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49阅读
  • 21回复

[趣味地名]宁德市的七都 八都 九都镇 都是啥意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10-21
还有三都 四都
都 是啥啊?武松武都头那个都么?
有更多此类行政区划信息么?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10-21
都图制的残留,百度去吧,我记得坛里也有人介绍过的。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10-21
江西多的去了。。。修水县的三都镇(今改名太阳升镇)四都镇、广丰的五都镇、玉山的六都乡zzzzzzzzzz、上饶的四十八都镇、吉水的八都镇、铅山县的十一都村、十都村、稼轩乡的八都村。。。。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10-21
都  过去是一种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10-21
温州也有啊,某块地区以前的行政区划名字就行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10-21
都在古代可能是军队编制单位、也可能是县内设置的一种非正式区划一般在乡之下。福建的这种都地名应该是属于后者,楼主可百度参阅一下乡都图制。
题外话:反对用这种易导致混淆的多音多义字做区划通名!对于提议把直辖市改称为都的人,不言其用辞贫乏,都只能呵呵哂笑之了。
主張①省province府metropolis※(道region)-②郡city county縣county-③市city鎮township鄉municipality區borough※(坊precinct-社區commune村莊village)三級政府六級區劃■衆議院參議院聯合立法-地方自治-司法獨立......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10-21
搜了一下,没有找到专门的词条解释“都图制”

但大概意思是元代发明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也有说元以前就有了

元初改宋 乡、里为都、图,实行都图制,如临海县有68都、134图。“图”原为征收赋税的田亩图,“都”为总田亩图,都图制的推行反映了统治者对赋税征收的重视。元统治者为推动农业生产亦曾在农村以50家立一社,设社长一人专司劝农。今日浙江诸暨市的三都、庆元县的八都、江山市的二十八都、鄞县的栎社就是古代“都”、“社”一类区划的活化石。尤其是作为劝农组织的“社”还影响到现 合作社、人民公社之类的称谓。 明代农村设乡、都、里(图),县城设隅。如今浙江省温岭县当时称为太平县,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农村置5乡、26都、86里(图),县城设2隅。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10-21
“都”小考


                林国铨

    在正史中,一般记载是县以上诸事,而在县以下的建制沿革,可就很难找得到它。便是
一例。
    相传上古行政区划,有过“都”的名称出现。“四县为都”是周朝的制度;“十邑为都”
是夏朝的制度;《管子·乘马》中也说:“四乡命之曰都。”秦汉三国以至五代十国,乡村
基层政权组织和行政区划,多称乡、里,不称都。但都、里的区划称谓,一直延续至今,流
传民间。如桂东一带,贺县有信都,富川有七、八、九都,昭平有二五都,等等;湖南省江
永县靠广西富川的边境一侧,也有四都、十二都之说。
    这个“都”,究竟是什么东西?它起于何时?它的排列是否有顺序?在编志过程中,我
们遇到过这些问题,很值得考究。
    考诸史志载籍,都、保之制始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当时王安石变法,其一有:变幕兵制
而行保甲制,立保甲法。其法是:十家为保,保有保长;五十家为大保,大保有大保长;十
大保(即五百家)为都保,都保有正、副各一人,负责治安。实行都、保制的具体时间是:宋
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 。 都、 保制是宋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和基层政权组织。至宋元丰时
(1078—1084年),都、保之制被废而恢复乡、里制。(见《宋史·兵志保甲》)
    元时采用都、图制,清末改为区、乡制。尽管如此,乡、都或都、里,乡、里之制几乎
并存并行。按照光绪三年《平乐府志》对旧平乐府的行政区划记载,可见一斑。
    平乐县行乡、村两级制;
    富川县行都、村和团、村,两制并行;
    贺县行里、寨,乡、寨和乡、村三制并行;
    修仁县(在今荔浦县)行乡、村和都、排、村制;
    荔浦县行里、村制;
    昭平县行里、村和都、村(寨)之制。
    至于都名,看来在开始实行都、保制时,是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后因乡制多次变革以致
残缺不全而已。但至今仍有痕迹可寻的,如:
    修仁县的整定都,从头排、二排……至十排,其排列井然有序;贺县从十八都至二十四
都,中间只缺十九和二十二都,可见原来也是按数字顺序排序的;富川县七都、八都、九都
(后分为上九都、下九都)是按顺序的,还有一六都(缺十七都)可与贺县十八都衔接得上。此
外还有个新都,是没有按数字顺序排列新设之都。昭平县:有上五都和二五都。上五都,似
乎与今湖南江永县的四都相衔接;二五都,原是属富川县地,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拨入昭
平县,这可与贺县的二十四都相衔接。
    由此可见,县以下的都,在开始建制时,从大区域范围来说,是按照数字顺序排列的。
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即使在后来新增的都,则另取新名、但在新名都之下,仍然是按照
数字顺序排列的,如上所说的修仁豊定都,便是。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10-21
現在我們這裏一些小方言就是叫某都話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10-22
我们这里也有,据说是宋代的,以前自北而南从一都一直到卅几都,现在还仅存几个。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10-22
我以前挖过这个坑,就是统计一下 全国现在还剩下多少名称中保留 都 这个字的地名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10-22
中国历史上,基本从宋代王安石变法、基层实行保甲制度之后,县下就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划单位划分。而此前自秦以降延续了大部分时间的乡亭制则可以看做是区划单位,因为它有机构人员设置。
都和图只是部分地区县下的区域划分,是为了在诸如人口田赋统计管理征收上的方便。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10-22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中国历史上,基本从宋代王安石变法、基层实行保甲制度之后,县下就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划单位划分。而此前自秦以降延续了大部分时间的乡亭制则可以看做是区划单位,因为它有机构人员设置。
都和图只是部分地区县下的区域划分,是为了在诸如人口田赋统计管理征收上的方便。 (2014-10-22 12:56) 

受教了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10-23
都原為唐五代地方鎮戍的下級軍事編制,同時也是各都的轄區,廢鎮後有些殘留變成地名。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10-23
都甲制的残留遗存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10-24
和台湾基隆那个五堵、六堵、七堵、八堵有没有关系?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10-25
听过一个浙江的廿八都,现存的基本都位于南方山区。PS:不是所有带都字的地名都是这个由来吧?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10-26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听过一个浙江的廿八都,现存的基本都位于南方山区。PS:不是所有带都字的地名都是这个由来吧? (2014-10-25 22:53) 

成都、新都、信都、江都如何???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10-27
据我了解
弊省的某些市区,比如杭州市区,都图制 至少 1980年代 是还在用的。当时市区二手房买卖是要在当地的日报上刊登广告,征求争议信息的。
当时就有  某 某某街几号 某某某与 某某某 交易
的广告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10-30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中国历史上,基本从宋代王安石变法、基层实行保甲制度之后,县下就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划单位划分。而此前自秦以降延续了大部分时间的乡亭制则可以看做是区划单位,因为它有机构人员设置。
都和图只是部分地区县下的区域划分,是为了在诸如人口田赋统计管理征收上的方便。 (2014-10-22 12:56) 

县下是一直都有区划单位的,首先就是各县的巡检司,这就是县下机构,差不多是分县,巡检司一直都有机构人员设置,再之下,就是都、图、乡、坊、里,我们湖南几乎每个县都有,至今都有地名遗存,比如石门县的二都乡
[ 此帖被亮晶晶在2014-11-01 00:59重新编辑 ]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10-31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成都、新都、信都、江都如何??? (2014-10-26 00:13) 

这些“都”字跟主贴所说的肯定不是一个来源。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11-02
我已创立百度百科 都图制 词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