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后中心城区减少80万人
--------------------------------------------------------------------------------
本报讯(记者张琪)到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将减少近80万,从目前的976万,减少到900万。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昨天向市政协汇报今年规划工作时透露了这一消息。
“减少的人口将向城外转移。”这位官员说,郊区各区域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已经全面展开。目前,宝山、奉贤、金山3个区域总体规划纲要已经市府批准;青浦、松江、闵行、嘉定等区域总体规划纲要基本编制完成。到2020年前后,郊区人口将由现在的657万增加到900万,要建若干个百万人口的卫星城。
这位官员说,按照900万人口设计,上海中心城区可盖的住宅仅剩1.5亿平方米左右,而现在已批准的建筑面积已达到7000多万平方米,按照这个建筑速度,到本届政府任期结束,中心城区已无楼可盖。而人们的居住需求是不断提升的,在中心城区找不到合适的住宅的背景下,搬到城外将是城里人主动的选择。
中心城区:一年“瘦身”371万平方米
本报讯\(记者张琪\)楼越盖越高,车越开越堵,归根到底是一个城市市政设施与人口不配套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把楼“削矮”。据记者了解,近一年来,全市376个超过中心城容量的建设项目“瘦身”371万平方米,容积率降幅达15.4%以上。
南京路步行街心脏地带的世纪广场,原为香港某开发公司规划用地,容积率达到9以上,造好后可能是南京路上最高楼,整条步行街将塞得密不透风。据介绍:“政府用4.5亿元回购了这块地,今后这里将成为永久的市民广场。”
浦东黄浦江畔的“财富广场”紧靠陆家嘴金融中心,原设计的7幢办公楼高30米,容积率达1.5。政协委员们昨天看到,已建成建筑高度只有24米,从江边可以看到金茂大厦挺拔的身影。开发商告诉记者,现在的容积率只有0.4。
郊区:创造产业环境吸引城区人才
本报讯(记者高玲)上海正在15个点试行农民宅基地置换,以实现郊区的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这是记者从昨日市政协年末委员集中视察活动中了解到的。
据市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郊区宅基地面积达564平方公里,盘活农村宅基地,既可节约使用郊区的土地资源,也能增加农民财富积累。
记者昨天从试点之一嘉定海伦社区了解到,海伦社区从去年8月起,共置换和集中安置了农户3087户,归并自然宅150个,整个自然宅农户置换后腾出的宅基地、竹园地、场地、仓库、棚舍等非耕地251万平方米(折3770亩),置换后,可多出非耕土地135万平方米。
据市规划局有关人士透露,多出的非耕土地,可以搞产业开发,建仓库等。有了一定的产业,大量人才就会向郊区集中,而本地农民可以将置换房屋出租,以获取一定补偿。
■市民呼声
本报昨推出的“政协年末关注”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回应,近百名市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2876000,对申城城市规划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及时收拾烂尾楼。王先生说,吴中路世贸城工程空置,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浪费金钱。
二、城市公用设施配套设施应该跟上。李先生说,杨浦区和宝山区交界处规划不好,停车站点等没有设计好。
三、交通组织可改进。王先生说,浦东金东路、金都路是两条平行道,每天高峰期双向车辆很多,能否改为两条单向道。
此外,不少市民还就城市规划中公共交通、自行车道设置、水污染等问题,给本报打来电话。本报已将市民的反映转达给市政协有关领导。
http://www.why.com.cn/eastday/node19599/node40163/node40164/userobject1ai65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