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68阅读
  • 7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41):江宁府(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25
  江宁府:冲,繁,难。隶江宁道。明,应天府。江宁布政、交涉、提学三使,江安粮储、江南劝业、巡警、盐法四道,江宁将军、副都统,织造兼督龙江西新税关驻。顺治初,因明制,县八。雍正八年,改溧阳属镇江。北距京师二千四百四十五里。广二百里,袤三百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分。京师偏东二度二十八分。领县七。上元冲,繁,难。倚。附郭有清凉山、师子山、富贵山。北:紫金山、幕府山。东:乌龙山、圣游山。有硃湖洞,道书三十一洞天。清江门内有小仓山。石城门内冶城山。南:大江自安徽当涂入,受秦淮河水,为草鞋夹。左与江浦分岸,得观音山水。有燕子矶。秦淮河上承句容赤山湖水,合庐山水,迳通济门,一入江宁,一入城。又西北流,至下关入江。新开河东北,乾隆四十五年濬,赐名便民。有市曰石埠桥。又东为黄天荡。镇四:淳化、靖安、土桥、石步。草鞋夹、燕子矶、栖霞街、湖熟有汛。一驿:金陵。淳化巡司。有铁路。商埠:下关。光绪二十一年马关条约四埠之一。

江宁 冲,繁,难。倚。南:聚宝山雨花台设砲台。大江西迳下关镇。港七:铜井、烈山,北曰河口、绿新墅,又北大胜关,古新林浦也,西北曰北河,曰下关,分受秦淮河水。镇三:江宁、秣陵、金陵。大胜、秣陵有汛。有驿。江宁、秣陵巡司二。有铁路。

句容 冲,难。府东九十里。县有句容山,以此名。北:华山。东北:铜山。东南:茅山。大江西来。港二:罗丝沟、下蜀港。赤山湖出绛岩山,秦淮水源于此,亦曰绛岩湖。汇亭水、黄堰河、蒲里溪,曰南源,与北源合于白米湖,又西入上元。镇五:白土、常宁、东阳、下蜀、龙潭。龙潭巡司。有驿。

溧水 简。府东南一百四十里。南:芝山、中山一曰独山。东:庐山,秦淮水别源所出。石臼湖西南,迳城北流入秦淮,明故运道也,今淤。一驿:孔家。

江浦 冲。府西北四十里。东北:十三公山、九连山。西:龙洞山。大江西南自安徽和州入,右与江宁分岸。为口四:曰乌江,曰老西江,曰新河,曰老河。受浦子口河,东北入六合。滁水右渎自安徽滁州入,亦曰后河,东与来安分岸,复尽入境,曰前河,右出支津至东葛镇,又东北迳岔河集,会沙河入六合。镇三:高望、香泉、葛城。二驿:江淮、东葛。浦口巡司一。江淮有驿丞,裁。有铁路。

六合 简。府北一百二十里。南:瓜步山。西南:晋王山。大江西南自江浦入,右与上元分岸。折东南为通江集口支津,北抵城隍湖。有沙洲圩砲台。又东划子口。滁河西自江浦入,迳皁河口,北为汊河,又南屈曲流入江。税课局大使驻。镇四:瓜步、长芦、宣化、竹镇。有堂邑驿丞,裁。瓜步巡司一。

高淳简。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大游山。东北:荆山。南:固城湖,又东播为胥河。西:丹阳湖,北接石臼湖。有水自芜湖东入丹阳湖,又东南入固城湖。或云禹贡中江也。镇三:广通、固城、水阳。广通巡司一。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25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表明,大约3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聚居着本地原始居民,时至今日,已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息繁衍。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 。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 2470年历史 。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 六朝金粉之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记载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史话,传颂着多少可歌可泣的伟绩。

  “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尽管几番更换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奇的丰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远古居民和城市雏型

