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953阅读
  • 91回复

[江苏]苏州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原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08-01-10
引用第85楼suzhou于2008-01-09 23:03发表的  :
现在苏州第六

拿出依据来。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08-01-10
引用第84楼suzhou于2008-01-09 23:02发表的  :
谁有本事报一个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的2006年GNP出来
.......

淘汰的是GDP.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08-01-14
引用第91楼suzhou于2008-01-14 07:49发表的  :
GDP是西方伟大传统的结晶
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各种稀奇古怪的单一指标都附着于身
尤其是涵盖了财政这一块
两会马上开了,你看看报告第一个出来的是什么指标吧 [表情]  [表情]  [表情]

你想说明什么?不如明说了吧。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08-01-14
到这个年头还在闹统计看GDP、GNP这种笑话,真好像这几年白活似的。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08-01-14
引用第94楼suzhou于2008-01-14 13:38发表的  :
再指点你一下:
GDP有明确的客户,又可以计算
GNP没有明确的客户,难以计算

再看看报纸,到底提倡什么/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8-01-14
引用第96楼david于2008-01-14 19:46发表的  :
到这个年头还在闹统计看GDP、GNP这种笑话,真好像这几年白活似的。


为什么吴先生套用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从不分析不同行业增长的拉动效果,而现在我们的民族产业经济学需要分析行业差异呢?这是中国当前的经济历史现象决定的,由于当代中国出现了“空心GDP”、“血汗GDP”现象,增长货币价值,不增长国家实力,也不增长民众福利,因此就必须区分好的经济增长和坏的经济增长。苏州地区的经济就是一个代表,GDP快速增长而GNP(人均消费)十年来不增长,这就是坏的经济增长,其根本原因就是增长领域里面,只有经济交易的增长,而没有本土民众福利和消费物品生产的增长,或者说本国消费物品的生产增长比重过少。而好的经济增长呢?就是带来全人类和全中国人民福利的共同提高。



因此,在吴先生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结论当中,就分不清楚什么是好的增长,什么是坏的经济增长,这就是江湖上人称“吴市场”所误导中国改革的最大问题。科技行业拉动的增长既有提高传统产业效率的,也有淘汰就业人数的问题,服务业中金融服务业拉动的增长有时可以掏空制造业需要的资金,信息业拉动的传媒增长没有带来更多的物质产出。所谓“科技、服务业、信息业,三者拉动增长”实在是一笔“中国综合国力增长的糊涂账”!



分不清经济增长的好和坏,中国的GDP增长到底是世界第四,还是世界第六,就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国家统计局的计算方法和联合国接轨也没有意义。加上尚未计算在内的几千个亿娼妓业交易值,也许中国经济规模就是世界GDP第二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没有关系,和民众福利也没有关系,这些结论请吴先生深思。

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明白什么是该增长,什么是不该增长的。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8-01-14
引用第95楼suzhou于2008-01-14 13:53发表的  :
话说回来
只要有人愿意出这个巨大的额外成本
费个九牛二虎之力把GNP算出来
GDP排老几GNP还是老几


据有关统计资料,苏州GDP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但谁又看见苏州GDP的背后。今天我就稍稍窥视一下: 



一、苏州GDP增长快,但人均收入与GDP不大相称,增幅远低于GDP增幅。例如苏州人均GDP超过上海,但人均收入只有上海一半;还有苏州GDP总量超过浙江任何一个城市,但论人均收入,浙江几个城市全部高于苏州;通常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大致是后者为前者的75%,而苏州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451元,只占人均GDP的25%。这个差距太悬殊了。我们要的是实在的东西而不光只要“名利”。 



二、近年来,苏州成了全国引进外资的典型,媒体称苏州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一些专家认为实际上只是世界工厂的加工车间,出口的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产品,连做衣服都是贴的人家的牌子,赚的是极其低廉的加工费。而且本土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不如外资企业。苏州不是缺少产品,而是缺少自主创新缺少品牌! 



