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19阅读
  • 9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40):南昌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06
  南昌府:冲,繁,难。隶粮储道。江西巡抚,布政、提学、提法三司,粮储、巡警、劝业三道驻。东北距京师三千二百四十五里。广四百四十里,袤四百二十五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三十七分。领州一,县七。

南昌冲,繁,难。倚。东南:麦山、渐山。南:斜山、虎山。西:赣江,一曰章江,自丰城入,经巿汊汛,歧为二。一东北行,会抚河,仍合经流与东湖通,东北迳蛟溪入新建。东:武阳水,即旴水,西北行,入进贤。万公堤。竿韶镇。三江口、巿汊二巡司。一驿:巿汊。

新建冲,繁,难。倚。西:西山,古曰散原,亘奉新、建昌诸县境。西南:逍遥。北:松门。西北:铜山。西南:赣江,上承剑江,自丰城入,流迳瑞河口,蜀江自高安来会。东北行,迳吴城,修水自建昌来会,流合鄱阳湖。经星子,出湖口,入大江。湖即彭蠡也。全湖跨南昌、饶州、南康、九江四府境,为省境诸水所汇。南浔铁路起沙井。巡司驻生米镇,同知驻吴城镇。樵舍、海口、吉山、望湖亭、后河、白马六汛。新兴废驿。

丰城冲,繁,难。府南一百三十里。西南:丰城山,县以此名,道书“三十七福地”之一。东:锺山。西南:澄山。西北:马鞍山。南:罗山,富水出;桮山,丰水出。赣江自清江入,流迳县西,东北行,丰水南来合富水会焉。又东北入南昌、新建。东:雩韶水,来自临川,西北行,入赣江。松湖、港口、曲江三镇。大江口巡司。一驿:剑江。

进贤冲。府东南一百二十里。城内三台山。西南:麻山。东:栖贤。西:?乌英山、金山。旴水自南昌入,东北行,迳县西,抵八字?,入鄱阳湖。西有军山湖、日月湖、青岚湖,俱流会三阳水入鄱阳湖。巡司驻梅庄。有邬子废司。

奉新冲。府西北一百十五里。北:登高山。西南:华林。东南:岐山。西北:药王山。西:百丈山,冯水出,左合侧潭水,右合金港源,又东南至九梓铺,纳龙头溪、白水、华林水,至城南。又东纳鸣溪三溪,入安义界。巡司驻罗坊。

靖安简。府西北一百五十五里。北:吴(甜心)山。西北:金城、葛仙山;桃源山,桃源水所出,流合双溪。双溪一曰南河,源出义宁毛竹山,合龙头坳、管家坳、委源诸水,迳高湖,歧为二,环城南北,至鸭婆潭复合。一曰北河,出双坑洞,合烂草湖、大横溪,迳象湖入安义,会冯水。龙头坳镇。

武宁繁,难。府西北三百五十里。西北:辽山。西南:大孤。东:辽东山。修水自义宁入,右合洋湖水,左合青坪水,至城南,纳杨浦、凤口水,又西合碛溪、箬溪、鲁溪、中黄、三?水,入建昌。县丞驻木高。箬溪水汛。太平陆汛。高坪巿巡司。

义宁州繁,疲,难。府西北三百五十五里。原名宁州,嘉庆三年改。东南:毛竹山。东:旌阳。西:九龙。西北:黄龙、幕阜二山。修水出东南,左合百菖水、杭口水,右东津水,至城西。武宁乡水出大溈山,合东乡水及鹿源水自南来会,又西折北至城东,合安平水、鹤源水,入武宁。查津,同知驻。八叠岭镇有巡司,与排埠塘、杉巿为三。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31 17:13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06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昌地区就已经出现原始村落。当时的居民主要是从事农耕、渔猎和纺织等生产活动。他们使用原始的生产工具,开拓了南昌这块土地。春秋战国以前,从艾溪湖到青云谱这一弧形地带是居民的密集点,地下出土的青铜器表明,当时南昌已进入奴隶社会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南昌与中原文化日趋融合,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南昌划为九江郡属地,这时尚无城池。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命令颍阴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正式设置豫章郡和南昌县,想以此作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疆”。南昌县当时居豫章郡下属十八县之首。灌婴定豫章后即开始修筑豫章郡城。此城俗称灌婴城或灌城。灌婴城在今南昌城东南面,四周有高大的夯筑土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南面为南门和松阳门,西面为皋门和昌门,东北面为东门和北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昌仍属豫章郡管辖。南朝梁时,曾为豫章王国,领八县之首,南朝陈时又复为豫章郡冶。这一时期,特别是东晋至南朝,随着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南昌城也日趋扩展。东晋简文帝咸安年间(公元371�372年),豫章太守范宁对城墙作了一次较大的修整,并新辟东北和西南两个城门。又由于统治阶级崇信佛教,当时豫章城内外寺庙林立,仅晋一代就兴建了近十所寺院,著名的大安寺,普贤寺、琉璃寺等都建造于此时。