  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了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他们以采集、捕鱼、狩猎和原始农业为主,以陶器作为主要的生活用具。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阴阳营原始居民的后代们逐渐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南京市所辖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两百处左右这一时代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称。

  东吴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周长6里左右。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的仓城。石头城下的长江码头经常停泊有数以千计的船舰,曾经远航至台湾、海南岛和朝鲜半岛等地,并与日本及南海诸岛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东晋 南朝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会集建康,从而使它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当时建康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4座学馆,佛学、道家思想、书法、绘画、雕塑、数学、天文、化学和医药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思想家范缜;文学家郭璞、沈约和谢灵运;文艺评论家刘勰、肖统和钟嵘;史学家范晔、裴松之和肖子显;佛经翻译家法显、宝去和佛驮跋陀罗;道家兼化学和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绘画家顾恺之;数学兼天文学家虞喜和祖冲之父子等先后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东晋以来,佛教在江东逐渐盛行。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诗人杜牧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 的表面繁荣局面。

  南 唐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问次数最多。

  到唐末五代十国期间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为国都,部分地恢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南唐是一个不大的南方割据政权,管辖区域最大时仅有今苏、皖、赣、闽、湘5省之地,统治年限亦仅39年937-975年)。但是,它的统治者先主李bian 、中主李景和后主李煜父子本身均能注意农业,奖励耕桑,并发展工商业。南唐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特别重视,李景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词家,南唐画苑里也集中了像徐熙、董源、赵千、巨然、周文矩和王齐翰等很有才华的画家,为后来北宋画坛的兴盛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作为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改变了六朝时建康都城将政治区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分离的状况,而将城池南迁到以秦淮二十四航为中心的位置。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内,千余年来一直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带。

  明 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 ,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明初建都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朱元璋称帝的前两年,即公元1366年就下令新建宫城和改筑应天府城。历时21年之久,筑成号称方圆96里,实测为33.676公里的砖城。 南京城在现存的古城垣中,不仅是我国第一而且是世界之最。明代南京皇宫位于城的东部,建筑宏伟壮丽。曾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所使用。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北京皇宫时,就是以南京皇宫为蓝图的。

  南京在明朝时期,尤其是明初的53年间,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当时城内有100多个工商行业,其中与丝织业有关的达20多个,官营的丝织业以织造高级的锦缎、素缎和绫、罗、纱、绢为主,尤以织金锦和金银线织成的彩色妆花缎最为精工,单是织绵工匠集中的地点就有3个坊。明代南京的建筑业和造船业是两项规模巨大的官营手工业。明代南京的雕版印刷业亦闻名全国。

  清代的南京和太平天国的天京

  明清两代交替期间,南京城并未遭到什么破坏,清政府在此设立了两江总督衙门,管辖江苏、江西和安徽3省,仍然保持了南京作为东南重镇的地位。

  在清代前期,南京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政府特设江宁织造署来管理丝织业,著名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曾经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官近60年之久,从而构成了《红楼梦》书中内容的重要历史背景材料。

  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军进抵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两江总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为“天朝宫殿”(1853-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太平军内部实行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并设立诸匠营和百工衙等统一管理各种手工业的机构,还实行了解放妇女和逐步开放商业的政策。

  由于太平天国政权的种种失误,使清政府得以重新聚集力量来反扑。1864年7月天京终于被攻陷。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并纵火焚烧,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连明故宫、明孝陵及大报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毁。

