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89阅读
  • 12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77):潞安府&沁州直隶州(长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2-06
潞安府:繁,疲,难。隶冀宁道。初沿明制,领县八。乾隆二十九年,省平顺,分入潞城、壶关、黎城。西北距省治四百五十里。至京师千三百里。广三百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七分。京师偏西三度二十八分。领县七。

长治繁,难。倚。东:壶口山。东南:五龙。东北:柏谷。西南:福泉。浊漳水自长子入。东南陶水出雄山,北合八谏、鸡鸣山水,右会淘清河入。又北至秦村,左会蓝水,右石子河入,又西北入屯留。镇四:韩店、高河、太义、西火。分防同知驻太义镇。县丞驻西火镇。驿二:龙泉、太平。

长子冲。府西少南五十里。东南:紫云山、羊头。西南:发鸠山,水经注鹿谷。浊漳水出其东麓四星池,东会伞盖、阳泉水,迳城南,右合尧水、慈林水及梁水,入长治。西北:蓝水自屯留入,迳河右会雍水,亦入长治。鲍店镇,县丞驻。漳泽驿。

屯留冲。府西北六十里。东北:良材山。西北:五巑。西南:盘秀,蓝水出其阳摩河岭,古绛水,东入长子注浊漳。至长治北流,迳县东入潞城。今绛水出其阴,东迳石田山,左会高丽水,又东北,右合霜泽、左三嵕山水,迳城北,右合疑水。鸡鸣水乃古谏水,迳余吾故城南、屯留故城北者。镇二:寺底、丰仪。驿一:余吾。

襄垣冲。府北少西九十里。西南:五巑山。北:五音、仙堂。西北:紫岩。东南:鹿台。浊漳水自潞城入,迳其北,左会铜鞮水,又北迳城东。东北:涅水自武乡入,右会临水,史水自左注之,为合河口,入黎城。镇二:东周、下良。驿一:虒亭。

潞城简。府东北四十里。南:卢山、大禹。东南:伏牛、葛井。东:静林。西:三垂。西北:黄阜。西南:浊漳水自屯留入,左合绛水,为交漳,即禹贡降水。又西北入襄垣,至黎城错入,迳潞县故城,是浊漳兼有潞浸之称。又东复错黎城,仍入境。东出马塔口入河南涉县。西南有三垂冈。东南有虹梯关,即鲁般门,巡司驻。镇三:神头、黄碾、羊围。东南平顺乡城,乡学训导驻焉。

壶关简。府东南三十里。壶关山,西北六里。东北:风穴山。东:马驹、麦积、安公。壶水出西北,迳城北为石子河,左合清流河,东南大王、抱犊,又东赤壤。其阴东井岭,淘清河出,西北迳黄山,并入长治。岭东五指河,东南为沾水,迳紫团山入河南林县。东有玉峡关。冯坡镇。

黎城简。府东北百十里。东南:潞祠山。西北:积布、铔峪。浊漳水自襄垣入,东南迳联珠山,错潞城复入,左合黄须水,东迳赤壁山,仍入之。东北:绣屏,清漳水自辽入,迳吾兒峪,古壶关在焉,入河南涉县。玉泉水从之。

沁州直隶州:冲,繁。隶冀宁道。西北距省治三百三十里。广三百二十里,袤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一分。京师偏西三度四十二分。领县二。东:麟山。西:尧山。西南:铜鞮。西北:伏牛。迤东漳源镇,小漳水出,左会花山、烂柯山,迳城西,又南,右合后泉、上官泉,至万安山北,右会铜鞮水,入襄垣,亦通目之。郭村、西汤二镇。沁阳驿。

沁源简。州西少南百二十里。西北:绵山,其异名曰谒戾,曰羊头,沁水出焉。东南迳仁雾山,右会湱水,左琴谷水,至交口折西南,迳城东,合芹泉山水,至南石,左会青龙山水,右西川、大南川,入岳阳。柏子、郭道、官车三镇。

武乡简。州东北五十里。城东北:鞞山。东南:三原。西:麓台。西北:侯甲山。有分水岭,侯甲水出其阴,北入祁。涅水出其阳,实水经注汤谷五泉水。左会高砦寺河,古白鸡水,迳城西,左会武乡水,又东至城南,左合南亭水,折南,左合锅窑岭水,入襄垣。镇二:盘龙、墨镫。驿二:权店、南关。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4:04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2-06
古之上党,今之长治。长治久安,国富民强,是多少代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之意,即"据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长治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长治市风景奇特、山河壮美。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中部著名的上党盆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太焦铁路贯通南北,长邯铁路横跨东西,湖泊明如镜、公路密如网……,一派地肥水美的秀丽风光。大自然给了长治山川造化,令人神往的壮丽景观。

