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10阅读
  • 9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88):南宁府&上思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11
南宁府:冲,繁,难。左江道治。左江镇中左右营、南宁城守营驻防总兵官驻。光绪三十二年,提督由龙州移驻。明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七,县三。顺治初,因明旧。雍正十年,下雷土州改隶镇安府。光绪十三年,上思州改隶太平府。东北距省治千十里。广三百里,袤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二度五十四分。京师偏西七度五十六分。领州二,县三,土州三。

宣化冲,繁,疲,难。倚。明府治,因之。北:高峰山。西北:圣岭。东北:昆仑山。郁江即左江,省境西江南岸一大受渠也,上承左、右二江。左江自新宁入,东北流,右江自隆安入,东南流,至合江镇合流曰郁江。屈折东流,左受星盈江,经府治南,右受乌水江、八尺江。又东,左受大冲江、伶俐江,入永淳。东八尺江、西三江口、南那晓墟、北宣宾陆路有汛。有八尺寨、三官堡、金城寨、迁隆寨、墰落墟五巡司。驿四:建武、黄花、陵山、大淮。南宁关。商埠,光绪三十二年自开。

新宁州简。府西百十里。北:青云山。南:独秀山。东北:六合山。丽江一曰左江,亦曰定渌江,郁江南系也,自土江州入,受响水,东北流,右受旺庄河,经治北,左受渌甕水,曰左江,入宣化。左江镇右营分防汛驻城。

隆安简。府西北二百八十五里。东:马王山。东南:金榜、梅龟山。右江自果化北、归德南东南入,左纳塘河水,南,右受佛子溪、曲霞溪,经治北,东南流,绿绛水自万承来,合罗兴江,东北流注之。又东南,南流江亦自武缘来会,折南入宣化。左江镇左营分防汛驻城。西北有果化卡汛。

横州冲,繁。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横岭。北:震龙山。东北:定祥山。西北:平天岭。郁江自永淳入,东流,右受横槎江、平南江、鹿江,经治南,东北流,左受清江,右受武流江,折北,古江自永淳东南流注之,东北入贵县。南宁营分防汛驻城。有大滩巡司。水驿二:乌蛮、川门。

永淳简。府东二百五里。明属横州。顺治初,改属府。东:雷峰岭。东南:火烟。东北:镇龙山。郁江自宣化入,东南流,经治北,东班江自宾州来注之。绕城东南,秋风江自广东灵山来注之。又东南入横州。左江镇中营分防汛驻城。西南:那怀汛。北有武罗、南里乡二巡司。水驿二:永淳、火烟。


土忠州府西南二百二十里。北:芭仙山。旺庄河出州南,东北流,经治南,折北入新宁,注定渌江。

归德土州府西北三百二十五里。北:九兒山。右江自上林流经白山南、果化北入,缘界东南流,至驮湾村,入隆安。
果化土州府西北三百六十里。南:青秀山。东南:独石山。右江为州北界,东南流,经旺墟,右界归德,入隆安。

上思直隶厅 要。隶左江道。提标上思营驻防。明,上思州,属南宁府。顺治初,因明旧。光绪十三年,改属太平府。十八年,升为直隶厅,以南宁府属之迁隆土司隶之。东北距省治千二百八十里。广百二十五里,袤七十三里。北极高二十二度十一分。京师偏西八度十三分。领土司一。厅北:望州山。西南:营盘山。十万大山环列厅东、南、西三面,延袤百馀里,接广东钦州讫越南禄州界,游匪出没所也。沿山有八隘。明江出厅西南十万山中,东北流六十馀里,屈西北,经治南,又西南,平弄隘、平寨隘二水合会迁隆峒、板蒙隘水北流注之,西北入迁隆。

