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573阅读
  • 25回复

[香港]英治時期中國於香港的飛地:九龍城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3-20

前段时间香江过客兄建议开一个帖讨论九龙城寨。过去我曾有一段时间很醉心香港史,但主要兴趣在于维多利亚城的建设,对城寨没有很留意,因此知得不多,只可略述一二,期望抛砖引玉。


九龙城寨(正名为九龙寨城)位于今日香港九龙的九龙城区,地方不大,原为清朝的衙门所在地。1898年租借界限街以北地段时,清政府坚持不把城寨包括在内,因此于租借新界后,城寨就变成了中国于英治香港里的「飞地」。当年租借新界的条约,于附件的地图上清楚绘有城寨的位置,于广阔的新租借地中分外显眼。(该地于六七十年代划为「新九龙」,现属九龙,不属一般港人理解的新界地区)


但清政府并没有长期于城寨中驻有官员。民国成立后记得民国政府曾重伸城寨乃中国领土,英政府曾希望于此地实施管治,但都为民国政府所拒。日占时期,日本人为了扩建附近的启德机场,把城寨的城墙拆毁用于填海。此实乃香港历史之一大憾事。


和平后港英政府一直没有对城寨施行主权,中国亦没有实际管治这地方,因此成为了「三不管」地带,区内违章建筑林立,三教九流云集,还有很多无牌牙医、食品加工场,黄赌毒无一不全,实际管治这小地方的是黑社会帮派,还穿梭着很多不怕危险,努力要净化人心的传教士。


八十年代,中英就城寨拆卸达成协议,港英政府于一九八七年正式拆卸城寨,过程中还曾多次和区内居民发生冲突。原城寨地改建为一公园。于清拆过程中,发现了原衙门的遗址地基和城门的石碑,现皆保存于九龙寨城公园内。


************************************************************************************************


港府康文署的介绍:
http://www.lcsd.gov.hk/parks/kwcp/b5/index.php


九龙寨城公园座落于本港最具历史性的地点之一,原址为九龙寨城。它位于当年九龙半岛东北角,毗邻今日的九龙湾,位置曾具战略性价值。早在十五世纪,它已被当时中国的官员使用,至一六六八年更在那儿建筑了一座塾台。及至约于一八一零年在接邻的沙滩尽头兴建了一座炮台。在一八四一年,英国占领香港岛后,该处在中国海岸防卫方面的重要性更大大提高。一座由坚固石墙、六座瞭望台和四道城门围着,面积达六点五英亩的寨城于一八四三至一八四七年间建成。


城内的主要建筑物为大鹏协副将及九龙巡检司的官署各一所,俗称衙门。另有士兵营房、火药仓、军械库等建筑物十多座,以及一些民居。而寨城的驻兵数量亦不断增长,由最初寨城建成时的二百五十人,增至一八九八至九九年的五百多人。


一八九八年,英国租借新界,为期九十九年,惟城内仍有清廷官员驻守。不过到了一八九九年,英国派兵占领寨城,并将清廷官兵赶走。自此寨城便缺乏法治和管理,埋下后来渐渐变得残破不堪及半无政府状态的种子。


在一九四一至四五年日治期间,城墙被拆毁,石块被用作扩建启德机场的材料。当时所得的花岗岩的数量之巨可从城墙的体积计算出,该城墙阔十五呎、高十三呎,长约二千二百呎。而另一道宛如万里长城由寨城北面沿山丘向上延伸本用作监察驻军的副城墙,亦不能幸免。


二次大战后,大量多层楼宇在没有政府监管和欠缺稳妥地基的情况下如雨后春笋般在寨城内兴建。楼宇密集、通道湿窄的寨城逐渐成为了罪恶的温床,内有黄、赌、毒窟、罪犯匿藏的巢穴以及廉价的无牌牙医等。


一九八七年,香港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清拆寨城的协议,并于原址兴建公园。而公园将尽量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筑物及特色。


清拆工程于一九九四年四月完成。在清拆期间,一些寨城的遗迹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发掘出来,并揉合在公园的设计中或予以保存成为展品,以供游人欣赏。


