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汉水中上游。地跨东经l10°08’—l10°34’、北纬32°14’—32°58’之间。东与光化交界,南与房县接壤,东南与谷城县相连,西与十堰市、西北与郧县相接,东北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市治丹江镇东南距省会武汉市480公里,西距十堰市110公里。市境东西最大横距7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3,111平方公里,折合466.7万亩。其中:山场面积321.5万亩,占总面积的68.9%;水域面积70万亩,占总面积的15%;耕地面积41.3万亩,占总面积的8.85%;其他面积33.9万亩,占总面积的7.26%。
建置沿革
丹江口市地春秋时为麇国,战国时属楚。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取名“武当”,隶属南阳郡。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为均州,因境内均水而得名,辖武当、均阳两县。唐天宝元年(742年)为武当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均州。宋、元仍旧。明洪武九年(1376年)省武当入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属襄阳府,沿至清末。民国初年改均州为均县,属湖北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其间,1931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宫山、盐池河、浪河等地曾建立苏维埃政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县隶属郧阳专员公署。1952年该隶襄阳专区行政公署。1960年撤消均县并入光化县;1962年又与光化县分开恢复均县。1965年均县复归郧阳地区管辖。
自然条件
地形
全市呈心脏形,南北高,中间低,略向东倾。平均高度海拔400米,最高点为武当山主峰,海拔 l,612.6米;最低点在丹江大坝下游潘家岩一带,海拔87米。整个地势西南最高,呈扇形向北、东北、东逐渐低下。汉水自西北向东南将全境划成两个自然块,俗称江南、江北。高山地区 (海拔800米以上) , 占全市总面积的7.5%;二高山地区(海拔400米—800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6.9%;低山丘陵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占全市总面积的65.6%。
山脉
丹江口市地处秦岭山系。主要山脉有两条:一为绵亘在汉水以南的武当山,为秦岭山系的大巴山支脉,自西南向东北走向,方圆400公里,由七十余座山岭构成,遍布江南六个公社一个镇,成为西南的天然屏障;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6米 ,有“一柱擎天”之誉。一为汉水北的横山,属秦岭山系伏牛山脉东端的余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分布在江北六个公社一个镇,平均海拔500米,长约60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最高峰是乌头山,海拔681.2米。
水系
丹江口市境内常流河大小57条,主要河流为汉水、丹江、浪河和官山河。汉水,由郧阳鸟池入境,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市,至潘家岩出境。境内流长105公里 ,两岸多悬崖陡壁。丹江大坝耸立在丹江与汉水汇合处。丹江,由河南淅川县挡子口入境,于丹江镇北与汉水汇合。境内流长约21公里。为丹江水库的组成部分。 浪河,发源于盐池河公社,南流到浪河镇代家湾注人丹江水库,全长约137公里,不通航。官山河,发源于房县的猫子沟,流经官山,于六里坪公社篙口进入丹江水库。境内流长约36公里,不通航。
气候
丹江口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15.9℃,八月最热,平均气温31.9℃,极端最高气温41.5℃(1966年7月);元月最冷,平均气温3.1℃,极端最低气温-12.4℃(1977年元月)。年平均降水量833.6毫米,平均降雨日数11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无霜期为255天,初霜11月17日。终霜为3月7日。平均降雪13.9天,初雪日一般在一月或二月初,终雪日多在三月上旬。全年多偏东风,平均频率13%,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由于降水保证率低,干旱频率高,在高山地区4至7月易出现冰雹、寒潮、暴风雨等特殊气候。1957年—1979年间有6年干旱;1954年—1982年间有13次洪涝;1952年—1960年间有2次冰雹灾害。
土壤
全市属红壤、黄壤和黄棕壤地带。黄棕壤是棕攘向黄壤、红壤过渡性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汉水以南的大部分社队和江北凉水河公社的油坊沟、三官庙,柳河口公社的观音、檀山,习家店公社的艾河一带,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6.9%。黄棕壤分布在较高的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5%。黄褐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丹江库区一带,约占总面积的65.6%。
资源