  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并根据被迫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南京下关开放为商埠。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50年间,南京开办了几处以军火工业为主的近代机器的印刷、发电等工厂。兴建的宁沪、津浦两条铁路,分别于1908年和1911年通车,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高等学堂,以及三江师范学堂(后改称两江师范学堂)等等。我国近代的文豪鲁迅,曾于1898年至1902年间先后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布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公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以南京为临时首都,并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旦从上海乘专车来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府就设在清代的两江总督署内,今遗址犹存。其后,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军阀统治以后,1927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又再度建都于南京。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规划。规划以明故宫一带为中央政治区,新街口一带为商业中心区,江苏路一带为花园住宅区,城南和城北为一般住宅区。建造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医院”、“黄埔军官学校”、明故宫机场等几项较大的建筑。1929年建成中山路和陵园路。当年,孙中山灵柩南下安葬时,即经这条大道。后来又陆续修了几条柏油路。在新街口、大行宫、太平路一带建了一批银行、商场、酒楼和旅馆等。这样,明清以来的南京城区有了一定的改观。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后分三路进攻南京。蒋介石于12月5日逃离南京,国民党政府所属机构分别迁往武汉和重庆。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整个南京城。日军一进入南京,就开始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我无辜同胞惨遭杀害达30万人以上。日军占领南京后,把侵华日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后来,以汉奸梁鸿志为头子的维新政府和以汉奸汪精卫为头子的伪政府均设立于南京,使南京成为日、伪统治中心。1945年8月14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就维护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的问题,继续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11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推翻政协决议,发动了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南京解放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的精锐主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者的授意下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阴谋,发表了一个“引退求和”声明。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飞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雄师,在千里长江分三路渡江作战。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从此,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怀抱。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了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南京市军民在下关热河路广场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碑。上有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邓小平手书的“渡江胜利纪念碑”七个大字。
[ 此贴被爱在战国在2007-01-25 15:23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25
南京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曾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发现古人类遗址和猿人头骨,表示南京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之地。而根据史书记载,南京的建城始於春秋时代。而在二千多前的三国,孙权更是据此以建国立都,史称孙吴。自此之後,南京便成为中国历史史上举足轻重的都城,更是一座拥有珍贵历史文化的名城。

在孙吴之後,陆续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南唐、明朝前期在此建都,史称六朝,再加上後来的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於是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因此今日虽然南京不再是政治重镇,却仍处处可见那尚未消褪的六朝繁华及王者风范。历史岁月并不曾带给南京沧桑的色彩,反而四处可见昔日繁华的馀韵。

来到南京,感受明朝文人的悠闲气氛,想像当年秦淮河畔的旖旎风情,欣赏婉约可人的南京佳丽,相信你应该能彻底地明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南京的历史名称极多(依照时间顺序):

例如:金陵邑、建康、建业、江宁、集庆、上元、南京。 因为地理环境的伏势,历代南京皆为军事或商业重镇,甚至是为首都。所以宫殿遗址极多。

(1)冶城:吴王夫差所建。  
(2)越城:越王勾践灭吴,建越城,算是最早的古城。
(3)金陵邑:楚灭越,建「金陵邑」。
(4)漍东吴建业城:就是前的「金陵邑」。
(5)东晋;南朝改名「建康」。
(6)隋代南唐又改「江宁城」。
(7)明代改名「南京」-相对於「北京」,朱元璋改建重修南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设防城市。

黄帝 - 属江南。

唐虞夏商 - 属扬州。

周 - 为吴国,吴王夫差筑治城。

春秋战国 - 初为吴国,後为越所灭,范蠡筑城於长干(今名越城),楚灭越,置金陵邑,属江都郡。

秦 - 改为秣陵县,又置丹阳江乘二县,均属鄣郡。

西楚 - 项羽称霸,地属西楚。

西汉 - 先後属楚国、荆国、吴国,景帝时属江都。武帝元朔初析江都为丹阳、湖熟、秣陵三侯国。
元狩元年後属丹阳郡。为扬州刺史治理,隶县有秣陵、江乘、丹阳、湖熟。

东汉 - 因袭西汉,存湖熟侯国置丹阳,分扬州置吴郡,置建业。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翌年城石头,改为建业。二十六年徙丹阳郡,治建业。

三国吴 - 自武昌徙都建业,南京之建都自此始。
西晋 - 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封孙楷为丹阳侯,复改建业为秣陵县。