整个发掘工作的最大收获是两块于寨城南门(此乃寨城的正门)出土的花岗岩石额,它们分别刻有「南门」及「九龙寨城」字样。


其他的遗迹还包括原来寨城城墙残存的墙基、东南两门的墙基、一条沿寨城内墙走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其余的文物如三座炮、石梁、对联及柱础等亦被一一保留下来。


公园的发展


公园是以清初江南园林为设计模式,兴建工程于一九九四年五月动工,由一群来自中国的资深技工负责,以确保传统的设计和构思能再次在公园中展现。


兴建工程于一九九五年八月竣工,并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由香港总督彭定康先生主持开幕仪式。


整个公园占地三万一千平方米,共分为八个不同景区,各有特色,但融为一体。


公园耗资七千六百万元兴建,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负责管理。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3-20
對了,要講大家較熟悉的,要數最近熱播的周星馳電影《功夫》,其中好一段就是以從前的九龍城寨為故事背景的。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3-21
由于清政府的五百守城文武官兵早在1899年被英国武装逐出,而英国想霸占又找不到理据,这片“飞地”最终成了“三不管”。而负有镇守珠江口东路重任的新安大鹏协(今深圳龙岗区鹏城村)因为完全丧失九龙防区,终于没落。于是九龙城寨这片英国不敢占领土地上的一切,经历了近百年自生自灭的状态。那里的居民,身份虽然同样是香港人,但城内直到80 年代好像一直没有香港的水、电等公用设施。水基本靠打井,电要么从外边电线杆上偷接,要么跟城外的商户协议购电,电接进来以后还能够倒卖牟利,真是奇闻。连水、电这些基本的生活必需,也都没有办法保障质和量,其它可想而知。城内建筑说它“违章”都不合适,因为根本无章可违,无法可依。


特殊性

小时听长辈告诫,说千万别闯进九龙城寨。原来战后到1973年这段时期连香港警察都不敢进,一怕惹起“外交风波”,二是就算抓到犯罪分子,也无法用香港法律制裁。原来香港的法院有这么一则案例。香港警察在新界地区逮捕了几人,相信是从深圳非法入境,可是他们在港亲人安排了辩护律师要求放人。律师引用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至九龙向通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警方不服,法院受理,法官问:究竟有何证据说这些人不是从新安(深圳)前赴九龙城?警方无法证实他们的目的地不是九龙城,只好服输,法官下令当庭放人。在此之后,香港和广东当局才有了遣送非法入境的协议。


敏感性

1983年原江苏省委书记、南京军区政委许家屯被任命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即当时的港澳工委书记)。许到任不久,换了中山服,前往当时最肮脏破败的九龙城寨内视察。许社长看望了城内居民自治机构 - 街坊福利会,还谈了中央“港人治港”的方针。既然“影子总督”去了,港英的布政司(今政务司长)急了,第二天马上带领一批官员在城寨地界以外巡视,具体指示要改善周围脏乱的环境,但对城寨界内的事情“不作评论”。


但必要时也得管。。。

后来我在旧启德机场工作,办公的地点据自己考证所得,就是《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所述:“... 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的地方,已成了机场大厦的一部分。天天看着窗外飞机航道下方的九龙城寨,那片杂乱无章的建筑,最高只有11层楼,但要比四周“香港境内”受航道管制的建筑高出不少。 只见飞机下降时,看似就要擦着飞机的机肚一样。如此过了大半年还是看不习惯,不时要为飞机乘客们捏一把冷汗!多年来没出过意外,真是奇迹。原来曾经有人把大厦盖得过高,港英政府为了保障航道安全,出面强制拆掉大厦几层,业主只能自叹倒霉,因为没有赔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17:54:39编辑过]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3-22

那麼警察是甚麼時候才開始進入執法的呢?


