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39阅读
  • 11回复

[趣味地名]全国的“桃花源”还有那些地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3-09
一下是网上摘抄

一.湖南桃源说
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南15千米水溪附近。号称东桃源。因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而闻名 。自唐代开始在此修寺建观。宋时极盛。元末毁于火。明景泰六年(1455)又建殿宇,明末再被毁。清光绪年间复修渊明祠,沿山配置亭阁,按陶渊明诗命名,此后又屡经修葺。现存古迹有桃源佳致碑、菊圃、方竹亭、集贤祠、探月亭,及历代诗人的碑刻题诗。1950年除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维修,并修复了一些亭阁。现桃花源风景名区总面积为157.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8.12平方公里,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福地洞天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个景区近百个景点。据桃源方面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今桃花源之地被纳入黔中郡,西汉初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桃花源就在武陵郡境内,当时叫乌头村,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1982年由黄永玉命名的张家界武陵源也名声在外。

二.重庆酉阳说
位于重庆酉阳县。号称西桃源。桃花源景区离酉阳县城不到500米,有一石灰岩溶洞,高、宽约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内流出,清澈见底。溪畔有一个四角木质小亭。传说是当年渔人问津之处,故名“问津亭”。逆桃花溪入洞,洞内钟乳倒挂,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洞中石壁石刻颇多,因年代久远,皆模糊难辨。惟洞尾左侧高处,古朴遒劲的“太古藏书”秦篆大字,清晰犹存。因酉阳与桃源相距仅200公里,且均在武陵山。有专家考证酉阳有6个方面与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相符,而桃源的只有2个方面相似。为国家3A级景区。

三.湖北竹山说
位于竹山武陵峡的桃源村。据考证:东晋时代,今堵河就叫武陵河,竹山县就叫武陵县(县名依水而命名,武陵县是在汉高祖5年设立的,一直到南朝梁才废。而湖南武陵县是在隋朝设立的。)而且武陵峡谷内至今还有桃源乡、桃源村这一地名。

四.位于安徽黟县。据黟县陶氏聚居地赤岭村《陶氏宗谱》记载:陶渊明为三世组,自第五、六世便移居黟县。黟县至今保存了3500多栋清代以前的古建筑,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古代建筑博物馆”。

五.江西星子说
位于江西星子县。桃花源景区有楚人村、康王谷、恩桃庵、陆羽亭等遗址,有谷帘泉、汉阳峰、乌龙潭、吕洞宾洞等胜景。其中康王谷据宋代《南康军经图·记游集》记载,云楚怀王之子逃难至此,遂隐而不出,这位王子为防搜捕,改姓为康,所以此谷后来称做康王谷。对照《桃花源记》中“避秦时乱”,“遂与外人间隔”等句,很是吻合。康王谷附近就是陶渊明的故乡,儿时和隐居后的陶潜常来这个景色秀丽的地方。这样,康王谷成了桃花源又一所在。

六.江苏连云港说
位¥于江苏连云港市。该市有两处:一为载入《魏书》的“武陵郡”,故城遗址犹存即今赣榆县沙河城子村。二为连云港市宿城山西麓,至今保留有武陵古邑的地名。

七.河南内乡说 
位于河南内乡夏馆镇北8公里的青杠树村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 桃花源景区是由桃花谷、桃花溪、桃花源三部分所组成。

