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2阅读
  • 8回复

[府州县巡]明代陕西三原县隶属变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4-21
先上两张图片,然后看图说话。

《三原县地名志》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4-21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内容(清代陕西部分)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4-21
第一张图内容来自《三原县地名志》(2019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沿革部分。
明弘治三年,三原县唐村村民巨海赴京请改本县隶属耀州为隶属西安府,居然得到朝廷批准。
最大看点:
一,这可能是有记载可考唯一的由普通平民百姓申请区划隶属变更成功的范例。题外话,这让活跃于本坛的键盘侠们情何以堪,呵呵
明代地方区划管理体制在元朝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一是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二是改路为府。但在省下本质上还是延续元朝的三级四级并存的混合管理体制,尤其是州,虽然“直隶州视府,属州视县”,但无论是直隶州还是属州,品级都一样(从五品),而且都可以领县,这样就形成省——府(州)——县和省——府——州——县的三四级混合体制。
本帖所说的三原县就隶属耀州和西安府,这本无可厚非。从地图上看,三原县居西安府和耀州的中间位置,离两地九十华里,西安府公差行文三原县的话,走程序就必须先行耀州然后再行三原县,本来可以的“一日达”被硬生生的整成了折返跑式的“三日达”,无论时间还是人力物力成本都直接数倍。相比之下,临近的高陵县因为直属西安府,就没有这种折磨了。个中不便非身临其境很难有切身体会。而且在明朝,这种人为造成的行政治理上的不便远不止一例,光是辖六州三十一县的西安府,这种折返跑式的管理,除了三原县,还有同属耀州的富平县(万历三十六年步三原后尘,直属西安府),和隶属邠州的淳化县,后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将错就错到底直到清朝才纠正过来。


[ 此帖被荒州邈县在2025-04-21 12:36重新编辑 ]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04-21
按你的理解,所有的府城必须定于离省城最近的县城,不能是位于府中间的那个县,否则离省城最近的县都要折返了。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04-21
回 之江云梦 的帖子
之江云梦:按你的理解,所有的府城必须定于离省城最近的县城,不能是位于府中间的那个县,否则离省城最近的县都要折返了。 (2025-04-21 10:50) 

拜托,回帖之前能不能认真看完我的原文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04-21

以现代陕西地图为例,举个刻舟求剑式的例子,除了咸阳渭南铜川,还有6个市的近西安的县市区,都得折返。当然了,现在都是电子公文,不像古代那样机关纸质行文。还有,行政区划不能只考虑路程,而不考虑政治,经济,军事。
同理,现在的物流,有些时候就得先运到物流大区中心,再折返到乡村。以后物流发达了,可以直接送到所在县市区,但是仍存在折返的村镇。理想化的最短距离模式,太难实现了。
外事不决问方舆,内事不决问维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04-21
回 xuanxuan 的帖子
xuanxuan:以现代陕西地图为例,举个刻舟求剑式的例子,除了咸阳渭南铜川,还有6个市的近西安的县市区,都得折返。当然了,现在都是电子公文,不像古代那样机关纸质行文。还有,行政区划不能只考虑路程,而不考虑政治,经济,军事。
同理,现在的物流,有些时候就得先运到物流大区中心,再 .. (2025-04-21 11:26) 

你犯了楼上一样的毛病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04-21
明朝西安府继承的是宋永兴军路、金京兆府路、元奉元路,所以有6属州,这六属州在清朝整合为同州府(同州、华州合并设置)、邠州直隶州、乾州直隶州、商州直隶州,只有耀州还留在西安府。范围就是今西安市(西安府直属南部)、咸阳市(乾州、邠州、西安府直属北部)、铜川市(耀州)、渭南市(同州府)、商洛市(商州直隶州)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04-21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你犯了楼上一样的毛病 (2025-04-21 12:31) 

对,我们都是神经病,都看不懂九头鸟的大作
外事不决问方舆,内事不决问维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