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84阅读
  • 9回复

[乡镇街]关于"乡"、"里"、"村"、"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7-23
我们经常说"家乡"、"故乡"、"回乡"、"乡里"、"乡村"、"村里乡邻"、"你是哪里人"等等,也知道"聚落为村"、"集市为城"的说法。好象国民党还有"里长"这一称谓,但"乡"、"里"、"村"、"邻"的概念和范畴又是如何呢?请教高明。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7-23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常,五常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

---------《汉书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7-24
谢谢秦总的解惑.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7-25
不客气。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7-25
哦,“家”好理解,<周礼•地官•遂人>上就说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话,这“五邻为里”,其中的“里”四周有墙,是指邻里的院墙,也不难,而“常”则有点生疏,而“州”就更不易解。这汉之前后的有关“州”的范围演变似乎很有点沿革的故事在中间,这里的“州”即比“乡”小,楼主能否将之全部诠释一下,也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其间的味道。记得在读<史记>卷六十七中有关“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的:“他日从在陈蔡闲,困,问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①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夫然后行。”郑玄在注解这一段时说“二千五百家为州,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行乎哉,言不可行”的话,又与<汉书>有出入,是否这里暗含着一场沿革趣闻?请楼上道来其详。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7-25
按民国城市管理层次规定:
5户为1邻,5邻为1闾,20闾为1坊,10坊为1区。

假定民国的区和现在的区级别一样,那么当时坊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当时的闾相当于现在的居委,当时的邻相当于现在的居民小组。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7-27
楼上所言的闾邻制是旧法,1928年的《市组织法》实行两年后,1930年第二部《市组织法》出台,市基层分设区,坊,闾,邻,故一般称为闾邻制,乡村则按保甲制。194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第三部《市组织法》,废除了闾邻制,市跟乡村一样,也实行保甲制,"10户至30户为甲,10甲至30甲为保,10保至30保为区"。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7-27
保相当于街道,甲相当于居委?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7-29
以下是引用秦皇汉武在2004-7-23 17:17:58的发言: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常,五常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
---------《汉书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村不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吗?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7-29
以下是引用河东狮在2004-7-27 11:40:04的发言:
楼上所言的闾邻制是旧法,1928年的《市组织法》实行两年后,1930年第二部《市组织法》出台,市基层分设区,坊,闾,邻,故一般称为闾邻制,乡村则按保甲制。194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第三部《市组织法》,废除了闾邻制,市跟乡村一样,也实行保甲制,"10户至30户为甲,10甲至30甲为保,10保至30保为区"。
隆安县有个九甲村与保甲制有关,但与保相关的地名未知晓.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