迁隆峒土司厅西七十里。明土巡检司,属上思州。顺治初因之,与上思并属南宁府。光绪十八年来属。北:分界岭。东南:那马。明江自?入,西北迳城东,屈西南入土思州。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4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11
南宁始建州郡于公元318年的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称“邕州”,其间州、县治均在邕州。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置南宁路,“南宁”由此得名,亦简称“邕”。明、清两代置南宁府及宣化县治。民国二年废府改南宁县,宣化县名同时废止,次年易名邕宁县,1911年至1936年曾为广西省会所在地。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建为省辖市,称为南宁市(邕宁县治迁往蒲庙镇),1950年复为广西省会。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南宁市为自治区首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11
南宁,简称“邕”,城市历史悠久,有着比较好的文化积淀。秦以前属百越(西瓯、骆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南宁属桂林郡。公元前206年,秦将赵佗建立“南越王国”,南宁为其辖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重新统一岭南,置苍梧、郁林、合浦、南海等郡,南宁地属郁林郡领方县所辖。三国时,南宁属吴,后来又先后归西晋、东晋、宋、齐、梁、陈6个朝代管辖。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隶属广州),下辖晋兴等8个县(相当于现在的南宁市区、武鸣、隆安、天等、大新、龙州、靖西等县)。 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此为南宁建制之始。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晋兴县名为宣化县。隋炀帝改州为郡,南宁仍为宣化县地,归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12年)改宣化县为南晋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南晋州更名为邕州,设邕州下都督府。此为南宁简称“邕”之起源。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朗宁郡为邕州。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分岭南道为东、西二道。岭南西道,治所在邕州(今南宁)。岭南西道节度使亦驻邕州,统辖原属邕、容、桂三管之地。这是南宁作为省级政权驻地的开始。五代十国时,邕州先归楚。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邕州为诚州,仍归楚。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复名邕州,归属南汉。宋朝统一全国后,邕州隶属于广南西路,下辖宣化、武缘等7县,今南宁仍为昌州、宣化县治所。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邕州为邕州路,下辖宣化、武缘两县,兼镇左右两江溪峒。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由此得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广行中书省分置广西行书省,南宁隶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南宁路为南宁府,府治宣化县城,即今南宁,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清朝实行行省制,改布政使司为广西省,省会定在桂林,南宁府隶属于广西省分巡左江兵备道,所辖州、县,基本上沿袭明朝。今南宁为南宁府宣化县辖地,并为府治、县治治所。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宣化县,直属广西军政府。民国2年6月撤南宁府存南宁县,同时在武鸣设邕南道,直属于省军政府,下辖南宁、武鸣、隆安、那马、隆山、上林、宾阳、永淳、横县等10个县及3个土州和8个土司;10月,广西省政府从桂林迁至南宁。民国15年,广西省撤道设行政区,南宁区辖邕宁、宾阳、横县、永淳、扶南、绥绿、隆安、同正、上思等9县。民国16年7月设南宁市政府,与邕宁县政府合署办公;11月,撤消市级建制。民国23年(1934年),广西省改按数码称区名,南宁为第九区。民国25年(1936年)广西省会由南宁迁桂林。民国31年4月,原第八区、第九区合并为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南宁。领邕宁、永淳、横县、宾阳、上林、武鸣、隆山、那马、平治、果德、隆安、都安、同正、扶南、绥渌、上思16个县。抗日战争期间,南宁两次遭日军侵占。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将南宁城及附近的16个自然村从邕宁县划出,成立直辖广西省的南宁市。周边为广西省南宁专区。1950年1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2月初,南宁市郊扩大至21个自然村并设立郊区工委(辖一、二、三共3个区)。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1951年1月25日,撤销武鸣专区,所属武鸣、上林、隆山、隆安、那马、5个县并入南宁专区。1952年8月11日,隆山、那马两县合并置马山县;同时南宁专区更名宾阳专区。1952年10月将南宁城区划为四、五、六区(53年3月改二、三、四区)。1952年12月南宁为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驻地。桂西僮族自治区辖宾阳、崇左、百色、宜山四个专区。1953年3月郊区3个区合并为第一区。1953年4月23日,撤销永淳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邕宁、横县、宾阳3个县;同时宾阳、崇左两专区合并置邕宁专区。1954年,撤销邕宁专区,所属各县由桂西僮族自治区管辖。1955年7月,南宁市人民政府改称南宁市人民委员会;12月25日撤销城区建制,成立13个街道办事处(后于57年增至16个)。1956年3月2日,桂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桂西僮族自治州。1957年12月20日, 撤销桂西僮族自治州,复设邕宁专区。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市成为自治区首府。1958年7月,南宁市设立江宁、兴宁、永宁3个市辖区,撤消大部分街道办事处,保留少数边远街道办事处作为其所在区的派出机构。1958年9月,南宁市划归邕宁专署统一领导;11月14日,邕宁专区更名为南宁专区。1959年1月,邕宁县西部的心圩、那洪等20个乡划入南宁市郊区。1960年7月,那龙、坛洛、吴圩、苏圩4个大公社和老口公社(后更名江西公社)的大部分地区划回邕宁县。1961年5月,南宁市与南宁专署分开,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962年1月撤消城区建制,在市人民委员会设立街道工作委员会。1968年4月13日,成立南宁市革命委员会,取代中共南宁市委和南宁市人民委员会。1971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1978年,南宁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南宁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3月南宁市设立新城、永新、江南、朝阳、衡阳5个市辖区。1980年4月朝阳区改称兴宁区,衡阳区改称城北区。6月28日南宁市七届人大决定撤消南宁市革命委员会,恢复南宁市人民政府。1982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南宁地区邕宁县的那龙、江西、坛洛三个公社(即现在的双定、江西、坛洛、金陵4个镇)划归南宁市管辖。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南宁地区邕宁、武鸣二县划归南宁市管辖。1984年1月移交,南宁市人民政府4月正式接管。1984年8月,市郊区建制恢复;12月,郊区人民政府成立。1992年6月15日,国务院决定南宁市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市郊区。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将原南宁地区的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5县划归南宁市管辖。2003年6月27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调整南宁市市辖区行政区划,撤销城北区,永新区、邕宁县,设立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将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2005年4月30日,新设立的各城区政府正式成立。至此,南宁市共管辖兴宁、青秀、江南、西乡塘、良庆、邕宁6城区和武鸣、隆安、马山、上林、宾阳、横县6个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11
邕宁历史沿革

