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深圳最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了《深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前海合作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城、大运新城、大鹏旅游度假区六大新型功能区开发建设,深圳全面进入新型功能区发展阶段。
与此对应的是,出于对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经济总量不断下滑的忧虑,深圳有关方面一直以来不顾民间的反对声音,对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不惜动用行政区划调整的利器,以显重视。综观以上六大区域,光明于2007年5月率先建立了功能区,接着坪山于2009年6月建立了新区;2011年具有较高土地管理权和人事权的前海管理局宣布成立;近期,有关部门又宣布准备增设龙华新区和大鹏新区。按现在的模式,唯一未成立功能区的大运新城成立新区已是呼之欲出;而在五年后,居于福永的空港新城随着建设的启动,建立新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由建立功能区引发的深圳行政区划调整走向已清晰展示在市民面前,未来的深圳将出现行政区与功能区兼容的格局。可以预判的是,未来功能区的任务在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兼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实现高效能产出;而原有的六大行政区将以强化社会管理、依特点进行城市更新、改造,推进产业升级为发展重点。
按以上区划模式,现实情况下,有两个层面的问题需要破解:
微观层面,最直接的问题是大运新城的走向问题。参照龙华等四新区模式,按区域分布,大运新城成立新区应该涵盖现在的龙城、龙岗、坪地三街道,主要任务是启动龙岗中心城以及后续坪地片区的开发。但问题在于,大运新城的情况与其他四新区不同,它所在的区域位于深圳最大的行政区———龙岗区行政中心,如果大运新城成立新区将出现新区与行政区重叠的问题,这既不合常理,也不利于管理;如果大运新城不成立新区,将与城市发展整体模式和步调不一,会诞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甚至因此拖慢新城发展。
而要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还是要还原深圳行政区和功能区的不同定位。最顺畅的办法,就是在成立大运新区的同时,将现在的龙岗区政府西移,区政府迁至人口占全区七成以上,发展早、急需管理投入、基础设施跟进的由平湖、坂田、布吉、南湾、横岗组成的原规划为中部物流区的龙岗西部片区,具体地点最好是能起到较好辐射作用,居于片区中心位置的南湾街道中部地区,以切实破解整个区域管理难题,强化社会建设,实现深圳全市的区划科学化、管理均等化、发展一体化。
而从宏观层面观察,现行区划调整结果,呈现给市民的只是行政规模的不断膨胀,这一膨胀自然可以较好解决市属机关大部制后干部的分流问题,但如何实现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提出的精简机构,实现管理精细化的愿景,值得有关部门好好思考。眼下,如何克服功能区泛行政区现象,真正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管理战线,实现管理集约化,需要认真探索;而在行政区方面,如何借助区级大部制改革契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严格区分市级机构与行政区职能,强化区级机关管理职能,强化问责机制,这些命题需要认真对待。□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