔一条走道的南京雨花区的展台则门庭若市。

  南京都市圈和沿江开发战略

  南京都市圈整体发展规划出台两年,从规划角度来看,都市圈对扬州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2002年底,由江苏省建设厅主持修订的《南京都市圈规划》正式出台。时隔一年,由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持修订的《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又粉墨登场。一前一后两个规划,出自不同部门,按照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副处长王学锋的话说,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城市空间规划,而后者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但是两个规划的出台,对于南京都市圈的周边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扬州来说,扬州市是江苏省沿江各市当中最早提“沿江开发”的城市。早在2001年,扬州市计委就针对扬州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划,并在2002年率先修建了沿江高等级公路。

  扬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规划处处长申高青说,2002年8月扬州沿江开发的规划完成,2003年5月由扬州市政府审议通过。所以,2003年7月份省里推出沿江开发战略,扬州市一度很被动,扬州的规划必须针对全省的规划做全面对接。

  按照省发改委制定的沿江开发战略来做城市发展布局,不仅是从全局角度对扬州本身规划的完善,同时也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延续。同时,省发改委的开发战略中,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落实步骤,相对于南京都市圈规划来讲,沿江开发战略更具操作性。

  当然,发改委之于建设厅,部门的行政职能更大,拥有更多的行政手段来推动规划实施。所以,发改委的决定晚出台,但在整个沿江地区响应者众。省建设厅针对发改委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正在重新制定的规划,目前新的规划还没有出炉。

  就建设厅自身而言,在规划实施中,只能对诸如区域给排水,绿化等项目,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无法直接控制规划实施中的其它项目。

  扬州市计委规划处的申高青指出,行政力量缺位,市场力量不足,规划实施举步维艰的原因。

  他举例说,在南京都市圈规划中,有关于南京组合港的内容,希望整合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的港口资源;对港口的功能做合理的布局。但是规划实施两年以来,港口整合一点苗头也没有。首先遭遇来自镇江市政府的反对,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镇江港与吞吐量只有860万吨的扬州港整合,必定牺牲地方利益。申高青说,这个时候省政府就该介入。

  难怪扬州市的一位官员指出,都市圈的规划来自省政府的推动力量不够,南京毕竟是一个城市,她的能量有限,南京都市圈为什么不好搞,因为行政力量不够。

  另一位知情人士更是一针见血,江苏省现在的工作重点已经不是南京都市圈,而是沿江开发战略。

  南京,长三角的西部地区

  2004年6月5日,扬州市委书记孙志军在中共扬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调控”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孙志军对“沿江开发战略”只字未提。江苏“铁本”事件以后,沿江开发在省内成为大家回避的话题,“科学发展”开始被着重强调。

  孙的讲话中,面对“紧运行”的经济环境,他要求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积极应对,早谋划,早准备,既不要擅闯红灯,更不要自设红灯,还要及时认清绿灯,善于抢快绿灯。”看来无论如何,经济发展还是地方官员的第一要务。

  在扬州的发展中,如何与周边城市进行产业互补,同时做大做强自己,是摆在面前的课题。扬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唐山苍处长对记者说,对接上海,还是对接南京,对扬州来说必须做个选择。

  唐山苍举例说,扬州经贸系统曾经跟上海经贸系统和南京经贸系统制定过协作的框架协议,后来从执行效果看,都不是很理想,相比较而言与南京的合作更加不理想。

  上海的辐射范围在江苏境内很难逾越常州,而南京的辐射范围跨江以后就微乎其微了。当然,除了南京自身能力有限,市场辐射能力小以外,南京在与周边城市的经贸往来在政府层面也没有形成默契。

  在江苏省内,沿长江的8个城市,经贸系统内部有一个论坛,每年举行年会,共商发展大计。可是南京历来缺席。万不得已,其余7市把地处苏州的常熟市拉了进来,论坛的名字非常好听——江苏省长江沿线经贸系统“7+1”论坛。这个论坛去年在扬州举办年会,接到了南京愿意加入的请求,希望论坛成为“8+1”的形式,结果被拒绝。

  唐山苍处长说,南京遇到上海曾经遇到的问题。在几年前,上海曾经做过一个沿江调查,看看各地人为什么对上海人的印象不好,探讨如何把上海建设成全国的上海,长三角的龙头。现在上海的工作并没有完全做到位,但是他在不断的改进自己。同样的问题,唐认为也发生在南京身上。

