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非常非常复杂混乱…………
比较确定的事实:
雍正之前:
1.明初,思明路土官黄忽都归附,改思明路为思明土府,黄忽都世袭知府,治今宁明县明江镇。
2.后,黄忽都上表分土,准以明江以西置思明土州,黄忽都弟黄忽第(这名字认真的?)世袭知州,治今宁明县治稍北数公里下州村(与宁明县治同在明江西岸),景泰年间向上游迁治今宁明县治。
3.万历十年,下辖土州县的思明土府被拆解,思明土府不再领思明土州等土州县,思明土府与思明土州同下辖于太平府,双方遂争夺“四寨六团(那炼、邓横、蕾蓬、排莲等四寨,上龙、下龙、上央、下央、坤争、隘另等六团)”地,四寨六团地应在今宁明县治以南的派连
河南岸寨安乡一带,今仍有那连、派连、顺宁(邓横在清中期平定后改顺宁)等村名。
4.至万历二十三年,最终确定以原有的“思明府流官清军同知”专管四寨六团地、“不许土府干预”。思明府同知与土知府治今宁明县明江镇。后,思明府同知曾欲迁治未果。思明府土知府辖境为六哨、内外六峒、南北二叚,思明府同知辖境为四寨六团。《可能是是比叙州更早的专辖地方的同知》
5.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乙亥,以思明土知州黄而芸不法,革除土州,地并入太平府流官管辖,设太平府流官吏目一员驻扎管原土州地(康熙实录)。雍正五年八月丁酉,从甘汝来请,原思明土州地由太平府吏目管辖划为思明府同知(雍正实录)。雍正七年五月初三,赐州名并铸造颁发宁明州印信,用以原思明土州地,仍由思明府同知兼管(尚不清楚原始出处,见于丁进军《雍乾年间广西部分
地区改土归流资料》)。
6.邓横寨为首的四寨六团地素桀骜不驯。雍正五年九月彻底平定邓横寨叛乱。雍正十年,高其倬请,原被思明府同知兼管的宁明州实设知州一员,并辖新平定的四寨六团,属太平府(尚不清楚原始出处,见于丁进军《雍乾年间广西部分地区改土归流资料》);雍正十一年获准。
乾隆之后:
1.宁明州治今宁明县治。今宁明州明江镇,属宁明州,明江厅寄治与此。宁明州的文庙在明江镇,作为思明土府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民国宁明县志中录有其万历、康熙两篇修建碑记。以上内容见于民国宁明县志(实际成书于光绪),此书中称明江为‘州属明江街’。
2.明江厅的全称为“太平府理土督捕同知驻扎思明”,雍正广西通志艺文中有高其倬《敬陈邓横寨善后等事疏》:“请颁给太平府理土督捕同知驻扎思明字样关防”。明江厅所
管理的疆域可能仅限于上石土州,同时不具备对上石土州境内的案件审理的权力。宣统年间凭祥土州改抚民同知,上石土州并入,由明江同知兼摄。
3.明江厅寄治宁明州境内的今明江镇,衙署为旧土府衙署,道光时以宁明州兼理明江,明江同知多不到任(载于民国宁明州志)。
总结&疑问部分
1.大体上可以分为雍正以前的明江同知,雍正以后的宁明州、明江同知,思明土州,思明土府5个主体
2.雍正以前的明江同知应治思明土府治所明江(没有确凿的证据),初辖四寨六团地,雍正七年佩宁明州印兼辖原思明土州地。
3.宁明州治所即思明土州治所,乾隆时筑城,宁明知州的名录目前所见最早到乾隆初(民国宁明州志)。
4.雍正以后的明江同知,理论上治明江的土府衙署,但实际驻地可能在上石土州境内。明江同知的“厅”的地位并不明确。
5.雍正十一年正式设立宁明州,治所在哪里?乾隆时期“宁明与明江互换治所”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6.思明土府,在高其倬《敬陈邓横寨善后等事疏》被要求改为思明土州,何时改为土思州?
7.宣统置凭祥厅后,明江同知还存在否?
[ 此帖被ein在2024-12-20 15: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