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18日公布我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据悉,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经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
明长城总图
北京晚报4月18日报道 明长城到底有多长?今天上午,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经过近两年科学调查和测量首次获得的明长城数据: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东经124°30′56.70″北纬40°13′19.10″),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公里;壕堑长度为359.7公里;天然险的长度为2232.5公里。
历时两年首次摸清家底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2006年2月,根据国务院同意的《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其中第一项重要工作即开展长城资源调查,以彻底摸清我国长城资源的家底。计划分为明长城、秦汉长城、其他时代长城等三个部分进行,并于2010年底初步完成有关长城资源的调查、测量与数据入库、发布长城的长度信息等工作。
为保证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了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工作中采取文物部门定性、测绘部门定量的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长城田野调查、内业整理、数据汇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这项工作从2007年2月9日开始部署,至去年10月全面结束了野外工作,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量测工作也已于去年12月15日结束。
科技手段辅助测量
此次明长城资源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文物和测绘部门进行跨学科合作,对明长城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通过科学的田野考古调查,全面获取明长城保存现状等第一手资料,并按照1比10000测图精度量测、获得了明长城的准确长度等各种基本数据;二是第一次全面掌握了明长城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的现存状况,包括其具体分布、走向,墙体和附属设施建筑特点,以及长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和管理现状等。调查结果显示,明长城现存敌台7062座,马面3357座,烽火台5723座,关堡1176座,相关遗存1026处。另外,通过本次调查还新发现了与长城有关的各类历史遗迹498处,例如天津市发现的火池、烟灶等相关遗存,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的将军石摩崖石刻,北京延庆县发现的石墙遗迹等。
据介绍,此次明长城资源调查,采用了传统考古学的调查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除沿用田野调查手段,即在进行收集资料、研究文献和已有成果等的基础上,开展徒步调查、勘测,进行考古学研究之外,还采用了先进的GPS定位系统、红外测距仪提高调查的科技含量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采用了数码照相、摄像、计算机软件存储等,以获取更加科学、客观、全面的信息。
北京段明长城超过550公里
北京市域内的长城主要为明代修建,呈半环状分布在北京地区的北部山区,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区、密云县、怀柔区、延庆县、昌平区、门头沟区六个区县,历史记载境内长城全长约629公里。
本次调查发现北京段明长城超过550公里,并发现在延庆岔道城附近明长城的外侧断断续续还有几十公里的土边长城,成为保护长城的一道人为屏障。这些与石体和砖体长城并存的土边长城同样具备敌台和烽火台等附属建筑。
调查发现北京段明长城共有敌台1510座,烽火台165座,马面41座,城堡141座,关口31座,窑址10处,炮台11座,挡马墙1100米,登城步道18个、暗门两个。调查中,在延庆县新发现了大庄科段、海字口段边等处近5公里墙体、延庆石边长城3公里墙体,以及1处冶铁遗址和多处的烧窑遗址、采石场。此外,在昌平区还发现了一处平面为“凹”字形的遗存,其轮廓线全部为毛石散落而形成;总长15.9米,宽13米。在怀柔区渤海镇水关段长城垛墙上发现了刻有“诸城工东界,东工尾西界”、“左部”、“右部”等字样的文字砖。国家文物局局长上午表示:不让长城再缩短哪怕1米。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丁肇文)
[ 此帖被sslnbqsr在2009-04-18 21: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