  作为长三角的西部地区,南京的腹地在安徽,如何发挥作用,使自己发展的同时为周边城市带来更大的利益,是南京都市圈形成最最关键的问题。所以,2004年的重洽会,成功与否可能不在于吸引了多少投资项目,而是南京意识到都市圈发展对自己的意义。

  众人拾柴火焰高,共赢的局面才是大家真正愿意看到的。

  和南京的一次亲密接触

  天堑长江历来是两岸的经济发展的障碍,南京正在紧锣密鼓修建的三桥,还有正在规划中的四桥都是为了打破自然障碍,实现区域融合。

  其中,已经建成的南京长江二桥,把隶属扬州的仪征市揽入南京都市圈的紧密层。这个按照30公里范围划分的圈层,目前不仅在交通上极为便利,在经济关联度上也初露都市圈端倪。

  圈层内包括扬州的仪征,镇江的句容,安徽的马鞍山和滁州。其中仪征的工业布局与南京连接最为紧密。虽然扬州市区与南京都市圈的对接还停留在基础设施、旅游产业和商品零售业,但仪征已经开始从工业产业结构的层面主动与南京合作。

  江苏金陵船舶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仪征市真州造船厂,在被南京金陵船厂控股以后有了现在的名字。每天,有一辆巴士往返于南京和仪征之间,接送居住在南京,在仪征上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这二十多人来讲,仪征已经进入了南京的生活圈,而不只是商务圈。

  除了船舶制造业的整合,化工产业园的建立更能体现出仪征对接南京的决心。在毗邻南京国家级化工工业园的地方,仪征辟出土地开发了自己的化工产业园区,利用区位优势,谋得发展。仪征市拟在2005年前与南京形成1000亿元产值的沿江化工产业带。

  仪征的发展体现出都市圈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当市场这只手根据需要来做资源配置的时候,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2003年初,时任南京市长的罗志军谈到南京都市圈时说:“这几年,南京的发展得到外界的普遍肯定,可人们讲到南京的变化,往往指的是南京城,不是整个‘都市圈’。这说明,我们提‘都市圈’提得还不够多,我们与周边城市各方面的协作还不够多,工作的进展和影响力也不够大。”

  将近两年过去了,针对南京都市圈目前的发展状况,罗志军话仍旧是一个客观形象的概括。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9-18
南京的势力范围在安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9-18
我的芜湖和滁州的同学对南京很崇拜!
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冕恩仇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9-18
中华民国的旧都,能不崇拜嘛
撤销地级市—合并小县—省县直辖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9-28
江苏的问题也确实蛮难办的.怎么办呢?除非苏沪浙皖全体合并.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1-23
搞笑,扬州不靠南京靠谁,靠上海?一厢情愿罢了,自以为是,目前看来,接轨南京的马鞍山高速发展,镇江萧条,扬州更差。南京直辖,仪征精华部分要割掉,作为南京化工园下游配套产业链。扬州还怎么混?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1-23
扬州镇江再差也不是马芜等能比的。镇江怎么萧条了?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1-24
镇江与扬州都是南京的小兄弟,彼此是无法割舍滴。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1-24
以下是引用云中岳在2005-1-23 4:28:55的发言:
搞笑,扬州不靠南京靠谁,靠上海?一厢情愿罢了,自以为是,目前看来,接轨南京的马鞍山高速发展,镇江萧条,扬州更差。南京直辖,仪征精华部分要割掉,作为南京化工园下游配套产业链。扬州还怎么混?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1-24
江苏和安徽比没有任何意义,鸡头都接不上凤尾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1-25
镇江在整个苏南相对萧条,不是吗?城建不太好,还有烂尾楼。南京人对镇江和扬州是很友好的,我本人母系就来自镇江,我们是想照顾扬州和镇江小兄弟,但是热情要有回应吧,总不能让我们寒心吧。不错,发展是要靠自己,扬州,镇江和南京经济一体化是最恰当的,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南京,自欺欺人的去融入上海都市圈。不被上海吸血就够幸运的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1-25
不要谈谁是谁的附属,大家都自愿地不自觉地情况下联合发展,那么这个都市圈才真正形成了.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1-26

请某些朋友注意言论。南京和扬州镇江距离过远。凭南京现在的实力一体化几无可能。扬镇组合的实力并不差到哪里去。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1-26
同意,合作不是对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