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92阅读
  • 1回复

[标准/幅度/规模]计算规模采用非线性方程的先例,或可取“规模=平方根(人口*面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1-06
不时的想起行政区规模计算公式的问题,最近更是常常想起,所以今天就在“综合探讨”版面下,把分散于综合探讨、层级和幅度、画纸为界等几个版面的此类帖子翻查了一下,新建了一个新的分类“行政区规模测算方程”。

观察这些方程,大致两种倾向,
一种是线性。主要计算方式为“规模=人口*a+面积*b”,此外还有把经济力等也算进来的。这方面的网友包括北极星、蓝梦舟、玉宇清澄等人。不过我暂时没有找到北极星的帖子,望有查到的斑竹移动到这个分类下来,或者跟贴告知链接地址以便移动或分类操作。如果以b为1的话,北极星的a取3,而蓝梦舟则取2.5。
另外一种是非线性的。持“人口*面积”的,比如youyuan、jbh2006等人。

我也曾持“人口*面积”的,不过非线性的被线性主张者批评最多的,就是各部分的规模相加不等于总的,按照相加必为总来看,非线性就肯定不能使用了。

所以前段时间,我想,也许“规模=平方根(人口*面积)”,可以修正一下,不过毕竟是几何平均数,加起来肯定跟全国的几何平均数也是不同的,只是比起不开根号来说,开个根号大致可以进行加减了,只是高寒荒漠和大都市区这两个极端地区使用效果要差一点。

我还是在想,坚持线性是不是规模计算公式的前提?难道没有先例吗?不过我今天才想起动手查了一下。结果还真找到了几个。

1965年,维·福克斯(Wilhem Fucks,这个姓)提出一个非线性国力方程。该方程考虑三类变量:一是人口规模(P);二是能源生产(Z);三是钢产量(Z1)。其方程为: [pre]M=(P^2)*Z
M=(P^(3/2))*Z1

很显然,这两个公式都是非线性的,如果a国和b国统一,那么两个M自然不能简单相加了。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pre]
该方程是以工业化时代的传统资源为基础,其主要国家战略目标是全球获取更多的能源,大幅度提高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雷·克莱因(RayCline1975)提出如下国力方程: P=(C+E+M)*(S+W)
式中C为土地和人口;E为经济实力,包括收入+能源+非燃料矿产资源+制造业+食物+贸易;M为军事能力,包括战略平衡+作战能力+激励;S为国家战略系数;W为国家意愿, 包括国家整合水平,领导人能力,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战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力方程,方程的第一部分是客观实力或硬实力,方程的第二部分是主观实力或软实力,而综合国力是两者的乘积。反映了研究者对软实力的重视,但是如何计算软实力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方法曾被美国军方用来评估国际系统的长期趋势。

这两个先例都是网上搜的,不过共同点就是都是非线性的,且都被使用过,还被翻译到中文中。

可见,测算行政区的规模,也不需要非采用线性方程式,不需要保证使用同样的公式,各县计算值相加,就一定要等于该省的省级计算值相加。

当然,考虑到更好的使用,我现在的意见是“规模=人口*面积”,应该开个根号,也就是取“人口”和“面积”两个指标的几何平均数。如果两者都以万为单位计算的话,那么像浙江省云和县这样的(约1000平方公里,约10万人),规模值就等于“1”。因为开了根号,所以使用起来可能会方便很多。
1条评分
实在 奖励 +5 原创鼓励 2010-11-06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06
祝贺!   方舆论坛又增加一个数学模型!   收藏学习.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