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84阅读
  • 6回复

[经济]系统燃料与代际冲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12-03
作者:筹码君 (扑克投资家网站)

没有无缘无故的进步,没有平白无故的改革。任何大型社会改革,本质都是消灭债主,不管是肉体消灭,还是账本消灭。
我们持有的钞票越多,本质上是组织对我们的负债越多。组织选择通胀(或贬值)进行减免债务时,如果社会成本太高时,那么,定点剪除债主本人或者债主群体,就成为性价比最好的选择。
债主,是系统最好的燃料。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债主』 ,但是,都有同类似的选择——消灭。

满清的燃料:贸易债主

筹码君在前面的文章《历史深处的借贷》中说过,封建朝廷有两大敌人,一个是共治天下的官僚集团,一个是制度套利的资本家。国运上升时,歌舞升平,相安无事;国运下降时,财政破产,存量博弈,借两把老骨头做柴火,维持系统运作。
晚清十三行的总商伍秉鉴,清末全球首富伍秉鉴,就是一把极好的老柴火,估计当时的财富约2000万两白银。
伍老板虽然靠贸易垄断发家致富,但是眼光和经商能力却真的是全球领先。早在19世纪上叶,伍老板就积极布局全球化资产,大举投资波士顿的铁路和矿产,投资美国房地产,布局钢铁、石油和电报生意,眼光和执行力领先万达王健林200年。伍秉鉴的『怡和行』主要经营丝织品、茶叶和瓷器,立足广州,经营全球,他同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也投资美国证券和保险业务,一度成为世界级的跨国财团。
人红是非多,恰逢朝廷变革之秋,财政收入吃紧,政府找机会就让伍秉鉴出血了。 那一年,鸦片贸易泛滥,贸易逆差太大,清廷派林则徐惩罚『奸商』,虎门销烟。
林则徐不敢欺负洋人,只能拿代理商伍秉鉴出气。当时,洋人做生意,需要中方『保人』来作为法律主体(相当于法人代表),鸦片贸易本来就是朝廷都管不了的事情,伍秉鉴也是被迫扯上关系。随着中英关系恶化,伍秉鉴两头受气,只能替洋人背黑锅,戴枷锁游街示众。
当然,这还没完,伍秉鉴先后被官府派为求和使臣签署中英《广州合约》,不仅被摊派了110万两银元的赔款,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到了《南京条约》签订时,怡和行又被强行摊派了100万两银元赔款。《南京条约》之后,五口通商,怡和行的垄断生意嘎然而止,道光二十三年(1843),伍秉鉴在郁闷、彷徨、不安当中因病去世,享年74岁,一代富豪就此落寞谢幕。
伍秉鉴有着非常长远的投资眼光,曾经合作投资了美国密歇根中央铁路和密苏里河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但是,伍秉鉴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清晚期的生产力已经极为落后,硬生生靠着僵硬的佃农结构,勉强死扛大英帝国的生产力攻击,他本人直接通过贸易获利已经威胁国家安全。
只知进,不知退,不死才怪。
英国人挑起的所谓『鸦片战争』,只是国内史书的一种情绪化表达。当时的英国人并不在意鸦片利润,而是希望销售纺织品,那些才是他们的利润核心。鸦片这种农产品,国内种植广泛,林则徐禁烟后,转身就种鸦片创收去了,国产鸦片很便宜,清晚期就完成了进口替代。
当时,鸦片是两国贸易敲门砖。
鸦片一度是食品界的Apple,神一般的存在。公元前3400年就传到地中海地区,英国一度流行鸦片酊,和糖葫芦一样流行,随处可见。19世纪的英国,鸦片酊在工人阶级中就是个宝,头痛脑热,感冒发烧,失眠多梦全靠鸦片酊。
给婴儿喂鸦片,是常用做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还为鸦片酊产品代言。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文化的隔阂。 当时的英国人觉得稀松平常的合法的成瘾性快销品,在中国被付之一炬,也是火冒三丈。英国人觉得,我给自己家的娃都喂鸦片酊,凭什么中国要封锁?打!
清政府也觉得郁闷,封闭的经济系统,本来自给自足,没想到被老外撬动了白银外流的口子。172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给中国清政府进口鸦片200箱,1800年给清政府进口4500箱,1838年跃升至40000箱,27%的清朝男性都吸食鸦片。 再加上棉纺织品来势汹汹,极其便宜,国家的贸易赤字越来越大,清廷坐住不住了,开始禁烟。
于是两国撕逼,伍秉鉴老板就成了系统燃料,消耗了,填了财务窟窿。

