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120阅读
  • 86回复

[北京]北京太累了![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7-15

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国革命战争决定性阶段的胜
利都是在北方取得的,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从国际安全上看,苏联、蒙古这些社
会主义国家可以成为可靠的邻居;北京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特色也适宜于担当一个
草创时期的大国都城角色。“北京”在国际上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定都北京的成本太高了!而且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超
常规发展,这一趋势有日益恶化的危险。城市功能的过分集中,带来了普遍的生
态环境和人口膨胀的压力;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远远未发挥出来,甚至不断遭到
破坏。

  水!水!


  就水资源而言,北京人均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
/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最新的计算表明:
2000年平常年份北京将缺水2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11亿立方米。2010年,两项数
字会分别达到9.9亿立方米和近20亿立方米。现在北京主要供水源密云水库来水量
日趋减少,今年8月份密云水库蓄水量仅为常年一半,存水估计只能够用一年。明
年如遇旱年,北京将难逃“水荒”之苦。

  北京市社科院的一个专门小组,长期研究水资源供应与城市人口容量的关系
后得出结论:2005年,北京可支撑的人口容量为1277.7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5
6.01万人,外来人口121.76万人。这一结果是北京人口容量的最大值。但实际北
京总人口在1997年即突破1500万大关,其中常住总人口1210万人,外来人口350万
人左右,也就是说从水资源供应的角度看,北京的人口已超负荷300万人,而这一
数字仍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

  北京的生态环境压力则远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大量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后,形
成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区,最严重的东部地区过去40年已下沉了700多毫米。
专家们指出,地面大面积下沉最终会影响整个城市建设,导致地基不稳,墙壁开
裂,道路中断等严重后果。

  现在,南水北调工程被很多人看作是解决京、津地区缺水的“灵丹妙药”。
但以最多人赞同的中线工程为例,它的投资达1000多亿,工程量大,工期长。且
工程实施后,被引水的汉江中下游流域将严重缺水,三峡水库的发电和用水也将
受到较大影响。何况,中线工程流经的豫、鲁、冀、晋都是缺水大省,这流经家
门口的几百亿立方水将成众矢之的,如何分配将大有争议,能有多少流到京津将
大有疑问。

  不堪重负的北京

  北京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称,北京在1999
年的空气污染程度位列全球第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人每天相当于吸两包烟。而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18个主要城市1998年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中,北京是情
况最严重的一名。

  荒漠化的威胁也直逼京城,最近的沙丘群离北京仅70余公里,并处在“北京
盆地”的上风向,即使不大的风力,黄沙也会直扑“脚下”的京城。今年春季,
北京连遭沙尘暴袭击,其情其景至今令人心悸。

  北京的“人口爆炸”更让人触目惊心。16年来,北京常住总人口每年净增近
20万人,流动人口每年净增量则超过20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座中等城市人口。
上海近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主要城区的人口已呈负增长或零增长。北京何
以有这么大吸引力?从根本上看,北京的政治、文化和全国经济管理中心地位是
人口剧增的最大的“磁力”。政府花巨资建设的14个卫星城人口增长一直十分缓
慢,这说明北京城区功能聚集已十分严重。人口过于集中在市区,使得北京城区
人口密度比巴黎、伦敦、东京等大都市要高得多。与此相对应的是,北京未开发
的土地资源仅占全市总面积不足4%,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后果
之一是北京的蔬菜供应已离不开外省支援。

  最令人痛心的问题还是对古都的“建设性破坏”,这是北京的“内伤”,一
般人不容易感觉到。1911年,北京大约只有相当于现在二环路内的面积,人口76
万,现在城区人口扩张到700多万,大量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被“克隆”在古都的
中心区。而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点的城墙、护城河、胡同、四合院等被大规模吞
噬,仅最近的10年间,北京的胡同就由6000多条锐减到2000多条。

  最近,北京享有盛名的赵家大院在一片反对声中还是被拆掉了,理由是修路。
从景山上向南望去,一大片现代化饭店参差不齐地冒出,尽管其中个体设计不乏
独到之处,却对故宫和古城核心区域和谐巍伟景观造成极大破坏。一些设计师对
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透露了秘密:“北京的写字楼租金是世界上最贵的几个城市
之一,如按规划进行设计,开发商不满意,因为他们总是希望提高建筑层数或容
积率来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又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关系来修改规划条件。”长此
下去,北京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将何以自存?

