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172阅读
  • 23回复

[首都]★《关于中国迁移首都的一些见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ns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2-30

==================================


==================================

辽宁省 lns
lns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30

中国的北方经济相对落后,但综合战略性和国际影响力远远高于所谓的经济效应!

南方的经济所谓发达试问可与东北以及中国北方的战略性作用重要?

北京的首都地位和作用仅仅是因为首都和经济作用否?

辽宁省 lns
lns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2-30

假设北京不在是中国的首都后,东北的战略性和辐射性(牵制性)不在客观存在,随之北方的蒙古必将有所动作,那么整个中国三北区域将发生历史性的政治与区域变革,起因和导火线仅仅又迁移首都北京于中国南方"点火"!


并非危言耸听!

辽宁省 lns
lns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2-30

中国的北方经济相对落后,但综合战略性和国际影响力远远高于所谓的经济效应!

南方的经济所谓发达试问可与东北以及中国北方的战略性作用重要?

北京的首都地位和作用仅仅是因为首都和经济作用否?

辽宁省 lns
lns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2-30

中国北方尤其东北如果出现首都不在北京,必将形成群龙无首的现状,那么东北三省将相对加强与俄罗斯\韩国\等东北亚紧邻国家的沟通与联系,当然时间久了也将形成"其他"方面的紧密沟通与联系,最后形成类似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与西部内蒙古政府和呼和浩特无一体性\无社会和经济连带等消极的影响与认识;

中国北方尤其东北与中国概念出现隔离状态将迅速提升,并在政府和居民当中形成默认共识!对东北亚国家更有亲近意识?这是你们所期望的? 那迁移首都于南方……

试问:这是中国各界人士期望的结果?

辽宁省 lns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12-30

即使不算西南和港澳台,江南十一省市区的总量,不论人口、面积、经济等,都大大超过东北,不知道谁的分量更重呢?希望lns客观认识其中深意!

首都不在南方也没有什么“群龙无首”的乱局,也没影响对外交往,难道首都不在北京就会影响东北的对外交往,造成什么“群龙无首”吗?究竟是首都的影响呢,还是一批如lns这样唯恐中国不乱,时刻准备让东北从中国分裂的人的影响呢?对于分裂分子,自有军、政、法等渠道来处理,靠首都位置则是舍本逐末了。

首都是全国的首都,不是单单东北一个地区的首都!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12-30

中国是十三亿人的中国,不是单单一亿人的中国;中国是三十多个省的中国,不是单单三个多省的中国。

首都是全国的首都,不是单单哪一个局部地区的首都。对全局视而不见而单单大谈某一局部如何重要,结果就是得一隅而失天下。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12-30

东北的战略地位不是用经济来衡量的


蒋介石当年如果定都北京,小鬼子也没那么容易就九一八,那么容易就卢沟桥事变,那么容易就迅速占领半个中国.......因为蒋家的嫡系部队都在南方,鞭长莫及,北方空虚.......而一旦华北失守,整个中国东部都无险可守,什么长江天堑,从来就没有用.....纵然南京号称虎踞龙盘,其实不堪一击


抗战胜利后,历史再一次重复同样的过程,占领了东北的我党,其实已经具有了决定性的胜券.....从中国近千年来的历史看,谁占有了东北,谁就占有了一种"势",向南进攻就势如破竹了.....定都南方的政权总是难逃被消灭的厄运


北京的重要性首先是由东北的重要性决定的,同时可以北连朔漠,南控中原....北京的战略位置无可替代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12-30
以下是引用tigerto2001在2006-12-30 7:17:12的发言:

东北的战略地位不是用经济来衡量的


蒋介石当年如果定都北京,小鬼子也没那么容易就九一八,那么容易就卢沟桥事变,那么容易就迅速占领半个中国.......因为蒋家的嫡系部队都在南方,鞭长莫及,北方空虚.......而一旦华北失守,整个中国东部都无险可守,什么长江天堑,从来就没有用.....纵然南京号称虎踞龙盘,其实不堪一击


抗战胜利后,历史再一次重复同样的过程,占领了东北的我党,其实已经具有了决定性的胜券.....从中国近千年来的历史看,谁占有了东北,谁就占有了一种"势",向南进攻就势如破竹了.....定都南方的政权总是难逃被消灭的厄运


北京的重要性首先是由东北的重要性决定的,同时可以北连朔漠,南控中原....北京的战略位置无可替代


古代的以北制南,根本原因在于骑兵相对于步兵的优势,以及北方草原作为马匹来源的天然优势。即使如此,上起三代,下至汉唐,这些强盛王朝没有一个是把首都放在幽燕地区的。自从中国首都到了幽燕地区,中国的国际地位就一路下滑,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滑落到历史最低点,也可见幽燕地区做首都是什么影响了。如今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这种所谓的“势”也就只是历史回音而已了。

