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859阅读
  • 42回复

[地名由来]余杭的余(馀)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9-09-01
番禺也被認爲是古越語,意爲鹽村。

成都也被認爲是氐羌語,“成”爲蜀人的自稱,意爲高原人,“都”意爲地區、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長沙也被認爲是蠻越語,“長”是“祭壇”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即“祭祀女神的地方”。

昆明是古代西南地區的一個民族。

上述除了長沙,全是在本論壇下載的【中國地名由來詞典】查詢的,謝絕批鬥。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9-09-01
引用第25楼kook于2009-09-01 18:53发表的  :
番禺也被認爲是古越語,意爲鹽村。
成都也被認爲是氐羌語,“成”爲蜀人的自稱,意爲高原人,“都”意爲地區、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長沙也被認爲是蠻越語,“長”是“祭壇”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即“祭祀女神的地方”。
.......

字典有穿凿附会嫌疑。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9-09-01
确实是穿凿附会
这个和德国首都“柏林”是来自于汉语“柏树林”,华盛顿是来自于汉语“蛙声屯”一样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9-09-02
引用第20楼刘三于2009-09-01 10:16发表的  :
秦置盱眙县,许慎《说文解字》:"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因县治所设在圣人山上(今盱眙城以北20里),登山临淮,可以登远眺淮河风光。 这个一定是古汉语。
春秋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看来诸和余字还真是吴人的词汇。不过暂时和越人扯不上关系。


许慎就不穿凿附会了吗?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9-09-03
引用第20楼刘三于2009-09-01 10:16发表的  :
秦置盱眙县,许慎《说文解字》:"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因县治所设在圣人山上(今盱眙城以北20里),登山临淮,可以登远眺淮河风光。 这个一定是古汉语。
春秋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看来诸和余字还真是吴人的词汇。不过暂时和越人扯不上关系。

汗! 吴人,越人本一家,都是越族。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9-09-03
回 29楼(weilairen251) 的帖子
没想到这个帖子还在继续有人讨论。。。
“越族”已经实实在在的灭族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整意义上的“越族”,汉人老祖先的沙文主义使他们对南方的千差万别的各个民族、部落统称“百越”,“南蛮”;就像北方统称“夷狄”一样,但是你能说北方的匈奴、蒙古、高句丽、女真都是夷族?
已经死了的东西你可以说你的都是越族,我也可以说我的吴越丝毫不相干,我的理由是吴越是世仇,你的理由?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9-09-03
回 28楼(chuoshi) 的帖子
很有可能。
不过从秦朝置县这一点来看应该是华族词语无疑。
秦朝之后直到民国,但凡我所见到的地名都是汉语能解释的,你可以看看秦朝拓展的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置的县名,没有哪一个无法“通顺附会”的,后来本朝处于某些目的才又“拨乱反正”了一批。其实吧,我觉得迪化就比乌鲁木齐好听多了。
兄弟,尽信书不如无书,怀疑的精神是种美德,但是尽不信书也就干脆没书了。作为中国最古老可能最“权威”的说文解字,绝大多数情况我宁愿选择信。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9-09-03
引用第24楼phanlileo于2009-09-01 14:09发表的  :
番禺是因为番、禺两座小山得名。
成都取“一迁而成邑,再迁而成都”。

