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65阅读
  • 36回复

[首都]主张迁都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7-03-04
北京太乱
地区不平
应该迁都
不是现在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7-03-05
宛城好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7-03-06
夹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江河中间的位置,包括南阳、襄樊(阳)、信阳等地是根本不适合建都的。

尽管它们都带有阳字,这只是从小的流域来看的,从中国大的地理环境来考量,它们离长江和黄河均较远,实在是不阴不阳,呈左右夹击之势,人心不稳。并且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基本一致,这一地带被两大江河所挟裹,难存人气、财气,历来是建都和建城之大忌。但由于这一地域广大,没有城市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可是几千年来,这一地域尽管也不乏历史文化名城,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强势中心,就能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根据我本人的反复揣磨,如果我本人没有猜错的话,南阳和襄阳都是相对于洛阳来讲的,这两个城名至少在汉代甚至以前就出现了。洛阳是几千年的统治中心,具有强势地位。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洛阳的统治,在洛阳的正南面的两个重要位置命名了两个阳,用来保证洛阳有足够的阳气。南阳在洛阳之南,很自然的就叫南阳。襄阳的“襄”有扶助和赞助之意,有词语叫共襄盛举,就是协助洛阳完成盛举,此外,襄通“镶”,就是又在南阳的正南面又镶了一个太阳。可见古人对地名命名是很讲究的。汉光武帝正是南阳人,如果襄宛适合定都,他决不会弃襄宛而奔洛阳,古人尤其擅长阴阳地理学,相信古人的没错!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7-03-06
笑死人了,楼上明显的历史地理盲,胡编乱造瞎胡猜。

“南阳”地名的由来

南阳地名由来已久。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几个强大的诸侯国都有这个地名。如齐之南阳(今山东邹县),晋国修武南阳(今河南修武县)、楚国南阳(今南阳市)。

“南阳”这一地名,见于早期古籍的,当为《战国策:秦策四》:“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鲍注“南阳”时,恐人误会,特加以说明。南阳,“荆州郡,非修武所谓”。明确指出南阳即荆州之南阳。南阳为楚所有,“楚败于南阳”指汉水之北的南阳。

其后,南阳一直是楚、秦、韩国的角逐地。秦占领此地后,遂于秦昭王35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郡冶设在宛城,秦之“南阳郡”包括整个南(阳)襄(阳)盆地及其边缘地区。南阳这一地名从它一出现,就是一个地区的概念,就是指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的这一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而不是一城一县的地理概念。

对于“南阳”地名的解释,有下列几种:一是张衡的《南都赋》曰:“陪京之南,居汉之阳。”二是汉刘熙《释名、释州国》云:“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名也。”三是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云:“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以北”。四是元胡三省《资治通鉴》注:“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五是《明嘉靖南阳府志》:“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曰南阳。”六是清《古今图书集成、南阳府建制沿革考》云:“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七是中华书局1965年新编《辞海》云:“在古之南方,而居阳地”。七是中华书局1965年新编《辞海》云:“在古之南方,而居阳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要对全国各地的地名统一命名,删去重名。于是钦定将山东省的那个邹县“南阳郡”改名为“薛郡”,将修武“南阳郡”更名为“河内郡”。郡治“南阳城”更名为“安阳城”,而保留了“楚国南阳郡”的地名,南阳做为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地名保留了下来。

从此,不管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怎样变易,如秦、汉、三国时期的“南阳郡”,晋代之“南阳国”,唐代之“邓州南阳县”,宋代之“南阳县”,元明请三代之南阳府,“南阳”这个地名一直在沿用着。

====================
《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襄水(汉江襄阳段)

《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沔水》篇均记: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襄阳是以襄水得名。可是,襄水是指哪一地理实体?是汉水的别称或是汉水改道的称呼,还是另外有一条襄水呢?
  
   通过历史资料显示,汉水在襄阳附近并没有改过道,襄水不是指汉水。从《水经注••沔水》篇中得到证实。此篇中记:“沔水又东,和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为东鸭湖,……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又北,径檀溪,谓之檀溪水。溪水傍城北注,……西去城里余,北流注于沔。一水东南出……,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襄阳县志•山川》也记:“襄水即今襄渠”,“襄水则凡西南诸山之水,由长渠入汉者借是也”。光绪年间的《襄阳县志•山川》也载:“今檀溪已涸,而襄水不改,城西南诸山之水,皆归渠入汉”。这些史料清楚记载了襄阳城南确有襄水和它的地理位置。只因“每岁夏秋泛涨,民地万余亩田辄为泽国”(《襄阳县志•城防》),南北朝时张邵已于两岸筑堤,防治水患,历朝沿袭疏浚,到明代改称襄渠,清代沿用,襄阳人俗称南渠由于名称随着历史的演变,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对襄水这一名称,显然较为陌生了。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7-03-07
为什么要迁呢?不花钱吗?如果不花钱的话,可以一年迁一次.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7-03-09
现在看,把首都迁到某一个地方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You don't believe in heaven cause we're livin in hell----Raekwon,1995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7-06-27
迁都汉中较为理想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7-06-28
如果仅仅以首都的不堪重负为迁都的理由的话,估计也是治标不治本,若干年后又要再迁,迁一路不堪重负一路
贵州老虎没见过驴子,从害怕、试探到吃掉,非黔驴技穷,乃黔虎敢为。blog.sina.com.cn/dianfengtianxia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7-09-02
支持迁中原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7-09-03
附议!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7-09-04
坚决支持北京做首都
[img]http://bbs.hasea.com/attachments/forumid_8/20070518_7f4eee69e0501db7ab91wn9RFUdaAuqR.jpg[/img]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7-09-04
引用第10楼旷世风华于2007-01-27 21:15发表的  :
坚决应该迁都!
中国只有一种人反对迁都,就是既得利益者。

看来大家都是想搞点“既得利益”,呵呵
存在即合理,不过研讨还是必须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