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11阅读
  • 31回复

[地名探讨]湖北的“黄”与河北的“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5-26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湖北东部,有很多以黄开头的地名,比如黄冈、黄梅、黄安、黄陂、黄石等,是否有些渊源典故呢?

与之相对的,是河北有很多包含“定”字的地名,也都互相临近。比如保定、正定、定州、定兴、真定等。这里边是否也有什么说法呢?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5-26
黄应该是个古国的名字。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5-26
河北的定最早来自真定。正定是雍正所改。
定州是北朝时期从安州改设的,得名也是来自真定。
保定是个联合词,可能是保州和定州的合并而来,总之“保”是表明京城南大门保卫京城,“定”是此地历史所属。
这四个(真定,正定,保定,定州)基本是一脉相承的。

定兴比较特殊,是大定兴盛的意思,大定是金朝年号。

总体来看,河北中部,属于历史上中原北门,各朝希望他们安定是可以理解的。同样纬度的山西地区,在石家庄向西100公里有山西的平定,定州向西100公里有山西定襄,这些定集中在这个纬度,表明了历史上中原的北界。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5-26
湖北的黄大部分都是清代黄州八县成员,而黄州历史则很久了,苏轼曾贬谪黄州,具体最早叫黄是因为什么典故,就不太熟悉了。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5-26
我们黄梅县曾有过寻阳、永兴、新蔡等县名。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新蔡县改名为黄梅县,“黄梅”一词来自县境的黄梅山,

而黄梅山得名于山上盛产黄梅。

改名为“黄梅”时,黄梅县属蕲州辖,明朝洪武十一年(公元1738年),黄梅县随蕲州而入黄州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31 12:23:30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5-27
以下是引用无形在2004-5-26 10:33:19的发言:
黄应该是个古国的名字。

豫南鄂北一带,历史上确有黄国。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5-28
黄国是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南潢川县,战国时灭亡后,后代南迁并以黄为姓,就在今湖北、安徽一带形成了大量带“黄”字的地名。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5-29
胶东半岛有几个带“莱”字的地名,这里历史上为莱国地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5-30
的确有趣哦!
把武汉建成美丽富庶的为一般市民享用之开放创新之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5-31
黄梅的“黄”来自春秋黄国,楚灭黄,其民南迁,散居鄂东“黄”地。
黄梅的“梅”来自安徽亳州的商的同姓属国(子姓)“梅国”,武王灭殷后梅国随之灭国(我猜《封神演义》中有“梅山七怪阻周兵”应当就是梅国参战的事)。此后梅国人南迁成为扬越的一部。吴越争霸后,避越役迁入楚国“黄”地,即为黄梅。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5-31
以下是引用Caprylicacid在2004-5-31 5:05:04的发言:
黄梅的“黄”来自春秋黄国,楚灭黄,其民南迁,散居鄂东“黄”地。
黄梅的“梅”来自安徽亳州的商的同姓属国(子姓)“梅国”,武王灭殷后梅国随之灭国(我猜《封神演义》中有“梅山七怪阻周兵”应当就是梅国参战的事)。此后梅国人南迁成为扬越的一部。吴越争霸后,避越役迁入楚国“黄”地,即为黄梅。

================

你弄错了!!!!!!!!


我们黄梅县曾有过寻阳、永兴、新蔡等县名。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新蔡县改名为黄梅县,“黄梅”一词来自县境的黄梅山,

而黄梅山得名于山上盛产黄梅。

改名为“黄梅”时,黄梅县属蕲州辖,明朝洪武十一年(公元1738年),黄梅县随蕲州而入黄州府。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5-31
蔡山晋梅?

