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区东与怀远、凤阳交界,西与淮南市田家庵区接壤,南与长丰毗邻,北临淮河。全区总面积202 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有丘陵、湖泊、河滩三大地貌。地区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晋陶土、轻质陶粒、珊瑚石、白云石、大理石、矿泉水等10多种天然资源储量丰富。全区最高点为朱家大山,海拔212米。境内有淮河、窑河、高塘湖等河流湖泊。拥有耕地4447公顷,山场400公顷,水面2667公顷,总人口12.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8.48%。
在夏、商朝,大通属徐州;秦朝时,大通属九江郡;东汉时,大通属怀远县。自南北朝以后,大通境内几经划分,明、清朝又归属怀远县。在抗日战争时期大通为日伪“大通特别区”,后改“定淮特别区”。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2月5 日成立“淮南大通特区政府”,驻地在大通。1955年4月1日,建立大通区,隶属淮南市,为县级市辖区。1955年6 月大通区人民政府易名为大通区人民委员会,辖大通、九龙岗两个街道办事处和淮丰人民公社。1968年3月28日,成立淮南市东风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1969年3月,洛河、窑河、上窑、宫集四个人民公社划归东风区。1980年9月,东风区革委会改称为大通区人民政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