八.云南广南说
位于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坝美村(意为美丽的坝子)。属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绿的群山环抱,境内一年四季流淌着一条名为“驮娘江”的清澈小河。这个村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进出村都需乘船经过幽深、昏暗的水洞,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相似。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3-09
(摘抄)
  “桃花源”究竟是在长江以南还是在长江以北?究竟是在东南之隅还是在西北之角?全国30多个叫“桃花源”的地方各执一词。
  从今年1月起,郧阳师专副校长、教授周进芳到各地查看“桃花源”,又遍查史书,历时一年,四易其稿,最终形成结论。近日,他对媒体宣称,竹山武陵峡才是真正的“桃花源”原型地。他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武陵人”的户籍在哪里?
  周进芳认为,要找到“桃花源”,就必须找到那个到过桃花源的武陵人。因为,1600年前的陶渊明在文章中明确地告诉世人:“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可见,桃花源的知情人是一个武陵人。那么,这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究竟是哪里的人?这得从“武陵”这个地名说起。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和《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其具体的年号,在《水经注.沅水》中有记载,为“汉高祖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在湖南设置了一个武陵郡。
  汉高祖设置武陵郡的时候,汉中郡里还有一个武陵县,汉中郡的武陵县在哪里?周进芳查阅《中国历史地图册》发现,这个武陵县的县址就在今天的竹山境内,东经110度,北纬32.15度左右,就是今天竹山县的宝丰镇和竹溪县的县河镇之间。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武陵县”和“武陵郡”会同时存在,且不在同一个地方呢?
  周进芳说,公元前611年,庸国被多国部队灭掉了,但是庸国人在楚国的统治下也许生活并不快乐,他们还得生存下去,怎么办?就得往别的地方另求发展。有一支朝东南方向走,在今天的湖南境内落了户。虽然他们失去了故国,但依然怀念着故土,为了记住家乡,就对这个新居住地用旧有的名字命名,加上楚国文化的南迁,这就造成了地名的大搬迁。湖南湘(水)、资(水)、沅(水)、澧(水)这些水名,在我们今天的荆门和钟祥一带都找得到。湖南的武陵郡、大庸郡等郡名,都是武陵人或者是当年的庸国人和楚文化南迁的时候所留下的痕迹。
  发现“桃花源”的武陵人究竟是武陵县人还是武陵郡人呢?也就是说,究竟是竹山人还是常德人呢?周进芳认为,通过《桃花源记》所叙述的其它事件和人物来分析、推断:武陵人更有可能是竹山人。这有以下多方面的佐证。
“桃花源人”源自何处?
  《桃花源记》中那些热情、淳朴的“桃花源人”从何而来呢?他们曾自我介绍:“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秦时乱”发生在什么时候啊?周进芳考证,从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推断,“秦时乱”指的是秦始皇“并吞六国”时发生的战乱。这个“乱”,只能发生在秦与之交战的地方,尤其是会发生在与秦国有着土地争端的“关塞”和“要冲”。秦国与楚国打了多年的仗,战争的主要地点,就是在今天的旬阳县境内的郇阳关、竹溪县境内的关垭子这一带拉锯式地作战,于是有了所谓“朝秦暮楚”之说。
  “桃花源中人”的先人避之惟恐不及,就连忙拖儿带母,躲进了深山老林。从情理上讲,躲军躲匪不可能跑得太远,尤其是带着家眷。因此,从“秦乱”这件事情来看,“桃花源中人”就是秦、楚两国交战之时的边民之后,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当年处于“朝秦暮楚”一带的老百姓的后代。
  还有一个有力的佐证,那就是《桃花源记》后面诗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诗的开头就写道:“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这里提到的秦时避乱的“贤者”——夏黄公和绮里季,他们是“商山四皓”中的两位贤人。所谓“商山四皓”,就是秦末汉初的时候四位著名的学者。据史书上记载,他们为了抗议秦时的暴政和避乱,长期隐藏在商山,他们出来的时候年龄都已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这“商山四皓”被刘邦之子刘盈接到京都,刘盈接位之后,他们又回到了商山,死后葬于陕西丹凤境内的商山,也就是今天的丹江之滨。商山、武陵峡,都离秦、楚交战的西段关隘不远。从“桃花源人”的来历看,武陵人就是竹山人。
南阳刘子骥与哪里相邻?
  《桃花源记》里说,武陵人从桃花源出来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太守。周进芳认为,武陵人一连串的行为,在时间上具有相当紧密的连续性,从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太守所在地与捕鱼的河流以及“桃花源”,不会有很大的空间距离。
  据《竹山县志》记载:竹山境内的堵河,史称堵水,也名庸水,也叫武陵水,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查《中国历史地图册》可以清楚地知道,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当时上庸郡的郡址就在今天的竹山县县城沿着堵河上去二三十里地的河边。
