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標準的香港歷史迷我一向關注市場上有否一些前所未見的香港老照片現身。去年我曾介紹過美國Life雜誌於二戰結束後於香港拍攝的一輯珍貴照片,其中包括了日佔期間總督部於港島山頂興建工程已完成一半的「忠靈塔」實地照片,及炸毀該建築時的照片,是第一次見到的「忠靈塔」的實物圖像,証明了當年日軍的確曾建過「忠靈塔」,而不是一直傳說的只有圖則但從未興建。
日前收到一位朋友的電郵,介紹美國一位教授,於1964-1966年來港期間拍攝的一輯照片。該批照片珍貴之處,一是全彩色的,二是非常清晰,仿如昨日才拍一樣,沒有變黃或變濛。當然網上也有人懷疑該批照片曾作電腦修正,消去變色現象。但無論如何,過去所見六十年代的照片都是黑白、濛糊的,此批照片無疑給我們對六十年代真實的香港給予一個更直觀的印象。
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
以下是部份圖片。
酒樓內「推車仔」賣點心的女孩。
一條街道,此類唐樓現在在香港已剩下很少了。
馬蹄,一毛一串,今日同類一串最少要五元。
警察,於港島半山高尚住宅區。當年警察夏天是短褲子的。於七十年代初改了。
一群旦家艇圍著大郵輪做買賣。地點應是九龍尖沙咀。旦家於七十年代末都上岸了,現在尚居於水上的恐怕已極少。
一種叫做「哇啦哇啦」的小艇,用來載客過海港的。七十年代末隨海港興建了隊道而式微。
涼茶舖。六十年代涼茶舖多安裝了有線電台(麗的呼聲),每晚八時多播放廣播劇時,很多人就去涼茶舖買一杯涼茶聽廣播。當年香港有收音機的人很少,更加未有電視。今日此類涼茶舖已很少,多已變成集團式經營的大企業了。
海味店。看見很多咸魚掛在上面。
中葯店,兩旁有放不同中葯的「百子櫃」。
燒給先人的紙紮大屋,上有「一九六六」字樣。現在已很少人燒那麼大的紙紮了。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26.jpg[/img]
盲人街頭藝人。由一個小孩引路。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32.jpg[/img]
九龍的彌敦道,今日依然是九龍最繁華的街道,但兩旁都換了高樓大廈了。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33.jpg[/img]
港島中環的「香港會」(Hong Kong Culb)會所,已於八十年代初拆卸,很是可惜。注意一下前面的雙層巴士,那款式很懷舊啊。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37.jpg[/img]
小孩子在街上做遊戲。當年居住環境十分擠迫,因此孩子們都得到街上玩。今日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41.jpg[/img]
應該是港島上環的海味街。和今日反而差別不大。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43.jpg[/img]
街市,圖中幾乎所有人的服飾,由男子的唐式裝束到婦女的短衫、揹孩子的背帶,於今日香港皆已幾乎不可見。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47.jpg[/img]
以前每有人辦喜宴酒樓外都要掛一個大花牌。我小時候還有這做法,但現在都「現代化」了,這類紮作已不復見。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49.jpg[/img]
海港一景,太平山的輪廓依然清晰可見。今日早已被前面的高樓蓋住了。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50.jpg[/img]
米舖。今日買米都是去超級市場買五公升包裝的米,這類米舖已極少了。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59.jpg[/img]
看見牌上的數碼嗎?我所知國內解放後已幾乎不用,但今日香港依然在用,不過由於現在菲傭多了,很多菜市場都改用了阿拉伯數字。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63.jpg[/img]
一條街。
[img]http://aris.ss.uci.edu/rgarfias/hong-kong/0067.jpg[/img]
街邊的小販,賣青菜魚丸,很好吃的,現在還有,但由於衛生法例改變,這種小販只可用一次性的發泡膠食具,小販現在還得胸前掛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