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9阅读
  • 3回复

[其它]个人想法,基于"城市边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7-22
个人想法,基于"城市边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不断发展.东进 西拓 南扩 北展等关于城市边界扩张的表达,充斥在省市县政府的文件中.
城市化的后半程,需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城市边界 有需要重新认识的必要性.

扩展边界与收缩边界
城市可以扩张,也可以收缩.
一些城市积蓄着发展的动能,存在扩张的必要性,要从核心城市走向都市圈,需要增加建设用地 扩充管理权限.
但也有一部分城市,人口总量达到顶峰,面临城市人口持续流出,进入收缩通道.



行政边界与经济边界
城市的政府性职能都在行政的框框里,但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在这个框框里.市场是统一的,要素是流动的,经济活动是要跨越行政边界的.
一个城市的行政边界 地理边界是确定的,但市场边界 经济边界是不确定的.这意味着未来研究城市边界,既要研究行政边界,又要研究经济边界.

距离边界与时间边界

半个小时 一个小时等交通圈或通勤圈概念,在投资与生活上的意义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城市需要改善交通通信条件,打造城市文化与心理的认同感,为人流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的汇聚与发散创造最佳条件.

极化边界与组团边界
城市更多以组团形式出现,组团之间有快捷的交通联通.比组团更大的还有都市圈 城市群等,都可以看作城市可以有效利用的边界.
过去的城市追求"独家""老大",未来的城市更重要的是通过联结的手段,使更多城市进圈入群,共同分享城市群发展成果.




地上边界与地下边界
目前,限制地下空间开发的技术难题已得到突破.
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既能做到节能节地,又能获得更高的集聚经济效应.
未来将进入地下空间发展的时代,城市将拥有地上与地下不同的边界.


物理边界与数字边界
当前,越来越多人口进入城市 越来越多线下活动进入线上,以数字为核心的城市规划 建设 管理和运行,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根主线.
理念先进的城市在打造物理城市的同时,已经开始打造数字城市.

红线边界与绿线边界
红线边界不可触碰,是底线.绿线边界则具有引领性 方向性,是发展的方向.
红线更多表示为资源 环境 文物 安全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比等硬性要求.
绿线则代表创新 绿色 低碳 智慧 人文等新型城市发展方向.
有时红线的划定恰恰是为了逼迫我们走上绿色道路,从而无限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力.


刚性边界与弹性边界
从基本方向上来看,国家会通过法律 规划等手段给城市划定边界,以制止各地城市无节制的扩张,表明城市的刚性边界注定会到来.
同时,现代城市是开放的,资源条件是流动的,因而它的边界是弹性的.
弹性边界的概念来源于新经济 新产业 新平台 新模式,来源于各类要素新的组合,来源于创新性理念与行为组合.

个人想法-拆地并县
新中国现行的是"省 市(地级) 县 乡"四级行政区划体制.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数据可能略有出入:
县级行政区,共有8种:县 市辖区 市(县级) 自治县 旗 自治旗 林区 特区.
共有2843个:其中1301个县 977个市辖区 394个县级市 117个自治县 49个旗 3个自治旗 1个林区 1个特区.
(基层)乡级行政区,共有6种:乡 镇 民族乡 苏木 街道 区公所.
共有38602个:其中21388个镇 7117个乡 8984个街道 957个民族乡 153个苏木 1个民族苏木 2个区公所.

省级行政区调整涉及到 国家战略大方向,可单独进行调整,暂且不做讨论.
乡级行政区仍作为基层行政区."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
地级市政府和 县级政府 多方面重合度越来越高,拆分地合并县有基础.

中国内地有31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台另算),333个地级行政区,约2800个县级行政区,接近40000个乡级行政区.
平均1个省级管11个地级(四大直辖市没有地级行政区),平均1个地级管8个县级行政区,平均一个县级管14个乡级行政区.
总结来说就是"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划",31*11*8*14的结构.

二级下辖三级的数量过少,只有8个,直接取消地级,省管辖的县级又过多,超过90个.
因此,拆分大地级市 整合2800个县级行政区为1000个左右(大约3合成1)为 小地级(大县级)行政区.
这样1个省级管32个小地级(大县级),1个小地级管38个乡级(在撤并一些乡镇街道,最后控制在30个左右),31*32*30的结构.
按照以往对 地级市的评级和编制等各种制度 适当修改对 小地级(大县级)行政区 重新规划 分等分阶分级.

古时候 把基层政权设置在县级的时候,县级人口也就是几万甚至几千,比现在的乡镇人口只少不多.
到了康乾时代随着人口的增加 县域人口普遍超过10万之后,县衙“本部”就已经不是实际上的基层政府组织了.
除县衙直领的区域 各种分县(巡检司/县丞)等等 县下机构也分别承担了相当多的基层治理职责.
这时的县及各种分县的总数 约为四千多.