香江過客兄你指的「碼頭」相信也是於日佔時期被填的吧?日本佔領可以說是城寨歷史上唯一一次受干預的時期。當然八十年代清拆作別論。


那麼於清拆前中英是何時就城寨「治權」作協議的呢?理論上即使是改建公園後至回歸前那地方依然是中國主權之下的吧?否則的話豈不是中國於八十年代多「割讓」一小塊土地予港英了嗎?不解。

hqq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3-22
討論中國在九龍城的主權保留,可以跟中國其他租借地一起探討,中國租借旅順大連給俄國、租借威海衛給英國時,也都有做出對金州城與威海衛城的保留,作為名義上「只借不割」的象徵。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3-22
我没有看到具体资料说明什么时候香港警察开始定期进城维持治安,但综合熟知这事的前辈所讲,七十年代应该比较可信的。

九龙城龙津码头可能在20年代已被填平。当时伍廷芳[注] 先生倡议,商人何启、欧德等成立启德公司,在码头附近填海开发房地产,叫“启德滨”(我认为滨是 Bund 的粤音翻译)。为了吸引客户,还开办了启德汽车公司,开通连接尖沙嘴的交通,海路又通香港岛。真佩服他们80 多年前就懂这样做。不过当时经济差,整个开发区计划失败,启德滨变成今天所谓的“烂尾楼”。政府只好接管,拆掉一部分,腾空土地存放英国飞机,到日占时期机场再扩大。1930年被拆的启德滨部分,恰恰就是后来启德机场客运大厦所在地。

1899 年清政府照会英国交涉城寨问题,未几发生义和团、八国联军等事件,城寨一事不了了之。1929年中英谈判收回威海卫,英国同意归还威海卫,但交换条件是中国对香港新界作出使英国“满意的安排”。1933、1936、1946、1947年中国因港英企图拆迁城寨向英国提出严重抗议,并重申中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城寨的主权。到1948年发生了流血冲突,南京政府除了重申主权,还指出“各次不幸事件之责任应由香港政府负责”。1959年,英国第一次派出内政部官员进入城寨视察,试探中国的态度。1963年再度发生企图拆迁时间,中国外交部就此向英驻华代办提交抗议照会… 可见一直以来,争执不断,英国的侧策略是不断地试探。到了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的1987年初,中国外交部表示对香港政府清拆城寨,并在原址兴建公园的决定“充分理解”。双方再也没有提到管治权的问题,这是务实的态度。

当年清政府的一贯做法,割了地还尽量作出一点点保留,似乎是想等待时机再收复失地。除了hqq 讲的两处,还有签了瑷珲条约但却保留江东六十四屯,划定了中英缅甸边界却留着南坎。

[注] 伍廷芳在香港圣保罗书院毕业,在法院担任翻译。后自费留学英国,是第一个取得英国律师资格的中国人。也是香港第一个华人“太平绅士”、第一个华人“立法会议员”(当时叫定例局)。后来当上了清朝商部侍郎(副部长)、外务部侍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命伍廷芳为司法总长。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3-23

我在港大時聽黃麗松校長講,他小時候(三十年代)在民生書院(民生書院是他爸爸創立的),當時九龍城還是一大片菜田~~

至於啟德機場,看一個香港網站說本來機場打算建在港島的,但一時間找不回那帖子了。不過當時的九龍城也的確「很偏遠」,誰會想到日後會成為市區的中心地帶~!

我曾想過,如果掘開啟德機場的跑道,應該可以找回一兩塊刻有字的、從城寨城門拆下來的碑石。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3-23
以下是引用香港來的沛在2005-3-23 2:33:18的发言:

我在港大時聽黃麗松校長講,他小時候(三十年代)在民生書院(民生書院是他爸爸創立的),當時九龍城還是一大片菜田~~


至於啟德機場,看一個香港網站說本來機場打算建在港島的,但一時間找不回那帖子了。不過當時的九龍城也的確「很偏遠」,誰會想到日後會成為市區的中心地帶~!