隋朝曾改豫章郡为洪州总管府,不久又废州改为豫章郡。唐朝南昌称洪州,先后是洪都总管府、都督府和江南西道的治所。唐朝初年曾将豫章城西移,并在原灌婴城西北隅重筑新城。近年来发现的唐代城墙墙基表明,“洪都新府”的城墙采用特制的青砖构筑,远比汉晋的土城坚固雄伟。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洪州都督李景嘉又继续扩大增筑。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韦丹出任洪都观察使,更进一步扩建洪州城,使之周围达十余公里,比汉时的灌婴城扩大了一倍多。洪州城成了江南的一大都会,城内建有大量的亭台楼阁、宫苑寺宇,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描述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中主李决定升洪州为南昌府,并建南都于此。在城内大兴土木,营建长春殿、澄心堂等殿堂,同时将八个城门修葺一新,将东西两门改称为东华门、西华门,还按照京都的体制规划,修筑了宽阔的“鸣銮路”。

北宋初年南昌又改称洪州,属豫章郡。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升洪州为帅府,至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改称为隆兴府。宋代的洪州城在唐城的基础上又继续扩展近一倍,共设十六座城门,南有抚州门,向西转过去有滨临章江的宫步门、柴步门、井涉门、章江门、仓步门、观步门、洪乔门、广恩门、北廓门等十一座,再由北向东转就是望云门、广丰门、故丰门、坛头门、琉璃门等五座。和唐城一样,宋城在城墙的东、南、北三面均开有城濠环绕。南宋李纲帅洪州时,为加强防守,决定截去洪州城东北一隅,将城内移,从而废去了北廓、故丰、广丰和望云四门。

  元朝初年,南昌为隆兴路,后因避讳而改称龙兴路,为江西行中书省治所。元代的南昌城基本因循宋城。

  明朝初年,南昌称洪都府,不久,又改称南昌府,属南瑞道。朱元璋攻取南昌后,命都督朱文正改建南昌城,将西城墙收缩内移三十步,又将东、南、北三条护城河疏通,在西城墙下也开出一道城濠,还废去五座城门,仅剩下七座城门。经过这样改建的城池,就更便于防守。


清朝初年仍袭明制,称南昌府,隶属南瑞道。雍正年间改属南抚建道。民国初年废除州府,将江西全境划为四道,南昌属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后,才正式开始设市。

  1927年,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了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在革命形势发展较快、群众基础较好、敌人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较薄弱的南昌发动武装起义。8月1日凌晨二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率领受共产党领导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三万余人举行起义,胜利地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总归胜利属人民。”南昌起义谱写了南昌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1933年7月1日中华苏堆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颁布命令,规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纪念日,后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49年春,毛泽东同志指示解放军总部制作军旗军徽,特别指出上面要有“八一”字样,以纪念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荣节日。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06
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在滨江城墙上建造了滕王阁。此阁傍城临江,面对西山,重檐翔举,画栋朱帘,登阁可饱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秀色。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颂至今,以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成为有名的“三王文章”。滕王阁与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此阁几百年来历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北洋军阀的兵火。古阁原物现仅存一块留有“滕王阁”三字的刻石。现在,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滕王阁,并己破土动工,这一驰名中外的胜迹又将在赣江之滨重现雄姿。