东晋 - 元帝渡江建都於此,改建业为建康,改丹阳太守为尹,以江宁为琅琊国,东平兰陵等郡,属南徐州。成帝时置淮南郡,属扬州。

南北朝 - 宋建都於此,建康、秣陵、丹阳、江宁、湖熟并隶丹阳尹。齐因宋旧。梁武帝於秣陵置同夏县,改南琅琊为琅琊郡,置丹阳尹及南丹阳郡。陈文帝天嘉五年,罢南丹阳郡。宣帝太建十年立建兴郡,属扬州。

隋 - 废丹阳郡,於石头置蒋州,依汉置太守。江宁县属蒋州。大业初改蒋州,後名丹阳郡。扬州初治蒋州,後以江都为扬州。

唐 - 高祖武德二年,置扬洲东南道行台尚书省,三年H江宁、搮水二县置扬州,析置丹阳、安业二县。更江宁曰归化。六年并安业入归化,又更归化曰金陵。七年平辅公佑,更名蒋州,置金陵县,废东南道行台为扬州大都督府。九年废都督,徙置江都,更金陵名曰名下,丹阳隶宣州。

五代 - 吴天佑十二年杨吴大城升州,建大都督府。武义二年改都督府为金陵府。太和五年杨溥建都於金陵。天祚元年以金陵为齐国,封李升为齐王,又二年禅位给升,都金陵者四年。南唐升元元年改金陵府为江宁府,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

宋 - 宋太祖开宝八年平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真宗天禧二年以升州为江宁府。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高宗南渡改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楚威王时,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又曰:地接金坛,其山产金,故名。於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宋地志》:「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高宗南渡,诏改建康府,绍兴七年驻跸,置留守。」

建康 - 是孙吴及东晋建都之处,龙蟠虎踞,北枕长江,东有钟山,南有秦淮,西有凤凰台,行势险要。建康是南宋重要的战略据点,又是南宋行都,管辖一路军民财刑赋重任大员都云集在此。宋代方志中可以看出南京具备了军事以及经济的角色,在地位的重要性上不言自表。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开省,大德元年,益都新军万户府自宁国移镇建康路。天历二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直隶中书省。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金陵遂为留都。

清 - 顺治二年平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设经略招抚内院大学士。四年改经略招抚为总督,辖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治所及江宁府治皆在此。十八年为左布政使,领安庆等府州,分置右布政使,驻苏州,领江宁等府州。康熙三年改总督,专辖江南省,六年定为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二十一年复改总督,辖江南、江西二省。乾隆二十五年,复设江苏布政使司於江宁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为中央直辖市。下设13个区。8月增设1个郊区。10月,南京市的大黄洲、小黄洲划归安徽省的和县管辖。12月,苏南区的句容、江宁县,皖南的当涂县,苏北的六合县,皖北的江浦、和县划归南京市领导。
  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南京市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1月,华东局决定将江宁、句容县仍划归苏南的镇江专区,六合县仍划归苏北的扬州专区。当涂、江浦、和县划归安徽省管辖。6月,南京市重新划区,将13个市区和1个郊区划为11个市区和1个陵园区。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江苏建省,1953年1月江苏正式建省。南京市改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直辖市,为江苏省省会所在地。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南京市。1958年7月15日,常州专区所属江宁县和扬州专区所属江浦、六合2县划归南京市。1962年5月8日,江宁县划归镇江专区,江浦、六合县划归扬州专区。
  1964年,南京设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区、栖霞区。1970年,增设钟山区。
  1971年3月11日,原六合地区所属江浦县和镇江地区所属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
  1975年,扬州地区所属六合县重又划归南京市领导。南京市辖3县。撤销钟山区,并入栖霞区。镇江地区的高淳、溧水2县划入南京市。连同原辖的江宁、江浦、六合3县,南京市共辖5县,和浦口、栖霞、雨花台、玄武、大厂、下关、白下、建邺、秦淮、鼓楼10个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25
句容于西汉朔元年(公元前128)置县,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道教圣地茅山,山峰峻峭,洞天争奇,有三宫,五观,九峰,三十六洞,十九泉,二十八池之胜景,彼此配置得体,素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南朝齐梁间著名道士、炼丹家陶弘景正式开创道教茅山派。金元时,茅山道教为发展全盛时期,时前山后岭,峰巅谷间,宫、观、庙、宇、馆、殿、堂、亭、台、楼、阁、坛、精舍、茅厣、道院、丹井、书院、桥梁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300余座,5000多间;从古至今,茅山吸引了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秦始皇曾亲临茅山,并在茅山埋下一对玉璧,留下了千古不解之迷。有着我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之称的宝华山,其“林麓之美,峰蓝之秀,洞西之深,烟霞之胜”被视为四大奇景。三十六座山峰环抱的宝华山隆昌寺,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教道场,全国有70%的僧尼来此受戒。古代梁武帝登山会见宝志和尚外,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均多次驾临此山寺。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留下了千古之迷。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25
 溧水历史悠久,1万年前已有人类繁衍生息。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县,迄今已1400多年历史。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

