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40阅读
  • 7回复

[浙江]从三国时江东六郡开始看浙江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4-09-18


三国时江东六郡,由孙策平定统一;江东六郡指吴郡(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今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今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今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后移安徽省潜山市)。之前,浙江主要为会稽郡及分出的吴郡(图中黑线部分,两者都不包括现在临海以西的天目山和莫干山);而元的江浙行省除了福建并入江浙行省之外(效仿唐代大浙江的江南东道,及大会稽的吴郡、会稽郡、闽中郡,再加一个宋的江南东路,为大江南省),即元的江浙行省与宋的江南东路、两浙西路(不包括南京的建康府,北部到镇江府)、两浙东路的江南3路合并,最大的区别是包不包括宋的南康军(鄱阳湖北部长江沿岸),同时唐的江南东道中徽州从宋开始由江南东道并入江南东路,唐的江南东道(会稽郡)包括天目山和莫干山以西,江南东道变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江南西道变为江南东路。因此,浙江较为固定的还是长三角核心的会稽郡区域,北部吴郡苏锡常镇、杭嘉湖及上海,南部为浙江省的富春江-钱塘江以南,南京为六郡中心的丹阳郡,福建有时候属于闽中郡,浙江唐之后失去徽州但得到天目山和莫干山以西,宋的两浙东路和西路以此基础上以会稽郡南线划分,明清时期基本固定省域范围,现在长三角为明的南直隶,加上浙江省。

[ 此帖被ruixiang001在2024-09-18 16:1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4-09-19
现在的南京只比应天府少了溧阳、句容2县
俊秀,顾名思义,就是又俊又秀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4-09-19
丹阳郡=宋江南东路

吴郡=宋两浙西路

会稽郡=宋两浙东路福建路

豫章郡庐陵郡=宋江南西路

庐江郡=宋淮南西路

约有出入,但是差异不大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4-09-19
上海要么与苏锡常镇回到会稽,要么就是上海与江苏、安徽一体为南直隶核心区,即使两者交集,上海还是与苏锡常镇一体,即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后分出无锡)、镇江府四府一体;浙江更多的是黄山和福建省,大浙江时才是会稽郡或江浙行省,也是从上述四府向南向西延伸,大会稽时期也没有南京及苏锡常镇之外的江苏,两头的苏锡常镇和福建都不沾,才是原本的浙江,长三角的核心在会稽分出的北部吴郡,剩下的浙江及安徽南部和江西北部,是上述核心区影响的周边,但现在江西不入长三角,有点可惜;上海向北的时候,为处浙江之外的南直隶。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4-10-10
那是两浙,不是今天的浙江省。
编制资源宝贝,两浙物阜民丰,配享江浙沪3个省级建制,楼上让上海回到浙江,削减本区域省级编制是傻了吧。开人代会3个省代表发声,怎么都比1个省强。

会稽郡是会稽郡,两浙是两浙,南直隶是南直隶,楼上不要时空错乱2000年。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04-09
吴郡分南北从而形成现在的浙江(宋代一段时间吴郡+会稽郡为两浙路,或根据上述吴郡和会稽郡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北部为现在的苏锡常镇+上海,以前为苏州府、常州府、润州府和松江府,南部为杭嘉湖(南京及安徽的宣城、池州、黄山属于丹阳郡,或者南京、宣城、池州、黄山+江西的上饶包括信州和饶州为江南东路),及上海的松江府形成,主要是明朝两个时间点。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定都南京,设南直隶,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正式脱离浙江,隶属南直隶。元朝升华亭县为松江府,直属江浙行省,与嘉兴路(原秀州)平级,正式从嘉兴分出;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松江府从江浙行省(浙江)划归南直隶(今江苏、安徽前身),与嘉兴府彻底分离。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04-09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04-09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图片] (2025-04-09 21:07) 

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浙江临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台州府治),辖今浙江台州市、温州市、丽水市全部及闽北一部。属扬州。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析会稽郡置东阳郡,治长山县(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约当今浙江省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