所以 现在的乡镇街道 可以理解为 "过去的县",只是没有独立的财政权和 人事权.
因此 省 新地级(县级)  乡镇街道,仍然是 三层结构.仍然是 可行的稳定的分层结构.
31*32*30的结构 不会太多 也不会太少.
调整原则:
  1. 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资源仍然共享,部分单位可省管,避免单独占用.结合近期国企办医院/国企办学校机遇.
  2. 原地级市的主城区和离区/县级市市区/县城和 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心乡镇街道 按情况转化为不同级别的 (聚落型)城市型功能区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83062. 城市化建设应适当和 地域政区松绑.
  3. 编制上不增不减,保留职务和职级,人员充实到基层.口罩期间,暴露了基层人员 严重不足的问题.
  4. 稳定的情况下融化掉一层, 对国家实行任何政策都 通畅不少 减负不少,缓解 政策空转的问题.
  5. 区划对经济只能锦上添花,经济发展还是取决于 产业结构和人才人力人口.
  6. 省面对30+新地级(县级),需要适当调整创新 工作方式,动不动召集下级开会/检查/考核 都受不了.(广东21个地级市 四川省18个地级市 安徽16个地级市 河南省17个地级市等 都不少且 还不算省直管县).
  7. 原面积小的地级市受制于土地狭小,可适当扩大面积.
  8. 省管 新地级(县级)数量上翻倍或者 3倍.和 省会一家独大 无直接关系.和各省自身的城市发展政策有 紧密关系.现在很多省区都是 强省会政策,GDP比重占全省比例越来越高.
  9. 通过并县,依照地级立法权,扩大了县一级政府的相关权力,使得县一级政府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
  10. 取消地县之间的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互相协作的平行互动关系.
小地级(大县级)原主城的市辖区组成的原离区的市辖区\县级市\县组成的
级别,分等分阶分级新地级,直管乡镇街新县级,直管乡镇街
地名优先原地级市地名优先选用原地级市旧地名,历史上府州旧地名等
今后发展不再有代管县拖油瓶问题,集中精力发展自身
有先发城市化基础和人口优势 可优先大而全的城市建设
可优先发展 大商业 服务业和高新产业
不再受制于地级市资源截留,各凭本事发展
优先小而精的城市建设
抓住机遇改变过去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问题
D委书记照旧照旧,本就是省管干部,现在更顺畅
编制保留领导职务和职级,人员充实到基层保留领导职务和职级,人员充实到基层
债务原市辖区的债务累计;
其他原地级市债务按比例拆分后累计;
原县级市和县的债务累计;
其他原地级市债务按比例拆分后累计;
城区
(城市型功能区)
原市辖区组成新的城区,
城区名优先为原地级市旧地名/历史上府州旧地名等
原离区的市辖区\县级市市区\原县城分别成立新城区,
城区名为原市辖区名\县名\县级市名\地级市旧地名\历史上府州旧地名等;
多城区共同发展;
国家机关和部门驻地原市辖区内的办公场所原县级市市区/原县城/原离区等 办公场所
D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监察委 分别驻地
不已合并为由 新建县城或市区


个人想法-城市功能区化,城市职能适当和行政区职能分离
城市职能可以适当和 行政区职能分离,不一定是 上下级或者隶属关系.
城市不一定局限在一个 行政区,可以跨 行政区.一个行政区不会 只有一个城市.
现有的地级行政区内的城市除了 市辖区(主城区和离区等)之外,还有 代管县的县城和 县级市的市区.
因此,可以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的 "地域划分"为主 城市或"自然聚落"为辅,建立 新的行政区划体系.
城市或"自然聚落"退出 行政区划体系的主要位置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83227.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城市职能,人口密集度大的 可转为 国家级或副国家级城市型功能区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83062,与省级政区 并列,可作为 单独的统计单位,可作 单独的会议席位参加 部分国家级别的会议.
不再强调 增加或升格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中心城市等,为了点的发展 而不断投入 人才人力人数/大量政策红利等.通过 头部/腰部/腿部的城市型功能区,实现以"点"带"面".

调整原则:
  1.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跨行政区公共服务,跨行政区设立城市 打破行政壁垒各自为战.如 可以跨 潮州/揭阳/汕头 设置潮汕城区, 可以跨 西安/咸阳 设置长安城区,可以跨 山西各地区设置 汾河谷地城区等.
  2. 可灵活设置城市大小."市辖区"中的非城市区域,在城市配套措施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应当适当缩减.形成一定人数规模有稳定产业结构的 中心乡镇,可以设置 与乡镇并列的县级城区(即 所谓的镇级市),予以各方面 城市建设资源的支持.
  3. 可及时调整城市的级别.城市因经济活跃人口聚集而变大,也会因经济衰弱人口流失而变小,应当尊重这一客观事实 实现优胜劣汰.如自然资源开采殆尽后因矿设市地方大幅衰落的地区 降低城市级别 如果是行政区的话 不容易调整.如果是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聚集越来越密集的城市 可及时提升城市级别.
  4. 全国一盘棋,国家统一设置城市发展体系,有头部的 国家级或副国家级城市型功能区,腰部的 省级或副省级城市型功能区,腿部的 县级城市型功能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7-23
"城市"的概念 不应指代现在的 行政区域.
应回归本义,更精确地判断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流向,并根据其规模和人口密度,更好地配置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7-23
小姐也应回归本意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07-23
回 cc071502wj 的帖子
cc071502wj:小姐也应回归本意 (2024-07-23 22:05) 

脑子不舒服,区医院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