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
其实鹤山的语言分布和新会类似,鹤山之地原属新会和开平.东南部共和镇基本是新会话,西南部(包括鹤城的原居民)原属开平的部分语言和开平话大致一样(最西端也有一些地方类似新兴话)这两派都是四邑系的,基本占了鹤山的三分之二.
而鹤山的经济文化中心(不是地理中心)也就是说鹤山话的区域主要在东北五镇.说到东北五镇语言文化不能不提新会棠下,棠下虽然一直隶属新会,但语言风俗文化却更近鹤山东北地区,其内部的变化甚至也从鹤山而变,靠近沙坪地区和沙坪口音相近,靠近雅瑶则和雅瑶口音一致,但棠下话主流是接近雅瑶话那种,所以东北五镇和棠下又合称“小五邑”。据考东北五镇原为一镇,称古劳都(古时镇称为都)古劳都和新会棠下(现江门蓬江区)都是古时新会北部大镇。位于两镇交汇处有一个对广东人来说很有归属意义的地方--良溪村,这里被称为“后珠玑巷”,正是当年广府人祖先罗贵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落脚处(粤语口头禅“吾使问阿贵”,指的就是罗贵,意即事情太简单,不需要请示领导),而良溪周边的棠下、雅瑶很多村落都是当时从罗贵南迁而来的(在雅瑶腾戚龙有宋朝留下的石碑,记载当时南迁的情况)。古新会(包括整个五邑地区)晋朝已经立郡,所以罗贵南迁前已经有一定的人文基础,估计就是四邑话和四邑文化的前身,而罗贵南迁带来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在此形成一个语言岛,就是新会北部和鹤山东部,但由于在各县内地位不同,所以这派语言文化在新会处于末流,而在鹤山则成为主流。今天棠下和鹤山的雅瑶镇保留着一致的口音,称为下坊话,其语言就是当年罗贵一派语言的直系承传,而沙坪、龙口、桃源、古劳(古劳还有一半人讲南海话)以及棠下沿西江一带所讲的话称为上坊话,这是因为当地靠近南顺,且沙坪为县治所在,集八方人口,所以有所变异。但上坊话和下坊话是可以直接沟通没问题的,而今天人们所讲的鹤山话主要指上坊话。
鹤山也有一些客家人,但为数不多,总量少于台山,只是鹤山总人口远少于台山,所以其占人口比例又高于台山,约为本邑的1/5.客人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鹤城和云乡,周边各镇也零星分布一些客家村(说鹤山的山区都是客家人的说法是不正确),云乡是纯客家镇,但总人口只有几千,鹤城为老县城,人数较多,客家约占全镇4/5是本邑客人主要聚居地,旧社会也实行主客不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