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94阅读
  • 14回复

[历史人口]金末元初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5-03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22-07-13) —
参考资料:《中国人口史》,作者:赵文林,谢淑君。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根据史料记载的户口数据,汉末三国和金末元初的人口损失都超过85%,下面根据《中国人口史》对金末元初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5-03
根据《金史》《元史》的记载,
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原金朝境内仅有110余万户,和1207年的841万户(一说为768万户)相比。只有1207的13%多。人口减少超过85%。

金元易代人口减少的原因分析:
一、战争
1.蒙金战争【1210年-1234年,蒙古对金朝的进攻,1210年-1215年,成吉思汗亲自指挥攻金。1216年-1228年,木华黎及其子孛鲁指挥攻金。1230年-1232年,窝阔台和拖雷率领军队消灭金军主力后北返。1232年-1234年,蒙古大将速不台和宋将孟珙联合灭金。】
2.宋金战争【1206-1207年宋宁宗开禧北伐,以南宋失败告终】
3.金宋战争【1217-1218年金宣宗向南宋的进攻,以金朝失败告终】
4.夏金战争【1214年-1224年,西夏向金朝西部地区的多次进攻】
5.金东北地区耶律留哥叛乱【1212年,契丹贵族耶律留哥在吉林一带起兵反金,号称辽王】
6.金东北地区蒲鲜万奴叛乱【1215年,女真人蒲鲜万奴在辽宁一带叛金自立,国号大真】
7.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部等地区农民起义以及金军的镇压【1214年,山东地区的杨安儿,杨妙真,李全,方郭三,刘二祖、霍仪等人领导的红袄军农民起义,以及随后而来的金军将领仆散安贞的攻打,1214年,河南的南阳等地起义,1215年河北周元儿等起义,1218年,安徽冯天羽等起义,1215年,山东郝定等人起义,1217年,济南夏全等起义,1218年胶西李旺等起义】,等等。

二,战争造成的田地荒芜,人口流离失所,战争引发的瘟疫,疾病等无法得到及时医治,还有因为田地荒芜,粮食不足,很多人口饿死。

三,蒙古军队将金朝境内各族降民中不少人抽入军队参加他们征服世界的战争事业(其中一些人被打死了,另一些人则留在国外没能回来,这是一次中原人口的强制扩散)

四,元军将领大量俘掠人口作为奴隶。(《元史》纪传之中相关记载甚多)

五,蒙元政权大搞类似西周的分封制度,宗室,功臣将领都有份地,并赏赐一定数量的户口。(《元史》宗王列传中相关记载甚多)分封出去的人户,不再纳入中央政府户口统计。

六,军户,匠户,淘金户,猎户,盐户,商户,五丝户,驿站户等均不纳入中央政府户口统计。

七,从金朝后期开始,中原地区就有不少人向南方逃亡,进入南宋境内,多数荫蔽于豪族大姓,或者成为“客户”,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5-03
史书记载的汉末三国的人口损失超过85%相关原始数据:

人口从157年的5648万减少到263年的767万,人口损失4881万,损失超过85%

自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二月黄巾之乱开始,进入长期的灾荒,瘟疫频发和战乱频繁的祸乱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与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或外迁避难或死亡。到蜀汉灭亡时(263年)人口数字根据传世文献资料记载,魏蜀吴人口合计在767万人左右。而根据传世文献资料,157年人口有5648万,改朝换代的人口损失超过了85%,是为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惨烈的空前浩劫之一。

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人口达到鼎盛,民户人口5648万人,经过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大大小小的军阀互相混战,到了三国后期(263年),民户人口只有大约767万,其中,263年灭蜀前夕魏国443万,蜀国灭亡前夕94万,吴国230万(280年数据),这只是民户数据,不包括军队和官员,根据历史资料记载,263年,蜀国带甲将士10万2千人,吏4万人,280年,吴国带甲将士23万人,吏3万2千人,即使加上这些,总人口也只有793万人。263年的魏国,带甲将士和吏估计有三四十万人,也就是说,263年,三国时期民户人口总共大约767万,加上三个国家的带甲将士和吏估计总人口有820余万人。
       古代户口统治数据都是只包括民户的,也就是说,民户从157年的5648万人,锐减到263年的大约767万人,损失率超过85%。767万还是三国稳定40多年后的数据,四十多年前三国各自建国的时候,人口只可能更少。可见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之惨烈。

具体史料数据如下,历史资料记载的从东汉到三国时期的人口变化:

东汉后期的人口
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户,56,486,856人。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魏国人口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灭蜀之前,663,423户,4,432,881人。灭蜀之后,943,423户,5,372,881人。 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魏蜀吴三国总人口只有大约767万,和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的5648万相比,只有157年的13%多。220年三国鼎立的时候人口只会比767万更少。