  建国前,南昌一直是以政治、商业为主的消费城市,百业凋零,满目疮痍。那时全市仅有九家小厂,七根经常不冒烟的烟囱。整个城区只不过是今沿江路和八一大道之间的西北一隅。全市只有两条水泥马路,其他不是“晴天灰满街,雨后满街泥”,便是污水粪尿横流的“龙须沟”。

1949年5月,南昌人民迎来了解放,南昌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建国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南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国防、冶金、机械、电子、电力、化工、轻纺和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工厂企业达一千三百多家。南昌不仅改造了旧城区,而且积极建设新城区。现在的城区面积比解放初期扩大了五倍多。新型的建筑物鳞次栉比,宽阔的公路纵横通达。横跨在赣江上的八一大桥成了沟通赣西北公路的纽带。铁路、公路两用的赣江大桥使原先孤立的南浔铁路与全国铁路连结庄一起。青山路和第四交通路的立体交叉桥车水马龙,终日繁忙。老福山新建的街心公园喷珠溅玉,鸟语花香。纵贯市区的八一大道两旁,巍然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堂、江西省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电信大楼等许多高大楼宇。南昌的科学文化和体育卫生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现在全市已有科学研究机构五十余所,高等院校十二所,中专二十八所,大、中、小学生人数都有成倍的增长,省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不断完善设施,提高医疗水平。赣剧、采茶剧、京剧、话剧、歌舞、杂技等剧团经常演出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新节目,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体育健儿们勇敢拼搏,为国争光,不时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南昌,今天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新型城市,它正紧随着祖国四化建设的雄伟步伐阔步前进,奔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06
新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公元六二二年(唐武德五年)单独设县,名西昌,公无六二五年并入南昌县。公元九八一年(宋太平兴国六年)划南昌县西北境(今奉新、永修一部分地区)十六乡另建一县,命名新建县。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现县治长堎镇,原为荒丘,1961年始建。


新建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南唐元宗时的邓及为童子科状元,明天顺时的王一夔三甲及第,独占鳌头。明有吏部尚书兼英武殿大学士(宰相)张位,出任朝鲜一尘不染的东阁大学士(宰相)姜日厂,抗制倭寇的工部尚书吴桂芳,兵部尚书陈道亨,镇国中尉朱谋讳,天文学家欧阳斌元,吏部郎中熊文举,理学家魏良弼、魏良政,清初山水画家八大山人朱耷,著名医学家喻嘉言,江南河道总督周学键,礼部尚书曹秀先,工部尚书裘日修,漕运总督程裔系,都察院左都御史胡家玉,抗法将领臬台蔡希分阝,美术家熊腾等。近代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马肃,京剧表演艺术家肖长华,革命作家胡也频,书法家熊石番,数学家曾炯以及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接见和称赞的汉字两笔检字法发明者张敬哉等。

新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410年(东晋义熙六年)农民起义军在生米大败晋军。615年(隋大业十一年),农民起义军在鄱阳湖多次与隋军交战。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岳飞在生米渡口截击李成叛军。1363年(元至正廿三年)陈友谅驻水军于吴城,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洪都,鏖战鄱湖,战地多在本县境内。南明金声桓、王得仁起义反清,1648年(清顺治五年)在西山、生米、鸡笼山一带用兵布阵。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围攻南昌,新建成为拉锯战场。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南浔铁路的东化到牛行一带是关键战场。1930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来到西山万寿宫,召开“八一起义”三周年纪念大会,并广泛发动西山、生米、石埠一带群众和武装群众,从此把新建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向了高潮。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3月27日南昌沦陷,五十八军新十师的将士及全县人民同日寇开始了为期六年漫长的浴血之战,无数爱国志士为国捐躯,将鲜血撒在赣江两岸和鄱湖之滨,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爱国诗篇。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发动渡江之战,突破长江天堑,进入江西,捣毁蒋家王朝,5月20日,南昌和新建全面宣告解放,从此,新建的历史揭开了改天换地的崭新一页。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06
丰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划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晋太康六年(280年),改称丰城县,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今荣塘墟)曾有“紫气冲牛斗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因此,丰城别名“剑邑”。唐永徽二年,迁县治于赣江东岸(现老城区)。名称时有更改,依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以“丰城”命名时间最长。其中又因丰城为龙泉、太阿(一称干将、莫邪)宝剑发出土发祥地,所以丰城别名剑邑、剑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06
进贤县原名钟陵县,建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隶于豫章郡。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正式成立进贤县,属江南西路隆兴府,元属江西行中书省龙兴府,明属江西洪都府,清属江西布政使司南昌府。民国元年属豫章道,民国15年(公元1926年)进贤直属省辖,民国21年(公元1923年)隶属第一行政区,民国28年隶属十一行政区。