  从空间上看,渔人极有可能徒步短时间内将发现“桃花源”的事情报告给太守,所以才有“及郡下,诣太守说此”这样连续的行为发生。
  太守想看一看“桃花源”,结果未能如愿。第二个未能如愿的是南阳的刘子骥,这个人史书上确有其人,《隐逸传》中记载,他游乐山水、不修仪操。古时候交通、信息都不便通,他一没做官,二没有权势,是个隐士,他能够听说桃花源的事情,分析起来,这个郡与南阳肯定很近。当时,南阳的地盘非常之大,武当山都属于南阳管辖。与南阳相邻的郡只有上庸。
  周进芳说,如果陶渊明指的这个武陵不是武陵县的话,他完全没有必要提及南阳刘子骥,完全可以设置一个空间距离更小的其他隐士来作证。
  总之,从捕鱼人与郡守的联系,从郡守到南阳刘子骥之间的时空关联上看,“桃花源”在现今的竹山境内的可能性更大。
自然景观哪里更迫真?
  周进芳分析,桃花源的景观可分为外景观和内景观两个部分。它的外景观具有三个比较鲜明的特征:第一,溪流长,可行舟;第二,林尽水源;第三,有山,山有小口。
  竹山堵河曾叫武陵河,是汉江的重要支流,不仅当年可行船,就是今天依然有很大的水流。从官渡镇乘小木船沿着武陵河逆流而上,不久,就可看到一座孤山从河心突起。河水从幽远的峡谷深处流出来,令人神往,这不就是“林尽水源”吗?从山背后狭窄的不足两米宽的山口一望,两边是数百米高的绝壁,抬头仰望,仅能见一线天光。这不正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吗?这不就是“初极狭,才通人”的武陵峡口吗?
  桃花源内在的自然景观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平地;第二,林木茂盛,溪水环绕,花草鲜艳;第三,房屋俨然。从武陵峡谷中出来,便到了一个叫桃花源的自然村落。据《竹山地名志》记载,此处“桃源”之名始于晋代。如果站在山上往谷底一看,果然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竹山武陵峡的自然景观,比其它任何地方都更与“桃花源”相符。
习俗风情何处更接近?
  周进芳认为,从接物待人方面来看,竹山人热情好客,一家来了客人,就是大家的客人,家家户户关心,这不就是“咸来问讯”吗?有条件的邀请至家,待客的好菜好酒都贡献出来享用,这不正是桃花源中人遇到捕鱼人之后“便要还家”的遗风吗?
  从生活方式来看,桃花源中人见了渔人,“设酒杀鸡作食”。三个词,六个字,传神地写出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再看看今天的竹山人,至今不是还盛行着“家家酿酒”、“无酒不成宴”的酒文化吗?不是还流行着“杀鸡待贵客”、“贵客吃鸡头”、“无鸡不成宴”的待客方式吗?
  从乡风民俗来看,今天竹山的许多乡镇都十分淳朴,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在桃源村等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夜不闭户”的生活习俗。
  现今的许多竹山人的生活方式和风情习俗,是不是桃花源中人风俗的扩展与延续呢?
  据周进芳研究,我国著名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当年也对“桃花源”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一番考证。他在1936年《清华学报》上发表文章说,真实之桃花源“不在南方之武陵”,而在北方“上洛”。上洛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上庸——今天竹山境内。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3-10
我是桃源人,我应该有资格说此议题,所谓全国各地争这个“桃花源”都不过是利益作怪,旅游炒作罢了,现在连“西门庆”“夜郎”都要争一番,何况寓意美好事物的世外桃源
其实桃花源本来就是陶老先生的空想而已,事实上本不存在,至于要说正宗点的那还得湖南桃源,没别的,历朝历代的官方权威认定已经说明了一切
首先我们湖南桃源的这个桃花源最初是距离陶渊明生活年代最近的南朝刘宋年间的文人选址修建的,这首先就是一个民间认定,而到了唐朝,由于有刘禹锡在常德任职朗州司马期间几乎把桃花源作为了他的后花园,为桃花源立碑写诗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官方权威认定,而宋朝初年转运使张咏因境内有桃花源而设立了桃源县并传承至今更是彻底的官方权威认定,到了现代,1995年江泽民来桃花源并题词又是进一步的官方权威认定,这还有什么好争的呢,别忘了,中国的大多数名山大川和地名可都是官方定名的呀
何况那些要争桃花源的大部分都是千方百计的想和武陵或者陶老先生搭上关系,其实有哪个能比得了桃源和武陵的关系,桃源县历来就属武陵管辖,距离武陵城常德仅仅三四十公里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3-10
湖南桃源是“桃花源”原型,仿佛成为公认的,这也是我以前的看法。但看到十堰的“车城大讲坛”周进芳的讲解,开始感到好笑,但我是郧县人,笑过之后,好象他的说法也有道理呀,情理上乐观其成。(1楼内容就是他的讲解)。
也想让大家了解以下竹山竹溪。至于武陵县,桃源村(竹山),桃源乡(竹溪),不知道他们是真是假。
[ 此贴被秦南汉北在2008-03-11 20:5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3-10
引用第3楼秦南汉北于2008-03-10 19:36发表的  :
湖南桃源是“桃花源”原型,仿佛成为公认的,这也是我以前的看法。但看到十堰的“车城大讲坛”周进芳的讲解,开始感到好笑,但我是郧县人,笑过之后,好象他的说法也有道理呀,情理上乐观其成。(1楼内容就是他的讲解)。
也想让大家了解以下竹山竹溪。至于武陵县,桃花源村(竹溪),桃花源乡(竹山),不知道他们是真是假。