蜀国人口
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0年),200,000户,900,000人。 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蜀汉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年),民户280,000户,940,000人。此外,带甲将士102,000,吏40,000人,总计1,082,000人。       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和《三国志·蜀志》卷三附注引王隐《蜀记》中的数据,关于263年的蜀国人口,两者数据相同。

吴国人口

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242年),523,000户,2,400,000人。 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吴后主孙皓天纪四年(280年),民户523,000户,2,300,000人。此外,带甲将士230,000,吏32,000人,总计2,567,000人。       数据来源:《三国志·吴志》卷三附注引《晋阳秋》中的数据。

西晋统一后的人口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59,840户,16,163,863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5-03
史书记载的金末元初的人口损失超过85%相关原始数据:

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原金朝境内仅有110余万户,和1207年的841万户(一说为768万户)相比,只有1207的13%多。人口损失超过85%,人口从1207年的5300多万,到1236年,只有700多万,人口减少4600万左右。


蒙金是世仇,元太祖成吉思汗1211年首次进攻金朝,元太宗窝阔台1234年2月9日灭金,由于战争本身的杀戮,以及随后长期相伴瘟疫与饥荒,导致大量人口消失。

根据《金史》《元史》等史料记载,金末元初的人口数据为: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根据《金史 食货志》记载,1207年人口数据有两组,一组为7,684,438户,45,816,079人,另一组为8,413,164户,53,532,151人。从这两组数据来看,和明昌六年(1195年)相比,前一组数据的户数增加了,而口数却减少了250万以上,这与紧接着这两组数据的金史正文中的结论“此金版籍之极盛也”不符,所以后一组的数据应该更合理一些。 一般认为1207年金朝8,413,164户,53,532,151人。

元太宗窝阔台六年(1234年)2月9日,蒙古灭金朝。

元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年,乙未年),乙未籍户,籍得北方部分地区(燕京(今北京)、顺天(今河北保定)等三十六路)的人口为873,781户,4,754,975人。

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六月,完成中原户口的全部编籍工作,籍得人口110余万户。不包括蒙古贵族以及蒙古诸王、贵族、军将的大量私属人口,以及独立于州县以外的诸色户计(军户、站户、匠户、民屯户、释、道、儒户)等人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5-03
关于宋末元初的人口变化:

1223年,南宋统治区1267万户,5664万人,
1264年,南宋统治区只有569万户,2604万人,
1291年,原南宋地区1143万户,5093万人。

可见宋末元初的改朝换代破坏力在历次改朝换代中还算比较小的。


参考资料: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12,670,801户,男口28,320,085人。 数据来源:《文献通考》户口二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5,696,989户 ,男口13,026,532人。数据来源:《续通考》户口一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13,430,332户。江淮和四川11,430,878户,内郡1,999,444户,59,848,964人,游食者429,118人,僧、尼213,148人,共计60,491,230人。数据来源:《元史》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5-03
1223年,南宋统治区1267万户,5664万人,
1264年,南宋统治区只有569万户,2604万人,

对于1223年-1264年的户口数锐减,和宋理宗40年的无道统治有很大关系【元军在1264年之前并未攻入长江以南地区,而南宋的人口大多数在长江以南】。

南宋末在昏庸无道的理宗统治的四十年间(1224—1264 年),“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①,朝政先后操纵在史弥远、董宋臣、丁大全、贾似道等人手里,结党营私,招权纳贿,腐化享乐,威福肆行。为了满足其奢侈糜费的需要,向人民预借来年两税。淳佑八年(1248 年),已预借到十四年(1254 年)的赋税②。

大量发行会子,并巧立名目征收经总制钱、身丁钱、免丁钱、月桩钱等苛捐杂税,“苛征横敛,无所不有,严刑峻罚,靡所不施”③。以致“耕夫无一勺之食,织妇无一缕之丝,生民熬熬,海内汹汹”④。“天下大势如江河之决,日趋日下而不可挽”⑤。户口之数已不可详究,惟一见于记载的仅理宗景定五年(1264 年)有户5,696,989,口13,026,532⑥。户与口分别降至孝宗淳熙五年(1178 年)最盛时的43.9%及45.6%。
--------------------------------------------------------------------
① 《宋史》卷四五《理宗纪》五。
② 《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二。
③ 《宋史》卷四一九《徐荣臾传》。
④ 《许国公奏议》卷一《奏论都城水灾乞修省以消变异》。
⑤ 《宋史》卷四二○《王伯大传》。
⑥ 《续文献通考》卷一二《户口》一,《续通典》卷一《食货》一○。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5-03
几乎每次改朝换代都伴随着人口的大量减少,隋末唐初和安史之乱的人口损失都超过3500万,隋末唐初人口损失超过四分之三,安史之乱人口损失超过三分之二。