  高昂的定都成本

  在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北京从中央得到的各种支持是最多的,巨
大的投入并未产生相应的效应,反而面临多重危机的边缘,原因何在?最根本的
就是这座文化古都既是全国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管理中心,又是北方最大的
经济中心城市,事实上还有全国交通、金融、信息、教育、科研等中心的职能。
以中国之大,由一城而兼此数中心之职,对有3000年历史的古都来说,确实不堪
重负!这种功能设计使得城市规模无限制地扩大,城市的有限空间受到多种功能
的挤压,脆弱的资源与生态系统无法承受,一言以蔽之,高昂的建都成本已到了
国力和北京市自身难以支撑的时候了。

  在古代运输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东南地区供给天下财富大半,如果都城离此
太远,则定都的成本过高,必将影响国力的增强和政权的巩固。对此,法国著名
学者布罗代尔曾指出: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
鼎北京,“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正是在这时候,
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更是以历史
学家深邃的笔触写到:北京“这一宏伟都市远离它的经济源泉,维持这一中心所
用的人力和物力在明代灭亡和在帝国时代结束之前,一直消耗着政府的收入和人
民的财富”。输送漕粮的南北大运河成了明清两代朝廷的生命线,因此在遭受旱
灾时,宁可让运河沿岸地区颗粒无收,只要漕粮未过,运河不得用于灌溉;每逢
黄河下游决溢成灾,为了确保运河畅通,往往宁可暂不堵口。

  今天,现代化的运输条件已从根本上消解了大规模物资运输方面的诸多不便
但我们仍不能不考虑定都成本问题,也就是一个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问题。从
这种意义上讲,积极主动地调整原有首都的功能,或者干脆重起炉灶再建新都,
将能够有力地整合各种资源,及时卸掉妨碍社会进步的重重包袱,首都本身也能
够及时摆脱过分的功能叠加而获得“新生”。

  北京的4种选择

  1986年就有人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很大的震动。在开发西部
的热潮中,也有人提出迁都西安,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真正转型。在新的世纪,
北京面临诸多挑战,应早做筹划。目前,有4种设想可供北京选择:

  一是维持北京的首都地位不变,只是对城市结构和职能稍作一点调整。这种
设想认为北京的首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心脏”城市,文化底
蕴丰厚,城建基础好,人口素质高,又集中了大量中央级的机构、人才,是一个
最能代表中国的城市。至于北京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不妨采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建设卫星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变部分土地使用功能等办法加以解决。这是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说法。

  二是建设“副都”。主要是分担目前城市中心区过于庞杂的部分功能,在中
心区和周围地区的分中心区之间起桥梁作用。可以较快见到成效。总规模以80~
100万人口为宜,地点可在北京近郊的顺义、昌平一线,或河北的涿州、廊坊等地。

  三是实行“双都”或“陪都”制度。“双都”一般是指一个政治都,一个经
济都。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如荷兰、南非等。两个首都的职能分开
既能避免城市的过度膨胀,也能使政治中心免受利益集团的控制和影响,从而保
持政治的某种独立性。具体策略上,有人提出以北京为政治都,上海为经济都;
有人提出可考虑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一到两个作为“陪都”,
以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东西和南北巨大的不平衡问题。

