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时洪湖湖区面积736平方公里,名副其实的湖北第一、全国第7大淡水湖。然而解放后,在监利、洪湖2县的“抢地盘”围垦比赛中,面积急剧萎缩到338平方公里,减少了一大半!

其实仔细观察,在解放前沔阳县管辖时期,洪湖湖区完全隶属于沔阳县(洪湖县是1951年析沔阳县在东荆河以南
乡镇和汉阳县的新滩、燕窝等地设置的),根本就没有湖区纠纷。矛盾的根源就在于解放后把湖西的土地划给了监利县。

1950年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错误的把湖西岸边土地交给隔壁的监利县,导致后来70多年的湖区纠纷,即监利方面认为洪湖湖区有一半属于监利,而洪湖市方面不承认监利拥有西半部湖区(岸上属于你,但湖面属于我)。

监利市
地图
洪湖市地图
监利方面认为,你洪湖不是说湖面是你的,岸边属于我大监利吗?那我就填湖造地,把湖岸线向东推进开疆扩土,当然这也符合计划
经济时期粮食为纲、创造更多耕地的思想。期初洪湖不断向荆州地委和湖北省投诉,省、市两级出来调停。但没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监利作为上游往里面排污水、倾倒固体垃圾(河道也能冲刷带进湖区),暗箱操作填湖。洪湖后来发现gdp越来越不如监利,也开始填湖,于是,大湖洪湖就悲剧了,最小时面积只剩下220多平方公里,把湖北第一大湖的宝座让给了全省排第二的梁子湖(武汉和鄂州的界湖,面积270平方公里)。


后来中央环境督察组点名批评湖北省的洪湖水质恶化和湿地破坏严重,引起湖北省和荆州市的重视,强力要求监利和洪湖联手退湖还田和治理水污染,2008年洪湖湖区又恢复到308平方公里。
当然妥协是暂时的,只要湖区还是分属2县分别管辖,扯皮推诿责任的事情就不可能停止下来,就像洪湖的水质永远都不可能恢复到地表3类水标准(解放初)。
洪湖水质持续恶化水生态问题叠加被点名 [ 此帖被幻象岭在2025-03-02 22: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