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632阅读
  • 84回复

[首都]迁都襄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1-28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南部 移动到本区(2015-08-03) —
看了这篇80年代写的文章,感觉一振,有点不可思议,作者的超前意识很强,但都该不该迁,哪里最合适,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只觉得襄樊太差了点,首先就是交通不便,虽然位置居中,但相对来说偏僻了点。

原文如下:
关于迁都的建议
  一、为什么迁都

  我建议迁都,理由如次:

  一、目前北京的人口非常拥挤,一个过于庞大的城市所有的缺陷,北京几乎都具备了:交通阻塞,住房紧张,副食需求压力沉重,空气污染和噪音严重,等等。对此,我想,不仅北京的每个居民在烦恼,有关部门的领导可能更加烦恼。作为首都,北京同全国、全世界的交往远远超过其它城市,流动人口比例极大,车辆与人口的比例也大大高于一般城市,其它各种生活需求也非常大。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北京市的困难;反过来,这种困难局面又影响了首都的各中央机构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同外国的交往。

  二、北京地处我国北方,它周围一带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很差的。冬天过于寒冷,春秋季短,首都的许多重大活动都不得不挤在春秋季不长的时期里进行。气候干燥,近几十年来,更已处于沙漠边缘,一阵大风,漫天黄沙,农业产量很低,农村大多仍以粗粮为主食,蔬菜瓜果品种产量也比别的许多地区少。

  在历史上,封建皇帝就一向以极大代价,通过漕运向富庶的江南搜刮各种产品。现在,尽管花了不少力气,北京居民的生活仍赶不上南方不少城市,如主食仍要搭粗粮,副食品种也有限。封建帝王需要找一个富庶的地区定都,以便于个人享乐。今日的国家领导人当然同皇帝不同了,今日的首都是全国人民共有的,全国人民都要到这里来工作、学习、生活,世界各国的朋友也会到这里来,并且把首都当做中国的代表,这就决定了它一定有各种比一般城市更多的需要,它应该,也必须设在一个比较富庶的地区。现在,我们把这沉重的担子加在相对贫瘠的地区,费了几倍的力气,需要仍得不到满足,而全国有许多比北京富庶的地区却不利用,这不是太不聪明了吗?

  三、北京的地理位置偏于东北一隅,也极不宜作首都。全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出入首都,如果它是在全国较中心的地区,就能节省无数的时间和财力、物力。现在,我们虽硬说北京是全国交通中心,实际上,北京的对外交通都集中在南半边,尤其京广线、京沪线更是繁忙异常。这些都给我们自己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

  四、有的人可能会提出,北京具有作首都的传统,近七百年间,它一直是各封建王朝的国都,这说明它适宜作首都。

  我以为这说法是不对的。让我们看一看元、明、清建都北京的历史背景吧。元、清两代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老家都在长城以北,对他们来说,长城脚下的北京是唯一理想的首都:既能统治汉族,离老家又不远。我们今天是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的统一国家,除了汉族,全国四面八方都有少数民族,仍像元、清一样,把首都设到偏远的北方,就毫无道理了。至于明朝,众所周知,它的首都本来是南京,是燕王朱棣篡权后迁来北京的。对朱棣来说,南京是危险的,当然是迁到北京来安全。恰恰相反,除了这三个王朝外,历史上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政权是定都北京的。元以前的全国统一的王朝都定都关中或中原,当时,那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活动中心,自然条件也比较好。宋元以来,社会经济中心南移,广大北方越来越贫瘠,这就使朱元璋把首都定在南京,尽管他自己的老家在淮北,离中原更近。这就证实了历代王朝选择首都的标准是一致的,他们谁也没有把首都设到偏远的贫瘠地区去。

  传统当然是可以继承的,如果现实条件好,又有作首都的传统历史,或许更加理想。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现实条件,而不是传统。历史证明,即使最讲封建正统的皇帝也经常迁都,以适应现实需要。我们是同历史上任何王朝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主义政权,难道也要靠所谓的传统来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吗?这无疑是荒唐的。

  五、有的同志可能还会说,北京已经作了三十年新中国首都。在雄伟的天安门上,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北京已经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因而,迁都在感情上不能为人民接受。

  感情,确实是存在的。但我们要看看对北京的感情是怎么来的。我们的感情并非来自北京这个地方,而是来自党和领袖。当年,党中央在延安,我们只歌颂延安;后来革命需要,党中央迁到了北平,才歌颂北京。恐怕没有人会说,从延安迁走是损害了人民对延安的感情吧?既然可以因革命形势需要从延安迁到北京,为什么不能又从北京迁到其它地方去呢?北京,作为新中国当年的首都,完全会同延安一样得到人民的敬仰,不是连党中央曾短期工作过的平山县西柏坡村这样的小村子也没有被遗忘吗?