  1949年5月16日,进贤获得解放,成立人民政府,隶属于中共赣东北区党委贵溪专区,1949年11月,隶属南昌地区,1958年12月隶属于宜春地区,1968年2月28日,隶属抚州地区管辖,1983年9月30日,进贤划归南昌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06
奉新县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初属豫章郡。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 开始命名为海昏县,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 海昏分置建昌县,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分海昏、建昌两地, 设置新吴县,属豫章,南唐保太元年(公元973年), 唐嫌"吴"字,更新吴为奉新。建县至今已有2150 多年的历史。 奉新于1949年7月8日获得解放,1958年前属南昌专区管辖,1959年1月始划归宜春地区管辖。2000年8月宜春撤地设市,仍辖奉新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06
靖安地方,夏、商、西周为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时,越灭吴归越,楚并越归楚。秦属九江郡。西汉属豫章郡海昏县。东汉属建昌县。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杨吴,皆沿其旧。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析建昌、奉新、武宁之地增益靖安场,始建靖安县,仍属洪州(后改为南昌府)。宋、元、明、清如故。民国时期,或直属于省、或隶属浔阳道和第二、第一、第十、第九行政区。1949年6月靖安解放,属九江分区,同年9月划归南昌分区(后改为专区)。1959年元旦起,隶属宜春专区(后改为地区、市)至今。在历代隶属变动中,靖安建制虽经里、乡、镇、场、县5次递升,然名称依旧。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4-06
武宁正式建县始于唐长安(公元704年),建县前,曾为艾、海昏、建昌、西安等县属地,分并析合,较为频仍。武宁在商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为艾侯领地,艾曾先后为吴、越、楚的属地。
  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在淮南设九江郡,管辖范围达到江西地区。艾属九江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秦灭,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封黔布为淮南王,艾属淮南。汉高组六年(公元前201年)以秦郡太大,增加郡治,在江西境内设豫章郡,艾属该郡。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由艾辖地分设海昏,同属豫章郡十八县中之二县。艾为今修水、铜鼓,海昏为今永修、安义、奉新、靖安、武宁。海昏城初设奉新,后移今永修县境内,已沉没于鄱阳湖。
  王莽篡汉,称新莽(公元9年)。艾改为治瀚,海昏改为宜生。汉光武复国(公元25年)仍复原名。
  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从海昏分设建昌。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国鼎立,江西属吴。增设郡县,从海昏、建昌划出另立西安县,县治在高城乡之西安里(即今石渡新峰)。豫章郡辖县十六,艾、海昏、建昌、西安为其中四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安改名豫宁。南朝陈武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于豫宁县立豫宁郡,辖县五:艾、永修、建昌、新吴(即今奉新)、豫宁。
隋统一全国后,行政区划又有大的改变。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文帝下令并省郡县,撤消豫宁郡,将永修、豫宁、新吴、艾四县合并为建昌县,属洪州总管府。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洪州改为豫章郡,建昌属之。
  唐代继承隋的制度,同时有新的发展。唐初,全国划十道,江西地区属江南道。后划为十五道,江西分为东西两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管辖八州三十七县,建昌属之。武后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分建昌设武宁县,县城仍在西安里,武宁县名自此始。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改武宁复为豫宁,县城由西安里迁新县(今石渡新华)。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县城由新县迁玉枕山前(即老县城古艾镇)。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讳(代宗名李豫),豫宁复名武宁。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
  分武宁八乡(高、崇、奉、武、仁、西、安、太)设分宁县(即今修水、铜鼓县)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武宁县南朱家山以南至铁门槛一部分划出,与建昌、奉新两县各划出之地设靖安县,均属江南西路管辖。