  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今江宁小丹阳)故地东部置溧水,属蒋州。

  元元贞元年(1275年)

  升溧水为州,隶建康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

  溧水州复改为县。

  明弘治四年(1491年)

  析溧水西南境的崇教.游山.安山.唐昌.永宁.永丰.立信七乡置高淳县。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知县徐良彦主持于县城西北隅建造永寿寺塔.清乾隆元年(1736年)塔身倒塌,县民萧克宏合众重修。

  五月,大水,荡民居,圩尽溃,岁大饥。

  清顺治十二年(1659年)

  郑成功部督军张煌言率部自石臼湖北上进攻县城,知县车辂拒守,城陷,被缚。不久张部撤离。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清政府规定“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以鼓励人口增长。县内年固定丁银每丁2两,以21481人征收42962两。康熙年间,境内明觉寺铁匠汤鹏(字天池)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铁为画。铁画传于世者大多为径尺小景,大型作品较小。今存“溪山烟霭”大幅铁画,为稀世之宝,藏于镇江市博物馆。

  清咸丰六年(1856年)

  五月至秋,不雨,旱,蝗。 五月十一日,太平军石达开部从洪蓝埠由西门攻入县城。翌年五月十四日,清兵又陷县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1-25
春秋时期,今浦口区域先属楚国棠邑,后入吴。战国初,吴亡入越,越亡复归于楚。
  秦至东汉末年,区境先后隶属九江郡、临淮郡、广陵郡的棠邑县(后改堂邑县)。
  三国时,区境先属魏,后属吴。
  晋太康六年(285),于区境西南置乌江县,治乌江镇,隶扬州淮南郡,领今珠江以西地区。西晋永嘉元年(307),于今泰山镇范围内置宣化镇。东晋隆安元年(397),改棠邑为尉氏县,今珠江以东地区、宣化镇隶属秦郡尉氏县。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分尉氏为堂邑、尉氏两县。区境属尉氏县。陈太建元年(569),地入北齐;五年,“江浦”作为地名载入《南史》。
  隋文帝以州统县,开皇三年(583),宣化镇改称六合镇。四年,废尉氏、堂邑、方山三县,置六合县。区境分属和州乌江县、方州六合县(原尉氏县)、滁州新昌县。十八年,新昌县改为清流县。
  唐初,区境分属淮南道和州乌江县、扬州六合县、滁州清流县。景龙三年(709),分清流县置永阳县。南唐?N元二年(938),改永阳县为来安县。
  北宋太宗至南宋绍兴年间,区境分属淮南西路和州乌江县及淮南东路真州六合县、滁州来安县。
  元代,区境分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和州乌江县及扬州路真州六合县、滁州来安县。
  明初,省乌江县入和州,属庐州府;省来安县入滁州,属凤阳府;六合县改属扬州府。洪武九年(1376)六月,划和州遵教、怀德、任丰、白马4乡及六合县孝义乡和滁州丰城乡、和州一部分置江浦县,隶属南直隶应天府,县治设在浦子口城内(今东门大街)。从此,区境分属应天府的江浦县、扬州府六合县。洪武二十二年,六合县亦改属应天府。
  清顺治二年(1645),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区境分属江南省江宁府的江浦、六合2县。咸丰八年(1858)即天历戊午八年,太平天国以江浦县为省治,设天浦省。同治三年(1864),复属江宁府的江浦、六合2县。