邕宁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原县治南宁为历代州、府治所,是桂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邕宁县秦以前属西瓯、骆越地。秦时属桂林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分属玉林郡的领方县和合浦郡的合浦县。三国时,今邕宁县地为吴国所辖。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始建,初名晋兴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置宣化县。民国2年(1913年)更名为南宁县。自建县起至解放初,县治均设在南宁城内。

1949年12月4日邕宁解放后,南宁城区及近郊21个自然村划出成立省辖市,年底市、县分治。

此后,邕宁县先后隶属邕宁、宾阳、南宁专区(后改称地区),1983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划归南宁市,为市辖县。县城蒲庙镇,距南宁市24公里。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11
扶绥县春秋战国以前为古骆越民族居住地,从秦代开疆,属桂林郡地.汉代属郁林、合浦郡地。隋代,属宁浦郡宣化(今邕宁)县地。唐初,在雷州村(今属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置羁縻西原州。下领罗和、罗淡、古林三县及黄橙峒。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由清平公李宠节度使招抚,在今新宁镇 (原定渌峒)置羁縻笼州.下辖六个土县.归邕州都护府管辖。唐开元年间,在今中东镇思同村置思同土州;同时在今东门镇置罗笼土县。大历六年又复置羁縻西原州,归安南都护府管辖。五代十国后至宋代后期,在今江州区驮卢镇雷州村置武黎土县,在今昌平乡木民村置华阳土县,在今新宁镇充禾村置沙水峒,在今渠黎镇渠笃村置吴从峒,在今东门镇旧城村置忠州土州。今中东镇除保留原有思同土州和陀陵土县外,又在今旧县村置永康土县和今三哨村置罗阳土县。元末明初改为华阳峒,武黎土县辖华阳、沙水、吴从三峒。成化八年,永康土县改土归流,初称同正县,不久改回永康县,归太平府管辖。嘉靖年间,武黎县归南宁府管辖,南宁府将武黎、华阳、沙水、吴从四峒改土归流,编成4个都。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把原如禾县(今邕宁县苏圩镇)一、二、四图与武黎、华阳、沙水、吴从四都合并,置新宁州,州治在今县城新宁镇。同时将土忠州原属思明府管辖划归新宁州承审。万历年间陆续收回原被忠州、江州侵夺的49个村地,分为7都3图。万历二十七年,思同州改流并入永康县,永康县升永康州,州治今中东镇,原县治改为旧县村。清沿明制,康熙二十八年,陀陵县改流并入永康州。光绪二十九年新宁知州兼忠州弹压;光绪三十二年永康知州兼罗阳土县弹压。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忠州改土归流置忠县,1916年又改绥渌县;新宁州初改新宁县,1914年再改扶南县;永康州初改永康县,1914年再改同正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扶南、绥渌、同正三县先后解放。1951年7月扶南、绥渌、同正三县合并为扶绥县,县治今县城。50年代在扶绥县与崇左县、宁明县的划界上作了一些调整。1959年1月扶绥县与崇左县合并,1962年4月两县又恢复原建制。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制,设立1区4镇7乡。后中东区改中东镇,撤销扶南乡,现扶绥县共辖8镇3乡,119个村委会,13个居委会(社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11
隆安置县,始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隆安县名,由皇帝定赐。隆安之称,据传是当时广西境内少数民族起义频繁,当局惊呼“盗贼日起”,添设流官县治,可“镇据要害”而“保安民”。因县治设在旧思龙县,龙与隆同音,便赐名为“隆安”,希望置县之后皇业隆盛,社稷安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隆安县。1958年12月,隆安县与武鸣县合并称武隆县。1959年5月10日,恢复隆安县建制至今。1958年11月至2002年12月属南宁地区,2003年7月正式划入南宁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11