  长治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异常丰富。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 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上党门、府城隍庙、分水岭战国车马坑、观音堂、南涅水石刻、法兴寺、崇庆寺、金灯寺、原起寺、大云院、神农庙等种种文物古迹,或立市中、或居山巅。或背山临河、或附悬陡崖,都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长治市居高涉险,关山伟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八路军总部进驻这里,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与长治人民一起发动了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和长乐村战斗、响堂铺战斗、神头岭战斗、沁源围困战……。解放战争初期,面对阎锡山等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猖狂进犯,我人民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上党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如今,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砖壁、北村,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神头岭纪念碑、上党战役纪念馆等革命文物,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观光胜地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2-06
长治市城区殷商时属黎,后属周。春秋时为赤狄潞子婴儿国,后归晋。
  秦统一后置上党郡。578年(北周宣政元年)分上党郡置潞州。宋代更潞州为隆德府。元代为中书省晋宁路。1529年(明太宗嘉靖十一年)统治者镇压了东卿领导的农民起义后,升潞州为潞安府,附廓置长治县。
  民国初废府、州,城区为长治县,属冀宁道。抗日战争与解放时期属太行专区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城区属长治市领导,为城区公社。1951年改设市,由省直辖,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署,1975年复由省直辖。1983年增辖长治、潞城二县,1985年改为现建制。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2-06
长子,相传是上古尧帝封长子丹朱的封邑,并由此而得
名。秦为上党郡治。西汉置长子县,治上党郡。汉、魏俱为
长子县,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
北魏仍为长子县,北齐废。隋开皇九年寄氏县来治,于开皇
十八年复称长子县。此后,县名历代不改。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2-06
屯留,殷商时为余无戎,西周时为徐,春秋时为晋余吾的封邑,迹称纯留,战国时始称屯留。汉置纯留(古读纯作屯)、余吾两县东汉余吾并入屯留,唐武德五年县城由今故
城村迁现址霍壁。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2-06
襄垣,因春秋时赵襄子在此建立城垣而得名。西汉置襄垣县,北魏为襄垣郡治,北周为韩州治,故有“北韩”之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2-06
潞城,西周称潞,春秋时为潞子婴儿国。秦置潞县,属上党郡。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废入刈陵县,隋开皇十六年始置潞城县,唐天佑二年改为潞子县,五代复称潞城县。1940
年 5月,以邯(郸)长(治)公路为界,分设潞东、潞西两县。1941年曾与长治县合并为潞安县。1961年恢复潞城县建制。1983年归属长治市管辖。1994年6月设潞城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2-06
壶关,因以壶口为关而名。商周间为黎候国地,汉始建县称壶关。壶关县虽老,但北魏以前多不在今县境内。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2-06
黎城,春秋为黎候国,东汉、魏迄为西晋,为潞县地。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置刈陵县,县址设于今故县村,隋开皇十八更名为黎城县,唐末天佑二年改为黎亭县。五代后唐复
名黎城县, 宋天圣年间迁县址于今县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2-06
壶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活。西汉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开始置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古治北有百谷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以壶口为关而得名。壶关虽地域偏僻,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却人才辈出,代不绝书,西汉三老令狐茂、唐朝名相苗晋卿、唐大历十才子之一苗发均出生在这块土地上,老一辈革命家看法德、何长工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涌现出了领导常行窑洞保卫战的民兵杀敌英雄徐顺孩、张小保,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牛保才等英雄模范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了造林绿化的全国劳模王五全,带领群众致富的全国劳模陈忠孝等先进典型。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2-06
沁县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公元前十一世纪,晋灭赤狄部后置铜革是邑,秦为铜革是县,北魏时属并州乡郡,隋初属上党郡,宋初建威胜军,元初称沁州,民国初年废州改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太岳专署。1946年沁县解放,属晋东南地区行署领导,1985年市管县体制后隶属长治市。沁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沁县就以出兵、出粮、出干部而著称。为了中华人民的解放事业沁县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2-06
沁源县命名于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在此之前这里叫作谷远县。谷远县置于西汉,其名的由来也与沁河发源地羊头山有关。据古史传说,神农炎帝曾在羊头山见有丹雀衔来一株九穗嘉禾,炎帝就把它播撒在田间,后来长出一斤嘉禾,据说味道香甜,食之可长生不死。《魏书·地形志》:“羊头山下神农泉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禾处。”由于神农故事的影响,所以西汉在此置谷远县,县治即今沁源县城。王莽时期又反其义改名谷近县,东汉复名谷远县。晋代县废,北魏初因胡汉译言之误,这里又称孤远城。北魏末始置沁源县。金代元光二年(1223年),曾一度在沁源县置谷州,元代谷州废。

谷远、谷近、谷州都源于炎帝在此得嘉禾的传说,这些传说、地名都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羊头山地区谷物栽培的悠久历史。至今,沁源、沁县一带仍以谷物为特产,有闻名全国的“沁州黄”等小米优良品种,不愧是神农种嘉禾的地方。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2-06
武乡,西周时称皋狼,战国时属涅地,西汉置涅氏县,
东汉称涅县,西晋置武乡县,北魏改置乡郡乡县,唐复称武
乡县,今因之。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