我曾想過,如果掘開啟德機場的跑道,應該可以找回一兩塊刻有字的、從城寨城門拆下來的碑石。




这是1930年的照片,原件是黑白,我加上了颜色。那个山岗之下就是九龙城,城墙隐约可见。前边是房地产开发区。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3-23

哈哈,前面的房子就是何啟和區德的「爛尾樓」嗎?我只聽說過他們甚至曾建議於九龍建立電車系統,連接九龍城與九龍西部的主要聚居區。

關於啟德機場,我於一個談香港地方的網站中找到的一點點資料,是一位網友的帖子:

**************************************************************************
   小弟都有一些前启德机场选址资料。原来在本世纪之初,
政府已有兴建机场的计划,而且心水地点是赤柱(开埠之初亦
有意将赤柱发展成香港殖民地的首邑)。但是英人嫌该处远离
港口,又有瘴气,便放弃之。至后来有两个叫区德和何启的人
于九龙湾发展住宅区败北后,政府才将该处发展为皇家空军基
地。
**************************************************************************

另有一個帖子說,於戰後港英政府曾打算於新界屏山修新機場,取代啟德,但由於鄉民反對上書國府施加壓力方才作罷。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3-24

拜读,好贴,关键是两位有心了!谢谢

地图有否?

在野湘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3-24

唉,我家裏有一點這方面的資料,在香港的圖書館亦很易找到相關地圖,可惜現在有點困難。

九龍城寨附近有一條原住民圍村,叫作「衙前圍」,顧名思義,就是衙門前的圍村(現屬黃大仙區?)。這條村一直保留下來,甚至周圍地區都已開發成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百貨商店和購物廣場近在咫尺的繁華地帶,那圍村還依然故我的生存在大都市之中,實在是一奇境。我在大學有一位同學就是該村原住民,姓吳。在香港問人「鄉下」(家鄉)在哪裏,多數是東莞、南海、等廣東地名,或好像我般是江浙一帶過來的。即使是原居民,其祖籍多位於新界的元朗大埔等,從來沒人想過會有九龍市區的原居民。因此他說「我鄉下就在荷里活廣場」時,大家都以為他說笑,但其實他就真的是那大型購物商場旁邊的衙前圍居民。這條市區最後的圍村,去年好像說要拆了,我曾就此發過一個帖子在這裏,但一時之間找不回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3-25
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九龙城寨的资料。大赞一下楼主和过客。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3-28
再仔細的觀察了那圖片。圖中山崗下的城牆應該是頂樓轉貼康文署介紹中所指的「副城牆」吧?主城牆應該在平地上不應在山側的。不知是否正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3-28
为了回应各位的问题,我在这作一些更正和补充。


1) 衙前围村现属黄大仙区,至今好像还没有拆。这条村建于元至正12 年,据称原居民的祖先跟随南宋末二帝逃难来到“官富场”。宋元明时期九龙的名称为官富,场是盐场的意思。


2) 资料显示1980九龙城警区才成立了21人的“城寨巡逻”队,分3班24小时工作。在此之前,城寨治安归警察机动部队管。由于机动部队执行的都是“突击”任务,因此晚到 1980 年警方才把维持城寨治安当作一项经常性任务,之前是等到忍无可忍,然后突击行动。至于我先前综合各方“口述历史”,说70年代才开始有警察巡逻,显然是有误。


3) 50年代城内发生一起凶杀案,警方在城外逮捕了嫌疑犯。但香港法院拒绝受理,理由是案发地点在“香港司法管辖”范围以外。


4) 龙津码头是在1930~1932 年间被政府拆掉的。


5) 据英方文献资料,城墙1847年完工。东门外有一条“九龙街”直通海滨。东门距海1/4 英里(400m)。1854年太平军(笔者注:是否太平天国军队应该置疑)攻占九龙城,城内部分清军投降,余下的文武官员渡海逃往香港岛“英界”避难,一星期后清军夺回九龙城。1875海滨修建了码头,长700英尺(210m),后来水浅用木料加长了200 英尺。由于城内基本是驻军,东门外九龙街逐渐变成了一处市集。


6) 据中国资料记载,寨城城墙基本是长方形,设东南西北四门,南门为正门。由于背靠白鹤山,为了防御的需要,自北墙到白鹤山顶又修了两道墙,名为“人字墙”。南门外有小河曰龙津河,上架龙津桥。东门直通海滨这条路叫龙津路(即英方资料所谓九龙街)。海滨处有龙津亭,然后是龙津码头,呈丁字型,长64 丈宽6 尺。1892年由于九龙湾日渐淤浅,用木头加长24 丈至深水处。