三、苏州在上次评比中未能进入百强城市前十位,主要原因并不是经济实力不强,而是由于在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分都比较低。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这一面,而且还体现在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上。GDP并不能表明我们苏州的一切!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8-01-14
引用第93楼suzhou于2008-01-14 13:36发表的  :
指点你一下,GNP有个大缺陷:与财政的相关性太差
导致在全球化年代作为综合性指标不大灵光 [表情]  [表情]


中国创造了GDP增长的奇迹,苏州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上半年达18%,而且在未来几年仍将会狂飙突进,但这样的发展模式能为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带来多少促进,却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2004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统计数字公布出来,苏州各项经济指标又向前迈了一大步:GDP总量增长18%,达1 630.36亿元,超过深圳(1519亿元),排名全国大中城市GDP总量第四名,并且紧跟在北京(1910.3亿元 )、广州(1865.54亿元)这两座传统意义上的特大型城市之后。


对于只有583万人口的一个地级城市而言,苏州的经济规模是一个奇迹。


“这样的发展速度还看不到减缓的势头。”苏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徐刚荣说,由于近两年上千亿元的生产性投入,这些资金都将在未来几年转化为GDP数字,因此苏州GDP高速增长的势头还将持续,并可能在2008年前超越北京、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经济“巨无霸”城市。


但在苏州GDP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外资投入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给苏州经济耀眼的光环上投下阴影。


GDP增长与人均收入不对称


2003年末,苏州人均GDP高达4.77万元,折算成美元是人均5746美元,高出一直领先的上海(人均5 643美元)一大截,成为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的状元。


但苏州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却并不如此乐观。按人均收入计算,苏州只能排在长三角16个大中城市的第七位,落在宁波、绍兴之后。苏州就业群体的工资收入普遍偏低,大学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大专生、技校生收入在10 00元左右,来自附近省市农村的外来打工族收入则只有几百元。


随着近几年房价狂涨,普通就业群体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在苏州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张彬抱怨自己辛苦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半个平方米的住房,他甚至夸张地说,自己是“住在天堂(指苏州),活在地狱”。


西南交通大学的龚坚将苏州和成都两座东西部城市的统计年报作了比较后发现,除GDP、进出口总额等数字苏州大大超过成都外,在许多有关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上,处于东部最发达地区的苏州,还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发展较为迟缓的成都。


比如体现老百姓消费水准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成都是771.5亿元,苏州是526.1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 45.4亿元;在体现当地居民富裕程度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上,成都是1494.4亿元,苏州是1470.5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3.9亿元。
人均住房面积和私家车拥有量,苏州比起成都来也落后一大截。成都的人均住房面积是27.1平方米,苏州为18 .6平方米,成都比苏州多8.5平方米;2003年成都私人拥有汽车34.5万辆,苏州是16.8万辆,成都是苏州的 2.18倍。


在经过以上对比后,龚坚得出结论:虽然苏州的GDP在高速增长,但苏州市民的生活水准,相对于内陆城市成都却并不高。


本土品牌折戟


“苏湖熟,天下足。”苏州在明清两代一直是全国赋税仰给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苏州再度名噪四方。当时苏州也出现了一些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全国品牌,如香雪海冰箱、孔雀电视、春花吸尘器、长城电扇等,人称苏州“四大名旦”,此外,尚有虎丘牌照相机、登月牌手表等精密产品,以及非常发达的丝绸织造业,但这些企业后来都相继没落。


苏州本土品牌的全军覆没,值得苏州人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深刻反思。


香雪海曾经荣获70多个各种形式的荣誉和奖牌,是当时国内电冰箱行业的龙头老大。但在与韩国三星集团合资后,三星提出让香雪海品牌退出市场三年,这样的条款对于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来说,无异是一种慢性自杀,而等苏州人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为时已晚,冰箱市场早已被以海尔为首的新品牌取代。之后,香雪梅从国外高价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线,但这一品牌早被市场淡忘,原有的技术队伍和熟练工人也加盟与三星合资的企业中。


此后香雪海走上了债务缠身的道路。2002年,由于一场400万元的官司,“香雪海”三个字的商标使用权也被迫拿出来拍卖,最终被安徽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以104万元的价格拍走。


孔雀电视机的命运与香雪海大致相同,与荷兰飞利浦集团合资后,品牌名称被合资方弃置不用。合资的结果是获得了短期的收益,但失去了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后来得益于上海的崛起,苏州在招引外资上异军突起,掩盖了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足,但本土型经济的缺失无疑是苏州经济长期发展中的巨大隐患。《中国改革》杂志社主编、经济学家焦兴旺称苏州经济是“用发展代替了改革的不足”。


是世界工厂,还是其加工车间?


