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513阅读
  • 86回复

[北京]北京太累了![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7-15

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国革命战争决定性阶段的胜
利都是在北方取得的,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从国际安全上看,苏联、蒙古这些社
会主义国家可以成为可靠的邻居;北京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特色也适宜于担当一个
草创时期的大国都城角色。“北京”在国际上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定都北京的成本太高了!而且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超
常规发展,这一趋势有日益恶化的危险。城市功能的过分集中,带来了普遍的生
态环境和人口膨胀的压力;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远远未发挥出来,甚至不断遭到
破坏。

  水!水!


  就水资源而言,北京人均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
/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最新的计算表明:
2000年平常年份北京将缺水2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11亿立方米。2010年,两项数
字会分别达到9.9亿立方米和近20亿立方米。现在北京主要供水源密云水库来水量
日趋减少,今年8月份密云水库蓄水量仅为常年一半,存水估计只能够用一年。明
年如遇旱年,北京将难逃“水荒”之苦。

  北京市社科院的一个专门小组,长期研究水资源供应与城市人口容量的关系
后得出结论:2005年,北京可支撑的人口容量为1277.7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5
6.01万人,外来人口121.76万人。这一结果是北京人口容量的最大值。但实际北
京总人口在1997年即突破1500万大关,其中常住总人口1210万人,外来人口350万
人左右,也就是说从水资源供应的角度看,北京的人口已超负荷300万人,而这一
数字仍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

  北京的生态环境压力则远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大量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后,形
成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区,最严重的东部地区过去40年已下沉了700多毫米。
专家们指出,地面大面积下沉最终会影响整个城市建设,导致地基不稳,墙壁开
裂,道路中断等严重后果。

  现在,南水北调工程被很多人看作是解决京、津地区缺水的“灵丹妙药”。
但以最多人赞同的中线工程为例,它的投资达1000多亿,工程量大,工期长。且
工程实施后,被引水的汉江中下游流域将严重缺水,三峡水库的发电和用水也将
受到较大影响。何况,中线工程流经的豫、鲁、冀、晋都是缺水大省,这流经家
门口的几百亿立方水将成众矢之的,如何分配将大有争议,能有多少流到京津将
大有疑问。

  不堪重负的北京

  北京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称,北京在1999
年的空气污染程度位列全球第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人每天相当于吸两包烟。而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18个主要城市1998年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中,北京是情
况最严重的一名。

  荒漠化的威胁也直逼京城,最近的沙丘群离北京仅70余公里,并处在“北京
盆地”的上风向,即使不大的风力,黄沙也会直扑“脚下”的京城。今年春季,
北京连遭沙尘暴袭击,其情其景至今令人心悸。

  北京的“人口爆炸”更让人触目惊心。16年来,北京常住总人口每年净增近
20万人,流动人口每年净增量则超过20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座中等城市人口。
上海近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主要城区的人口已呈负增长或零增长。北京何
以有这么大吸引力?从根本上看,北京的政治、文化和全国经济管理中心地位是
人口剧增的最大的“磁力”。政府花巨资建设的14个卫星城人口增长一直十分缓
慢,这说明北京城区功能聚集已十分严重。人口过于集中在市区,使得北京城区
人口密度比巴黎、伦敦、东京等大都市要高得多。与此相对应的是,北京未开发
的土地资源仅占全市总面积不足4%,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后果
之一是北京的蔬菜供应已离不开外省支援。

  最令人痛心的问题还是对古都的“建设性破坏”,这是北京的“内伤”,一
般人不容易感觉到。1911年,北京大约只有相当于现在二环路内的面积,人口76
万,现在城区人口扩张到700多万,大量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被“克隆”在古都的
中心区。而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点的城墙、护城河、胡同、四合院等被大规模吞
噬,仅最近的10年间,北京的胡同就由6000多条锐减到2000多条。

  最近,北京享有盛名的赵家大院在一片反对声中还是被拆掉了,理由是修路。
从景山上向南望去,一大片现代化饭店参差不齐地冒出,尽管其中个体设计不乏
独到之处,却对故宫和古城核心区域和谐巍伟景观造成极大破坏。一些设计师对
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透露了秘密:“北京的写字楼租金是世界上最贵的几个城市
之一,如按规划进行设计,开发商不满意,因为他们总是希望提高建筑层数或容
积率来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又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关系来修改规划条件。”长此
下去,北京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将何以自存?