  总之,人民对北京的感情是从党中央来的,不是从北京这个地方本身来的。弄清了这一点,迁都就不存在什么感情问题了。

  六、北京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旧时代的建筑很多、很完备。不仅有许多有价值的古建筑需要保护,而且有大量相当完好的民房,他们已经成了建设现代化首都的障碍。平房地皮利用率低,很不适应迅速发展的城市人口的需要,但拆毁他们又实在可惜。还有,北京的城市规划是在几百年前制定的,同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要求相距甚远,但现在我们只能作部分调整,如拆毁城墙(此事从文物保护来说,是一个损失),无法作全面修整。而且,让现代化的高楼矗立在低矮的四合院群中,市容也并不美观。

  七、再看看国外建都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把首都建在较小的城市里,如西德的波恩、加拿大的渥太华;或者从大城市迁到小城镇,如美国的华盛顿、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有的甚至在一片荒原上另建新都,如巴西的巴西利亚、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他们不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在大城市建都的种种不利才这样做的吗?这样的经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参考呢?

  八、还有人会说,目前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大,资金紧,没有条件建设新都。建设新都确实需要较多资金、物资,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目光。城市建设是百年以至千年大计,现在北京已经如此拥挤不堪,不进行大量市政建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看起来,这笔钱也许比新建一个首都要少些,但恐怕少得有限,从长远看,北京将会变得更加庞大拥肿,上述不便之处仍无法解决,到那时再迁都,代价就更大了。相反,另建新都虽然眼前要多花一些钱(究竟多花多少,可以由有关部门算一算),但长远的好处是难以计算的。实际上,将修补北京城的钱挪到建设新都上,待迁都后,将腾出的建筑留给北京市,也就同时解决了北京市的困难。曾有人主张将北京的一些公害较大的工厂迁走。我想,如果要迁,还是迁机关更容易些。

  建国以来,我们是吃过缺乏长远目光这个亏的(如在人口问题、自然生态平衡问题上)。现在应该吸取教训。


  二、迁往哪里

  比较理想的首都应该有这些条件:

  一、地点适中,交通便利,从全国各地到首都的距离较短、较平均。这样,既便于领导,又可节省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物力。并且,也可以比较地不易受外来侵扰,虽然在军事现代化的今天,这一点已不太重要,但总不失为一个优点。

  二、自然条件较好。气候温暖,春秋季长,无严寒酷暑,使首都的各种活动和人民生活都较方便。周围有较丰富的物产,不用花很大力气就能保证首都的各种生活需要。

  三、不是大城市,进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没有多少障碍。但如完全没有一点城市的基础,一切从头建起,所花代价可能过大,所以,有一个小城市的基础可能是比较适宜的。

  根据以上条件,我认为湖北襄樊市是一个可予考虑的地点。襄樊的情况是:
一、地处全国中心。不仅在直线距离上接近中心,更主要的是,它恰恰处在南北自然气候区和东西地形阶梯的分界线交点上。

  在直线距离上,襄樊同全国各省会的平均距离为970公里,北京为1,200公里,相差230公里。其省会(或首府)距襄樊超过1,200公里的仅东北三省和新疆、西藏,而北京超过1,200公里的有十二个省区。同襄樊的距离在430—1,200公里间的省会占72.4%,而北京只占41.1%,说明襄樊到各省的距离比较平均,而北京却相差很大(以上数字都为约数)。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差很大,它还决定了南北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南方优于北方,而襄樊恰恰处于南北分界线——淮河的南侧。它在各方面都兼有南北方的特点。它一月平均气温是摄氏2.7度,比北京高8.7度,七月平均气温摄氏27.7度,只比北京高3.2度,虽然不像西南边疆的昆明那样四季如春,但也不如长江边各城镇那样炎热。在物产方面,襄樊地区在全国当然不是最好的,但是,许多比它好的地区都在长江以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如襄樊,而后两个条件是更难改变的。总之,它的自然条件明显比北京地区好。只要我们吸取历史教训,按自然生态规律开发利用,条件将会进一步改善。它的优越的地理条件也使它在接受外地支援方面比北京便利得多。比如河南的煤,葛洲坝的电,江汉平原的农副产品等,运来襄樊都比较方便。对生活习惯迥异的南北方人民来说,都比较能适应。