2003年底,苏州全年合同引进外资124.96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68.05亿美元,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引进外资额的十分之一。在苏州经济中,外资已经成为发展主力。


在苏州新加坡开发园区的示范带动下,苏州掀起了一阵园区经济热潮:全苏州境内先后冒出16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及星罗棋布、不计其数的县级、镇级、村级开发区。有一个在苏州当地流传很广的笑话,说在深圳,一个椰子掉下来会砸到4个总经理;而在苏州,你往四周一指,每一处都是开发区。
昆山市外经贸委官员王小东说,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他目睹了昆山变化,15年前的稻田变成了三菱、丰田、阿尔卡特、宏基、电通等公司的厂房。有媒体报道称苏州已成为全球IT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


但在世界工厂名称下面隐藏着的却是苏州经济东莞化的趋向。所谓东莞式经济,即是由内地提供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再加上各类优惠的税收政策,外资企业将生产过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组装环节设在当地,这些低端环节的最大特点是:耗费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附加值低。


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是10美元,但她在中国的离岸价格(FOB)却只有2美元。这2美元还不是最终利润——其中的1美元是管理费和运输费;剩下的1美元中,0.65美元用于支付来料费用,最后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国企业主和工人的所得。


罗技公司(LogitechInternationalSA)是一家总部设在加州的瑞士—美国合资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这些鼠标都是在苏州一个六层楼厂房中制造。罗技鼠标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东莞曾千方百计想把当地的制造业往中高端产值链提升,但最后无功而返,因为提升产业链的主动权掌握在外资手里。而外商看中东莞或苏州的,就是当地的廉价土地和内地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东莞、苏州毗邻香港、上海的区位优势。目前,苏州每年外贸进出口高达656.63亿美元,且以年均80%的高速递增,但要将这样的低端产业链条地区称为世界工厂是错误的,称为世界工厂的加工车间恐怕还差不多。


而且,这样的车间还像蒙古包一样“逐水草而居”——哪里的政策更优惠,哪里的土地、劳动力更廉价,就往哪里搬迁。在苏州目前引进的外资中,就不乏一些在珠三角“免二减三”政策到期后的企业。他们转移到苏州后,又可以继续享受苏州方面提供的税收减免优惠。


苏州当地的一位官员说,等苏州提供的减免优惠到期之后,这些“蒙古包”企业向其他地方转移,“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角色错位:政府成了市场主力


“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一位在苏州投资的台商说。


目前苏州经济的主力是外资投入,一家跨国公司到苏州来设厂,产值动辄就是几亿、几十亿,经济指标迅速就能得到提升,所以各级政府都乐意通过招商引资来获得政绩。而招商引资的政绩就是拼数字、拼优惠政策,这些操作方式简单、易掌握,指标可以量化,是政府办事模式的强项。


1994年,新加坡政府看中了苏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在苏州城东合作开发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随着该园区招商条件的逐渐成熟,苏州又在城西如法炮制,开辟了新的工业开发区——苏州新区,提供更便宜的土地、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新加坡方面为此提出抗议,认为苏州市政府是在挖新加坡开发园区的墙角。苏州市政府回答的理由也非常实在:市场竞争,如果苏州不开辟新区,那邻近的吴江、昆山,甚至无锡、常州也肯定会用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手段来吸引外资。最后结果是,新加坡方面只好承认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


沿着几条穿越苏州境内的主要公路干道,两旁到处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和已经建成的厂房,难得一见连片农田,那个我们记忆中熟悉的河道纵横、沃野千里的江南水乡,在苏南地区工业化的急行军中,已经离我们远去。


据一份统计报告称,苏州的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消耗掉4000亩以上的耕地。在每年18%的高增长速度下,苏州的耕地每年以近10万亩的速度在消失。2003年,苏州GDP增长了18%,而粮食产量下降了23%,油料作物下降20%,蚕茧下降了40%。


苏州各个市县、各个乡镇为在招商引资上完成更多的指标,不惜在地价、税收政策上血拼。一亩“七通一平”(指土地开发中的宗地外通路、通电、通信、通上水、通下水、通燃气、通热力,及宗地内土地平整)后的工业用地,土地成本至少在15万/亩以上,但在苏州很多县市,外商花5万元就能拿到。一些外商说,他们也常常搞不懂一些优惠政策从何而来。


政府主导下的苏州经济,虽然取得了GDP高速增长的奇迹,但其运作方式却是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背离的。在政府唱主角的市场中,招商引资成为最省力、最易见成效的捷径,而发展本土型的创新型企业则成为费工费时、吃力不讨好的事。


  可以预料的是,由于近几年外资的大量涌入,苏州GDP在未来几年仍将会是狂飙突进式的发展,但这样的发展模式究竟能为中国经济地位、经济实力的提升带来多少促进,对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一个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多少帮助,仍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8-01-15
引用第106楼suzhou于2008-01-14 22:27发表的  :
真正有点意思的其实是绿色GDP,注意看还是GDP不是GNP
实话实说,在没有看过许多资料的小学五年级(long long ago, there lived a boy[表情] ),看蒋学模的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我已经引申出这个概念了
倒是与西方学者不谋而同
.......