7) 关于龙津码头的具体位置,笔者反对“今沙埔道与太子道交界处”一说。理由是,我看过一张从龙津码头往城寨方向拍摄的旧相片。只见码头的起点龙津亭,跟码头和白鹤山顶的巨石成一直线。更重要的是,这条线直指背景的笔架山顶。因为笔架山顶,白鹤山顶和东门的所在很清楚,当年的海滨就是今天的太子道,因此不难求得龙津亭的位置。请看附图。至于“今沙埔道与太子道交界处”的说法,相信说者把东门误为南门,因为南门与当年海滨连线处便是沙埔道。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03-28
再发一张70年代的航拍。我用红线标出寨城的界线。右下角红线是南墙,左边被铲掉一大块的是当年的白鹤山。包围寨城的众多村屋是西头村。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03-30

太平軍曾經攻九龍城嗎?那我可真的沒聽說過。可能因為那時新界尚未租借,因此不屬「香港史」之列吧。不過太平天國之亂導致香港第一次有大量移民涌入,那倒是肯定的。其中由廣州一帶涌進的移民,為日後廣府話成為香港市區交際語奠定了基礎。於該批新移民涌進之前,香港除了港島的旦家、小量客家農民和一些打石工外,都是販夫走卒三教九流之輩,大部份來港的都是單身男子,且很多是因在華界犯了事而逃來的。當時香港剛開埠,市面治安極差(因為不單來港華人素質低下,來港的英國人也多是強盗一樣的鴉片商、士兵和流氓),疫症也很厲害(其實就是靠蚊傳播的瘧疾,後來醫學家就是在香港發現蚊和瘧疾的關係的,當年駐港英軍曾因此病死了極多士兵),連英國人也視之為化外瘴癘之地。查大約那時期的英語字典,間中可找到「Go to Hong Kong」(「去香港吧」)這一諺語,意義即為「Go to hell」(「去地獄吧/去死吧」),1840-1860年代香港之可怖,可見一番。

記得有資料說過(不在手裏,只憑記憶),1850-1860年代,因為太平軍之亂,香港每年人口增長達35%。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其時澳洲美國等發現金礦,香港成為「賣豬仔」的苦力中轉中心,也令人口增加。但如果不是太平軍之亂令很多移民拖男帶女扶老携幼並且帶來資金逃難來港,香港要形成真正的城鎮社會相信要再等幾十年。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03-30

一個關於城寨的外國網站(選了部份粗略的譯了一下):



標題:跨境現象




(灰色和紅色是俯視和側視城寨和一艘郵輪的比較):
歐洲的Silja郵輪:長201.8米、濶32米、乘客3123人
九龍寨城:長200米、濶150米、面積2.6公畝、人口密度每平方米1.92人、10200戶人家、8800間房間、570所工廠(山寨廠)、148戶商店、87戶牙醫、63戶醫生、其他177戶



(兩個正方形是城寨和紐約的比較):
城寨每公畝13000人
紐約每公畝91人

城寨人口:
1947 2000
1971 10000
1983 35000
1992 50000



一些老建築的屋頂經常成為了後來建築的「庭園」,是小孩子玩樂和婦女們休閒的地方。這公共空間對那些房子裏沒有任何自然光透入的居民尤其重要。那些頂樓天台看到的景致還算可以,是整個城寨唯一留下空間的地方。



街道:在地面有由約三十條街道橫巷組成的網絡,其中一些不到一米濶。在過去每到下午街道就充滿生氣,主要是人們在打麻將。這些狹窄的街道使得整個城寨出入很不便利(原文:慢了下來),由於沒有車子可以進去,那些街道便漸為居民佔用,商店也往外的本來的公共地方擴充,結果是所有街道,包括原來的大街,都成為了黑暗且意想不到地潮濕的垃圾場。


