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我国首个《国家级新区发展报告(2015)》 ——国家级新区:“多核引擎”效应渐显 9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福建福州新区的批复》,这是今年第3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至此,全国国家级新区数量增至14个。
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级新区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加强对新区建设发展的统筹、指导和支持力度,稳妥有序推动新区设立,切实推动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促进新区发展再上台阶。
新区设立为何加速 近年来,国家级新区设立呈现加速态势——
2010年之前,我国仅有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两个国家级新区,且这两个新区成立时间相隔达14年之久;2010年至2013年间,国务院批复设立了4个国家级新区;而2014年以来,有8个国家级新区获批成立。
国家级新区设立为何在近年来变得如此密集?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须从国家级新区设立的初衷、目标、发展历程以及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等出发,加以综合考量。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南快北慢”格局。为此,国家设立了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两个新区,旨在赋予其引领我国新一轮大
规模对外开放、推动沿海开放重点由南向北拓展的使命。
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东部“一马当先”,逐步向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从2010年至2013年,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先后设立,国家级新区呈现加快建设态势。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探索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西咸新区、贵安新区、福州新区等8个新区。未来,新区发展的“多核引擎”效应将逐步显现。
带动与示范效应显著 《报告》指出,经过20多年建设发展,国家级新区在创新体制机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开放合作、优化空间格局、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至2014年底,全国11个国家级新区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经济增速普遍快于所在省区市及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天津滨海新区自2009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1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20.3%,高于全市4.3个百分点;重庆两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设立之初的1002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861亿元,年均增长19.4%,高于全市5.4个百分点;甘肃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亿元提升到2014年的96亿元,占兰州市经济比重从2.87%提高到5.04%。此外,上海浦东、浙江舟山、青岛西海岸等新区对所在地经济增长均有较高的贡献率。
与此同时,新区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等不断得到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负责人表示,新区产业发展瞄准了集约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互为促进,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开发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
“新区还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平台,很多自贸区也设在新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个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改革创新试点任务,比如上海浦东新区重点围绕自贸区制度创新,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和港区协调联动开展探索,四川天府新区则围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开展探索。
未来发展要补上短板 “新区在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还存在着产业竞争力不强、要素集约节约程度不高、开发建设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与不足。”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新区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不高。有的新区仍以高耗能的能源重化工业为主,发展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一些新区的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市场竞争环境出现恶化趋势。
创新是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国家赋予新区的主要使命,但大多数新区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发展后劲和整体竞争力。《报告》指出,个别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破解难题不够,仍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
受
行政体制和传统政绩考核机制等因素影响,部分新区存在国土开发无序现象,产业园区和产业功能区布局相对分散,既不利于要素集聚效应发挥,也造成了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此外,一些新区“千城一面”现象仍较为突出,
城市建设定位过高、区域特色
文化体现不够等问题较为普遍。
“更为重要的是,新区具有支撑性的特色产业普遍处于培育阶段,特色化产业发展优势尚未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以及“十三五”时期,新区发展任重道远又充满希望,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查找问题、补齐短板,更好地承担起经济发展新引擎的
历史使命。
新区新定位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以相关
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今年,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和福州新区将带来哪些示范效应?
湖南湘江新区 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
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湖南省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
方案,湖南湘江新区定位于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和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南京江北新区 南京江北新区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会节点,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培育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划,浦口
中心区成为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服务江北及苏北、皖北等更大区域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区占地约16平方公里,将融合商业商务、文化休闲、健康医疗和生态宜居等多种功能,成为引领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的活力集聚区和多功能示范区。雄州中心区将成为服务六合及周边区域的城市副中心;桥林新城将成为江北新区向西南辐射的次区域中心。
福建福州新区 设立并建设好福州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福建积极参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福州新区位于福州市滨海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市、福清市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新区建设重点任务有七个方面:一是构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二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三是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四是探索全面创新改革路径,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七是建设绿色新区。 (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