  高昂的定都成本

  在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北京从中央得到的各种支持是最多的,巨
大的投入并未产生相应的效应,反而面临多重危机的边缘,原因何在?最根本的
就是这座文化古都既是全国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管理中心,又是北方最大的
经济中心城市,事实上还有全国交通、金融、信息、教育、科研等中心的职能。
以中国之大,由一城而兼此数中心之职,对有3000年历史的古都来说,确实不堪
重负!这种功能设计使得城市规模无限制地扩大,城市的有限空间受到多种功能
的挤压,脆弱的资源与生态系统无法承受,一言以蔽之,高昂的建都成本已到了
国力和北京市自身难以支撑的时候了。

  在古代运输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东南地区供给天下财富大半,如果都城离此
太远,则定都的成本过高,必将影响国力的增强和政权的巩固。对此,法国著名
学者布罗代尔曾指出: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
鼎北京,“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正是在这时候,
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更是以历史
学家深邃的笔触写到:北京“这一宏伟都市远离它的经济源泉,维持这一中心所
用的人力和物力在明代灭亡和在帝国时代结束之前,一直消耗着政府的收入和人
民的财富”。输送漕粮的南北大运河成了明清两代朝廷的生命线,因此在遭受旱
灾时,宁可让运河沿岸地区颗粒无收,只要漕粮未过,运河不得用于灌溉;每逢
黄河下游决溢成灾,为了确保运河畅通,往往宁可暂不堵口。

  今天,现代化的运输条件已从根本上消解了大规模物资运输方面的诸多不便
但我们仍不能不考虑定都成本问题,也就是一个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问题。从
这种意义上讲,积极主动地调整原有首都的功能,或者干脆重起炉灶再建新都,
将能够有力地整合各种资源,及时卸掉妨碍社会进步的重重包袱,首都本身也能
够及时摆脱过分的功能叠加而获得“新生”。

  北京的4种选择

  1986年就有人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很大的震动。在开发西部
的热潮中,也有人提出迁都西安,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真正转型。在新的世纪,
北京面临诸多挑战,应早做筹划。目前,有4种设想可供北京选择:

  一是维持北京的首都地位不变,只是对城市结构和职能稍作一点调整。这种
设想认为北京的首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心脏”城市,文化底
蕴丰厚,城建基础好,人口素质高,又集中了大量中央级的机构、人才,是一个
最能代表中国的城市。至于北京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不妨采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建设卫星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变部分土地使用功能等办法加以解决。这是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说法。

  二是建设“副都”。主要是分担目前城市中心区过于庞杂的部分功能,在中
心区和周围地区的分中心区之间起桥梁作用。可以较快见到成效。总规模以80~
100万人口为宜,地点可在北京近郊的顺义、昌平一线,或河北的涿州、廊坊等地。

  三是实行“双都”或“陪都”制度。“双都”一般是指一个政治都,一个经
济都。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如荷兰、南非等。两个首都的职能分开
既能避免城市的过度膨胀,也能使政治中心免受利益集团的控制和影响,从而保
持政治的某种独立性。具体策略上,有人提出以北京为政治都,上海为经济都;
有人提出可考虑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一到两个作为“陪都”,
以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东西和南北巨大的不平衡问题。

  四是“迁都”论。认为中国应另择一佳地建立新都,一是为北京“减压”,
让这座古城成为真正代表中国的“文化之都”,而将其它功能分解出去。二是改
变目前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树立21世纪中国的新形象。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7-15
请留下转贴链接地址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7-15
北京不是一般的累,再这样下去就要成为废都,而且很快。