民国元年(1912),江苏省行政公署成立,设省、县二级制,江浦直属于省。10月,袁世凯政府将浦口辟为商埠。民国3年,改省、道、县三级制,区境属金陵道。民国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改行省、县二级制,江浦复属省,将浦口商埠区域由江浦县划属南京市。民国22年,江浦改属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浦口商埠区域改建为南京市第八区。民国24年,江浦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原浦口区域复属江浦、六合2县。民国30年起,江浦改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后,原浦口区域恢复为南京市第八区建制。
民国37年(1948)11月,中共江淮区党委建立江全督导室;民国38年1月,改称江全办事处,隶属江淮第五专员公署。2月,中共华东局撤销江全办事处,成立江浦县政府。
  民国38年(1949)4月25日,浦口解放后,江浦县所属的浦镇、东门镇划归南京市,与原浦口并建为南京市两浦区。6月2日,复称南京市第八区。原江浦县隶属安徽省皖北行政公署滁县专署。
  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重新划区,第八区改为第七区。1953年1月,江浦由安徽省划回江苏省,属扬州专区。1955年8月3日,第七区改名浦口区。1956年2月,江浦属镇江专区;1957年1月属扬州专区;1958年7月,属南京市;1962年6月,属扬州专区;1966年3月,划属六合专区;1971年3月,六合专区撤销,复属南京市。
  200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市调整江北地区行政区划,江浦县、浦口区合并,成立新的浦口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1-25
六合古名棠邑,周灵王13年(即公元前559年)吴楚大战时见诸史籍。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始建棠邑县。东晋、南北朝时,先后置棠邑、尉氏、义成、方山、横山、秦郡、齐郡、瓦梁等县、郡。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因境内六合山山有六峰,峰峰相连,形胜奇特,遂更县名为六合。南唐时曾一度更名雄州,旋又恢复为六合。

近代六合

1939年新四军进入六合,1940年在竹镇建立抗日民主政府。1941—1945年在收复地先后建立相当于县一级的政权直二、直三、直四区及来六、东南、冶山等县。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六合县建制。解放战争时期,境内解放区先后属东南县、来六县、盱嘉来六县,1948年11月统一为六合县,属皖北行政区滁县专区。

现代六合

1949年4月属苏北行政公署扬州分区,当年12月划归南京市。其后又分属苏北行政公署扬州分区、泰州分区、泰州专区。1952年11月建立江苏省后,先属扬州专区,后属镇江专区,又属扬州专区,再属南京市,复属扬州专区。1966年3月建六合专区,治所六城镇。1971年六合专区撤销,六合县属扬州专区,1975年11月属南京市。

历史性变革

2002年5月原南京市大厂区和六合县合并为南京市六合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1-25
淳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薛城乡有南京迄今所知最早的村落遗址,距今已有 6000多年的历史。“湖熟文化”台型遗址为商固国遗存,距今3500年左右。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筑“固城”(今固城镇境内)于濑水之滨,建濑渚邑,比楚威王筑石头城置金陵邑(公元前333年)还要早208年。当时地处“吴头楚尾”,为吴楚相争之地。明孝宋弘治四年(1491年),设署高淳镇(即今淳溪镇)。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