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09阅读
  • 7回复

[经济]中国正在加速形成六个核心经济圈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3-16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3-16  
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三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一体化、区域化和全球化,催化和加速中国社会建设与改革,加速中国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型发展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正在经历大调整期。

首先,地区产业和人力双重雁行转型升级。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随着土地、环境服务、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以及创新型国家核心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沿海核心地区——珠三角、长三角、首都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向产业“微笑曲线”高端领域转移,重点推进研发设计、品牌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的发展,逐步走上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周围地区、特别是市场通达性较好的沿海核心地区毗邻区域以及沿长江、沿京广线、沿黄河中游地区,则积极承接沿海核心地区因产业和人力资源升级转移出来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加速推进自身产业和人力资源转型升级。因而,全国呈现以沿海核心地区为引领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双重雁行转型升级的局面。显然,去年以来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转型升级。

其次,城市化方式优化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17.92%上升到2007年44.94%,平均每年提高1. 4个百分点以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短期之内可能延缓城市化,但平均来看,在未来15-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仍将保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的高速发展,估计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左右,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将达9亿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化方式将出现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城乡区域半分割半融合条件下的城市化向城乡区域一体条件下的城市化转变;二是从社会权利不完全的人口城市化向完全的人口城市化转变,城市户籍常住人口和流动常住人口将合二为一;三是城市产业和就业结构加速从制造化向服务化转变,服务业比重加快提升;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速,其滞后的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五是从相对分散的城市化向相对集中的城市化方式转变。未来15-20年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巨型城市将大幅增长,全国可能出现10个左右平均覆盖人口超过6000万的“城市群;六是从相对不理性的向相对理性的城市成长方式转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明显上升。

第三、随着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网建设,扩大内需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加深,核心经济圈带进入多元化调整重组过程,全国将形成六个核心经济圈带。一方面,沿海核心经济圈提升和拓展。即: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另一方面,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三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我国沿海内地区域发展差距,尽管在集聚经济、技术创新以及空间交易效率的驱动下长远仍可能会趋于扩大,但在当前一段时期内随着核心经济圈发生多元化调整重组则应趋于缩小。

第四、区域协调互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首先,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商品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可能加剧,但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跨地区衔接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加速形成,从而会有力地推动全国各地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发挥;其次,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可能进一步扩大,围绕产业、人力资源双重雁行升级转型和经济核心圈带的形成,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将进入新的阶段。其三,全国行政区划进一步完善。省-县(市)-乡镇分级分等行政区体制加速形成;类似美国MPO(大都会区规划组织)的跨地区协调的“界面组织”有可能作为正规行政区划的补充而出现;同时,新的设市制度也必将产生。

最后,为了适应和驾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调整,我国应该着力加快研究制定和实施区域规划和政策,一方面继续针对特定地区制定和实施特定振兴规划和政策;另一方面着手“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系统营造高效、公平、安全、宜居、永续的国土空间格局。黄三角经济区 广义的黄河三角洲指北至中国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黄河三角洲的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呈扇状三角形(半圆形)。扇形半径近80千米,面积5450平方千米。根据2008年山东省政府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2008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1/10和1/7。 海西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又称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幅员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目前,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5%,到2020年,预计川渝两地GDP将达5.5万亿。调查表明,成渝经济区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发达区域。 2007年4月2日,重庆与四川省政要在成都达成《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协议》首次确定了以“成渝经济区”作为两省市合作平台。该经济区以重庆、成都两个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城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覆盖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GDP占西部总量30%。 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2006年3月22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北部湾经济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86平方千米,集中建设钦州市的钦州港工业区、防城港市的企沙工业区和北海市的铁山港工业区等。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区数据首次在自治区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中单列出来: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4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幅高于全区水平。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杨开忠)
[ 此帖被仙峰俊俏在2009-03-16 19:05重新编辑 ]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16
这篇报道说有六个核心经济圈带,好像差一个哦。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3-16
应该还有东北吧,东北对于中国非常重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3-16
感觉是在进行概念炒作,真正的核心经济区就是长三角与珠三角。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3-16
可以。挺好的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3-17
引用第2楼tigerto2001于2009-03-16 19:05发表的  :
应该还有东北吧,东北对于中国非常重要.

就报道内容看,应该算上了北部湾。但是,北部湾与其他几个相比较,显得太微弱了。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3-17
引用楼主仙峰俊俏于2009-03-16 18:58发表的 中国正在加速形成六个核心经济圈带 :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3-16  
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三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一体化、区域化和全球化,催化和加速中国社会建设与改革,加速中国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型发展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正在经历大调整期。
首先,地区产业和人力双重雁行转型升级。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随着土地、环境服务、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以及创新型国家核心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沿海核心地区——珠三角、长三角、首都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向产业“微笑曲线”高端领域转移,重点推进研发设计、品牌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的发展,逐步走上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周围地区、特别是市场通达性较好的沿海核心地区毗邻区域以及沿长江、沿京广线、沿黄河中游地区,则积极承接沿海核心地区因产业和人力资源升级转移出来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加速推进自身产业和人力资源转型升级。因而,全国呈现以沿海核心地区为引领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双重雁行转型升级的局面。显然,去年以来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转型升级。
.......

         环渤海应该以山东半岛为中心,就环北京贫困带如何隆起北方经济的脊梁?!北京要是有带动能力,怎么会搞不赢长三角、珠三角,不得不拉上山东、辽宁组建环渤海?!

    内地就免了,成渝地区除了两个核心城市,其它城市普遍不行;中部各省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4-01
以山东半岛为中心?山东半岛实力太强了吧,哪个城市能和京津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