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0阅读
  • 0回复

古渡建桥  关山新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8-27

城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辅导参考文稿
                    古津建桥  河新貌
         ——从浢津古渡到运宝黄河大桥   
在职期间,由于测绘工作需要(主要成品是地图,地图记载各类地名,区域愈大,地名愈多)和兴趣爱好,喜欢研究山水地名,行政区划、居民地地名,以及交通关隘等地名,常将心得体会撰写成稿,在国家和地方报刊发表。先后被《地名知识》、《中国地名》、《地图》聘请为通讯员,亦被“中国地名学研究会”吸纳为会员,有时应邀赴北京、太原等地参加学术活动。退休后,读书看报、欣赏音乐、弹琴唱歌、锻炼保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转瞬多年,已届耄耋,适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2015年3月运城市民政局又聘请我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工作,于是再将身心专注于地名普查工作。依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不断撰写辅导文稿,适时发去辅导参考,陆陆续续,已经不少。                                   *                        黄河中游  发达多渡
自周秦汉唐以来,我国政治中心多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游,秦中自古帝王州”(唐·杜甫《秋兴八首之六》),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古代京畿腹地——关中、河洛地区,人文荟萃,灿若群星,交通辐辏,驰道栈道,四通八达,关隘仓廒,星罗棋布,古渡名津,如串珠响铃,装扮在“祖国母亲”的腰际。它出现过许多惊天动地的黄钟大吕——盖世伟业、汉唐盛世,也发生过若干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军事、政治等重大事件,而长江等其他江河则多为经济、文化活动而闻名于世。
其中,交通津梁(渡桥)多,引起我的较大兴趣,先后写成《说津渡 话桥梁》、《西候渡 地名辨正》,同时也注意为“浢津古渡寻踪”。                    *                       浢津古渡  现代安在
投入工作以来,经常查阅有关典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2年11月重印)七一九页,【浢津】在河南灵宝县西北黄河津济处。后汉杜畿为河东太守。叛者绝陕津。畿乃从浢津渡。即此。《水经注》“河水东合门水。于此有浢津之称。以河北有浢水为名。”唐置浢津关。寻废。
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三卷本1979年版中2142页,縮印本1980年版936页中)【浢津】古黄河津渡名。“浢”或作“郖”。因河北有浢水流入故名。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北。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北伐,魏将封礼自浢津南渡赴弘农,即此。隋末在此置关,唐贞观初废,仍置津渡。
又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六七一页【陌底渡在山西芮城县东南四十里。又名浢津渡。通河南灵宝县。《三国魏志杜畿传》卫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诡道从浢津渡。
“浢津古渡”说明牌,灰白底阴刻字,不显,故录写:此为津古渡故址,津古渡为先秦时期黄河四大津渡之一,历为晋豫水陆交通要津,在中国古代军事史和交通史上有重要地位,春秋时成书的《穆天子传》已经有记载宋代芮城县令伯温在此修建待济亭,供渡河旅客休息、游览,与古渡同为黄河名圣。津古渡”为圣天湖二十景之一。


待济亭


【陕】即*茅津,古黄河津渡,以南岸在古陕县(今属河南)城西北,故名。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河东郡掾卫固等反,遣兵绝陕津,即此。《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三卷本1979年版上998页,縮印本1980年版436页中)。
典籍表明,上述古津,久已存在。时光回溯,遥想当年,军政商旅,络绎往来,壮观繁忙。

