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转化”:能源省变为化工省中国石油化工网 2006-08-02 近年来,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针对陕西发展能源化工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课题和建议。近日,记者就这些课题和建议对政府决策产生的影响,采访了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焕政。
记者:据了解,由168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离退休领导干部组成的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设有发展战略、企业改革与发展、资本运作、生态环保、特色经济、基础设施和城镇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11个专家组。最近他们提出的课题和建议有多少涉及陕西省能源化工发展问题的?
李焕政:2001年7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换届以来,先后就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诸多方面,向陕西省委、省政府提交研究报告70多份,委员个人建议300多份。其中涉及能源化工领域30多份,主要包括《关于加快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建议》、《关于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实施"三个转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运用经济手段促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走资源节约型路子的建议》、《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项目选址宜集中不宜分散》、《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亟待解决四大问题》、《建设80万吨/年乙烯项目把洛川建成现代化石油化工城》、《构建陕西天然气化工园区》、《加快在我省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燃料》、《抓紧甲醇及其下游产品规划和建设的建议》等等。
我们之所以重视能源化工产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陕北地区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富集区,具有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的独特优势。随着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战略重点西移,这片革命老区已成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第二,能源化工是陕西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据统计,“十五”期间陕西省能源化工总产值由2000年的391.64亿元猛增到2005年的1523.63亿元,增长289.04%;能源化工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3.6%上升到45.68%;能源化工产业实现利润由47.89亿元上升到288.96亿元。能源化工产值、利税、资产总额均位居全省第一。
记者:这些课题研究和建议对陕西省发展能源化工发挥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效果?是否转化成为政府的决策?
李焕政:这几年,我们针对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前在开发过程中仅是挖煤、采油、输气,产业链条较短,只有“能源”没有“化工”的现状,高度提炼概括出“三个转化”,即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在2002年10月30日省决咨委上报的《关于加快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在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实施“三个转化”、“六大项目”,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2003年年初,陕西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将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作为四大基地之一的建议,“三个转化”进入实施阶段。当年3月,陕西省主要领导邀请省决咨委专家一起到榆林召开专题座谈会,就推进“三个转化”形成会议纪要,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印发全省,同时成立了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快了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
实践证明,“三个转化”有力推动了资源的就地加工转化,在煤电、煤化工、油气化工、盐化工及载能工业领域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记者:省决咨委今后将怎样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决策参谋的作用,为陕西省发展能源化工提出更多的课题和建议?
李焕政:今年我们正在研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在陕北组建大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问题。
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项目相继开工投产,农村常住人口锐减,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我们通过考察调研,建议把这些剩余的农村人口搬迁出来,在大型化工企业所在的小城镇统一规划,让他们安居乐业。促进空壳村、老人村自然消亡。同时招商引资发展林牧业,从根本上改变陕北生态环境和农村落后面貌。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石油化工装备,而一些压力容器等大型装备在外地加工后运到陕北比较困难。省决咨委正在组织专家研究,如何发挥陕西关中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在陕北建设大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现场制造,现场安装,进一步支持和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