  四是“迁都”论。认为中国应另择一佳地建立新都,一是为北京“减压”,
让这座古城成为真正代表中国的“文化之都”,而将其它功能分解出去。二是改
变目前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树立21世纪中国的新形象。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7-07-05
三、四还可行些。调整,根本不会有多大效果的,大饼只会越摊越大。副都,是跳出了主城,但治标不治本,等于浪费。迁都的话,是不错,但北京的地位和繁荣还是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其对于控制东北和内蒙的重要性。个人觉得设置陪都好一些,一首两陪,西安利于发展西部,尤其是西北,更可解决北京对西藏、新疆以及西南地区鞭长莫及的问题。南京,可以加强对南方主要是东南经济重心地区的管理,同时也可强化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当然对于中国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陪都作用的发挥和其设置是需要慎重研究和安排的。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7-06-30
这是迁都帖吧?本版不讨论迁都,应该移动到中国行政区划—综合与理论探讨。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7-06-26
迁都实在成本太高,不太现实.最好是把北京只作为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经济中心.
可把首钢\燕山石化等大型企业通通迁出,既少了人口,又少了经济总量,污染也会少了.
另外中央政府应从中南海迁出,迁到郊区.这样中南海就可以让老百姓参观了,北京又多了一个旅游点,多好啊
汉阳鬼柳先生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7-06-25
主要是政策性不公平,对很多人有吸引力,就吸进去很多人,如高考分数低,然后就吸引很多人进京赶考。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7-06-24
楼上说的对,地方政府应当严格按照中央定位来科学的发展北京,否则将要迁都。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7-06-23
不是北京太累了。而是北京的地方政府太功利。
作为首都,压根就不发展各种产业,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来北京。
华盛顿现在依然是小城。
个人关于区划调整的建议的目的:
1精兵简政,2理顺关系,3顺应发展。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7-06-21
除了资源缺乏外,本地人的素质也跟不上形势了,表现在对人态度差:商店/问路/饭店,讲话的水分大到不可信,高考的分数,  北京电视台vs 湖南等台,北京人的想法/做法的务实程度,儒释道的思想的退化程度。
  当地人10个至少9个会把本贴骂,因为他们还自信自己是高人,其他地方的人是老百姓。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07-06-21
北京做首都的时间太长了,1000千不挪窝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何人不识君!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07-06-21
北京做首都本身的元气就不足,处于吸血的经济地位,还“太累”了,带领全国的龙头更是做不了。可见当地的元气多么的不足。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07-06-21
引用第60楼中华大地于2007-01-13 03:57发表的  :
我的意见是:迁都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07-06-19
引用第61楼brillt于2007-01-14 16:12发表的  :
……看一下论坛的气氛,觉得有些人不是那么幽默,为了不引起麻烦,还是声明一下:以上纯属搞笑!.......

俺也发现了,因为这,我的帖子让某人删了几回,哈哈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07-06-19
引用第72楼东北于2007-06-05 17:56发表的  :
还有用电,京津塘今年好像又是缺口。

用电的话,也是靠近渤海,建它几十个核电站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7-06-19
北京离渤海近,进行海水淡化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7-06-19
引用第75楼南京荷花于2007-06-17 18:37发表的  :
中国还有法?---***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建议迁都南京,一来更临近大洋;二来临近经济重心;三来更符合国家必须统一的现实与愿望.

貌似北京比南京离海更近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7-06-18
北京早晚要撤。即使硬坚持,迟早有挺不住的那一天。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7-06-17
引用第67楼zw333444于2007-05-29 17:14发表的  :
首都北京地位法定,不容置疑

中国还有法?---***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建议迁都南京,一来更临近大洋;二来临近经济重心;三来更符合国家必须统一的现实与愿望.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7-06-07
同意
迁中央政府到廊坊
迁市政府到通州区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7-06-05
引用第63楼jjsherman于2007-01-16 09:47发表的  :
集权统治造成一切资源都向首都集中,多中心?陪都副都?在现行体制下,想都别想 [表情]


多从“本”上找原因,,从“本”上解决,不要本末倒置。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7-06-05
还有用电,京津塘今年好像又是缺口。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7-06-05
早就该搬了!!!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 始者自始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7-05-29
建设纯政治首都的方式在其他国家似乎也大多并不成功
巴西莉亚也已经恶性膨胀了,而且与圣保罗有巨大的潮汐式交通
堪培拉也是失败的例子,死气沉沉的城市,有人提议要迁回悉尼了
还是大城市好,有吸引力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7-05-29
天津被晾的不是一点半点了,还好天津的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开始被确立。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7-02-03
北京是最不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7-01-16
不根据资源而盲目发展为全国的所有中心而造成的恶果。北京--你还是文明古都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