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县历史发展
台中县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反应出台中地区的成长特质,因此述及开发一个地区时,必须先顾及其过去发展历史的传承,从台中县各时段发展历史中;可重新陈述台中县人文社会及城乡聚落的发展过程,分述如下:
壹,历史发展:
一,史前文化与先住民:
依台中县史前文化与先住民近年来不断出土之史前遗址,考古学家整理考证得台中县史前文化遗址,主要位於大甲台地南面,大肚丘陵西缘清水镇之牛骂头遗址,经由牛骂头遗址文化遗物的分析,可知当时生活方式除狩猎,鱼捞,采集外,并已开始种植粮食作物,此外出土陶片数量之多,显示当时聚落之安定与持久.
二,原住民:
本县原住民概分成泰雅族及平埔族两大类,分布於大安溪上游(今台中县和平乡,属泰雅族北势群),大甲溪上游(今台中县和平乡和平村,属泰雅族赛考列克系统族群)之泰雅族(Ataya);泰雅族受平埔族的挤压而退匿山中,其分布位於大安溪上游(今台中县和平乡,属泰雅族北势群),大甲溪上游(今台中县和平乡和平村,属泰雅族).
三,清代以前之发展
明永历十五年底(1662年初)郑成功来台展开驱荷一战.郑氏入台,本县境内之铁砧山与大肚地方,即当时日屯垦所拓之地,铁砧山,位於今大甲附近,附近大安港,时称「海翁窟港」,乃汉人移垦本县之重要港口.
四,清代之发展
清代时期现今台中县大肚,龙井一带,背山面海,位处大肚溪河口之北,因地利之便,为台中县开发最早地区,尔後,汉人移民一面溯大肚溪东进,一面沿海岸平原向北前进,逐渐向西方开拓,康熙末年汉人开垦事业已逐渐进至县境外埔乡一带地方.
雍乾年间,移民拥向台中盆地,并及大肚溪上游地带,或溯大甲溪南进,或沿大肚溪北上县境拓殖工作遍及海岸地带及盆地地区.
乾隆九年(1744)形成犁头店街(今台中市内),大肚街(今大肚乡),二十九年(1964)水里港街(今龙井乡),牛骂头街(今清水镇),沙辘街(今沙鹿镇),大墩街(今台中市内)相继形成,此後更向山区推进(包括今卓兰,东势,新社,石冈等乡镇及太平,雾峰等乡之一部份),移垦方向,北方以东势角(含东势镇)为策源地,往北进垦罩兰(今卓兰镇),往南移垦大茅埔(今东势镇),水底寮(含新社乡)一带,南方则以大里杙(含大里市)为基点,溯大肚溪往垦沿山一带.
光绪十三年(1887)台湾建省,台中县以「地势居中,控驭南北」之扼要地区,置县曰台湾县,为台湾府之首县,府治在彰化县东北二十里大墩桥仔图地方(今台中市南区).
五,光复後之发展
民国三十四年台中县政府正式成立,省派刘存忠为首任县长兼台中市市长;翌年,依据台湾省乡镇组织规程,本县辖区经县市区域调整後计辖丰原镇,大安乡…二十一乡镇;民国三十八年中央政府播迁来台,依据全省各县市行政区域调整方案,翌年九月颁布,将原台中县辖区实施划分为台中,彰化,南投三县,本县正式成立新县,设治於丰原镇(现已申格为丰原市);台中县人口至91年10月底已达150万9千馀人,行政区域包括有三个市(丰原,大里,太平),五个镇及十三个乡,县治所在地为丰原市.
贰,发展演进与未来展望
由开发史的角度来看,台中地区之发展最早追溯到史前时代,不过,较为全面性的开发是始自清朝时期,康熙中叶,移民管制渐宽,外地移民始接踵垦拓台中地区,由西海岸登陆(主要为福建移民),或由南部地方进入县境.今大肚,龙井一带,背山面海,位处大肚溪河口之北,因地利之便,开发最早.尔後,汉人移民一面溯大肚溪东进,一面沿海岸平原向北前进,逐渐向西方开拓,康熙末年汉人开垦事业己逐渐进至县境外埔乡一带地方.乾隆年开,水里港街(今龙井乡),牛骂头街(今清水镇),沙辘街(今沙鹿镇),大墩街(今台中市)及犁头店街(今台中市)等主要聚落形成.此後更向山区推进,进一步发展今卓兰,东势,新社,石冈等乡镇及太平,雾峰等市乡之部份地区,发展途径,请参阅下图.
日据时期,台湾之铁路系统已由日本总督府完成,台中地区现代道路网也开始逐渐成形,这些重要的基础交通建设,对於台中地区之外部发展角色与内部城乡体系之改变,发挥很大的影响力.清朝与日据时代,由於台湾的宗主国均在北方(台湾地处大陆政经中心北京的东南方及日本的西南方),因此,这段期间台湾政治中心及部份重要经济活动因地利之便北移,南北方向之区域与城乡发展关系也因重要交通系统之发展而更为紧密.不过台中西部沿海地区因与大陆福建之距离较短,有著良好之地利之便,经贸与生产活动仍然非然畅旺.
国民政府迁台後,台湾经济逐渐加速起飞,台中县之整体发展有著大幅度的改善,无论产业或县民生活水准均有明显的进步.不过,区域内外发展的不均却更加明显.此期间,因为两岸间的敌对状态,使得台湾海峡的东西向经贸与交通往来形同完全阻断,不仅中部之区位优势受到影响,台中西部沿海地区之发展更是处於非常不利的情势,发展速度远较後来居上的台中市缓慢许多,区内东西向交通也较落後,都会发展南北轴带不均衡发展的情况更加明显.
展望未来,随著两岸的逐渐恢复正常往来及经济自由化,台湾海峡已不再是中部地区发展的鸿沟,反而因地近大陆福建等华南地区广大市场,在台中港是与大陆东南沿海航线最近港口之区位优越条件下,在充分的准备下,广大的台中西部沿海地区可望恢复早期繁荣的角色,台中港特定区之新市镇也可期待真正成为台中都会区的新发展核心,与台中市中心区共构成新台中都会区的双核心.此外,因为中科,高铁,新快速路网…等基础性的重大产业及交通的发展机会,也正在重新形塑台中地区未来之整体发展结构,台中县相关单位与广大县民必须要能掌握这些近六十年来中部地区重新再发展的最大契机,打破现有都会及城乡乡结构永远不变的迷思,以「供给面」地区发展的理念,有效结合公私资源,并在优良的规划指导下,重新奠定山,海,屯区的发展基础与模式,并进而提升台中县,甚至整个中部发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