古往今来,社会发展变迁,水陆交通之津渡、桥梁、站驿的置废,与交通、城乡发展关系极大,水利建设,亦引起地物地貌变化。1954年河南阌乡县撤销倂入灵宝,并将治所迁驻到虢略镇(已非原址)。加之,1958年12月9日三门峡截流工程结束,引起陇海铁路向高处迁移,山西芮城永乐宫迁建,陕西古城潼关淹没、废弃,上迁至吴村,几千年古渡——浢津渡,(民间为了安全,“自古黄河不夜渡”),又渐次萧条冷落,亦淹没其中,以致遍寻无着。1959年与之前后迁移的还有山西平陆县迁至圣人涧、垣曲县迁往刘张镇、河南孟津县迁驻长华镇等,均离黄河边,上迁至较高处。 后来称沙窝渡的亦消失其中,近年在其上游附近,形成“大禹渡”,如今逐步发展成交通旅游渡口。            
浢津古渡今何在?城迁渡淹年久远。              
               渡口建桥梁  道路更通畅
   何处寻古津?先找老灵宝,再按方位查,费心能找到。我寻寻觅觅,东查西找“浢津”古渡下落已久,基本确定“浢津”古渡在河南灵宝老城(现后地村)与山西芮城柳湾之间,据位置判断,应当是古浢津故址。并意欲亲临踏勘查证,或寻访当地老者,未能如愿之时,2015年10月27日山西运城《黄河晨报》引起我极大注意,其2版报道:“运城灵宝黄河大桥:位于陌南柳湾村和灵宝老城之间,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呼和浩特至广西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690米,6车道,时速80公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三0页、“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一三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北京第一版。
与之相应的,原来运城到芮城,要翻越中条山,解州到陌南,坡陡弯多,盘旋上下,如今,中条山单向双隧道,上下分行,直通平坦、快速安全。
12月14日《黄河晨报》“大河湾”刊登张雅茜《我的渡口》“渡口叫沙窝渡,清以前,曾经叫浢津渡。浢津,辞海里只有一个注释——浢水与黄河交汇处。如今的陌南镇,曾经叫浢津镇,‘汉唐重镇’,有过‘三十里’浢津街的繁华,古庙香坊,书院祠堂,南北石牌楼,过街戏台,一街的店铺,挂在乡野村妇口边的古语,还有《伐檀》与《硕鼠》……”。此文又佐证我判断之准确。
我更进一步详查山西芮城、河南灵宝地图,进行比对、分析、查证、判断,终于找到——运城灵宝黄河大桥,应当就是“浢津”古渡所在。
图中柳湾对岸为灵宝老城,南面弘农涧北汇黄河处西为老函谷关。 柳湾村东,浢津古渡。   灵宝老城西,古函谷关。一北一南,雄踞俯瞰!                        运城灵宝公路大桥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需要,在地理位置适宜的地方,设置渡口、建造桥梁。交通发展更是直接巨大动力,近年,我国交通建设,突飞猛进,铁路公路,飞速发展。原有国道G208线——呼和浩特-三门峡-柳州-北海,在此通过,现在为G59呼北高速过黄河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政商旅的需要;近年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其上游河段水位下降,河水变浅,渡口废而再现,古道成高速,名“渡”建为“桥”,道路等级由“国道”发展为“高速”,更方便、快捷、安全。古渡今桥均在此,足见地位之重要。弹丸之地,古渡(浢津)、雄关(函谷关)、老城(灵宝)、新桥(运城——灵宝黄河大桥),汇聚河畔。
古渡建桥梁,道路更通畅,重现黄河畔,山河披新装。往昔去芮城,盘旋翻山路;如今过隧道,双向穿梭行。(附)
古渡建桥,发展提高,昼夜通行,运载量大,快捷安全。如今,极目四望,河晏水清,车潮人流,南来北往,考察旅游,来回徜徉,南岸灵宝古城遗址依稀可见,函谷关紧临在望,北岸良田阡陌,一片田园风光,近年,又正在开发“圣天湖”湿地公园,山河披新装。
今胜昔”《毛主席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二四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二三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北京第一版。
    附:运城至灵宝高速公路黄河大桥,
项目标准:6车道高速公路;工程任务:全长1690米,桥宽32米;
概算投资:9.6亿元;      建设工期:36个月。
省直    梁鼎豫   2016年初



编辑同志:
自古以来,陕豫腰腹,畿辅锦带;河汾秦晋,潼关龙门;华夏发祥,根祖所在;关隘津渡,险要通阻。
周秦汉唐,《封神演义》,楚汉相争,《三国演义》,云谍诡异,决战胜败,改朝换代。
要想富,先修路,带动沿途经济发展,旅游兴旺,人民生活提高。运(城)灵(宝)黄河大桥兴建,黄河两岸添新景,古函谷关、浢津古渡更有名。
研究撰写,遂成几篇,发往贵社,润色修改,发表宣传,同赏共享。
敬祝编安!              
如蒙刊登,请寄当期贵报5份,供我留存,谢谢!
山西省地质测绘院    梁鼎豫 2019.08.06

附:2019,08,23,上海卫视报道:运宝高速正式开通,打通豫晋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