新燃料:地主阶级和工农阶级

中国的史书喜欢脸上贴金,吹牛逼满清是当时GDP第一大帝国,天朝上国。事实上,错过了工业革命,不到60年整体国力被甩得远远的,以至于中英两国普通人生活水平差异极大,同样的农民,英国农民的早餐是面包,大杯的牛奶,奶酪甚至牛肉。中国农民有口热米汤吃就算极好了。
农民穷,生产效率还低下,工业化之后的英国,棉布这种工业品真是性价比超高,成为最大的贸易盈余来源。
英国人突破中国贸易市场,一开始靠的是鸦片,很久之后,才凭借质量好价格便宜的棉布,形成了口碑市场。当时,中国的国内需求不旺,90%以上都是赤贫的佃农,其中很多甚至一年都做不了一套衣服,他们是无力消费英国棉布的。
农民们之所以常年勤劳而不富裕,主要是人口基础和农业产出之比,达到了极限。清中期后,因为大量种植南美高产作物土豆红薯,人口暴涨到接近4亿人口,地主士绅阶级因为历史原因,自身免税,形成了资本积累,他们通过高利贷和地租,租剥夺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将自耕农转化为佃户并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这种情况下佃户本身是很难有能力去进行除购买口粮以外的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无限接近100%。
加上农业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低下,纺织品和副食品需求越来越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就是最早的成型于此。
地主阶级的生产方式压缩了佃农和自耕农的需求,过低的需求使得传统手工业既难以扩大生产,又缺乏改进生产工具和方式的动力。地主阶级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升级。
当一个阶层,成为生产力的阻碍,聚集了新政体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一旦改朝换代,需要重新分配生产资料,成为燃料就是注定的命运。
于是,改革运动开始了,(省略1万字) 。
地主阶层知书达礼的文化人很多,但是阶层的命运依然没有任何的领悟和预判。最终,生产关系被彻底重新格式化,小农经济变成了大锅饭,然后再度重新分配,将所有人带入了新的工业化时期。
时代就是我们的命运。
获得土地的农民兄弟并没有得到很多具体的实惠。工业化早期,恰恰需要的是大量放弃土地农民,没有生育负担的打工者,以及受教育的新知识阶层。于是,城乡二元化,粮食价格保持低位,很快,就逼迫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是农业生产重构后的产物,是系统的工业化进程的核心推动力,也是今天被驱逐出去的『低端人口』。
让相当一部分人终身劳动,终身贫穷,将恩格尔系数(这里是食品加上生活居住支出)保持接近100%的收入水平,是保持系统快速前进的基础,也是确保小鲜肉燃料的效率高,无残渣的保证。
农业改革和工业化,将农民和地主两代人都变成了系统燃料。