迁都并限制规模是最佳选择。看美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的首都,规模适中,人口不多,环境优美,中国政府难道不想学习吗?老是在国内城市中方方面面争当老大,吸全国人民的血,却建成超级废物。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7-15
以下是引用河东狮在2004-7-15 16:37:41的发言:
请留下转贴链接地址
忘记贴了,补贴上。
http://www.oldbj.com/saybj/saybj38.htm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7-15
效仿汉城,北京也迁都?
网易新闻中心 http://news.163.com
2004-07-07 03:57:25 来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7月5日,韩国公布了新行政首都选址评选结果,忠清南道的燕岐郡-公州市一带以88.96分名列第一。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官方计划8月份公布最终选择地区,开始行政首都建设工作。这意味着韩国“迁都”一事已经步入了实质上的实施阶段,而这一消息一经报导也再一次激起了中国迁都的议论。

  首都为国家中枢之地,一般不轻言迁离。那么韩国又为何出此大手笔呢?据韩国媒体报道,这次韩国迁都主要有以下理由:人口急剧膨胀、交通堵塞、大气污染、住宅拥挤、房地产投机、战略安全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北京几乎都存在,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北京还面临着极度缺水、沙漠化逼近等更严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比汉城面临的危机更大。

  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北京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突破300万人,已经超出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预测到2010年的外来人口总规模。而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在去年底已超过1400万人,到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规模将突破1600万人。而这种城市人口快速膨胀,无疑加剧了对城市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并且给城市带来就业、生活、交通、住宅建设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北京的交通就更加令人头疼了。北京市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在“九五”期间达400亿元,占GDP的4.3%;“十五”期间预计投入838亿元,占GDP的5.15%。这样的投资力度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可是,现实的北京市交通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从1990年到2001年的10年中,北京市市区交通流量以平均每年超过15%的速度递增。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高峰小时内的双向断面车流量,二环路为1万辆,三环路为1.1万辆,四环路为1.3万辆。

  北京的污染状况也是触目惊心。北京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称,北京在1999年的空气污染程度位列全球第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人每天相当于吸两包烟。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18个主要城市1998年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中,北京是情况最严重的一名。

  再来看看北京缺水的严重性。北京人均占有量为300 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 ,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 %,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最新的计算表明:2000年平常年份北京将缺水2 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11亿立方米。2010年,两项数字会分别达到9.9 亿立方米和近20亿立方米。今年7月,北京水价大幅提升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北京“水荒”的严重性。

  沙尘暴也是北京的特色之一。最近的沙丘群离北京仅70余公里,并处在“北京盆地”的上风向,即使不大的风力,黄沙也会直扑“脚下”的京城。为了2008年的奥运会,国家对于北京的防沙治沙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今春,北京仍然出现了两起规模不小的“黄天遮日”现象。

  然而迁都毕竟是涉及国家根本的大事,不应该草率的作出决定。毕竟建国以来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有55年了,这样深刻的国内和国际印象不是一下可以轻易改变的。首都一旦迁移,也会在人民心中造成政权不够稳定的不良影响。另外,迁都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也是不可回避的另一个现实。

  我们不是专家,我们无从得出迁都可行性的合理论证。但我们希望提出这一个话题,让广大的网友来参与这一讨论,看看比我们编辑睿智的网友是不是能够给出一个答案。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7-15
赞同第三种,迁移部分政府机构到南京,减轻北京压力。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7-16
我赞成设立“陪都”,不过南京太偏,接近经济中心,容易孳生享乐和奢靡之风。