  晋梅,顾名思义就是晋朝时种下的梅花。由于晋梅生长在湖北黄梅县的蔡山江心寺旁,因此又叫蔡山晋梅。蔡山因盛产乌龟而得名。蔡,即乌龟的学名。黄梅县曾一度被赐名为新蔡县,直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才改名为黄梅。新称“黄梅”又因中多黄梅而得名。蔡山又名“湖中岛”“江心洲”。蔡山原来为五阜湖中的一个孤岛,长江改道南移后,五阜湖与大江连成一片,蔡山便成了江心洲。蔡山位于黄梅县城西南约35公里,面积0.3平方公里。山中有一座寺院,名叫江心古寺,又名蔡山寺或顶峰寺。寺旁有一座供游人观星赏月的“摘星楼”。寺楼乃东晋高僧支遁所建,寺旁的晋梅亦系高僧亲手种植。蔡山晋梅高约5米,枝叶覆盖面约6平方米,常常是一年之内两度开花。据说是国内已知的唯一一棵名副其实的两度梅。花为白色,花蕊粉红,数10年一结籽,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此梅自晋代至今有1650余年历史,比浙江天台山园清寺的隋梅还要早300年,这是中国和世界上梅花的老寿星,实为稀世国宝。?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5-31
黄梅冲,繁。府东三百五十里。明隶蕲州领属。顺治初
改属。西北:黄梅山,县以此名。东南:矿山。东北:冯茂。西南:蔡山。大江在
南,自广济入,东南流,迳清江镇,入宿松。县河在县东,即隆斗河,及县西双城
河,会诸湖港水,至黄连嘴合流,出急水沟入之。东北县丞驻清江废镇。新开口、
亭前、孔垅三镇巡司,均有驿

========清史稿中有关黄梅的记载。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5-31
黄梅简介:

黄梅果实成熟时,果皮果肉呈黄色,故称黄梅。果形、顶端嘴象桃,成熟后期阳面呈红色,故又称桃梅。该果外观鲜美,果面光滑、肉厚、汁多、核小,酸甜可口,品质优,属鲜食品种之上品。平均单果重50克左右,最高可达80克以上。
5月下旬可大量上市
黄梅初制品盐梅干大量出口,是一项国际市场上我国独占的商品。梅在医学上用途很广,据研究鲜梅有杀菌、解毒、净化血液增强肝脏功能、预防高血压和脑溢血以及抑制多种肿瘤病等功效。生食能生津止渴,开胃解郁;盐梅有解热、祛风寒之功;黄梅干可治肺气、燥咳、伤寒、下痢、疲劳、酒毒、反胃噎膈等疾病;其果汁可治肠炎和痢疾;酸梅汤兼有杀菌功效。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5-31
“而黄梅山得名于山上盛产黄梅。” 存疑!

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4/03/03/1340@1918385.htm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眼见得此处的黄并非黄色的黄)

http://www.fjxy.com/xssy/mei.htm
宋濂的《梅府君墓志铭》也更详细地指出:“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伐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为氏”。
http://www.china-stemmata.com/bjxcsjp/MEI1-1.htm
出自子姓,是汤王的后裔。殷商时,商王太丁封他的弟弟于梅(今安徽毫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商纣王时,梅伯在朝中任卿士。他忠直敢谏,对纣王的荒唐行径多次提出批评,结果触怒纣王被废黜,后又以酷刑杀死。周武王灭商以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忠侯,其支庶子孙便以封地命姓,称梅姓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5-31
以下是引用Caprylicacid在2004-5-31 13:39:32的发言:
“而黄梅山得名于山上盛产黄梅。” 存疑!
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4/03/03/1340@1918385.htm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眼见得此处的黄并非黄色的黄)
http://www.fjxy.com/xssy/mei.htm
宋濂的《梅府君墓志铭》也更详细地指出:“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伐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为氏”。
http://www.china-stemmata.com/bjxcsjp/MEI1-1.htm
出自子姓,是汤王的后裔。殷商时,商王太丁封他的弟弟于梅(今安徽毫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商纣王时,梅伯在朝中任卿士。他忠直敢谏,对纣王的荒唐行径多次提出批评,结果触怒纣王被废黜,后又以酷刑杀死。周武王灭商以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忠侯,其支庶子孙便以封地命姓,称梅姓



你所引的资料未必可靠。

黄梅县于隋朝时始得“黄梅”县名,此前叫新蔡县、永兴县和寻阳县。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5-31
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
人家都说得很清楚了,是“据说”。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5-31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
只不过“黄色”的“黄”与“黄姓”的“黄”是一个“黄”字罢了。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5-31
“而黄梅山得名于山上盛产黄梅。” 存疑!
=============
黄梅县得名“黄梅”是因为境内由黄梅山,这一点你是否认可?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4-05-31
何谓“未必可靠”?这“未必”2字是很难反驳的,所以我只能说你的“得名于盛产黄梅”的说法也是“未必可靠”。
不过宋濂这样的大儒所写的自然不会毫无根据凭空捏造,比之别的说法更为可靠。

