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撤县设市始末
申 俊 良
2011年3月20日,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一行来潞城观摩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上午观摩,下午召集潞城四套班子全体人员和潞城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听取潞城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讲话”对潞城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当谈到潞城城市人口不足10万,怎么就能撤县设市时,在座的没有人回答,不回答有几种可能:一种是认为田书记是在批评潞城,不敢回答;二种是觉得自己人轻言微,不便回答,但更多的人是对潞城撤县设市的情况不了解或者仅是只言片语的了解,而没有系统的了解,不会回答。沉默片刻后,有一个人说:“当时潞城有个李宝库在民政部当副部长,”田喜荣听后说:“嗯,原来是走后门设立的市啊”。尽管田书记在这里是开个玩笑,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将潞城撤县设市的始末介绍给大家。
图片
一、潞城撤县设市的条件
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撤县设市必须是在保证城市人口的基础上,经济发展、资源优势和交通通讯等均在周边地区独占鳌头。一是人口标准,城市人口须达到10万人。到1991年底,全县总面积630平方公里,辖3镇、13乡,20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30515人,县政府驻地常住人口达到1240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186人,(含吃商品粮人口60263人,驻潞厂矿及县直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8081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营业场所的镇所、村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7072人,城区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2470人,驻城区部队3300人。)占驻地常住人口的81.55%,农业人口22892人,占驻地常住人口的18.45%。二是具备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53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8162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94.3%,城区内工业总产值10.120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7%,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8274亿元,其中城区内国民生产总值5.3925亿元,连续六年(从长治、晋城分家算起)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排长治市各县区第一。三是区位交通优势。潞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中麓西侧,上党盆地东北边缘,是晋、冀、鲁、豫的交通要道,素有“上党咽喉,晋豫通衢”的美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有长治市,距市区仅13公里,并有飞机场,太焦铁路贯穿南北,邯长公路也横穿东西,国道207、309和省道多线路穿境而过,交通通讯极为发达。四是资源优势。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资源有煤炭、石灰岩、石膏、白云石、水泥粘土、铝土矿等10余种,尤其是水资源闻名,人均占有量3652立方米,是北方地区的富水区,由此吸引国家重点项目落户潞城,东有年产百万吨复合肥的亚洲肥都——山西化肥厂。西有年产75万吨高标号水泥的现代化建材企业——山西水泥厂。为潞城的人口集聚、二三产业的发展、税收的增加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因此被列为山西省的四大工矿区和三大化工区之一。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86)32号文件《关于印发山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通知》中把潞城列入全省十个新建市之一,同时规划潞城为煤、电、化工业区和煤化工、建材基地。《山西省城市建设“八五”计划纲要和十年规划设想》中又将潞城列入全省6个发展为市的县(区)之一。
根据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优势、省政府发展战略的意向,县建制已经使潞城的许多有利条件不能充分利用,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着化工区和煤化工、建材基地的建设。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省大干快上的需要,满足全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审视度势,提出撤县设市。
二、潞城撤县设市的程序
1992年4月24日,县委县政府筹备撤县设市工作。
5月15日,县委批准,成立了“潞城撤县设市领导组”。组长:王锦江(县人大主任),副组长:原永英(政府副县长)、张玉保(人大副主任)。成员:裴梅香(城建局长)、董兆祥(民政局副局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张玉保,办公室成员许建国、刘岷、李福全。撤县设市筹备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了撤县设市工作顺利进行。
5月,县委组织有关人员赴介休、孝义实地考察学习,并到省民政厅、省建设厅请教设市筹备的有关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行政区划应保持稳定,必要变更时,应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制定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撤县设市需逐级上报,逐级审批。6月4日,潞城县人民政府向长治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以潞政发(1992)25号文件发文:“《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撤县设市(县级市)的申请报告》。
6月11日,筹备组向长治市人民政府报送了《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撤县设市(县级市)的申请报告》和1991年潞城基本情况统计表。
6月14——20日,在长治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潞城代表团在李耕业(政府县长)、王锦江的提议下,15位长治市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主席团提出“潞城撤县设市”议案。
6月20——21日,省民政厅设市预测规划处周贵贤主任及长治市民政局领导来潞城县进行了为期二天的设市预测调查。撤县设市领导组向省、市领导进行了汇报,周贵贤主任对潞城设市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6月23日,撤县设市领导组副组长原永英、张玉保赴省民政厅、建设厅报送了《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撤县设市的申请报告》和1991年潞城县基本情况统计表,并向省领导汇报了潞城撤县设市工作。
8月8日,潞城县人民政府向长治市人民政府提交了《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撤县设市(县级市)的补充报告》,并以潞政发(1992)37号文件印发。
10月27日,长治市政府办公厅召集有关部门对潞城撤县设市进行专题研究:认为:潞城位置优越,条件具备,符合国务院撤县设市标准,同意向市长办公会议提请,尽快写出申请报送省政府。同时对潞城撤县设市中牵涉到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问题,人口计算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指导性的意见。
10月28日,在长治市政府办公厅赵风祥秘书长等领导的支持下,长治市政府市长办公会正式通过了潞城撤县设市申请。
11月5日,长治市政府向省政府写出了《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潞城撤县设市(县级市)的请示》。并以长政发(1992)44号文件印发。
11月8日,筹备组向省政府报送了《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潞城撤县设市(县级市)的请示》。同时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郭裕怀副省长、省民政厅刘建基副厅长决意派人近期到潞城就撤县设市工作进行专题考察。
三、潞城撤县设市的重心
11月14日——15日,省政府考察组莅临潞城,先后到山西化肥厂,西流水源地,神头战役纪念地,微子镇集贸市场,微子镇火车站,县邮电局,县金桥市场,山西水泥厂,11万变电站,22万变电站,店上军民焦化厂,北村八路军总部,石窟煤矿,白水泥厂,县体委和县文博馆等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16日,县委书记冯国发,人大主任王锦江,副县长张青化、原永英及设市筹备组向省、市考察组汇报了潞城撤县设市工作,并一同观看了电视专题片《潞城新姿》。随后考察组同参加汇报的县领导进行了座谈。省民政厅基政处处长余维良对潞城撤县设市的准备工作非常满意,认为潞城撤县设市基础工作做的细,准备充分,设市条件已经具备,各个方面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撤县设市条件在全省名列前茅。尽快给省政府打报告,通过省长办公会,在短期给国务院上报。
11月17日,省政府在潞城的考察圆满结束,返回太原。
随后《山西省民政厅关于潞城设市条件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潞城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山西的富水区之一,供电有保证,电讯发达,现已建成山西乃至全国的煤焦、化肥和建材基地,农业基础较好,还是沟通四省、辐射6县的物资商品集散地,社会事业发展快,城市已初具规模。
12月25日,省民政厅厅务会研究通过潞城撤县设市,并正式上报省政府。
12月30日,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潞城撤县设市。
12月31日,省长办公会正式通过郭裕怀副省长签发的《山西省人民政府给国务院关于我省潞城县撤县改市(县级)的请示》。并以晋政发(1992)124号文件印发。
1994年4月26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潞城县设立潞城市。从此掀开了潞城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1994年6月29日,潞城市万人空巷,在体育场隆重举行了潞城撤县设市庆典大会。
潞城撤县设市圆满成功。
该文根据张玉保提供的有关资料整理
(作者:申俊良,潞城市志办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