西安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雄踞国土中央,铁路和公路呈“米”字型辐射八方,区位优势明显;是古老中华强盛时期的国都,能振奋民族精神;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开发西部的“火车头”(在西部,没有哪座城市能像西安那样,把西北和西南紧密的联系起来);出于战略安全考虑。民国时,就一度被设为陪都!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7-16
最低的迁都(以及迁市府)成本是:
把国家机关和市府机关全部迁离5环内,可以考虑六环以外的大兴通州顺义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不是原县城,另外国家机关和市府应该不在一个卫星城市。
例如:
首都迁大兴采育(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大兴通州廊坊交界处),在廊坊修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可以叫廊坊国际机场),距离北京天津的距离比较适合。进京也比较容易。
市府迁通州,交通便利,便于市民办理事务。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7-16
同意楼上
迁中央政府到廊坊
迁市政府到通州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7-17
以下是引用tslx在2004-7-15 16:39:46的发言:
北京不是一般的累,再这样下去就要成为废都,而且很快。
迁都并限制规模是最佳选择。看美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的首都,规模适中,人口不多,环境优美,中国政府难道不想学习吗?老是在国内城市中方方面面争当老大,吸全国人民的血,却建成超级废物。

哪个首都不吸血?哪个省会不吸血?哪个地极市不吸血?哪个县城不吸血?
相见不如怀念,
怀念不如忘却。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7-17
党中央、全国人大、政协、最高二院设在北京,政府各部迁至廊坊或武清。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7-17
要迁就彻彻底底的迁,不然100年后就成东京了。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7-18
住在北京太累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7-18
北京严重缺水、周边生态严重恶化,人口不能再膨胀了,应当适应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来调整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以科学发展观规划城市发展。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7-22
以下是引用无形在2004-7-16 13:43:33的发言:
最低的迁都(以及迁市府)成本是:
把国家机关和市府机关全部迁离5环内,可以考虑六环以外的大兴通州顺义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不是原县城,另外国家机关和市府应该不在一个卫星城市。
例如:
首都迁大兴采育(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大兴通州廊坊交界处),在廊坊修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可以叫廊坊国际机场),距离北京天津的距离比较适合。进京也比较容易。
市府迁通州,交通便利,便于市民办理事务。
这样,北京会不会空心化?迁移中央和北京市两个行政中心的费用,不见得比把中央机关彻底迁出北京低多少.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7-22
费用上我考虑不多。我认为这样是比较现实的。
特别是解决北京城市中心拥挤和旧城保护是个可行的方法。
如果迁离北京,可行性较小,这是个折中的办法,并且解决不了水资源等问题。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7-22


哪个首都不吸血?哪个省会不吸血?哪个地极市不吸血?哪个县城不吸血?
[/quote]

美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首都吸血了吗?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7-22
无形怎么开始关心水资源了
沙漠里坚强的草儿。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7-22
华北的干旱缺水并不是永久性的,这里也曾是雨量丰沛,湖沼遍布的地区
现在世界气候究竟如何变化,对各地都有什么样的影响,谁也说不准
有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也并非不可能
也许等"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要用它来"北水南调"了[em11]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4-07-23
有谁能阻止北京现在的建设进度呢。

在反对声中,高楼大厦、工业开发依然进展得不错。而且各级政府都在为招商引资跑腿铺路。

想想怒江的水电开发,困难重重,骂声一片。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4-07-23
九江好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4-07-23
以下是引用tigerto2001在2004-7-22 20:37:55的发言:
华北的干旱缺水并不是永久性的,这里也曾是雨量丰沛,湖沼遍布的地区
现在世界气候究竟如何变化,对各地都有什么样的影响,谁也说不准
有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也并非不可能
也许等"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要用它来"北水南调"了[em11]

“北涝南旱”不可能。南方有太平洋丰富的水资源。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4-07-24
听说北京都要调鄱阳湖的水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华夏浪子
为大华夏民族之光复徽州奋斗一生。。。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4-07-25
以下是引用cawal在2004-7-24 21:37:17的发言:
听说北京都要调鄱阳湖的水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听岔了吧
是丹江口水库吧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4-07-25
北京的城市定位存在严重失误!!!
欢迎扫描二维码头像关注行政区划代码的演变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