另见以下旁证:http://meicheng.org/meicheng/ls1.htm
周初,武王灭商后,梅国也随之翦灭。随后,姜子牙不断对殷商残部用兵,迫使殷商遗民南迁,这支遗民改姓梅,所到之处多以梅命名,成为春秋时扬越的主支。越王勾践灭吴后、苏南、皖南尽归越国。其后越国称霸,居苏皖境内的扬越为避赋役,越过昭关(在今含山县北,原为吴楚界,吴亡后为楚越界),其中有一支远迁鄂境,今鄂境也有不少以梅命名之地,当属扬越主支梅姓越人地名遗址

至于黄梅县是否出自黄梅山并不重要,因为黄梅山既可来自“生产黄梅”,也可来自“黄地之梅山”(梅人迁徙过处有一堆地方命名为梅山,见同一个link http://meicheng.org/meicheng/ls1.htm)

以下是引用山豆杰在2004-5-31 15:06:35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Caprylicacid在2004-5-31 13:39:32的发言:
“而黄梅山得名于山上盛产黄梅。” 存疑!
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4/03/03/1340@1918385.htm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眼见得此处的黄并非黄色的黄)
http://www.fjxy.com/xssy/mei.htm
宋濂的《梅府君墓志铭》也更详细地指出:“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伐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为氏”。
http://www.china-stemmata.com/bjxcsjp/MEI1-1.htm
出自子姓,是汤王的后裔。殷商时,商王太丁封他的弟弟于梅(今安徽毫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商纣王时,梅伯在朝中任卿士。他忠直敢谏,对纣王的荒唐行径多次提出批评,结果触怒纣王被废黜,后又以酷刑杀死。周武王灭商以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忠侯,其支庶子孙便以封地命姓,称梅姓



你所引的资料未必可靠。

黄梅县于隋朝时始得“黄梅”县名,此前叫新蔡县、永兴县和寻阳县。
[/quote]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4-05-31
==================
不过宋濂这样的大儒所写的自然不会毫无根据凭空捏造,比之别的说法更为可靠。
====================
宋濂的《梅府君墓志铭》也更详细地指出:“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伐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为氏”。
==============

宋濂的说法似乎是因为封地为黄梅(梅),“遂以梅为氏”。“黄梅”一之最早是指“黄梅山”,后来才用作县名。这样一来,则应该是先有“黄梅(梅)”这个地名,后来伯诸孙被封到这个地方,于是他们就以“梅”为姓。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4-05-31
周武王灭商以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忠侯,其支庶子孙便以封地命姓,称梅姓
=============
这也说明了是先有黄梅(梅)这个地名,然后才有梅伯的后裔以封地为姓氏。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4-05-31
植物與中國地名的變遷
http://202.108.249.200/geography/news/20021204/19.html

水果與地名

在我們這麼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度裏,自然界的植物千姿百態,因而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俯拾皆是,其中有些物產帶上了地名,而有些地名也攜帶著物產。前者著名的有:黨參、石榴、哈密瓜、普洱茶、小站稻、萊陽梨、嘉應子、黃岩蜜橘、天山雪蓮等,而後者為數更多。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今天都以觀賞為主,古人則多采梅果用作調料,其花有紅、白之分,果也有白梅、青梅、杏梅、黃梅之別,味均酸甜。南朝齊時,在今湖北東部析置了一個永興縣,因縣境有一座盛產梅子的黃梅山,所以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索性將它改名為黃梅縣了。至今,該縣江心古寺中還有一株古老的晉梅,係東晉一高僧所植,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舊枝業已枯死,新枝從舊枝中發芽、成長而成為樹榦,仍然挺拔粗壯,還能開出傃麗耀目的白梅花兒呢。明清時期,這個縣的勞動人民在採茶調的基礎上,開創了一種地方戲劇,道光年間(1821—1850年)傳入鄰近的安慶地區,日後逐漸擴及安徽全省和江西等地。由於這種戲目來自湖北黃梅縣,人們便將它喚作“黃梅戲”。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4-05-31
黄梅山即现在黄梅县的东山。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4-05-31
至于黄梅县是否出自黄梅山并不重要,因为黄梅山既可来自“生产黄梅”,也可来自“黄地之梅山”(梅人迁徙过处有一堆地方命名为梅山,见同一个link
===========
黄梅山是山名而不是地名。因此山盛产黄梅而得山名黄梅山。

所谓的“黄地之梅山”是把“梅山”看作山名还是看作地名?

黄梅县名来自黄梅山名这一点非常重要。清楚了这一点,就可以正确理解黄梅县名中“黄梅”

二字的含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