  我国地形大致从西往东分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荒漠的青藏高原,第二阶梯是黄土高原和云贵川,第三阶梯是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襄樊正处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巴山的东侧,它座落在江汉平原北缘,背靠武当山,东有桐柏山作屏障,唐河与汉水在这里交汇,这形势,正不亚于龙盘虎踞的石头城!我们还注意到,汉水和唐河不仅是充足的水源,还是美化首都市容的极好天然条件,西面的武当山是优美的风景区,可以辟为疗养、避暑胜地。

  在交通方面,襄樊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现在它是川鄂线和焦枝线的汇合点,加上汉水唐河的内河航运,地位已经超过当年,只要再修一条通往合肥的铁路,它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交通中心了。从它出发的五条铁路和两条河流,可以一起发挥作用,而不像北京,负担集中在一两条铁路线上。

  三、襄樊是个中等以下的城市,在建设中,没有北京那么多障碍,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建设新首都时,必须吸取教训,认真规划,一切建筑都要纳入计划,严禁盲目乱建。从决定迁都之日起,立即将新都划入中央管辖,该地原有各项工程一律暂停,由中央统一规划。要严格控制外地人口流入。在迁都时,哪些单位该迁,哪些居民可迁,都要有明确规定。新都的建设,只能限于以中央的各机关单位为主,其它一切生产、生活设施都应为首都工作服务。工厂只限于直接为首都服务的行业,规模不大,有治理公害的有效措施。凡同首都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厂矿企业,一律不准建。

  汉水穿过襄樊市,襄阳在江南,是政治文化重心,城外有著名的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山清水秀,占尽天时地利之便。首都正应设在这里。襄阳不妨改名为襄京。江北樊城,是经济重心,建设适当规模的工商业,以保证首都各种日用品需要。必要的话,还可以在首都周围地区建设一些卫星城。

一九八零年元旦 于北京

【作者附言:关于迁都的建议,还是二十多年前写的,当时曾由《光明日报》代我转给中央办公厅,其后不久,中央发了一个建设首都北京的决议,其中包括解决一些我的建议中提到的北京的问题。我不知是否跟我的建议有关。我认为我这建议现在仍然使用,建议中指出的北京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并且由于无限膨胀,成了一个特大城市,城市病更严重,因而更不适宜作首都了。】

【本文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E-mail:pwang44@bigfoot.com

【本站刊登本文得到作者同意,任何个人或网站需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欢迎各位就本文观点与作者进行讨论】
[img]http://www.hotik.com/sign.png[img]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1-28
反对迁都,更反对迁都襄樊。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1-28
我一直主张停止劳民伤财的南水北调工程(至少停止西线和中线工程,东线工程纳入大运河改造工程,不作为独立的南水北调工程)迁都到丹江口水库(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附近。尽管襄樊就在丹江口水库附近,但为了保护襄阳和樊城这两座历史名城,我也不赞成直接设在现在的襄樊市,可以在襄樊和南阳这两个历史名城中间寻找一个对生态破坏最小并沿铁路线(好像新建的西安到南京的铁路线就经过那里)的地方建设一个新的全国行政中心。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1-28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华北的缺水问题。难道让华北的人都迁到丹江口水库附近去。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1-28
以下是引用小孩子在2004-1-28 16:09:16的发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华北的缺水问题。难道让华北的人都迁到丹江口水库附近去。