未来的燃料:制度与共识

当然,祸福相依。 我们过度以来农业体系重构带来的巨大燃料红利,却忽视了副作用,极为巨大的副作用——老龄化。
德国首相俾斯麦设计养老金制度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国家信用背书的庞氏骗局,不会破灭的原因是连年战争和医学水平,大量的年轻人都牺牲在战场上,偶尔几个老人像吉祥物一样活下来,领着养老金,成为制度化骗局的代言人。这笔买卖划算的。
时过境迁,如今不打仗了,眼瞅着就是3亿退休老人,哪怕人均2000元退休金,年均支出就是7.2万亿人民币,而2016年财政总收入才16万亿人民币。 老人增长太多,年轻的燃料都不够用了。 新的动力系统在哪里?解决方案在哪里?
恐怕,还是只有通胀一条路,继续推高资产价格,继续收割年轻人。
若干的经济学家在游窜诈骗,鼓吹消费升级,忽悠年轻人继续多花钱,而忽视巨大的矛盾和难以为继的财政。
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走向巨大的割裂。 老年人群倾向于继续推高地产,地产卖不动就租,提高各项生活服务的准入门槛,维持恩格尔系数位于高位,比如医疗教育等,继续走老路。实在顶不住压力了,就鼓励创业,画饼。
年轻人群也不是真傻,焦虑中开始选择新的游戏规则,并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为基本生存资料放弃丰富多彩的生活,转而选择逃避,变相推动劳动力涨价。于是,吃苦耐劳的农民工越来越少,日薪1500以上的蓝领越来越多。 省吃俭用的打工仔越来越少,透支消费的屌丝青年越来越多。
进一步恶性循环,老人透支年轻人,年轻人透支未来收入,靠趣店,靠校园贷,靠现金贷,去借钱维持,直到违约。凭本事借来的钱,凭什么要还呢?
生育率也创新低。即便是搞养殖业的都会意识到,多留点小羊羔下崽子,怎么让他们选择自我阉割呢?但是,社会上的老人们似乎并不考虑那么多,手心手背都是肉,惯性太大不掉头。 年轻人也不手软,娃都不生,学区房又能勒索谁呢?
新的燃料不足,全社会系统的动力缺乏。老人们又开始考虑让农民有钱,让他们进城继续做燃料,接盘被炒高的房产,但这,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只有只有高科技生产力才能给系统注入更大的推动力。
但是,想要马儿不吃草,还能跑得好,未免过于贪婪了。改革都是有巨大成本的。我们不能沉沦在虚幻的盛世中,必须警醒:社会的动力系统必须切换燃料,不能再依靠炒作生产资料,然后找下一代人套利。一代坑一代的玩法,会让城市的利益固化,慢慢老化,僵化。
新的时代,必须有新的燃料,年轻群体不愿意成为集体的债主,成为一代人被薅羊毛的人,我们的生产关系,必须从工业化时代的剥削与控制,转向互联网时代的协作与价值整合。老年群体也必须尽快放下眼前利益,逃离温水煮青蛙的环境,否则,『新城市地主阶级』的未来也是波云诡异,祸福难测。
这需要一大批人的努力和新技术的加持,未来更挑战,更凶险。
我们在嘲笑美国,搞出了文明的冲突,不同民族和文化让美国四分五裂,我们却没有嘲笑自己,整个改革开放30年,我们早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代际断层,代际之间彼此收割,老年人收割年轻人,欺负你们没有生产资料和身份,永远享受低等服务。年轻人收割老年人,保健品和邮币卡,每一分钱都是智商税,欺负你老糊涂。
老年人不愿意成为系统的燃料,一路收割过来,早已心如明镜。年轻人不愿意被推入时代的柴炉,早已是新时代的无产阶级,光脚何曾怕过穿鞋的?如果继续以通胀为赛道,以敢于负债加杠杆能力为核心竞争力,一路竞赛直到危机,那么局面将不可收拾,代际的撕扯将会破坏整个社会基础。
新的分配体系,需要从货币出发,彻底的去中心化,才能获得难得的共识,才能组织生产力,推高文明等级。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12-03
怡和行的内容真实如何?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12-03
我们这现在在骗年轻人买保险养老接盘了,有的年轻人只看到眼前只要交15年的钱真的接手。我都很担心这个事以后怎么处理。
我的愿景:香港代管平潭,中国走向和平富强。
新号:合昌  邮箱enter58@126.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12-03
资本家危险了???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12-06
回 123456 的帖子
123456:我们这现在在骗年轻人买保险养老接盘了,有的年轻人只看到眼前只要交15年的钱真的接手。我都很担心这个事以后怎么处理。 (2017-12-03 20:15) 

跟当年独生子国家负责养老的许诺一样不能兑现呗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12-08
欧美国家的先例就是福利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只能建造一个庞氏局,能挺多就就挺多久!解决的方法就是持续通货膨胀,然后革¥命或者战¥争。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12-09
文章说的很好啊,我见过很多这样的青年了,就是没有作者这么深入分析过,惭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