  宋代(公元960—1279年),江西地区的州县分别属于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管辖,县的设置基本稳定。武宁属洪州,洪州属江南西路管辖。
  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西称“江西行中书省”,省下属为“路”,武宁原隆兴路。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隆兴改为龙兴。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武宁置宁州,侠武宁、分宁两县。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分宁改称宁州,武宁属龙兴路。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废行中书省,初改“江西都卫”,后改“指挥使司”。洪武九年(1376年)称“布政使司”,改路为府。龙兴路初为洪都府,后为南昌府,武宁属南昌府管辖。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承袭明代建制,后改布政使司为省,武宁仍属南昌府管辖。
  中华民国成立(公元1911年),废府,武宁直属江西省都督府。民国3年(公元1914年),江西省设巡按使,下设四道,武宁属巡阳道,道尹公署设九江。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国民革命军克复江西,废道,武宁直属省辖。民国21年(公元1932年),江西一度设区、县党政军委员会,区委驻修水,武宁属之。不久,划全省为十三行政区,区设行政长官,武宁属第二行政区(辖县六:武宁、永修、靖安、奉新、修水、铜鼓),行政长官驻武宁。民国24年(公元1935年)4月24日,缩改全省八行政区,区设行政督察专员,武宁属第一行政区(辖县十:武宁、永修、靖安、奉新、修水、铜鼓、安义、南昌、进贤、新建),行政督察员驻武宁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复设湘鄂赣边区特别区政治局四处,其中九宫山区于6月1日成立,局长驻武宁,翌年6月1日撤销。民国28年(公元1939年)3月,江西省会南昌沦陷,赣北各县为日军盘踞,全省划为十一行政区,武宁属第一行政区(辖县三:武宁、修水、铜鼓),专署驻铜鼓。民国31年(公元1942年)8月,全省改划为九个行政区,武宁属第九行政区(辖县九:武宁、瑞昌、九江、德安、星子、永修、靖安、奉新、安义),专署驻武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公元1949年10月1日),武宁设武宁县人民政府,属九江专区。公元1955年3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公元1968年6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公元1981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4-06
修水古称分宁,是宋代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乡,也是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的地方。商代封艾侯国,都今县城西47公里司前龙岗坪。春秋为艾邑,先后属吴、越、楚国管辖。秦朝艾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置艾县,隶属豫章郡。新莽时改名治翰,光武帝时复名艾县。灵帝中平时立西平县,献帝建安四年(199)立西安县,艾、西平、西安县俱隶于豫章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西安为豫章县。东晋艾、西平、豫章县属江州管辖。南朝陈永定三年(559),于西安县置豫宁郡,艾、西平县隶之。隋开皇九年(589),废豫宁郡和艾、豫章、西平县,其地并入建昌县,属洪州总管府管辖。炀帝大业三年(607)复于西安故址立豫章县,属豫章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立西平县。武后长安四年(704)改豫章县为武宁县。景云元年(710)改武宁为豫宁县。宝应元年(762)改豫宁为武宁县。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分武宁县西8乡置分宁县,治常洲亥市(今县城)。唐、宋均为等级上望的泱泱大县。宋初改分宁为宁县,太祖开宝元年(968) 废西平县。八年(975)复分宁县名,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抗金有功,升县为义宁军。隆兴元年(1163)复为分宁县。元初沿宋制。至元二十三年(1286)于武宁县置宁州分宁,武宁县属之。大德五年(1301)升分宁县为宁州。八年徙州治于原分宁县治址(今县城所在地)。明初为宁州,先后属洪都府、南昌府管辖。洪武三年(1370)改宁州为宁县。弘治十六年(1503)复升宁县为宁州。万历五年(1577),于州南75公里处置铜鼓营。清代先为宁州。嘉庆六年(1801)改名义宁州。宣统二年(1910)正月初一,划出义宁州武乡、崇乡各半个乡,于铜鼓营设立铜鼓抚民厅,由义宁州管辖。民国元年(1912)冬,州改名义宁县,与铜鼓县均隶于省。民国3年改称修水县,以境内修水得名。民国初属浔阳道,15年道废,直隶于省。21年后先后属第二行政区、第一行政区。1949年6月16日修水解放。成立修水县人民政府,隶属九江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制,修水县属九江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