那只是幌子!其实就是仅仅解决首都的缺水问题而已。你不知道工程要严格控制沿途取水吗?其实严格控制市公开的说法,集中力量保障首都,不让华北地区用水才是实质。如果首都迁走,华北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宜旱农牧业,种植耐旱树林,而不必为了保障首都供给强行发展耗水产业。而且如此大范围调水将会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变劣,海水倒灌,长江三角洲盐碱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1-28
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量是400亿立方,北京年用水量是多少?能用完吗?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1-28
你不要看宣传,当时三门峡水库怎么宣传的?还一举解决黄河下游灌溉问题呢!现在怎么样了?黄河断流了!如果真的调走400亿立方,长江断流倒不至于,但海水倒灌、华东土地盐碱化肯定的了!到时候为了解决海水倒灌,只能再缩减调水规模。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1-28
我支持迁都襄樊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1-28
我不知是否是宣传。但我知道长江每年入海的水量达4000多亿立方。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量不至1/10。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1-28
那是三峡工程之前,现在三峡蓄这么多水,今后南水北调再调走这么多水,留给长江下游的水肯定拒抗不了海水的倒灌。而且即使不算三峡蓄水,一条河流去掉1/10水量,难道对河流本身和流域环境影响还不大吗?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1-28
正是因三峡工程,今后南水北调再调走这些水,可以保证海水不的倒灌。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1-28
南水北调调的不是三下水,而是本来要注入三峡下游的汉江(中线工程)、淮河(东线工程)的水。而西线工程的水本来是要注入三峡的,可是先调走了,在此情况下为保证有一定的蓄水高度(否则发电量不足,三峡经济效益受影响,工程款回收更加遥遥无期)只能进一步减少下泄量,而长江中游最大的补水源——汉江以及下游最大的补水源——通过大运河流入长行的淮河水都北南水北调调走了,长江口会因为淡水冲力不足导致自净能力减弱和海水倒灌综合形成的生态灾难。因此三峡和南水北调只能存其一还对华东生态影响小一点,两者都上那将会发生不堪回首的灾难(除非降低南水北调调水量或减少三峡蓄水量)。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1-28
一想起北京以古都自居,就觉得恶心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1-28
以下是引用尹人在2004-1-28 22:35:50的发言:
南水北调调的不是三下水,而是本来要注入三峡下游的汉江(中线工程)、淮河(东线工程)的水。而西线工程的水本来是要注入三峡的,可是先调走了,在此情况下为保证有一定的蓄水高度(否则发电量不足,三峡经济效益受影响,工程款回收更加遥遥无期)只能进一步减少下泄量,而长江中游最大的补水源——汉江以及下游最大的补水源——通过大运河流入长行的淮河水都北南水北调调走了,长江口会因为淡水冲力不足导致自净能力减弱和海水倒灌综合形成的生态灾难。因此三峡和南水北调只能存其一还对华东生态影响小一点,两者都上那将会发生不堪回首的灾难(除非降低南水北调调水量或减少三峡蓄水量)。


从字面上分析是有道理,但从数字上分析就没有道理了,算一算各条线路调走的水占长江水量的百份之几就知道了
稳省、小地、撤区、并县、并乡镇、乡镇街道改“政府服务中心”、广社区。推崇中山、东莞模式。
将我的思路再整理一下、主要有几点:
1、稳定省制、反对大区。2、市不再辖县(直辖市除外)。3、县市平级(指省辖市和县)。4、市不分区(直辖市除外)。5、合并县治、特别是合并小县。6、东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将乡镇和街道办改制为“政府服务中心”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1-29
数字是官僚们欺骗老百姓的。
岂不闻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嘛!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1-29
以下是引用小孩子在2004-1-28 21:50:53的发言:
我不知是否是宣传。但我知道长江每年入海的水量达4000多亿立方。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量不至1/10。

长江入海水量什么时候减少到4000多亿立方了?难道也要步黄河的后尘?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1-29
2008年奥运会前,中央不会考虑迁都之事.
全国 ——六大区——83新省级区(5都13道46省16州3特别行政区)——市、县

新省区规模服从正态分布:与人口、面积、经济、现行政区划-----等许多因素相关。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1-29
我反对南水北调
简直就是剥削南方人~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1-29
奥运会算老几,口黑口黑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4-01-30
这个问题以前我就想过,现在看来有人和我不谋而合。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4-01-30
到襄樊附近的"宜都"吧,哈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4-01-30
襄樊附近只有宜城没有宜都,宜都在宜昌附近。
我建议在樊城以北南京到西安铁路边上的旷野中建全国行政中心。当年北京就是在元大都南郊开荒新建的。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4-01-31
继通辽学派之后,论坛又崛起襄樊学派.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通辽学派最多也不过是想当个省会,
没想到还有胆子更大的.
相见不如怀念,
怀念不如忘却。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4-01-31
南京到西安線上,主要是兩個吧:

合肥:之前討論過一些,交通極有優勢,環境也不錯,位居武漢南京之間,上通北京下通廣州。

信陽:和合肥的區位略可媲美,稍微偏西,但在京廣線上。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4-02-01
信阳离丹江口水库太远。还是在焦作到柳州铁路和南京到西安铁路的交叉点上(应该在襄樊和南阳中间)新建一个新首都。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