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5阅读
  • 0回复

[桥隧]全国首例!成都杉板桥路中环至三环单塔无背索斜拉桥两小时完美“转体”====我就出生在杉板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6-06

6月5日凌晨,经过120分钟连续紧张作业,成都杉板桥路中环至三环单塔无背索斜拉桥完成转体施工,为杉板桥路改造工程全线通车奠定了基础。

据项目设计方中铁二院介绍,这座大桥上跨成渝、西成高铁,紧邻成南高速,施工难度极大,也是全国首例采用转体施工的单塔无背索斜拉桥。


为何转体?

杉板桥路是成都市“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建设计划中的重要“射线”。杉板桥路改造工程分为两个标段,其中一标段为二环到中环路,已建成通车;二标段为中环路到三环路新增市政道路,全长约2.2公里。

本次施工的转体桥是二标段的控制性工程,总长283米,主跨跨径188米,桥塔高128米。中铁二院成都公司杉板桥路改造工程桥梁设计负责人邱敏捷介绍,该工程需穿越成渝高铁、西成高铁等10股铁路线路。其中,西成客专为无砟整体道床,根据相关规定,不得采用下穿隧道的形式通过,因此只能采用桥梁上跨。为了不影响铁路线正常运营,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了转体的施工方案

转体有多难?

该工程紧邻成南高速,桥位北侧受成南高速高架桥限制;施工场地与成南高速的距离仅有几十米,远小于常规梁式桥转体所需200米的建筑空间。

通过不断优化对比设计方案,中铁二院设计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单塔无背索转体斜拉桥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巧妙地采用倾斜的混凝土桥塔来平衡钢结构主跨的重量,使得转体前桥墩与成南高速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20米以内,满足桥址场地建筑空间要求。

然而,不对称的单塔无背索设计形式,比对称的大桥转体难度更大,在转体过程中的平衡问题尤其突出。对此,设计人员采用创新性设计方案,通过倾斜的桥塔来平衡桥梁主跨的重量,解决了不对称结构转体施工时两侧重量不平衡的难题。

如何转体?

由于桥梁重量接近3万吨,相当于2万辆小汽车的重量,为确保桥梁完成高精度转体,设计团队对主桥结构尺寸进行了三维建模和应力分析,对大吨位球形钢支座和转体支座进行了特殊优化设计。

该背索斜拉桥采用了直径达5.3米超大吨位的转体球铰,在转体施工时,利用千斤顶推动底部球铰转动,最终通过转体使斜拉桥达到预设桥位。转体施工一次性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既有铁路、公路运营的干扰影响,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随着该工程的转体施工完成,制约杉板桥路改造工程全线通车的关键节点被突破。未来,这座大桥将成为成都又一座地标建筑,杉板桥路也将成为畅通成都进出城的快捷通道和连接多条环线的纽带。

同时,该桥设计建造形成的技术经验也为同类跨越复杂铁路线路的市政桥梁建设提供有力参考和有益借鉴。

文/曹菲

编辑/倪家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