今横县属百越地的一部分。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后,今横县境分属广郁、
合浦、安广、平山等县地,隶属合浦郡、郁林郡。而安广县故治在今横县,是横县建置之始。三国时代,今横县属吴国辖地。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连道县为兴道县。太康七年(286年)置宁浦郡,治所宁浦,在今横县境内。梁天监年间(502年至519年),分宁浦郡地,增置简阳郡、简阳县,隶广州。隋开皇十一年(519年),撤宁浦郡、简阳郡,改为简州。开皇十八年,简州改为缘州。隋六业二年(606年),撤缘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简州。武德六年,改简州为南简州。贞观八年(634年)又更名为横州,省蒙泽、岭山二县。明皇时,为宁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横州,领宁浦、从化、乐山三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横州升为横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降为横州,州治宁浦县,辖宁浦县、永淳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宁浦县,并入横州,属广西布政司浔州府所辖。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改横州为横县。洪武十三年恢复横州。民国十年,横州改为横县,属南宁道所辖。1952年撤永淳县,将其所属峦城、六景、良圻、平朗、石塘等区划归横县管辖,属南宁专区。2003年撤南宁地区,横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11
永淳县(今属横县)
  汉领方县地,唐置永定县,宋更名永淳,本治郁江北,元迁于今县西南十里,明复迁于江南,即今治,属广西南宁府,清因之,民国初属广西南宁道。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5-11
平果县古为百越地,秦属象郡,汉属郁林郡增食县,隋属郁林郡宣化县,唐置羁縻万德州、思恩州、恩城州、都救州,分属田州、邕州。宋置果化、归德州,设丹良、那海堡、都阳寨,属广南西路邕州。元朝都救县废,余沿宋制。明朝果化、归德州沿袭,思恩州升府,恩城州废灭,置旧城、下旺土巡检司。清朝沿袭明制,各属百色直隶厅、思恩府和南宁府。民国4年8月,果化、归德土州改流置果德县。民国23年,思林县治迁至榜圩,易名平治县。1951年,果德县与平治县合并置平果县。

附:平治县 1926年由上林土县、下旺土司辖地设置思林县, 驻驮用(思林),1936年
思林、恩隆、都安、果德四县部分地区合置平治县, 驻乡榜圩。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5-11
上思县
  汉郁林合浦二郡地,晋后没于蛮,唐置羁縻上思州。在今广西上思县南,明移治江北,改设流官司,属广西南宁府,清初因之,后改隶太平府,又升为直隶厅,民国改厅为县,旧属广西南宁道。

春秋战国时期属百越(粤)地;秦时属象郡;汉初西汉时属于合浦郡;东汉至三国属郁林、合浦二郡地;晋时属晋兴郡地;隋时曾一度置镇守,不久复属郁林郡地。到了天宝初年在今上思境内东北部设羁縻上思州,“上思”的名称从此使用。元改羁縻上思州为上思州,隶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左江思明路,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属南宁府。解放后,仍称为上思县,1950年分别隶属宾阳专区和南宁专区,1951年属龙州专区,1952年7月划属钦州专区,1953年12月又划归桂西壮族自治州的邕宁专区,1958年12月,归属南宁专区,1965年8月属钦州地区。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