史书记载的隋朝和唐朝人口数据,在数据后面的书名是数据来源。

隋末唐初人口从609年的890万户减少到武德年间(618-626年)的200余万户,人口损失超过3500万,人口减少超过四分之三。

隋朝:
隋炀帝大业五年 609年 8,907,546户,46,019,956人。      《隋书·地理志》

唐高祖武德年间 618-626年 200余万户       《通典·食货七》
唐太宗贞观年间 627-649年 接近300万户     《通典·食货七》和《新唐书·食货志》
同样记载
唐高宗永徽三年 652年   3,800,000户       《旧唐书·高宗本纪》      
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年   6,156,141户,37,140,000人     《资治通鉴》卷208和《旧唐书》同样记载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年 9,069,154户,52,880,488人。     《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年 9,619,254户,52,880,488人。     《旧唐书·玄宗本纪》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年 8,914,709户,52,919,309人。     《通典·食货七》

安史之乱导致人口锐减,从755年的5291万减少到764年的1690万。人口损失超过3600万,人口减少三分之二。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2,933,174户,16,993,806人。 《通典·食货七》和《新唐书·食货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2,933,125户,16,900,000人。 《旧唐书·代宗本纪》 《资治通鉴》卷223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5-03
古代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战争吧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5-03
引用第7楼彩虹沙漠于2011-05-03 17:56发表的  :
古代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战争吧

有道理。

此外,三国到西晋的人口变化很诡异。

个人认为:
战争中的人口死亡,以及战争造成的田地荒芜,人口流离失所,战争引发的瘟疫,疾病等无法得到及时医治,还有因为田地荒芜,粮食不足,很多人口饿死。

这才是历次改朝换代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金朝和元朝的户口统计标准不同,按照1207年和1291年的户口比,
1207年平均每户人口是6.36人,
1291年平均每户人口是4.456人。
平均每户人口相差2人左右,所以用户数的变化来作比较比较合适。而且1236年也只有户数,没有人口数记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5-03
引用第5楼dabao于2011-05-03 16:23发表的  :
1223年,南宋统治区1267万户,5664万人,
1264年,南宋统治区只有569万户,2604万人,
对于1223年-1264年的户口数锐减,和宋理宗40年的无道统治有很大关系【元军在1264年之前并未攻入长江以南地区,而南宋的人口大多数在长江以南】。
.......


对宋理宗的执政评价节选自: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5-03
战争 瘟疫 人口隐匿

可怜的中国汉族人……周期性的遭到屠杀 神马时候能改变呢~
人生就像挤公共汽车,有人一上车就有座,有人却要一直站到终点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5-03
如果说楼主所引用的就是那部《中国人口史》的结论的话,那这部80年代的著作毫无学术价值
稍有历史学素养的人都会知道,正史中所记载的“口”“户”“丁”等,并非实际人口数量,前者为政府所控制的人口数量,后二者甚至就是赋税单位而已。
在战争频繁时期,有大量人口脱离原有户籍而流散转徙,或为势家大族所控制,或有其他的统计渠道和口径,比如说三国时期的人口,楼主所引,是政府控制的民、吏、兵等人口,世家大族控制的部曲呢?如东吴大族高官部曲动辄成千上万,政府讨伐山越所搜集的人口,也往往与大族高官瓜分;还有在三国盛行的屯田,那些屯田客都不入民籍。
再说金元之际,北方一片战乱,崛起大批世侯,元政府只是羁縻而已,他们动辄连州跨郡,这些人口怎么统计?还有蒙古实行奴隶制,大批人口为诸王、公主、功臣等瓜分,成为他们的私属,这些人口怎么进入政府的统计范围?

所以,楼主如果想了解中国人口的变迁情况,应该参阅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等专业著作。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5-06
不同的学者对金朝1207年和蒙元1234-1236年实际人口数据的分析:


《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的观点:
金朝人口的峰值在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或者1208年,数量略高于841万户,5353万。
第201页
1127年后,西夏人口一直未超过300万。              第204页
1207年,5650万左右,金和西夏人口总和。

金朝灭亡后
1234年,200万户,1050万人左右      第211页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5-06
《中国人口史》,赵文林,谢淑君的观点: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金朝人口5353万人。          第261页
金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年),金朝人口峰值5372万人。     第261页

1131-1210年,西夏人口维持在120万左右。                第279页

1236年和1252年的蒙元政权人口为原金朝和西夏统治区的人口。
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1053万8745人。     第279页
元宪宗蒙哥二年(1252年),1127万8745人。      第279页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5-06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

1207年,金朝人口峰值5353万人。        第72页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吴松弟的观点:
【《中国人口史》,葛剑雄教授主编,分为六卷,均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金朝人口的峰值在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大约870万户,5600万人。第381页
西夏人口的峰值在夏崇宗永安三年(1100年),大约300万人。第201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