就是這種混亂的局面控制著城寨每天的運作。由於很多城寨的居民本身是來自衛生條件更為惡劣的地方,因此他們從不覺得城寨有甚麼不好。


建築物是如何滋生的。

一. 本來只是在A建築物的樓梯建了過道連接了B建築物的樓梯。



二. 後來兩幢建築物之間建起了第三幢建築,但這幢樓因受到旁邊建築突出的違章加建而局限了其發展高度。


[img]http://www.ritklara.com/emerging/Images/Image7.gif[/img]
三. 各建築貼在一起,因而被打通成為一體,共享所有通道。


[img]http://www.ritklara.com/emerging/Images/Image8.gif[/img]
四. 為了不浪費寶貴的空間,那堆建築的混合體中只有較重要的樓梯過道被保留,其他的漸給封掉或拆掉。


[img]http://www.ritklara.com/emerging/Images/Image4.jpg[/img]
商戶和民居混雜不清,居民佔用街道等地又使得私人地方和公用地方不分,結果於中高層慢慢形成了可穿越各大廈的過道,以方便大家不用爬那麼多樓梯。


全部內容見:http://www.ritklara.com/emerging/kowloon.ht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03-30

再找到一些關於九龍城寨曾否被太平軍攻佔的資料:

***************************************************************************

九龍寨於1810年已建有炮臺,1839年9月守將賴恩爵曾與英方義律的軍艦進行炮戰,結果擊退英艦,可見九龍城寨戰略的重要。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香港島為英人所佔,道光皇帝因奏准遂於九龍寨建城(1846)。太平天國建立,廣州粵劇藝人李文茂、三合會陳開十餘萬攻廣州,1854年8月惠州三合會成員羅亞添籍機攻下寨城,佔領了8天,後由清大鵬協副將張玉堂收復。九龍城寨地位特殊,據<塔爾巴哈台西南協約>(與俄國於1883年訂)為先例,因為有領土爭議的地方租借給俄國十年,約滿後以人隨地歸的原則交還,在租借境內的中心地帶金州保留行清法令,其目的是為了將來收回租借土地作安排。
http://www.ecotourism.org.hk/HK_Hist.htm

*******************************************************

事典 战斗、战争 磁平军攻打九龙城

1854年(咸丰四年)7月, 太平军首领李文茂、天地会首领陈开等率兵在广州附近起义, 攻克佛山, 并分兵进入宝安县 , 攻打九龙城, 香港地区的一些劳苦大众及三合会成员参加了这次战斗。8月19日攻占城寨。8月22日起义军攻打大鹏所 , 九龙城剩下起义军 300人驻守。清九龙都司杨以德率兵反攻,于8月31日重新占领九龙城。与此同时, 太平军派毛长寿到香港活动, 联合卢东九等帮会拟再从水上进攻九龙, 并致函香港总督包令请求予以便利, 租赁船只以便攻打广东沿岸。 此事发生后, 港府公布《实施制止本港居民干预中国内争条例》和《递解出境条例》。根据这些条例, 港府勒令卢东等大小船只驶离香港, 并驱逐了100多名帮会人物出境。( 一说为广
东惠州天地会起义首领罗亚活添于1854年8月19日攻陷九龙城, 不是太平军; 李文茂和陈开均为佛山天地会起义首领罗亚添于1854年8月19日攻陷九龙城, 不是太平军; 李文茂陈开均为佛山天地会起义首领, 不是太平军首领。)
http://szlib.szptt.net.cn/hk97/j2b.htm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04-22
清理啟德地下陳年油污的工程,已發掘出前龍津碼頭的遺跡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2-04-22
O记三合会档案
刘青云的电影 里面讲的就是九龙城寨的故事
挺好看的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11-20
原來今年四月曾有人在此帖挖墳啊。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2-11-20
九龙村寨曾今是日人“颓废+唯美”漫画家的天堂
本人lnrdy(马甲lnrzk),老婆lnrer,儿子lnrrh,老弟lnr(小号lnrby)

我的区划理念总贴:http://bbs.xzqh.info/read.php?tid=104920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2-11-20
既然有人挖,顺便灌个水。话说没有图片真遗憾
The people don't know their true power.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2-11-20
九龙城好像面积是1平方公里吧?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2-11-21
原来香港还有这么一段历史。学习了
地区还是撤不得
城市分为:都、市、城、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