再迁或三迁成都应是史记记述虞舜之事,为何成为成都得名的原由?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9-09-03
回 26楼(phanlileo) 的帖子
那个解释绝对穿凿附会,古越语?氐羌语?蛮越语?
在北大中文论坛上还是混了不少时间了(也见过惊弓之鸟),这三种称呼还是第一次听到。
古越语?是今天的土家语,京语,还是壮语?
蛮越语是白语,彝语还是羌语?
氐羌语就更不用说了,古汉语广义上也是羌语的一种。
越这个字现在用的太泛滥了,反正暂时不能解释的就一味地往它上面推,反正今天已经没有一个越人了,错了也没人指正。
下面那兄弟的例子不错,但是柏林用柏树林的确今天的汉语能够解释,就是说它附会还是有分寸的。
用三种或死或无的“语言”来“附会”纯粹就是无稽之谈!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9-09-03
回 29楼(weilairen251) 的帖子
关于吴越还有些说法。
春秋时期的民族观:那时没有汉族,只有华族和异族,其中文化认同是根本,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观点,直到今天美国都在“借鉴”,即用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定义“美国人”。
另一种比较极端的,就比如蒙古统一之前的没有民族只有部落。
划分民族标准还有很多种,有根据宗教的,根据习俗的,根据语言的。
吴越这个东西年代久远,很多东西已经模糊不清了,不过书上记载越人(特指越国人)有文身光脚的习惯,吴国我没有看到过,但从“季札观周礼”一节可以看出吴国的上层或为华族,或“华化”已经很深很深了。从当时的文化定义民族来看,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
好吧,上面相当于我们没说,我们只看语言。同样从季札观周礼以及后来伍子胥到吴国直升军师,以及后来夫差大会中原诸侯欲称霸看来,至少吴国的上层建筑已经精通华语了。
孙武(有的人可以说连他也是汉族架空的,好吧,那样我也就认了)是齐国人,到吴国为阖榈练兵(还有训练宫女的趣闻),晋国也派过教练训练吴国的战车兵,楚国人伍子胥在吴国的大街上要过饭,这些说明吴国的中下层人至少还是能够与上诉诸国沟通的。
越国我知道的比较少,但是从勾践称霸,后来陶朱公西施(有人也可以说这些事是附会的)浪迹天涯来看,至少上层建筑还是精通华语的。
所以,即使从语言上看,也不能就说吴越“同族”,弗论民族定义何其广泛,又岂是区区一个语言能够约束的?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9-09-03
Re:回 28楼(chuoshi) 的帖子
引用第31楼刘三于2009-09-03 09:18发表的 回 28楼(chuoshi) 的帖子 :
很有可能。
不过从秦朝置县这一点来看应该是华族词语无疑。
秦朝之后直到民国,但凡我所见到的地名都是汉语能解释的,你可以看看秦朝拓展的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置的县名,没有哪一个无法“通顺附会”的,后来本朝处于某些目的才又“拨乱反正”了一批。其实吧,我觉得迪化就比乌鲁木齐好听多了。
兄弟,尽信书不如无书,怀疑的精神是种美德,但是尽不信书也就干脆没书了。作为中国最古老可能最“权威”的说文解字,绝大多数情况我宁愿选择信。


哦?请问“敦煌”“下殷台”这些汉代的县名都是什么意思?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9-09-03
Re:回 26楼(phanlileo) 的帖子
引用第33楼刘三于2009-09-03 09:34发表的 回 26楼(phanlileo) 的帖子 :
那个解释绝对穿凿附会,古越语?氐羌语?蛮越语?
在北大中文论坛上还是混了不少时间了(也见过惊弓之鸟),这三种称呼还是第一次听到。
古越语?是今天的土家语,京语,还是壮语?
蛮越语是白语,彝语还是羌语?
氐羌语就更不用说了,古汉语广义上也是羌语的一种。
.......

你也是PKU的?怎么知道我是惊弓之鸟?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9-09-03
引用第32楼近江八幡于2009-09-03 09:33发表的  :
再迁或三迁成都应是史记记述虞舜之事,为何成为成都得名的原由?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9-09-04
引用第37楼phanlileo于2009-09-03 22:42发表的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

这句文字与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或者相如与成都得名有关?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9-09-04
引用第38楼近江八幡于2009-09-04 03:30发表的  :
这句文字与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或者相如与成都得名有关?

没有关系,我是举例说,汉朝已经有成都县了。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9-09-04
引用第39楼phanlileo于2009-09-04 08:57发表的  :
没有关系,我是举例说,汉朝已经有成都县了。

根据华阳国志,成都县置于秦并蜀后,时代要更早一些,但得名应与“再徙”或“三徙”无关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9-09-04
有些地名用现代汉语难以解释
其实可能只是由于语言的变迁,
而用当时的汉语是有意义的
正如我们看远古的人名,
如三皇五帝时候,甚至夏商周秦汉的
许多也会觉得很怪异
难以解释
还有汉语和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语言本身就有亲属关系
有些能用这些少数民族现在语言解释也很正常


搜了一下
山海经《海内东经》提到“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倒是四川成都。《山海经》对成都原名城都的记载,可以纠正开明氏蜀王梦见郭移迁都,一年成邑、二年成都的牵强附会。先秦时代,成都经历了三次治水,赢得二江环抱,水旱有收。
[ 此帖被指点江山在2009-09-04 23:00重新编辑 ]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9-09-05
回 40楼(近江八幡) 的帖子
华阳国志应该可信很多。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