和九一八、卢沟桥同时期,在江南也有一二八、八一三等日军入侵事件,蒋介石嫡系何在并不能阻止这些事件的发生。如果蒋介石真的首都放在北京,你又能肯定在日军不会想918吞东北一样,把江南一口吞下吗?以当时的中日军力对比,不可能在如此广阔的国土上一开始就全面抵抗住日军的所有入侵,1937后的实况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和中日力量对比有关,而和首都何在无关。

“北连朔漠,南控中原”这种话,中原任何方向的边缘地方都能够说出来类似的话,例如衡阳也可以说“南连东南亚,北控中原”。到处都能说的话,就不要拿出来现眼了。不过如果把自己定位成草原本位、南侵得势的政权的话,用这句当理由倒是合适的很。

中国如此广阔,首都放在任何地方都必然存在遥远之处,偏南不好,偏北也同样不好。所以最佳之处不是北也不是南,而是中。首都居中,则南北并重,两翼齐飞,协调四方,国家兴矣。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12-30
以下是引用tigerto2001在2006-12-30 7:17:12的发言:

蒋介石当年如果定都北京,小鬼子也没那么容易就九一八,那么容易就卢沟桥事变,那么容易就迅速占领半个中国.......


蒋定都北京,中国早亡了都不知道。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12-31

满清都北京而亡香港、台湾。

民国都南京而亡东北,外蒙。

各有利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12-31
外蒙怎么是南京丢的,分明是在北京的北洋政府就给丢了。都在北京,结果连家门口的外蒙古都丢了,这怎么说?
lns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1-03

中华大地新的政权交替——定都南方往往出现短命王朝和短命国家,而定都北京和西安等北方相对延续长久而安定繁荣;

比如:唐朝、清朝等均统治300多年以上而且出现国家繁荣昌盛之景象(注意:唐朝之所以定都长安(西安一带),而非北京,因为当时唐朝疆域基本不涉及如今的东北地区)

而定都南方者不是小国而已,就是短命被灭!例如:民国

辽宁省 lns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01-03

中原为中国兴盛之本,燕京乃中国衰败之源。

至于清朝,于满洲一族可称为兴,于中国一国则只能称衰。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01-04
13楼的老兄,唐朝和清朝何时统治300多年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01-04
把努尔哈赤的后金和溥仪的满洲国都算进去倒是能凑够300年[em01][em01]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7-02-16
把首都迁到郑州西边的荥阳最好了,那里地处国家的中心,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交通方便,人文历史非常悠久,从三代以来就是文化昌盛之地。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7-02-16
还是南京好,处在北京和广州的中间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7-03-05
引用第12楼lns2007-01-03 21:44发表的:
注意:唐朝之所以定都长安(西安一带),而非北京,因为当时唐朝疆域基本不涉及如今的东北地区

???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7-03-06
引用第19楼winterday82007-03-05 11:26发表的:
好像是一战时期北洋政府趁机参战收回蒙古的。


可惜1921年外蒙古就在苏俄的策动下事实独立,名义遵奉中国;1946年在国民党统治下搞了一个滑稽的公民投票独立;1950年国民党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中共承认蒙古国!大好疆土不复为中国所有,中华北疆自此成为域外之国!悲乎!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7-03-06
由于西安帝王陵的原因,西安已不适合再做国都。

西安曾经鼎盛过、辉煌过,但西安的余脉已经被帝王高大的陵寝所占据和耗尽。
在北京、洛阳、西安、南京这四大古都的对比中,就数西安的帝王陵寝最多、最高大、最雄伟、最壮观,光秦始皇的陵墓就有50多平方公里,还有乾陵等一大批帝王陵一个比一个高大气派。君不见,八百里秦川只剩下帝王陵了!

西安显得尤其阴气过盛而阳气不足,这显然严重阻碍了人们的活力和激情!凡是倒过西安的人无不为高大的帝王陵所震慑,令人叹服之余,留给人们的是另外一种莫名的压抑感和失落感,给人心灵以重创和难以承受之重!兵马俑的确非常壮观,但它们远远没有满城的牡丹花香更令人舒爽!西安的旅游业尤其年节游止步不前更能说明问题。


唐朝以后西安的衰弱是不是与帝王陵寝过旺有关呢?众所周知,西周和强秦都是以西安为基点起家的。那么,到唐以后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帝王争霸中,西安还是不乏地方诸侯的,但最终都销声匿迹了,再难创造奇迹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7-03-06
夹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江河中间的位置,包括南阳、襄樊(阳)、信阳等地是根本不适合建都的。