        其实,我想说的是GDP高,并不是人均收入高,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是高质量的生活。众所周知,苏州GDP高,但人均收入远远低于长三角浙江几市。所以一味为苏州GDP高而得意是要不得的。同时也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要以为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8-01-15
引用第109楼suzhou于2008-01-15 11:50发表的  :
建议先看几年统计年鉴
形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比如浙江哪几个属于长三角的什么城市的那个关于收入的数字,城镇、农村(没有比苏州高的),比苏州多多少,是不是远远
等等


上海 台州 宁波分列长三角人均收入前三位
www.021fang.com  2006-12-19   文章来自:东方早报  阅读次数:31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前三季度的长三角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中,上海从上半年的第4位跃居至第一位,人均收入为15641元。

    前三季度,长三角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35元。与上半年相比,收入排名出现较大调整,上海市超过绍兴市跃居排名第一,台州、宁波、绍兴分列2-4位。

    尽管定位于中国最强经济中心,但长三角内部的收入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收入最低的泰州市差距高达6207元。

    而浙江省也仍然遥遥领先于江苏省。浙江7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333元,高于江苏8市平均水平2560元。浙江“冠军”台州市比江苏“冠军”苏州市也要高出1546元。但就前三季度的增速而言,江苏8市为13.8%,高于浙江7市的12.2%,南京更是以16.8%位居长三角之首。

    就收入构成来说,工薪收入仍保持着主渠道地位,也是形成长三角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上海市人均工薪收入为12070元,同比增长11.2%,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70%,比重高于浙江与江苏。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居民收入的构成显得比较单一。就经营净收入而言,浙江7市人均高达1570元,江苏也达到797元,而上海却仅为724元。这显示上海人的创业精神仍不如民营发达盛行的浙江。

    或许受楼市不景气的影响,上海前三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出让财产使用权而获得的利息、租金、红利收入及财产增值收益等)持负增长状态,同比下降2.2%,213元的数字也低于江苏和浙江。

    前三季度长三角城市居民人均收入

    上海市(15641元)台州市(15460元)宁波市(15265元)绍兴市(14982元)杭州市(14657元)苏州市(13946元)无锡市(13701元)舟山市(13583元)湖州市(13271元)南京市(13282元)嘉兴市(13113元)常州市(12718元)镇江市(10763元)南通市(10603元)扬州市(9744元)泰州市(9434元)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8-01-15
引用第109楼suzhou于2008-01-15 11:50发表的  :
建议先看几年统计年鉴
形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比如浙江哪几个属于长三角的什么城市的那个关于收入的数字,城镇、农村(没有比苏州高的),比苏州多多少,是不是远远
等等

2007年上半年长三角十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排序依次为 : 绍兴市(12362元)、上海市(12278元)、台州市(12147元)、杭州市(11899元)、宁波市(11775元)、苏州市(10927元)、舟山市(10900元)、南京市(10863元)、湖州市(10785元)、无锡市(10774元)、嘉兴市(10556元)、常州市(9887元)、镇江市(8987元)、南通市(8768元)、扬州市(8101元)、泰州(8039元)。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9-10-17
引用第3楼李清于2003-02-10 11:18发表的  :
“张家港市更名为梁丰市,市政府驻张家港镇(原港区镇)”
有病啊


照此理论,深圳应该改为 宝山市,上海 改为 松江市,北京 也要改为燕京市啊!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9-10-17
引用第31楼cdw于2003-03-24 20:55发表的  :
吴江平望应成为吴江驻地:向东沿沪青平高速公路经芦墟连接青浦朱家角。,向西沿G318经震泽连接湖州南浔,沿苏嘉高速公路经盛泽连接嘉兴西塘,沿苏桃(桃源镇)连接桐乡乌镇,向北沿苏嘉高速公路经松陵连接苏州。

原来吴江的次中心(例如吴江第二人民医院就在该镇)确实在平望,但今非昔比了!
现在 平望 东部合并设立了 汾湖镇,南部 盛泽明确为城市副中心,2镇的规划规模远远大于平望!
cdw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9-10-22
引用第86楼xbf96001于2009-10-17 16:39发表的  :
照此理论,深圳应该改为 宝山市,上海 改为 松江市,北京 也要改为燕京市啊!

那照你说,全国都是黄山市、泰山市、崂山市、黄浦江市……
sir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09-10-22
对楼主给苏州的"美好"规划觉得很抱歉... : (
cdw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09-11-05
太仓朋友现在在苏州市区?拉丁化不错。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09-11-06
六年半了,LZ的规划实现得怎么样了?
禁止【【【【【轨道部】】】】】回复我的帖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