陶老先生的生活年代是晋朝,晋朝的武陵那可是在常德,这和汉朝初年湖北的那个短暂的武陵县谈不上任何关系,而湖南的武陵郡的设立同样也是汉朝初年由黔中郡(洞庭郡)改置而来,一直相传至今
桃花源本来就不存在,只是陶老先生的空想罢了,要上溯也顶多上溯至陶老先生生活的年代即可,因为桃花源的定址修建是陶老先生以后的事,而且历朝历代的官方权威认定已经说明了一切,即便不知道历史的,只要看到桃源县这个名字就知道了,而且桃源县并不是现在才立,而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而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三个桃源县,历史最悠久并一直保存至今没改名的就属湖南桃源,另外两个是江苏泗阳和福建永安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3-10
引用第1楼秦南汉北于2008-03-09 21:16发表的  :
  据周进芳研究,我国著名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当年也对“桃花源”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一番考证。他在1936年《清华学报》上发表文章说,真实之桃花源“不在南方之武陵”,而在北方“上洛”。上洛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上庸——今天竹山境内。

陈寅恪的文章大家都看的懂,他那篇关于桃花源的八卦考证文章说的是在北方关中一带的坞堡,湖北竹山是关中么?某些专家为了胡说八道到没边了,哈哈哈!!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3-11
我也这样认为。
上庸存在武陵县的历史,为什么叫武陵,此武陵与武陵郡有没有联系,直得大师们探讨。
 
上庸(两竹地区)是否历史上确有“桃花源”的地名,还是是后人杜撰,那为什么用桃源,而不用“桃花源”。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3-11
既然汉朝到唐代存在武陵县,那“两竹”的武陵的地名(包括武陵水、武陵峡)确是存在。
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就有可能在这里。
加之,又有桃源村(竹山),桃源乡(竹溪),那可能性更大了。
还有这里的地势仿佛又沾边。
又与“秦时乱”沾边。
又与南阳(“南阳刘子骥”)沾边。
大家说,两竹该不该凑一下热闹?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3-11
陶先生或许真的发现了一个洞吧。不过对那个洞的描述可谓不详之至,就用陶先生的原文,请画家们来画,画出百十个样大约都是可以的。既然画家都可以画出这么多来,那么现实中要找出百十来个陶先生所说的地方,大约也不难。既然不难,所以出现陶先生所说的几个桃源那种样子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常德也好,竹山也罢,要说陶先生的桃花源,都不过是争死人骨头了。既然皇帝认为常德的那里是桃花源,那就是这里吧,可以了。竹山再争,也不过一时笑谈。就像隆中之争,恒山之争一样。不过恒山,我说句老实话,明朝以前在曲阳的,在汉朝还因为避讳被改名叫常山,哈哈,常山赵子龙,到了清朝就被皇帝改到浑源了,大茂山即使拥有那么多北岳碑刻,但再争恒山的地位,又有什么用呢?

话说回来,去年在湖南看了一期关于桃花源的,说一个老头找了几十年,终于找到常德真正的桃花源了,记者拍了实景照,还真有那么一条陈年小径,一个又长又窄的,在石头中凿出来的陈年老洞,里面果然好山好水,不过,那又有什么用呢。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7-13
江苏泗阳以前就叫桃源县后来被湖南抢去了
是孙中山强令改的
因为湖南哪个是国民党元老宋教仁的老家
宋教仁是被袁世凯暗杀的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8-09
引用第10楼35486047于2008-07-13 21:46发表的  :
江苏泗阳以前就叫桃源县后来被湖南抢去了
是孙中山强令改的
因为湖南哪个是国民党元老宋教仁的老家
宋教仁是被袁世凯暗杀的

泗阳的桃源县这个名字的来由是最初叫桃园县,后被讹误,而至于更名,可不是宋教仁的原因,而是泗阳叫桃源县的名字太短暂,没有湖南桃源历史悠久,当时是全国一次性清理重名县的,只把名字保留给历史更悠久的,历史太短暂的只能更名,关于这份文件,在本论坛就有,我记得是大野叟整理出来的,那可也不是孙中山强令改的,当时的总统是袁世凯而不是孙中山
原贴在此: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18216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8-09
央视的《探索发现》栏目组都被这个周进芳忽悠过去拍了一期《寻源》,据说央视节目组对周某很是不满,说他口才出众,颇有被忽悠的意味,我昨天正好看了这期节目,也有同样的感受,呵呵!!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