尽管它们都带有阳字,这只是从小的流域来看的,从中国大的地理环境来考量,它们离长江和黄河均较远,实在是不阴不阳,呈左右夹击之势,人心不稳。并且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基本一致,这一地带被两大江河所挟裹,难存人气、财气,历来是建都和建城之大忌。但由于这一地域广大,没有城市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可是几千年来,这一地域尽管也不乏历史文化名城,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强势中心,就能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根据我本人的反复揣磨,如果我本人没有猜错的话,南阳和襄阳都是相对于洛阳来讲的,这两个城名至少在汉代甚至以前就出现了。洛阳是几千年的统治中心,具有强势地位。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洛阳的统治,在洛阳的正南面的两个重要位置命名了两个阳,用来保证洛阳有足够的阳气。南阳在洛阳之南,很自然的就叫南阳。襄阳的“襄”有扶助和赞助之意,有词语叫共襄盛举,就是协助洛阳完成盛举,此外,襄通“镶”,就是又在南阳的正南面又镶了一个太阳。可见古人对地名命名是很讲究的。汉光武帝正是南阳人,如果襄宛适合定都,他决不会弃襄宛而奔洛阳,古人尤其擅长阴阳地理学,相信古人的没错!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7-03-06
笑死人了,楼上明显的历史地理盲,胡编乱造瞎胡猜。

“南阳”地名的由来

南阳地名由来已久。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几个强大的诸侯国都有这个地名。如齐之南阳(今山东邹县),晋国修武南阳(今河南修武县)、楚国南阳(今南阳市)。

“南阳”这一地名,见于早期古籍的,当为《战国策:秦策四》:“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鲍注“南阳”时,恐人误会,特加以说明。南阳,“荆州郡,非修武所谓”。明确指出南阳即荆州之南阳。南阳为楚所有,“楚败于南阳”指汉水之北的南阳。

其后,南阳一直是楚、秦、韩国的角逐地。秦占领此地后,遂于秦昭王35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郡冶设在宛城,秦之“南阳郡”包括整个南(阳)襄(阳)盆地及其边缘地区。南阳这一地名从它一出现,就是一个地区的概念,就是指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的这一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而不是一城一县的地理概念。

对于“南阳”地名的解释,有下列几种:一是张衡的《南都赋》曰:“陪京之南,居汉之阳。”二是汉刘熙《释名、释州国》云:“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名也。”三是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云:“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以北”。四是元胡三省《资治通鉴》注:“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五是《明嘉靖南阳府志》:“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曰南阳。”六是清《古今图书集成、南阳府建制沿革考》云:“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七是中华书局1965年新编《辞海》云:“在古之南方,而居阳地”。七是中华书局1965年新编《辞海》云:“在古之南方,而居阳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要对全国各地的地名统一命名,删去重名。于是钦定将山东省的那个邹县“南阳郡”改名为“薛郡”,将修武“南阳郡”更名为“河内郡”。郡治“南阳城”更名为“安阳城”,而保留了“楚国南阳郡”的地名,南阳做为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地名保留了下来。

从此,不管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怎样变易,如秦、汉、三国时期的“南阳郡”,晋代之“南阳国”,唐代之“邓州南阳县”,宋代之“南阳县”,元明请三代之南阳府,“南阳”这个地名一直在沿用着。

====================
《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襄水(汉江襄阳段)

《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沔水》篇均记: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襄阳是以襄水得名。可是,襄水是指哪一地理实体?是汉水的别称或是汉水改道的称呼,还是另外有一条襄水呢?
  
   通过历史资料显示,汉水在襄阳附近并没有改过道,襄水不是指汉水。从《水经注••沔水》篇中得到证实。此篇中记:“沔水又东,和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为东鸭湖,……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又北,径檀溪,谓之檀溪水。溪水傍城北注,……西去城里余,北流注于沔。一水东南出……,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襄阳县志•山川》也记:“襄水即今襄渠”,“襄水则凡西南诸山之水,由长渠入汉者借是也”。光绪年间的《襄阳县志•山川》也载:“今檀溪已涸,而襄水不改,城西南诸山之水,皆归渠入汉”。这些史料清楚记载了襄阳城南确有襄水和它的地理位置。只因“每岁夏秋泛涨,民地万余亩田辄为泽国”(《襄阳县志•城防》),南北朝时张邵已于两岸筑堤,防治水患,历朝沿袭疏浚,到明代改称襄渠,清代沿用,襄阳人俗称南渠由于名称随着历史的演变,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对襄水这一名称,显然较为陌生了。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7-03-06
首都应该定在北京,虽然我不喜欢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