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43阅读
  • 3回复

[历史与人文景观]福州市亭江炮台的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08-27
                                             福州市亭江炮台的历史
                                                                                                                                                                           原创:汉疆唐土



    亭江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的闽江岸边;又因炮台位于闽江的北岸、南般村附近,故炮台又称北岸炮台、南般炮台。目前的亭江炮台遗存有山顶明炮台、山前沿江炮台、山右暗炮台共三处炮位。
    亭江所在地,控扼海上船舶经闽江口通向福州城的水路交通咽喉,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不甘降元的宋将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拥宋二王出杭州,走沿海,由浙入闽,沿闽江口经亭江进驻福州,在福州成立南宋海上朝廷。
    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乱不止。1558年,倭寇从闽江口逆江而上,途经亭江围困福州,福州戒严。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复明,他亦曾数次率水师部队从闽江口上溯,途经亭江围困福州城。为了对付郑成功,清廷开始在亭江修筑北岸炮台(亦称亭江炮台)。
    从清朝中叶开始,清廷面临外来的海疆危机日益严重。
    1850年,林则徐回乡,督促福州的官员在亭江镇的闽江北岸改建炮台,称北岸炮台;安放红夷火炮,配置守军。但是之前200年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海防、江防炮台建筑样式陈旧;火炮制造技术落伍,且炮身笨重、不易转移,火炮射击盲区大。因此在对外反侵略战争中,这类炮台的作用不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一系列对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的军舰取得了在中国沿海的港口、江河中停泊与行驶的特权。于是英法美等国的军舰可以随意从闽江口沿闽江水道上溯至福州。
    1883年,中法战争首先在越南打响,但两国并未正式宣战。
    1884年7月13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两艘法国军舰趁中法议和机会,以游历为名,从闽江口外驶入马尾江面。以后一段时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的9艘军舰、两艘鱼雷艇分批从闽江口上溯,进驻马尾江面。当时的满清中央政府战和不定,继而又推行“避战求和”的妥协政策,导致福建地方官员无所适从。当时的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张兆栋,会办福建海疆事宜钦差大臣张佩纶、船政大臣何如璋等屡屡丧失先发制敌的战机。福建水师的战舰也被命令龟缩于马尾军港内,不得出战。
    1884年8 月 23日下午,法国军舰乘江水涨潮之际进入马尾军港,发动攻击。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击沉福建水师军舰9艘,击伤2艘,福建水师官兵殉难者达700余人,福建水师几乎被全歼。随后法军又炮击马尾船政造船厂,给马尾船政造成严重损失。
    8月25日,法军舰队从马尾江面沿江东下,驶向闽江口。途中法军的海军陆战队在北岸炮台(亭江炮台)处登陆,摧毁了北岸炮台。
    至8月29日下午,法国军舰在摧毁了闽江沿岸的各处炮台后,全部驶出闽江口。
    1885年一月,回闽视事的左宗棠联同新任的闽浙总督杨昌浚巡察闽江口各处残缺的炮台,随后上奏朝廷:“原设各炮台被敌轰毁后,正在修复。”
    1886年,新任的福建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重修北岸炮台。鉴于旧式炮台防御简陋、国产土炮对付西方军舰根本无用,新建的北岸炮台采用西式炮台的建造方法,用三合土构筑炮台的地堡、围墙;改散坑式明台为堡垒式暗台。炮台配置的火炮也是以英式的阿姆斯特朗火炮、德式的克虏伯火炮为主,国产土炮只用在辅助炮位。
    1890年,萨承钰奉命考察中国沿海的各处新建炮台。他在《南北洋炮台图说》中记载:“北岸坐西向东,群山拥后,南属闽安镇城,北由亭头,可达连江,地隶闽安右营,与南岸对峙,有虎踞龙蟠之势。
    现建成洋式明炮台一座,高一丈五尺,横宽八丈五尺,直长三丈四尺。台之左右墙身,各建子药洞一所……台后迤西,依山筑短墙一道,直绕山巅,中设栅门二处。
    又建成洋式暗炮台一座,高一丈六尺,宽一十一丈二尺,深二丈一尺,炮门四个,每个口宽二尺六寸,高二尺二寸,外筑八字墙。台后建子药库一所。台之南首,接筑土堡,堡上筑雉堞……暗堡左边,设隔堆四个,安炮位三处。接续添筑平台一座,宽七丈八尺,深两丈一尺,安炮位一处。又迤东鑿炮洞六门……暗台北向土堡上,又筑雉堞,直绕至迤东炮洞后止,系灰沙等料造成。”
    1894年,北岸炮台又经添建才算最终建成。据《福建海防史》记载:“(炮台)置8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镗火炮一尊,12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镗火炮2尊,12生克虏伯后膛火炮2尊,21生克虏伯后膛火炮一尊,铜铁土炮共15尊。”亭江西式炮台的建成,有效了增强了闽江口的江防实力;
    甲午战争后,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中日两国以台湾海峡为界,日本人逐步染指福建。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北岸炮台由中国海军的陆战队一部驻守。为防止日本海军舰队从闽江口突入,逆江而上攻取福州,国民政府实行沉船堵(闽江)口的工程措施,组织大批船舶运载石料自沉于闽江口。1938年5月31日,3架日本飞机从台湾飞抵闽江口,轰炸正在实施的闽江口堵江工程;同时日机又轰炸停泊在闽安镇亭头江面的中国海军“抚宁”、“正宁”、“肃宁”三艘炮舰,造成“抚宁”号炮舰被击沉,9人阵亡。
    1941年4月21日—1941年9月3日,1944年10月4日—1945年5月18日,福州两度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北岸炮台也两次被日军占领,火炮被运走,炮台遭破坏。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结束了的战乱的状态,亭江炮台军事作用逐渐降低,最终废弃在荒草丛中。
    1986年,北岸炮台被评定为福建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北岸炮台被评定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炮台的名字被改为亭江炮台。
    2013年,亭江炮台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此帖被汉疆唐土在2018-08-28 14:2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8-27
2012年,本人实地行走亭江炮台,当时的亭江炮台遗址处荒草丛生、垃圾遍地、臭气熏天。
以下为亭江炮台的山顶明炮台












以下为山右的暗炮台
















以下是亭江炮台(北岸炮台)的文物保护碑记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08-27
以下图片来自网易老土豆的博客
2013年维修中的亭江炮台的山顶明炮台






2013年维修中的山右暗炮台









维修中的炮台石阶



维修中的炮台交通壕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08-28
以下是2017年的亭江炮台图片,取自网然的博客。
山顶明炮台图片











以下是山右暗炮台的图片



以下是山下前沿炮台的图片









交通壕遗址






亭江炮台公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