金属矿发现有金、钒、镍、铁、铜、锰、褐铁、钒钛铁等。铁储量5000万吨,钒钛铁矿储量7.5亿吨。非金属矿主要有石膏、白云岩、石棉、水晶、滑石、蓝石棉、石灰石、石英、方解石等。白云岩储量100万吨,石棉储量5.9万吨。市设有非金属矿产公司,已开采石棉累计17,685吨。野生动物主要有獐子、羚羊、豹子、野猪、猴子等。较稀有的野生动物有盐池河公社黄草坡的娃娃鱼,武当山的源鼯鼠。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其中药材特盛。武当山为天然药库,《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千八百多种中草药,武当山有四百多种,其中“曼陀罗花”仅在武当山觅得。比较名贵的还有金钗、天麻、田七等。各种药材最高年产量是1966年,达到21.86万斤;1980年天麻收购量达2,985斤,1982年收购麝香334钱。
文物胜迹
武当山风景区:武当一名,先秦就有。山势奇特,一峰挺拔,众峰稽首,形恭参拜,故又名“参上山”,历来为道家修身养性之所。宗教建筑始于唐,盛于明。共有8官、2观、36阉堂、72岩庙,以及桥梁、蹬道、亭台等点缀性建筑,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古建筑金殿尤为世上罕见。武当山计有72峰,36崖,24涧,其景色绮丽,胜似五岳,素有“天下名山”之称。1982年国务院正式将武当山定为“武当山风景区”。同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处”,设在老营。武当山还留有宝贵的革命史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山风景区主要有:
玄岳门——为一座四柱三间的石坊,高10米,宽9米,正中刻有“治世玄岳”,两侧有虫鸟花卉的浮雕和镂雕,栩栩如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门距金顶约40公里,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大门。
玉虚宫遗址——距武当山金顶35公里。于明永乐年间仿北京故宫式样营造。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规模宏伟。为武当山建筑群之最大者。毁于明末,尚存遗迹。因兴建武当山的大本营设在此地,故又称“老营宫”。
复真观——又称“太子坡”。位于老君堂与涧河桥之间,建在险要的悬崖陡坡上,面积约二万余平方米,两层院落随地势高低自然曲折,有宏伟壮观的“一柱十二梁”的五层建筑,下临大壑,涧水潺潺,遥望武当,群峰争秀。院内墙壁上还有1931年红三军政治部书写的“ 实行土地革命”、“ 红军是工农群众的军队”等标语。
紫霄宫——武当山八宫之一,座落在群山奇峰之中。官门内有大殿、父母殿、东官、西官。官后有“龟泉”,泉水自石龟口中流出,冬暖夏凉,长流不断。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
南岩宫是武当山36岩中风景最佳的一个,建于明永乐十—年(1413年),现部分殿亭尚存。右下侧一峰上有“梳妆台”、“飞岩”等小品建筑,往东有元代天乙真庆官石殿,岩屋处分立着两仪殿、皇经堂、藏经阁等。殿内存放铜铸神像甚多,四壁和木梁上嵌有五百铁灵官的群雕,是一座宝贵的巨型石雕艺术珍品。
金 殿 耸立在海拔1,612米高的武当山主峰一—天柱峰之巅,也建于明永乐十一年,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精华,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除基石是用花岗岩石铺垫外,全部铜铸结构,分鎏赤金,故称“金殿”。殿内有“真武”披发跣足的鎏金铜像,左右侍立“金童捧册”、“玉女捧宝”、水、火二将,全系铜铸金饰,姿态各异,造型逼真;群像和殿内香案供桌等整个金殿铆榫拼焊一体,虽经沧桑,仍完好无损,崭新如初。
文笔塔 自丹江大坝西溯水路45公里处,一峰劈水而立,峰顶有一古塔,名“文笔塔”,又名“龙山塔”,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动物化石 1973年在江北习家店公社出土了鼠兔化石,在汉水以西的三宫殿和汉水以北的篙坪、大沟等公社出土了剑齿虎、大熊猫、犀牛等古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湖北省博物馆科普委员会鉴定:距今60万年前,均县境内就有古动物生存,这对研究地球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原始人生活遗迹 在乱石滩、观音堂、浪河桥头等地,发现距今五千年至七千年间的原始人生活的遗址、遗迹。
文物珍品 丹江口市文管所收藏的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高上玉皇本行纪经》瓷青简泥金楷书写本(三卷),为明英宗朱祁镇手书,经北京故宫博物院朱嘉晋教授鉴为国内孤本,属国家一级文物。同时还收藏有清乾隆皇帝手书“千叟宴”诗文和清咸丰皇帝的圣旨各一幅。
红三军司令部遗址 在紫霄宫父母殿内有红三军司令部和贺龙将军办公室的旧址,西官是后方医院旧址。留下很多珍贵革命文物,至今保持完好。部队转移时,七位伤病员为掩护战友和群众,献出了生命。解放后,在紫霄宫附近修建了烈士墓和烈士亭。
烈士陵园 位于丹江镇区东侧的金岗山角,面积0.2平方公里。正中是一座高3.5米、宽1.4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为革命烈士公墓,安葬着1927年至1949年革命战争中在丹江口市牺牲的烈士忠骨。烈士碑文铭刻着124名先烈的英名和业绩。
老营烈士陵园 位于襄渝铁路南侧、老营宫火车站西北0. 3公里的高地上,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在修筑襄渝铁路中献出生命的195位烈士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