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淮南三镇”之称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均属怀远县所辖。40年代后期,又在八公山下勘探到大量的煤炭资源,到淮南解放,八公山煤矿简易投产。解放时矿区已经形成大通、九龙岗、八公山3座矿场。
新中国建立以后,淮南煤炭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52年3月,淮南解放后兴建的第一座矿井蔡家岗煤矿(谢家集一矿)建成投产,揭开了淮南煤矿建设的序幕。1954年,谢家集二矿、三矿、李郢孜一矿先后破土兴建,分别于1956、1957年投产;1955-1964年,先后又有李郢孜二矿、毕家岗矿、李嘴孜煤矿、孔集矿动工兴建并竣工。1969年以后,基本排除了“文化大革命”初期对煤炭生产的严重干扰,煤炭产量稳步上升。1973年底,潘集一矿开工兴建,淮南煤矿新一轮矿井建设揭开序幕,淮南煤炭生产跨过淮河,开始往潘集-谢桥新区发展。
可见淮南作为一个矿业城市发展的次序是先东部后西部再到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